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急救護理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0引言
根據骨折處是否與外界想通可分為開放性骨折與閉合性骨折。開放性骨折處皮膚或黏膜破裂,骨折端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閉合性骨折皮膚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最常見的骨折部位為四肢,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全身及局部反應,當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臟器損傷時可致休克。現通過對四肢骨折的患者采取急救以及護理干預措施,研究所取得的效果,現將具體內容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08例確診的四肢開放性骨折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較女性多4例,年齡21~72歲,平均年齡為41歲。該疾病的誘因多為交通事故,其次為高處墜落、爆炸受傷等。也可根據格斯蒂勒進行分類。且患者受傷后到醫院就醫的時間不等,平均時間為(8±1.4)h;將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研究,若無顯著性差異(P>0.05)則具有臨床可比性,統計學意義明顯。
1.2護理方法
1.2.1嚴密監測病情發展及生命體征變化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障呼吸道通暢;監測血氧飽和度值,若低于正常值時應遵醫囑進行處理。若患者出現尿潴留癥狀時,應遵醫囑行導尿術,并嚴密監測并記錄尿液的顏色、性質與量,若出現尿量減少的情況時,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1.2.2防止休克
迅速建立多條靜脈通路,通過補液治療保障患者的輸入量,嚴密監測并認真記錄生命體征及其他各項指標的變化。
1.2.3骨折處理
針對患者骨折部位出現出血時可用加壓包扎止血。對于大血管出血的患者最好使用充氣止血帶,并記錄所用壓力和時間。定時為患者放松,避免組織缺血壞死。對于活動性大出血時,應立即進行止血,進行處理時需防止對組織和血管的再次損害。對于開放性損傷的患者,需進行抗炎治療,預防感染。
1.2.4術后護理
(1)常規護理:術后因根據麻醉的具體方式采取相應體位并調整進食時間。(2)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由于開放性骨折的特點是出血過多,加之手術時清創和時間較長,加重了失血的程度。因此,護士需在術后了解術中的具體情況,并加強對患者病情觀察,定時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必要時采取心電監護及吸氧。(3)病情觀察處理:術后患肢應保持1周功能位,同時觀察傷口部位是否滲血,若有應及時做好處理;對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與量并保持引流管的通暢;觀察患者傷口周圍皮膚顏色、溫度及腫脹程度,對于皮膚發白、發涼的患者應通過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運情況。患肢腫脹時,可采取按摩、口服利尿劑、靜滴等方式改變血液循環功能。同時需保證皮膚的清潔干燥。對于采取石膏固定治療的患者,同樣采取常規護理。(4)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和高鐵的食物,多飲水。對于骨折嚴重的患者并發內臟損傷,抑制了消化功能,因此食物應以易消化、清淡的飲食為主,不宜進食肥膩的食物。也可通過增加曬太陽的時間來促進骨中鈣和磷的吸收,促進骨折修復。(5)心理護理:因該疾病的誘發因素突然,使患者沒有心理準備,易出現不良的心理情緒,在采取治療后,對疾病的恢復情況及愈后生活的問題存在負擔。因此,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耐心向其講解相關內容,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協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加強功能鍛煉。同時向病人及家屬解釋骨折的愈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屬應給予患者支持,幫助其度過難關。
2結果
通過對108例四肢開放性骨折的患者采取急救及護理干預措施后,促進了傷口的愈合,縮短了病程,同護理干預措施前有較大的差異,統計學意義顯著。
3討論
對四肢開放性骨折的患者采取治療時,首先應保障呼吸道通暢,若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時,應立即進行清理。對于行導尿術的患者來說,觀察并記錄尿液的顏色、性質與量,若尿量低于正常值時應立即告知醫生進行處理,同時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可通過補液及輸血保證患者的正常灌注量,遵醫囑進行補液,注意補液速度,同時須監測生命體征變化,預防意外情況發生。觀察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態及毛細血管的充盈程度,堅持動態性、預見性監測,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預防腦部并發癥的發生。對骨折部位的傷口進行及時快速處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避免傷口的再次感染。對上述內容總結如下,對于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采取急救及護理干預措施,能降低致殘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促進骨折的愈合,縮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復。因此,該措施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郁陳娜 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溪中心衛生院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