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討糖尿病置管引流護理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療效判斷
[2]痊愈:癥狀及膿腫消失;好轉:癥狀消失,膿腫顯著縮小;無效:癥狀未緩解或加重,膿腫擴大。
結果本組30例肝膿腫患者進行B超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膿腫置管引流沖洗治療后,24例患者在第2天或第3天體溫恢復正常。患者住院時間8~56d,平均32d。其中21例患者2~3周后臨床癥狀及局部體征完全消失,B超示膿腫消失,獲臨床痊愈(占70%)。8例患者臨床癥狀消失,B超示膿腫腔顯著縮小,獲臨床好轉(占26.7%)。1例患者因治療費用不足自動出院。治療總有效率達96.7%,住院期間無一例患者死亡。
2護理
2.1術前護理(1)心理護理:了解患者心理狀態,介紹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及一些典型病例,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治療;(2)術前常規做好藥物過敏試驗及完善各項檢查,檢查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血常規等。指導患者屏氣練習,防止穿刺過程中因患者呼吸造成方向偏離;(3)術前30min囑病人排空膀胱,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4)術前建立靜脈通道,確保及時有效地治療與搶救。
2.2術后護理
2.2.1經皮肝膿腫穿刺引流置管的護理(1)術后患者回室后絕對臥床休息24h,穿刺局部沙袋壓迫6h。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詢問患者有無腹痛等不適,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情況;(2)妥善固定好導管,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穿刺處有無滲血及疼痛,穿刺部位的敷料每日更換1次。每日用注射器抽凈膿液,經導管用生理鹽水50~100ml沖洗膿腔,根據需要增減沖洗的頻次,如術后早期的膽汁濃度較高,且有出血、血塊形成,極易造成堵管,沖洗頻次可增至3~4次/d。1周以后,膿液被稀釋并逐漸減少,沖洗頻次可減至1次/d或隔日1次。沖洗時應注意觀察膿液流出是否通暢,準確記錄出入液量,避免入量大于出量,使膿腔壓力過大而出現膿液外溢。并根據膿液培養選用慶大霉素或滅滴靈注入腔內封管24h后引流。觀察引流液的性質、氣味和量的變化,定期行B超復查或行X線造影,以判斷膿腔是否縮小或閉合,待膿腔閉合后拔除引流管。本組30例穿刺置管引流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2.2.2用藥的護理控制血糖、控制感染在本病治療中尤顯重要。(1)讓患者了解胰島素在本病治療中的重要性。本組30例患者均給予糖尿病飲食及胰島素治療,其中20例患者給予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控制血糖。10例患者給予胰島素早中晚餐前皮下注射加諾和靈每晚10∶00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定時監測空腹、三餐后2h、晚10∶00血糖,根據血糖值調整胰島素用量,控制空腹血糖在5.8~7.0mmol/L,餐后2h血糖8~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7%以下。同時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本組30例患者中,有8例發生低血糖反應,通過調整胰島素劑量予以糾正;(2)按醫囑正確使用抗生素。本組患者膿液培養出肺炎克雷伯桿菌8例占32%,大腸埃希菌4例占16%,金黃色葡萄球菌3例占12%,培養出兩種以上細菌混合感染1例占4%。遵醫囑應用抗生素,嚴格遵守給藥時間,以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因大量強有力的抗生素的應用,容易出現二重感染,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口腔黏膜白斑、腹瀉等,警惕真菌感染發生[2]。本組中有4例患者發生腸道菌群失調,經調整抗生素用法,并給予整腸生、米雅等調節腸道菌群藥物治療后緩解。1例發生真菌感染,口腔出現黏膜白斑,痰培養提示白色念珠菌(++++),予甘油制霉菌素涂口腔及口腔護理,使用大扶康進行抗真菌治療,2周后真菌感染得到控制,痰培養結果陰性。
2.2.3飲食護理肝膿腫和糖尿病均為消耗性疾病,遵循高蛋白、高維生素、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標準,認真為病人制訂適宜的飲食計劃。其中主要是控制總熱量,保證每日熱量供給104.5~125.4kJ/(kg•d)。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5%~60%,脂肪占總熱量的15%~20%,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增加蛋白質攝入,使蛋白質占總熱量的20%~25%,每日蛋白質為1.2g/kg。膳食纖維含量40~60g/d,膽固醇含量300g/d,食鹽6g/d,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飲食多樣化。
2.2.4病情觀察(1)發熱的護理:寒戰、發熱為本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據報道該病患者首發癥狀發熱占95.2%,寒戰占90.5%[3]。本組患者發熱時體溫高達38.0~39.5℃,表現為弛張熱,予嚴密監測體溫變化。體溫低于38.5℃,無不適癥狀者給予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等,鼓勵病人多飲水每日2000ml以上。體溫高于38.5℃伴有寒戰或頭痛不適等,遵醫囑使用消炎痛栓直腸給藥降溫。栓劑經直腸吸收后,50%~75%不經過肝臟而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因而能避免引起肝功能損害[3]。高熱降溫后,隨時擦干汗液,更換衣服,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溫18~22℃、濕度50%~70%為宜。每日口腔護理2次,防止霉菌感染;(2)腹痛護理:腹痛是肝膿腫的主要癥狀,觀察、記錄疼痛的性質、程度、伴隨癥狀,評估誘發因素。觀察有無腹膜刺激征,以及時發現膿腫破潰入腹腔或肝穿刺時向腹腔穿破[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體位改變時引流管來回移動所引起的疼痛。咳嗽、深呼吸時用手按壓傷口。疼痛嚴重者,遵醫囑給予鎮痛藥,并觀察、記錄用藥后的效果。指導病人使用松弛術,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以減輕病人對疼痛的感受性,減少止痛藥物的用量。
2.2.5出院指導本組除1例患者自動出院外,29例患者經B超復查膿腫消失或膿腫明顯縮小,予拔除引流管后出院。出院前告知患者正確的飲食控制及運動方法,運動宜在飯后1h進行,持續時間為0.5~1h為宜。教育病人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時注意防治各種感染。指導患者自覺遵從醫囑,按時監測血糖。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筆或其它降糖藥物,外出時帶糖塊、糖尿病疾病卡,以防低血糖反應。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門診隨訪觀察,以防止病情反復。
3討論
糖尿病合并肝膿腫病人抵抗力低,高血糖使創口的愈合減慢,白細胞的抗感染能力減弱,易發生感染,而感染又加重高血糖,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5]。對糖尿病合并肝膿腫病人,采取積極有效的控制血糖,合理應用抗生素,加強營養支持和膿腔個體化治療。B超檢查為目前診斷肝膿腫簡單易行、價格便宜、易于復查的有效手段。目前對無禁忌證患者,在應用抗生素基礎上,在B超引導下經皮肝穿抽膿和(或)置管引流作為治療細菌性肝膿腫的首選治療方法。在穿刺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術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血糖監測與控制,術中與治療者密切配合,嚴格無菌操作,術后密切觀察和精心護理,可提高手術成功率,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早日康復。
作者:鐘小習祝茂仙單位:浙江省蘭溪市人民醫院13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