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安全隱患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神經內科的病人多為年老體弱、生活難以自理的老人。其大多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且常伴有意識或精神障礙,病情嚴重,變化快,住院過程中常會有功能障礙以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護理安全指的是在醫院護理的全程中,避免患者發生法規、法律不允許的心理及機體結構和功能的損害、缺陷、障礙,甚至死亡。本院采用針對性的護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現報道如下。
1安全隱患分析
1.1護理人員方面
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強度大,一些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或是因專業技能的不足,或是為了圖方便,盲目地簡化操作流程,致使病人的一些細節被忽視,醫院的護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因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1.2患者及家屬方面
神經內科的病人病程一般較長,在長時間的治療下未見病情好轉就容易產生怪罪醫院的情緒。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對醫護人員態度惡劣,不愿意配合醫生和護士的工作。
1.3技術設備方面
在臨床護理中,儀器能夠在某些時候代替醫護人員監控患者的身體數據,及時發現患者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治療。設備的落后,致使患者出現的情況不能及時被發現,可能使患者錯過治療時間,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不利影響,致使醫療事故的發生。
1.4護理人員工作制度
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十分緊張,面對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以及擔心事故發生的壓力,易對護理人員產生心理上的壓迫進而產生煩躁、暴躁等情緒,致使細節被疏忽而導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被護理的患者大多為老人,并常伴有精神問題,需要護理人員以極大耐心和細心去進行護理。因此,若護理人員工作制度不合理極易產生事故。
2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24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8人,女76人,患者年齡在25-79歲之間,平均年齡47.5±11.5歲。所有患者中包括腦出血75例,癲癇32例,三叉神經痛25例,短暫腦缺血36例,腦梗死73例,重癥肌無力1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21人。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患病程度等一般資料上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方法
對照組采用神經內科常見的護理方式,包括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情緒變化、檢測電解質常規工作等。觀察組則根據神經內科常見的安全隱患采用風險管理式的針對性護理。具體包括:①落實護理制度。認真、如實、規范地填寫護理記錄。同時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和患病程度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并認真落實。②加大宣傳教育。有效地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增加跟醫院工作的配合度,樹立醫院的良好形象。③更換監測儀器。采用更好的監控設備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控,力求在第一時間發現患者的異常,并及時處理。④合理安排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制度。避免護理人員由于過于疲憊影響情緒,進而出現工作上的失誤,甚至跟患者及其家屬出現沖突。
2.3療效評價
記錄整個護理過程中出現的護理缺陷,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缺陷的發生幾率。同時采用調查表的方式,以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評價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
2.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121例患者中有1例發生護理缺陷,發生率為0.83%。對照組121例患者中有6例發生護理缺陷,發生率為4.96%。兩組患者在護理缺陷的發生率上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2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121例患者中,非常滿意者55例,滿意者62例,不滿意者4例,滿意率為96.70%。對照組121例患者中,非常滿意者36例,滿意者65例,不滿意者20例,滿意率為83.47%。兩組在滿意率上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統計學意義。
4總結
神經內科的患者多有行為、意識等障礙,是意外出現的高發科室。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來看,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雖易發生護理缺陷,但通過有針對性的風險護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同時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作者:吳濤 單位:吉首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