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物理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概括了物理化學的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這些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物理化學;教學改革;效果
物理化學是從研究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入手,探求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藥學、藥劑、制藥工程等專業的基礎課,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物理化學的基本理論、實驗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解決一些與藥學實踐有關的問題的能力,并為后續課程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物理化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課程,主要是因為概念較多、公式較多,而且又涉及物理學、高等數學及其它化學的一些知識,使用的又是定量的語言,邏輯性很強,十分嚴謹。對于藥學等專業的學生,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課時少,要掌握的內容多,難度就更加大了。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一直是我們不斷探索的問題。在多年的物理化學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了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最關鍵的一點是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程的學生,都從高年級的同學那里聽說物理化學這門課理論性較強,比較難學,對這門課往往有一種畏難和抵觸心理。同時,也有一些學生認為學習物理化學沒有用處,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從而放棄對物理化學課程的學習,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基于此,在緒論中我們除重點介紹物理化學的研究內容和特點外,還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介紹物理化學在藥學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了解課程的特點和需要掌握的知識,并介紹物理化學的學習方法,從而可以消除他們的這種畏難和抵觸心理,對物理化學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明確物理化學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摘要]物理化學實驗在高等農業院校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實驗課程,針對目前在高等農林院校物理化學實驗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我校的實際特點,提出對物理化學實驗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設備更新等相關方面的教學改革舉措。將傳統的單一的物理化學實驗課程加以完善。旨在通過實驗教學改革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物理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善于動手、具有創新精神、符合當今科技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物理化學實驗;課程改革;農林院校
實驗教學作為高校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林等院校實現素質教育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1]。物理化學實驗是化學實驗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基礎化學實驗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培養學生運用物理化學理論解決實際化學問題[2]。它是借助于物理學的原理、技術和儀器,運用數學工具來研究物系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化學反應規律的一門科學,綜合了化學領域中各學科的基本實驗工具和方法,其中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技能是化學工作者必須具有的基本功。物理化學課程作為理論基礎課及核心主干課,不僅是化工、材料、食品、水利等專業的必修課,也為后續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它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學發展的深度,對化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作用與影響是巨大而久遠的。物理化學涉及知識面廣泛,向來是以公式多、推導繁瑣、記憶難為特點,這就要求要有一定的數理基礎,處理問題時則需要將嚴密的邏輯性和具體條件下的靈活性相結合,從而被學生認為是最抽象最難懂的學科之一。由此作為物理化學課程重要組成且不可替代的物理化學實驗課程顯得尤為重要,其在理解、檢驗物理化學的基本理論,運用化學基本的物理方法和技術,訓練學生科學的設計實驗,熟練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建立科學思維方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3-5]。
1傳統的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的弊端
物理化學實驗所涉及的內容較廣,涵蓋了熱、電、光、聲、磁等諸多物理學內容,實驗方法具有多樣性和獨立性的特點,相對于其他實驗課程難度較大。同時,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驗證性實驗在實驗教學中所占的比例也較大。因此,目前在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
1.1實驗室條件落后
一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改革
1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傳統教學采用粉筆板書的方式,書寫需要一定時間,導致學生接受知識量較少.而利用PPT課件,結合Flash動畫,能使教學內容生動、信息量大,給學生更直觀的印象,提高課堂效率.物理化學課程公式多,邏輯性強,有些問題比較抽象,單純采用多媒體呈現,導致學生思維跟不上文字顯示的速度,因此不能僅用多媒體一種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實際,采用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相結合的方式授課,學生能充分地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教學速度適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2考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
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方法普遍采用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兩大塊的組合,存在期末考試成績在總評成績中比例偏重的問題.考核方式改革前,平時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80%.這種考核方式可能導致學生平時學習不認真,期末考試前突擊,因而不能起到督促學生平時學習的作用.考核方式改革后,采取平時成績占20%,階段考試或考核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50%的形式.在原有基礎上,降低了期末考試的比例,規定小于等于48學時的課程,期間加一次階段性考試或考核;大于48學時小于等于64學時的課程,期間加兩次階段性考試或考核.雖然教師的工作量比改革前增加了,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學生要想取得優秀的成績,就不能忽視階段性成績.另外,也嘗試在總評成績中增加其它一些(如課堂討論、課程論文等)考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二設計實驗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摘要:主要分析了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弊端,探討了深化教學改革中切實可行的新思路,提出了基于慕課(MOOC)和虛擬仿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新舉措,致力于提高物理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優化評價體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關鍵詞:物理化學實驗;慕課;虛擬仿真;教學模式
1分析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現狀
目前物理化學實驗課程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將每個班級分為12~14個同學組成的實驗小組,4個實驗老師同時開設4個實驗,各實驗小組循環完成4個實驗的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弊端.
1.1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
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目前的課程設置有可能存在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先后順序不合理以及時間間隔過長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弊端.實驗教學到底應該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前還是之后,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根據具體的實驗涉及的物理化學教學內容來具體分析,比如“恒溫水浴的組裝及性能測試”這個實驗完全可以設置在理論教學之前.另外,“甲基紅的酸離解平衡常數的測定”這個實驗涉及理論教學第六章化學平衡的內容,比較容易理解,且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也可以設置在理論教學之前,這樣學生通過實驗可以對相關的理論知識形成一定的認識,緊接著再進行理論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化學平衡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鍛煉從實驗現象出發總結出一般規律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而有些實驗則更適宜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后,比如“雙液系的氣液平衡相圖”,這個實驗涉及第五章相平衡的內容,最好是系統學習過相的概念、相律以及不同種類的相圖之后再來做這個實驗,通過對理論知識在實驗中進行運用來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鍛煉操作技能,并初步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果這個實驗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前,一方面實驗教師的授課時長有限,學生對基本概念的辨析和實驗原理的理解不夠清楚、透徹,很容易造成“按方抓藥”的現象,即學生只是機械地按照書本上的實驗步驟完成實驗,使得培養過程更像是培訓“技術工人”,而不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學生無法得到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鍛煉,與最初開設實驗課的目的背道而馳.
[摘要]通過設計一個高效簡單的方法來制備不同尺寸金納米粒子的實驗,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來更好的將科研平臺融入到物理化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能更加清晰的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從科研成果融入實驗教學方面入手,能更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研思維能力。設計本實驗同時也讓學生熟悉溶膠的制備和性質以及納米尺度物質的特殊性質,并掌握實驗的方法思路及儀器的使用情況,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到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后期走向化學科研道路奠定基礎。
[關鍵詞]金納米粒子;納米材料;實驗教學;科學前言;教學改革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相比于中學化學教育,大學本科化學教育無論在課程知識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和提升,也更加注重于實踐教學。這同時也要求大學生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方面要有所轉變,以更加快速的適應本科階段的學科要求,為后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或以后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化學專業的學生大學本科階段主要學習四大化學,即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同時還對應課程標準設置四大化學的實驗課程。在物理化學中,學習過溶膠的制備及性質,但是物理化學課程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同學們也只是在書本上學過理論知識,但是具體什么是溶膠,大家的印象可能也比較模糊。再比如,物理化學課程中都涉及的電化學內容,是科學研究當中比較重要的測試手段,什么是電極,電極的種類有哪些,電極是怎樣進行檢測工作的等等,這些內容也是學生們在物理化學實驗課程標準設置中很少能體現出來的。化學這門課程雖然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是學生們從初中階段就開始接觸的,但化學也是一門緊隨時代發展,與時俱進的一門課程。因為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在我們的國家飛速發展,已經進入科技強國時代,從近幾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也可以看出,科研方向更加偏向于交叉學科,而化學這一門學科和物理、生物、醫學、藥學、軍事等領域都有重要的關聯性,可見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同時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各大高校也在大力培養科技人才,激發自主創新能力。這也就要求我們在培養高端型化學學科科技人才的前提一定要立足于基礎教學,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基礎專業技能和科研素養[1-2]。因此,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順利完成課程設置的實驗,更應該注重大學本科學生科研思維的培養。目前,有些高校已經將科研實驗引入本科物理化學實驗教學中,使教學實驗內容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也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4]。但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大多數高校由于實驗條件有限,不能有效地為本科生開展科研訓練[5]。本文以金納米粒子(金溶膠)的制備和應用實驗為例,將科研思維引入到物理化學實驗中,引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對以后的學習和創新思維具有深遠的意義。
1實驗目的
納米粒子指的是粒度在1~100nm之間的粒子,屬于膠體粒子大小的范疇,處于宏觀體系和微觀體系之間,這也就使得納米尺度的粒子具備一些特殊的性質,就金納米粒子來說,它可以根據粒子尺寸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3]。金納米粒子的制備方法也有很多,例如超聲自組裝法、氣相沉積法、沉淀法、水熱合成法、溶膠凝膠法等等。本實驗主要設計了一個簡單高效快速的制備金納米粒子的實驗方法,并將制備的金納米粒子進一步擴展應用,通過顏色的變化來判斷金納米粒子的合成情況,讓學生產生濃厚的科研興趣。還可以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來將納米粒子的尺度大小進行比較,進一步讓學生了解納米尺度粒子的特殊性。本實驗的開發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納米材料合成能力以及化學儀器的掌握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實驗試劑與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