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支農財務管理經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位于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屬于山區向平原的過渡地帶,是典型的丘陵地區。全市總面積1723平方公里,轄9個鎮、1個鄉、3個辦事處、3個場、1個開發區,153個行政村、1713個村民小組。年全市農業總產值130612萬元,是咸寧市農業大縣(市)之一。
年,市被國家財政部定為整合支農資金支持新農村建設試點縣(市)。一年來,我們按照“科學規劃、統籌資金、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為目的,以血防整縣推進、綜合治理為平臺,以統籌資金為核心,以土地整理為重點,以生態家園建設為主線,以政府組織為保障,開展資金整合,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據初步統計,全年共整合各類支農資金15644.3萬元,其中:中央6577.1萬元、省級3279.3萬元、市級721.8萬元、社會投入5066.1萬元。這些資金重點投入到了沿江沿河沿湖的、柳山、滄湖等2鎮1農業開發區、20個村,惠及群眾4萬多人,建成高產農田5萬多畝,完成“一建三改”7220戶,建無害化廁所5000戶。通過資金整合帶動,過去“釘螺滋生、疫病流行“的重點血防疫區的面貌發生了徹底改變,全市鄉村呈現出“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連、路相通,燒沼氣、控病源,環境美、氣象新”的喜人景象。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政府組織為保證,保證資金規范、安全、有效使用
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部門多、難度大、政策性強、情況復雜,必須健全領導體系,建立“政府領導、部門配合、分工協作、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一是市里成立了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各涉農部門一把手為成員。二是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同時建立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支農資金整合工作中的有關事宜。三是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市農辦、發改局負責制定全市農業區域發展規劃,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市衛生局具體負責血防整縣推進工作;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制定土地整理規劃,搞好組織實施;市財政局負責項目論證和申報工作的組織協調,嚴格管理和監督使用項目資金;其他相關部門也要按照上級的要求和部署,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支農資金整合作為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緊抓好。四是加強檢查督辦,確保工作落實。按照試點方案,將建設任務細化分解到各部門,嚴格實行“問責制”,并采取領導督、專班督、會議督等多種形式,強化督辦落實。
二、以科學規劃為前提,支持項目區血防綜合治理
資金整合的前提是要提高搞好項目整合的科學規劃。我們通過項目整合來帶動資金整合,形成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管理規范、運轉有序的項目資金整合機制。重點是要把握好項目及資金申報關、使用關和監督關,形成全市一盤棋的支農資金整合格局。在項目申報、實施過程中,嚴格實行“三制”:一是實行項目申報會審制,根據血防綜合治理規劃,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選擇產業、選擇區域,由有關部門共同對申報項目進行會審。二是實行項目整合會商制,在不改變項目建設內容、資金投向的前提下,由市政府牽頭,組織協商項目部門和單位進行會商,確定各個項目的重點建設內容和銜接關系,形成項目實施合力。三是實行項目備案制。項目整合方案確定后,項目實施單位應及時將項目實施方案及時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備案,并接受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考核驗收。
三、以資金統籌為核心,加快項目區新農村建設步伐
整合支農資金的核心是要圍繞血防綜合治理的目標統籌各項資金。資金整合既要符合資金使用的相關規定,又要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具體來說,就是按照“性質不變、渠道不亂、用途不改、各記其功”的原則,把各項支農資金捆綁起來使用,切實解決多頭管理的問題。資金性質不變,就是無論哪項資金,上級下撥多少我們就使用多少,保證資金性質不被改變。渠道不亂,就是涉及“三農”的各種資金,在市里的統一規劃下,由資金來源部門自己實施項目建設;用途不改,就是做到專款專用,不截留、不挪用;各計其功,就是按照市里各有關職能部門爭取資金的多少,項目實施的質量、進度和效果,進行相應的表彰獎勵。同時,我們還切實加強資金管理。由財政部門牽頭,會同相關部門按照資金分配規范、使用范圍明晰、管理監督嚴格、職責效能統一的要求,對現行支農資金使用管理制度進行清理、修訂和完善,資金分配、使用、管理辦法、資金與項目管理制度要相互銜接,避免互相矛盾和交叉重疊,為支農資金整合提供有力保障。
四、以土地整理為重點,帶動項目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市整合資金支持的
重點,為了發揮最大效益,我們把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防護林建設和“以機代牛”結合起來,共整合資金8753.5萬元,支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主要抓了“四化”。一是土地整理和農業綜合開發田園化。共整合資金2286萬元,對2.2萬畝耕地進行了整理和改造,增加了耕地面積,提高了耕地質量,完善了田間配套設施。二是水利基礎設施標
準化。共整合水利建設資金5617.5萬元,護砌河道17.62公里,疏浚渠道12.6公里,護砌灌溉主渠道6.8公里,新建重螺池6個,提高了農業防汛抗旱能力。三是防護林帶網格化。共整合資金350萬元,在疫區的江河外灘興建抑螺林7000畝;同時,對項目區村邊、路邊、河邊、渠邊栽網格化防護林帶,既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又成為靚麗的生態景觀。四是田間作業機械化。項目區共整合500多萬元,發展機耕機整機插,其中“以機代牛”補助款87萬元、農機補助156萬元、群眾自籌260多萬元。九毫、柳山等村率先成為了“無牛村”,隨著農業機械的普及,有些村還成立了農機協會。在防血疫區推行機耕機整機插,有效地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減輕了群眾勞動強度。
五、以生態家園建設為主線,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在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同時,我們還堅持以生態家園建設為主線,把農村沼氣“一建三改”、改廁、飲水安全、“村村通”、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產業化等項目捆綁在一起,整合資金6231.2萬元集中向項目區傾斜,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改善血防疫區生產生活條件。主要是做到六個狠抓:一是狠抓沼氣和改廁。共整合資金2051萬元,在重點血防疫區完成了7220戶的“一建三改”,新建了5000戶三格式無害化廁所,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蟲病傳染源。二是狠抓了農村安全飲水。共整合資金300多萬元,新建了1個自來水廠,同時對部分村原有的自來水管網進行了改造,保證了疫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三是狠抓了交通設施建設。共整合資金1446.4萬元,硬化通村公路90.4公里。四是狠抓了農業產業化和農技推廣。共整合資金640多萬元,支持疫區發展香蓮產加銷和農業技術推廣。五是狠抓了衛生防疫。共整合資金293.8萬元,在血防疫區開展血防宣傳教育,查病治病、查螺滅螺、禁牧封洲、綜合防治等工作。六是狠抓了疫區村莊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通過政府引導、群眾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方式,共整合資金1500多萬元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上來。據初步統計,僅去年一年,項目區建新房的農戶有220多戶,其中鎮九毫村建新樓房的有71戶。
通過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支持血防綜合治理,項目區內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變,取得了明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具體表現為:
(一)有效地控制了項目區內血吸蟲病的傳染源,大幅度降低了血吸蟲病的傳播和感染。
(二)改善了農田排灌條件,促進了農作物高產穩產。
(三)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四)提高了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
(五)壯大了優勢產業,促進了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