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委街道工委先進事跡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區**村街道成立于1984年,面積6平方公里,下轄8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6.5萬余人,流動人口1萬余人。現有基層黨組織42個,其中社區黨總支8個,樓幢黨支部21個,非公企業及其他支部13個,自管黨員680名。轄區內有金陵石化、*林業大學、*火車站等70多家大單位。近年來街道工委確立了“創新型社區、文化型社區、和諧型社區”的發展定位,大力發揚“團結講大局、實干創一流、開拓求發展”的鎖金工作作風,街道逐步形成了黨建、經濟、社會事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0年以來,街道先后獲得市以上榮譽220多項。吳邦國、李長春、回良玉、劉云山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后視察街道工作,并給予了肯定。
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基層黨建網絡
街道工委順應社區黨建工作的新變化,充分利用自身的政治和組織優勢,圍繞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切實發揮好在地區范圍內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整合各類資源,不斷推進黨建網絡全覆蓋、工作平臺全提升和人員全優化工作格局的形成。
在街道層面,建立了社區黨員代表大會制度和社區黨建聯席會制度。按照“事務共擔、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思路,進一步吸引區域內各種力量投身于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在社區層面,廣泛推行社區黨員議事會制度,推行“社區黨委(總支)—樓幢支部—樓道小組”模式,其中,樓道黨小組建了70個,把基層黨組織延伸到社區院落、樓幢、居民住戶中去。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層面,成立了街道非公經濟黨總支和非公企業黨員服務站,不斷完善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組建方式,并向街道內48家不具備建黨條件的非公企業委派了22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幫助企業開展黨建工作。
以人為本,積極創新黨建工作機制
街道工委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樹立服務型黨建的理念,深入開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高社區黨組織吸納、服務和管理各類黨員的能力,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著力開展好三項服務。
一是上級黨組織為基層黨組織服務。*1至*5年,街道累計投入*余萬元用于社區硬件改造。目前已有4個社區辦公用房面積達300平方米以上,其余社區也均達150平方米以上,其中用于服務群眾和黨組織活動的面積都達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街道工委狠抓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五年來,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和下派機關干部等方式共為社區配備黨務干部24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的比例達100%,社區專職黨務干部配備率達100%。
二是基層黨組織為黨員服務。在街道建立黨員服務中心,在社區建立黨員服務站,在非公企業中成立樓宇黨員服務站,對新遷入組織關系黨員、生活困難黨員、離退休職工黨員經常走訪慰問、及時排憂解難。近年來,共走訪慰問黨員*多人次,發放慰問金和物品共30多萬元,幫助20多名困難黨員實現就業創業。
三是黨員為群眾服務。依托街道“萬家幫”服務品牌,組織黨員開展義工服務活動。開展機關黨員與社區“雙結對,雙促進”活動,黨員和社區群眾結對近300對,累計捐款捐物達56萬元,實現就業3500多人次。70%以上的社區黨員參加黨員義工設崗定責活動,每名黨員聯系三名群眾,堅持做到黨的政策上門宣傳、鄰里糾紛上門調解、生活困難上門幫扶等“八上門”,為社區群眾提供創業就業、法律咨詢等20多個社區公益服務,平均每年服務群眾達18000多人次。
凝心聚力,扎實推進區域和諧發展
街道工委堅持黨建工作服務于街道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切實把全體黨員和社區群眾的智慧、力量凝聚到推進街道“三個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區上來。
發動全體黨員干部和群眾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和自主創業,大力發展稅源經濟和樓宇經濟,不斷提升區域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使街道經濟運行和財政收入實現可持續快速發展,街道經濟每年以28%以上的速度增長,街道工委為群眾辦實事的能力不斷增強。
大力發展基層民主政治,擴大社區群眾民主政治活動參與率,如拓寬群眾點評室和點評欄內涵,擴大社區協調會、聽證會和議事會規模,暢通民意反映渠道,激發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目前,社區群眾民主政治活動有序參與率達85%以上。
推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創建文明社區,廣泛開展社區書市、科技早市、文化夜市和假日法律服務等活動,精心策劃社區學習節、科普宣傳周和科普論壇等,培育一批科普、體育、書畫、舞蹈特色社區,提高了社區居民整體素質。
幾年來,街道工委帶領全體黨員和群眾,團結拼搏,扎實工作,形成了“萬家幫”社區服務、“和諧社區千分考評細則”等一批全國性的品牌,有力推動了地區“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