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通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府有關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市、縣農業農村等一系列會議和有關文件精神,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現就穩定糧食生產發展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提高穩定糧食生產重要性的認識
糧食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中具有基礎支撐作用的產品,穩定糧食生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保障糧食安全是實現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縣糧食產量基本穩定在33萬噸,去年,全縣上下努力化解20*年特大干旱的后續影響,積極應對局部自然災害和嚴重病蟲生物災害,糧食實現了大幅度增產,糧食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口糧安全有效保障。但是,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結構顯著變化,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糧食加工轉化能力大幅提高,資源環境對糧食生產的約束不斷加劇,世界農業發展對我國農業的影響日益顯現,糧食供需狀況發生了較大變化。目前,異常氣候引發的災害性影響加劇,耕地、勞動力和水資源的制約增強,*人均耕地少、種植規模小、生產條件差、生態條件和耕作制度復雜的特殊縣情,以及種糧成本持續增加等市場因素,致使我縣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仍然較低,糧食持續增產的基礎還不穩固。
各鄉鎮、縣級相關部門要認真分析糧食生產的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穩定糧食生產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二、明確穩定糧食生產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我縣穩定糧食生產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現代農業,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主線,穩定完善糧食生產扶持政策,整合資源,增加投入,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努力推進糧食規模化、優質化、標準化生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實現農產品有效供給。目標任務是:到“十一五”末,全縣糧食單產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20*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30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34.2萬噸,全縣城鄉居民口糧基本自給,糧食品種品質結構和區域結構進一步優化,糧食優質率比2007年提高8個百分點。各鄉鎮要結合目標任務,進一步理清思路,找準重要環節,采取有效措施,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推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一要在重點抓好水稻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馬鈴薯,兼顧玉米、紅苕和雜糧。堅持以大春為主、大春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生產方針,把水稻作為糧食生產安全的重點來抓,根據市場需求和糧食生產的效益兼顧飼用糧、加工用糧和菜用糧食的發展。與此同時,各鄉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我縣良好的種植條件和秋冬季資源,大力扶持發展馬鈴薯生產,提高復種指數,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努力提高單產和商品率,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和持續增收。
二要在重點抓好糧食主產鄉鎮的同時,重視產區、銷區糧食生產發展。根據中、市相關政策精神,今后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要繼續向糧食生產的重點區域傾斜,充分調動糧食主產區域政府和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努力改善主產區域糧食生產的基礎條件,加快重點商品糧基地建設步伐,確保城鎮居民的口糧供給和調控糧源。城郊地區必須保護好基本農田,重點發展口糧生產,保持必要的糧食自給率。山區鄉鎮要把發展糧食生產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抓好基本口糧田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繼續保持糧食產需基本平衡的格局。高產鄉鎮要繼續穩定和提高糧食單產水平,中、低產鄉鎮特別是水稻畝產400公斤以下、玉米單產250公斤、兩薯單產200公斤(折主糧)以下的主產鄉鎮要抓住影響單產的基本因素,通過各種措施提高單產水平,縮小與高產鄉鎮的差距。
三要突出抓好大春糧食,兼顧小春和晚秋生產。要適時搶早培育壯苗、適時早栽早插,實現滿栽滿種,抓好春耕,為糧食增產打好基礎。全縣海拔500米以下地區要在3月10日前播種結束,海拔500-800米地區要在3月20日前播種結束,海拔800米以上地區要在4月5日前播種結束。與此同時,各鄉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勞動力和水資源的時段優勢,揚長避短,發揮資源優勢,抓好晚秋生產,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四要切實解決撂荒地問題。各鄉鎮要充分認識解決撂荒地問題的重要性,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解決撂荒地問題的通知》(*辦發〔20*〕12號)要求,依法強化撂荒地的管理,鼓勵和引導撂荒地恢復生產,切實解決撂荒地問題。農業部門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強工作檢查督促,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因工作不力,當年大春季撂荒地超過常用耕地1%的鄉鎮,要層層追究有關領導和人員的責任。
三、全面落實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的各項措施
(一)落實扶持糧食生產政策。為支持糧食生產發展,國家將繼續鞏固、完善和強化各項扶持糧食生產的措施。各鄉鎮要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土地出讓金用于基本農田建設、糧食最低收購價和種糧大戶等扶持政策。縣級有關部門要盡快制定和完善具體實施方案,按農時季節要求,保證資金及時下撥到位;加強資金使用監管,保證糧食補貼資金專項用于糧食生產;堅持補貼資金向糧食生產重點區域和種糧大戶傾斜政策;建立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與穩定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防止耕地撂荒和強化重大病蟲害防治掛鉤機制,強化鄉鎮政府和農業服務機構的責任;積極探索農業建設項目投入、基本農田數量與穩定糧食生產的評估機制,把國家穩定和扶持糧食生產的相關政策落到實處;開展糧食生產政策性保險試點,化解農民種糧風險。
(二)切實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要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力度,進一步提高耕地質量和產出水平。要有效整合土地整治、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和農業發展等財政重大專項支持,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科學規劃基本農田布局、統一集中整治的原則,提高耕地質量和產出水平。持續推進商品糧食基地建設,建立一批主要生產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和社會化服務,糧食生產的商品率超過70%以上的高產穩產商品糧食生產基地,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基礎。各鄉鎮在基本農田保護中要突出稻田這個重點,加強冬囤水工程建設,強化冬春稻田蓄水,恢復因旱改種面積,把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37萬畝以上,努力提高水稻單產,確保口糧食安全。繼續實施中低產田改造、沃土工程、移土培肥和退耕還林地區基本口糧田建設等重點項目,通過工程措施與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節水栽培等農藝措施相結合,增補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改變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加強耕地質量監測,防治農田污染、防止水土退化,建立和完善耕地質量評價體系,努力提高耕地質量和產出水平,保障工業化、城市化和生態環境建設對耕地的基本需求。
(三)著力培植糧食種植大戶。各鄉鎮政府和農業部門要把培植規模種植大戶、促進土地規模經營作為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國家種糧直補中的大戶傾斜政策、市財政的種糧大戶農機獎勵補助政策、農業部門的新型農民培訓和科技扶持等措施,制定既能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又能體現公平公正、有利于操作考核的實施辦法。通過政策驅動、科技促動、產業化拉動,促進土地通過委托代耕、租賃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向種植能手集中。建立促進農民的生產經營方式轉變與提高科技推廣緊密結合的新型農技推廣機制,探索農機專業化服務的新路子,培植農機專業戶,組建農機專業服務隊,積極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減輕種糧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各鄉鎮20*年要著力培育種糧面積在20畝以上的科技種糧大戶30戶以上,充分發揮其對農民的示范帶動作用。
(四)大力加強科技支撐服務體系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面積是基礎,單產是關鍵。單產水平的高低取決于科技應用水平。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要突出抓好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抓好技術集成創新。各地要因地制宜圍繞以糧食作物為主體的耕作制度、主導品種和主體技術的完善,強化區域性技術開發,整合作物區試、良種展示、免少耕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及區域測報站等任務,結合糧食基地建設等項目,建立相對集中和穩定的綜合試驗示范基地,集成創新具有區域特色、適應現有生產力和水平的簡單化、標準化的技術規程,特別是要加強應對異常氣候影響和有害生物防治的關鍵技術集成推廣,不斷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當前要重點抓好“一增六改”綜合技術的推廣。一增:增加用種量,提高栽植密度。六改:一改單季種植糧食為糧經飼結合,推廣稻田耕作制度改革,開發秋冬季資源;二改單純選擇大穗型高產品種為當地針對性、適應性強的高產優質抗病耐密品種,一鄉確定1-2個主導品種;三改人工翻耕為機耕或免少耕;四改分戶育秧育苗為集中育秧育苗;五改分散施肥為測土配方施肥;六改病蟲害分散防治為統防統治。二是大力開展高產創建活動。縣、鄉鎮農業部門都要建立不同模式的示范田和示范片,通過明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使優惠政策與優勢作物相結合、與實用技術相配套,鼓勵科技人員把論文寫到田間和農戶去,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通過示范推廣,宣傳高產典型,以點帶面,引導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掀起爭高產、創高產、促高產的良好局面。各鄉鎮在今年糧食生產工作中,對主推的增產技術要分別抓好100畝以上的高產示范片,以此推動大面積平衡增產。三是強化新型農民技術培訓。各鄉鎮政府要進一步發揮好統籌、協調、組織和服務的功能,充分利用農業、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業、各部門的現有資源,形成培養新型農民的合力;要把培訓內容農民是否需要、培訓方式農民是否接受、培訓結果農民是否滿意,作為衡量培訓效果的標準,大力開展種糧大戶知識培訓,提高種糧農民的綜合素質。四是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機制。各級政府要關心愛護基層農技人員,完善崗位責任,著力解決農技人員的知識結構和人才分布不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推廣的良種和技術不適應現有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要求等突出問題,解決好農技人員的實際問題,穩定一支精干高效、懂業務、善推廣的農技推廣隊伍。農業技術部門要以提高糧食單產、增加農民收入、保障主要農產品供應為己任,增強責任感、使命感,依托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辦樣板、作示范、搞指導,努力提高技術普及率和到戶率。
(五)切實抓好春耕備耕和防災減災工作。針對前段時間遭遇的嚴重雨雪冰凍災害,各鄉鎮要積極組織干部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災情、查苗情、查墑情、查病蟲情,積極落實災后補救措施,完善減災防災技術方案,加強分區技術指導,指導農民科學運籌肥水,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開展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確保小春生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及早落實糧油生產計劃,強化技術培訓與宣傳,切實保障農資備供充足。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加大農資打假力度,深入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嚴肅查處各種亂漲價、亂收費、假冒偽劣、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認真做好群眾投訴舉報工作,加大假劣案件查處和曝光力度,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四、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的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站在顧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市、縣關于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的決策上來。要實行糧食鄉鎮長負責制,鄉鎮長對本地區發展糧食生產、保障口糧供應和糧食總量基本平衡負全責。縣政府將加大對糧食生產的工作考核力度,對工作完成好的單位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完成差的單位給予批評與通報。農業部門要落實分片包干責任制,技術人員要落實種植大戶技術指導崗位責任制,根據農時深入農戶和田間地頭,采取多種方式分層次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和培訓,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財政部門負責各有關優惠補貼資金的籌集和發放,保證各類補貼資金按時發放到種糧農戶;協調國土、水務、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抓好糧食主產區域標準糧田建設。供銷社要發揮主渠道作用,做好化肥生產供應。工商、物價部門要會同農業部門做好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控、管理工作。糧食部門負責組織指定的糧食經營企業按最低價格收購稻谷,并組織好國有及其他糧食企業與糧產區和農戶簽訂產購合同。監察部門負責監督并管理農民群眾的投訴。新聞宣傳部門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宣傳報道力度。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加強溝通,搞好配合,共同做好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