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立一項機制 培養三支隊伍 爭做五個帶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全省農村“雙培雙帶”工程啟動以來,敦煌市積極適應當前農村市場化、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實際,按照“建立一項機制、培養三支隊伍、爭做五個帶頭”的總體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黨的先進性這一主題,融入到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帶領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具體實踐當中,唱響了農村“雙培雙帶”工程的主旋律。
建立一項機制
“建立一項機制”,即建立落實“雙培雙帶”工程的長效機制。為了確保“雙培雙帶”工程長期、深入、扎實、有效地開展,敦煌市委強化領導,精心部署,建立了“五位一體”的工作機制,開創了“雙培雙帶”工程建設的新局面。
一是市鄉領導包點掛項抓指導。敦煌市委在堅持市級領導包鄉、市直部門包村工作制度的同時,專門制定了“雙培雙帶”示范區(點)、示范項目市、鄉領導包掛工作制度,要求每名市、鄉領導包一個“雙培雙帶”示范區(點),掛一個“雙培雙帶”示范項目,通過提供政策、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服務,幫助和扶持示范區(點)和示范項目建設。上半年以來,全市120多名市、鄉領導平均每人深入“雙培雙帶”工程示范區(點)8次,聯系開展技術指導86場次,幫助解決各種難題311件,協調資金176萬元,落實“雙培雙帶”示范項目128個,加快了示范區(點)和示范項目的建設步伐。
二是相關部門多管齊下抓培訓。敦煌市委著眼于提高農民黨員和農村基層干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運用科技的能力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結合全省“萬名基層黨員、干部培訓工程”的實施,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員單位的工作優勢,本著多管齊下的原則,進一步整合教育培訓資源配置,構筑起了由組織部門牽頭,市、鄉、村共同參與的四大培訓體系,即以理論教育為主的市、鄉黨校培訓系統,以農業科技培訓為主的市、鄉農廣校培訓系統,以開展黨員電化教育為主的市、鄉、村黨員電教培訓系統,由農業、林業、科技、民政、司法等部門組成的綜合培訓系統,從而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覆蓋全市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網絡,強化了農民黨員和農村干部的素質教育。據統計,上半年以來,全市共組織黨員、干部政治理論集中培訓212場次,參訓1.4人萬次,農業科技培訓381場次,參訓3.3萬人次,農村政策法規培訓298場次,參訓2.6萬人次,提升了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是黨員干部結對幫聯抓提高。從2001年開始,敦煌市委相繼在農村明星黨員和鄉鎮、部門領導干部中開展了“1+2”幫聯活動,要求每個參加“幫聯”的黨員幫扶一戶貧困戶,著重從路子上“幫”,通過協調資金、傳授技術、提供信息等進行多方面的幫扶,直到其脫貧致富;聯系一戶致富戶,著重從思想上“聯”,引導其遵紀守法,積極上進,當好群眾致富的領路人,并逐漸向黨組織靠攏,對其中特別優秀且具備黨員條件的,由黨組織按程序培養入黨。這一黨性實踐活動的開展,為黨員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載體。市委專門下發文件,建立了幫聯檔案管理制度,市、鄉兩級將幫聯對象具體到人,登記造冊,明確責任,增強了幫聯的實效性,提高了黨員隊伍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帶領致富能人不斷進步的整體水平。三年來,全市共建立幫聯對子682個,幫扶貧困戶682戶,其中已有316戶基本脫貧;聯系致富能人682人,從中發展黨員124名。黃渠鄉代家墩村的苗長青過去是個有名的“欠帳戶”,曾因銀行欠帳太多貸不上款,春種時連購買農資的錢都沒有,正上大學的兒子也一度出現輟學的危機。同村的明星黨員楊生平與其結成幫扶對子后,就以自己的戶頭在銀行貸了3000元借給苗長青購買農資,同時又根據苗長青會開推土機的特長,幫他聯系到一磚廠開推土機,月收入600元。經過一年多的幫扶,苗長青不但還清了銀行12000元的貸款,還供兒子讀完大學參加了工作,全家人的生活有了根本性的好轉。雷家墩村黨支部書記沈忠的聯系戶是該村的溫室種植戶王慈,他一方面指導王慈科學種植,兩座溫室獲得了1.8萬元的收入,一方面鼓勵引導王慈發揮好帶動作用,幫助周圍農戶種好溫室,今年,在沈忠的培養幫助下,王慈主動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并實確定為考察對象。他還積極為幫扶戶、殘疾人雷萬一家解決生產生活困難,與有關部門聯系,為雷萬上大學的兒子資助學費2000元。
四是改進模式分類管理抓創新。為了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的組織優勢,敦煌市根據落實“雙培雙帶”的要求,改革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在開展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行按照產業類型劃分黨小組的黨員分類管理制度。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首先由各鄉鎮組織對每個黨員按其從事的行業和產業進行分類登記和分類編排,然后把村黨支部按照產業架構劃分成為種植、林果、養殖、二三產業等若干黨小組,再由黨小組全體黨員推選出一名群眾威信高、致富能力強的黨員擔任黨小組長,并完善和細化了黨小組活動和黨員考核管理等方面相應的規章制度。各黨小組通過開展集中學習、現場示范、座談討論、技術比武、觀摩考察等豐富多彩的黨員活動,加強了黨員與同一行業、同一產業類型的致富能人和普通農戶的聯系交流,引導幫助致富能人在思想上、政治上不斷追求進步,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指導和帶領群眾參與產業化經營,走上致富之路。實行分類管理以后,黨員之間相互比學習、比致富、比幫帶、比貢獻蔚然成風。全市共形成以黨小組為龍頭的產業示范區23個,示范點143個。楊家橋鄉月牙泉村的旅游業黨小組,帶動了全村90%的農戶參與旅游業,全村旅游業人均收入達到2400多元,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肅州鎮祁家橋村地處新城開發區,在該村的二三產業黨小組的帶動下,全村勞動力的80%從事商貿、餐飲、娛樂、加工等二三產業,人均二三產業收入達到1180元。
五是明確責任強化領導抓落實。敦煌市委成立了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的工作機構,形成了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財政局、民政局、農牧局、科技局、司法局、文明辦、團委、婦聯等單位參與配合,各鄉鎮黨委具體組織實施的工作格局,強化了“雙培雙帶”工程的組織領導。市委還建立了定期研究和檢查通報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由鄉鎮黨委書記或分管領導參加的“雙培雙帶”工程分析研討匯報會,重點是掌握工作動態,交流工作經驗,解決共性問題。各鄉鎮每半年組織一次全面自查,向市委作一次專題匯報。市委組織部對各鄉鎮“雙培雙帶”工程組織實施情況和相關部門配合落實工作情況,定期進行督促檢查,及時掌握工作動態,每半年通報一次工作情況。同時,把各鄉鎮黨委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責任領導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層層簽訂了責任書,制定了工作月歷安排表,強化責任意識,推動了“雙培雙帶”工程的順利實施。
培養三支隊伍
在實施“雙培雙帶”工程中,敦煌市委著眼于增強黨員隊伍的先進性,不斷加大對產業帶頭人、致富能人和村組干部的培養力度,為“雙培雙帶”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人力資源保證。
一是在農村黨員中培養了一批產業帶頭人。為了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骨干帶頭作用,敦煌市委針對農村黨員的特點,按需施教,分類培訓,采取集中辦班、專題講座、電化教育、觀摩交流、現場示范、外出培訓、現代遠程教育和參加學歷教育等多種形式,重點對黨員進行市場經濟、企業經營管理、農業科技、致富實用技術等方面知識的教育培訓。目前,全市3930名農民黨員中,80%的人掌握了2-3門實用致富技術,90%的中青年黨員獲得“綠色證書”和農民技術員職稱,85%的黨員戶參與到了溫室蔬菜、葡萄種植、畜禽養殖、旅游服務、商貿流通等新興產業當中,并涌現出種植能手1233名,養殖大戶389戶,二三產業帶頭人270名,其中有385名農民黨員被市委樹立為明星黨員產業帶頭人,農村黨員戶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左右,高出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00多元,人均純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黨員戶653戶,占農村黨員總戶數的16.8%。全市還涌現出了張天福、劉治國、張興剛、陳建科、杜建平等一批圍繞農村優勢產業,帶頭上項目、建龍頭的農民企業家,為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帶領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二是在農村致富能人中培養了一批先進分子。為了實現“雙向培養”的目的,敦煌市委制定了《關于在農村致富能人中發展黨員的意見》,明確了農村致富能人中發展黨員的原則、條件、程序和應注意的事項。按照“廣泛聯系、積極培養、全面考察、慎重發展”的要求,鄉村黨組織一手抓致富能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組織開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增強了農村致富能人對黨的認識;一手抓致富能人的實踐鍛煉,廣泛開展了“1+2”幫聯活動,發揮了致富能人示范帶動作用。今年以來,全市各鄉鎮共在致富能人中培養確定入黨積極分子1213人,其中:從種植能手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648人,從林果栽培能手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84人,從規模養殖大戶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50人,從二、三產業和其他致富能人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13人。在今年新發展的162名農民黨員中,有95名致富能人和產業帶頭人,
三是在農村優秀人才中培養了一批村組干部。為了增強農村致富能人、產業帶頭人的示范輻射作用,敦煌市委堅持用發展的眼光、市場經濟的理念和開拓創新的舉措,重點從帶頭創辦企業、率先致富的人,積極推廣科技、發展新型產業的人,群眾公認、威信較高的人,文化程度較高、思維超前的人等農村優秀人才中培育選拔村組干部,特別注重選拔思想素質過硬、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村產業帶頭人、致富能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帶動了農村經濟大發展。目前,全市現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6%;種植、林果、畜牧養殖方面的科技示范戶占78%;農村二、三產業帶頭人占32.5%;懂農技、會管理、熟悉商貿流通的占85%以上。樊文彥,擔任呂家堡鄉漳縣村黨支部書記前是一個頭腦靈活,懂經營,會管理,年收入在十多萬元的個體私營老板。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他帶領村上一班人,大膽改革村級集體經濟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依托城郊優勢,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20000平方米的北郊建材市場,組建了敦煌市偉業有限責任公司,使漳縣村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2002年,全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54.8萬元,成為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全市還有許萬強、蔡吉榮、毛林、沈忠等一批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摔打磨練多年、懂經營、會管理的致富能人,被推上了村干部的崗位,他們發揮所長,開拓進取,帶領群眾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把“雙培雙帶”工程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爭做五個帶頭
實施示范帶動是實現“雙帶”目標的著力點。為此,敦煌市在落實“雙培雙帶”工程當中,積極引導黨員、干部和致富能人從五個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帶領農民群眾邁上了產業化之路。
一是帶頭“換腦子”,樹立了產業化經營的新理念。按照新形勢下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敦煌市各級黨組織首先從解決思想意識問題入手,幫助黨員、干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理念。一方面,借助來敦旅游、考察的知名人士較多的優勢,邀請省內外有關專家學者舉辦講座,為黨員、干部講技術,講市場,講國內、國際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提高對產業化經營的理性認識;一方面,積極組織黨員、干部走出去,前往浙江溫州、四川、廣州、山東等市場經濟運行好的地區,學習他們農業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成功經驗,認清與發展較快的省市存在的差距,增加對產業化經營的感性認識。同時,各級黨組織還把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方向定位在發展新型優勢產業這一主戰場上。要求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帶頭“吃螃蟹”、擔風險,“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并且大力倡導“自己不會富,不能當干部”,“只管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和“當大戶、帶頭富、帶領群眾共同富”等新的社會意識和價值理念,克服“盲目自滿”、“坐等觀望”的思想傾向,堅決摒棄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的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統一了思想。經過不斷學習培訓提高,楊志榮、白永忠、祁興基、杜德宏、呂建國等一大批觀念領先、意識超前的黨員干部走在了產業化發展的前列,農村一線黨員全部投身到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當中。
二是帶頭建基地,形成了規模化發展的新格局。在產業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敦煌市各級黨組織注重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號召黨員干部帶頭搞調整,通過創辦黨員產業致富示范點和建立黨員創業責任區等方式,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共同推進產業基地建設,從而在全市形成了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的產業新格局。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棉花、蔬菜、林果、畜禽養殖四大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南湖綠洲和黨河沿岸為主的特色林果產業帶(優質鮮食葡萄種植面積達到48942畝,其中今年新植11564畝;優質桃面積達到17073畝,其中今年新植6311畝;優質李廣杏面積達到7018畝,其中今年新植1460畝),以城郊鄉鎮為主的優質瓜菜和設施農業產業帶(其中,種植溫室蔬菜8100畝,種植優質西甜瓜7997畝),以沿邊、沿灘地區為主的種草養畜產業帶(其中萬只雞場7個,千頭豬場6個,千只羊場15個,百頭牛場5個,畜禽存欄總量78.98萬頭只)和以北片鄉鎮為主的優質棉花產業區。楊家橋鄉中渠村黨支部書記楊志榮在本村率先打建二代日光溫室,當年獲得畝收入15000多元的良好效益,在他的號召、鼓勵和指導下,全村農戶大力發展溫室種植,全村共打建溫室520座,410畝,全村蔬菜總收入達510萬元,成為全鄉最大的溫室蔬菜基地。七里鎮大廟村四組農民黨員劉淑芳帶頭發展優質桃種植,年收入3.2萬元,家庭人均8000元,在她的帶動下,七里鎮大廟村293戶人家,家家栽桃樹,全村桃園面積達到980畝,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郭家堡鄉大泉村在黨支部書記白玉等9戶黨員戶的帶領下,投資18萬元建成了總占地面積5035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擁有標準化圈舍30座的設施養羊示范區,帶動全村群眾發展規模設施養殖,目前全村90%以上的農戶從事養殖業,戶均養羊40只,人均養殖業收入達到1276元。南湖鄉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的進程中,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把南湖鄉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鮮食葡萄生產基地,目前,全鄉葡萄面積已達13409畝,占全鄉耕地面積的99%以上,2002年,全鄉經濟總收入達到2875.92萬元,其中葡萄收入2201.3萬元,戶均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038元,成為敦煌市的“首富鄉”。
三是帶頭推科技,建立了標準化生產的新模式。農業新技術的運用是實現產業化經營的重要保證。敦煌市各級黨組織注重引導黨員、干部在推進產業化的過程中,帶頭學科技,帶頭用科技,推廣新品種,應用新技術,逐步建立起標準化的生產模式,不斷增加產業的科技含量,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今年以來,全市共推廣設施養殖、滴灌節水、嫁接育苗、胚胎移植、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等農業新技術12項,引進棉花、瓜菜、林果等新品種65個。五墩鄉蘇家堡村四組黨員杜德宏1995年開始從事養殖業,經過多年實踐,掌握了從良種引進,到科學飼養,到疫病防治等全面的標準化規模養豬技術。2002年新建了占地2畝,投資10萬元的高標準日光暖棚圈舍4棟,飼養生豬800頭,純收入近6萬元。近幾年來,他還低于市場價格向周圍群眾提供優良仔豬3000多頭,先后帶動10戶農戶靠養豬走上了致富之路。肅州鎮板橋村四組農民黨員祁興基被群眾稱為“辣椒大王”,他擔任著肅州鎮辣椒協會的副會長,在多年的溫室辣椒種植實踐中,他攻克了辣椒根腐病、瘋長病,摸索出一套辣椒全生育期的科學種植技術。他先后打建溫室6座,2.7畝,用于栽植辣椒苗、種植辣椒,年育苗35萬株,年收入達7萬余元。他與全市9個鄉鎮130余戶農戶簽訂了供苗協議,提供無償技術服務,由他供苗和指導的辣椒種植戶,溫室平均畝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今年,他又成功地引進培育出彩色辣椒,填補了全市的空白。
四是帶頭闖市場,走出了一體化經營的新路子。敦煌市各級黨組織充分認識到,實現產業與市場的對接,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有意識地把一批頭腦靈活、市場經濟意識較強的黨員、干部推向市場前沿,鼓勵他們走出去了解市場行情,領辦、創辦產業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的流通、鮮儲和精深加工等方面大顯身手,帶動群眾發展優勢產業。目前,全市已建成農產品流通、儲藏、加工龍頭企業16個,初步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模式。南湖鄉為了規范葡萄流通銷售,與工商部門共同組織100多名參與葡萄流通的人員參加了葡萄流通經紀人培訓班,對通過培訓并取得相應資格的53人由鄉黨委和工商部門進行了審核認定,從而建立起一支以黨員、干部為骨干的規范化的葡萄流通經紀人隊伍。現任南湖鄉南工村黨支部書記的白永忠,還身兼陽關葡萄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南湖鄉葡萄生產銷售管理協會理事長等職務。近年來,他積極與北京、廣州等地的葡萄客商合作,并建立了長遠的伙伴關系,2000年開始從事葡萄中介服務,2002年,組織外銷葡萄3600噸,占全村葡萄總量的60%。同時,他所領辦的陽關葡萄有限責任公司還投資440萬元,新建1000噸的氣調恒溫保鮮庫1座,帶動了全鄉葡萄產業的發展。七里鎮杜家墩村農民孔龍,充分發揮共產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在杜家墩村率先打建日光溫室大棚2座,引進南方蔬菜——苦瓜種植,帶領周圍群眾打建溫室20座,種植苦瓜、毛豆、甜瓜、峨眉豆100余畝,并組織蔬菜販運2萬多車次,數量達40多萬噸,價值近百萬元。孟家橋鄉孟家橋村黨員、村主任呂建國,從新疆哈密菌物研究所引進白靈菇原種進行試種獲得成功后,牽頭創辦注冊了敦煌市珍稀食用菌栽培服務中心,已成功研制開發出麻皮菇、杏孢菇和白靈菇等珍稀食用菌,通過與農戶簽訂生產訂單,采取為農戶供應菌種、提供技術服務和負責產品回收的方式,按照科學化、標準化的生產規程,發展珍稀食用菌栽培,目前,已經與37戶農戶簽訂了470噸原料的種植合同,預計年底前將簽訂1000噸原料的種植合同。
五是帶頭樹品牌,打造了專業化管理的新體系。按照市上制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發展規劃,敦煌市各級黨組織鼓勵廣大黨員、干部積極爭創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在實現市場化經營的基礎上,朝著專業化管理方向邁進。敦煌市南湖鄉在建成全省最大的鮮食葡萄基地的基礎上,組建了以黨員、干部為骨干的敦煌市南湖鄉葡萄生產銷售協會,并制定出了《敦煌市南湖鄉優質無公害葡萄生產技術規程》、《敦煌市南湖鄉葡萄生產與銷售管理辦法》、《敦煌市南湖鄉葡萄生產銷售協會章程》,統一印制了會員證。協會成立后,首先從提高葡萄品質、打響葡萄品牌入手,成功注冊了“陽關”牌葡萄商標,并申報取得了“綠色食品”標識資質認證,取得了進入大市場的“許可證”。協會通過對全鄉的葡萄產品實行統一產品標識、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掛牌銷售的管理辦法,提升葡萄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了標準化生產、集約化銷售、專業化管理。楊家橋鄉月牙泉村和合水村是敦煌李廣杏的原產地和主產區,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兩個村共發展優質李廣杏3200畝,戶均5.7畝,人均李廣杏收入達到1500多元。今年,為了把李廣杏這一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兩個村籌措資金修建了李廣杏銷售市場,并申請注冊了“飛將軍”牌李廣杏品牌,走上了規范化種植、品牌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路子。
在各級黨組織的號召帶領下,在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敦煌市廣大農民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快,農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2002年,農業總產值達到500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03元;全市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5平方米,今年全市共新建高標準的小康住宅329戶,建成小康住宅示范點4個,110戶;實現了村村通公路,98%以上的人口用上了自來水,其中26%的農戶通上了城市自來水;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4%,電話入戶率達到76%,80%以上的農民家庭擁有四輪拖拉機和摩托車,進一步加快了寬裕小康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