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個人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作為團委的一個品牌活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重要舉措.為了響應,團中央關于大學生在暑期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的號召,根據今年團省委的要求,在政法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在校團委的正確指導下,我院團委組織了2003年暑期"三下鄉"實踐服務團,并于7月11日開赴雷州市龍門鎮竹橋管理區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短短的7天里,隊員們本著"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理念,履行"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的諾言,充分發揮師范大學的師資優勢,積極扎實地開展了多項富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真正學習宣傳實踐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落實了實處,為即將迎來的華南師范大學七十華誕的增光添彩.下面我們將我實踐團所開展的工作報告如下:
活動主題:走進校園,服務社會
下鄉地點:湛江雷州市龍門鎮竹橋管理區
下鄉人員名單:
楊炎李學英洪桂玉曾銓張慧樺歐陽國添何秋晨龍偉杜麥小河
張航宇何柏略鄭健雄姚劍婷葉強鐘翠莉
活動過程:
準備:積極準備,認真落實有關文件精神.
多方努力和支持使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領導重視,組織認真,準備充分是今次"三下鄉"活動順利開展的可靠保證.學校和學院歷年高度重視大學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期初,院領導在專門召開的學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了把三下鄉活動作為學期工作計劃之一.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聽取校團委關于"三下鄉"活動的工作思路和活動安排,進一步明確了今年"三下鄉"活動懂得主題:實踐三個代表,弘揚民族精神.引導青少年深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揮智力優勢,躬身實踐,服務基層,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在活動準備階段中,學校和學院撥出"三下鄉"活動經費以及提供老師知道,保障了"三下鄉"活動的順利進行.我院團委按照關于"三下鄉"活動的指示精神,及早動手,安排部署,并成立由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干部等組成的"三下鄉"活動隊伍,為"三下鄉"作充分準備.在策劃的過程中,隊員們各司其職,根據專業特色和服務項目,確定服務內容,充分發揮團體協作精神為構建整個活動出謀劃策.
準備階段工作安排
做好準備工作是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此次活動,主要由學院團委實踐部牽頭組織,負責整個活動的籌備,包括與上級團委,實踐地的聯系,活動方案的征集,撰寫,方案的審批工作.今年的三下鄉活動是采用項目化管理的試驗第一年,因此在方案準備方面,我們采用多種宣傳方式(如落班宣傳,出宣傳海報)積極做好學院同學的宣傳和動力員,調動同學們參與活動,出謀劃策的積極性.具體過程主要有:1,五月初進行三下鄉活動的總體宣傳.2,五月中旬進行方案征集活動.進行方案,信息的整理和完善.3,5月下旬敲定實踐方案,并與實踐地作好相關的聯系工作.
活動開展:實踐出真知,深入顯成效.
落戶訪問,積極調研,關心農村,農民生活.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情況,風俗習慣,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在落戶訪問前的前一天,我們主動與當地的村干部一同開了一個座談會,向他們了解情況.在兩個多小時的交談當中,我們了解到了村子里的風土人情,并就當地在建設當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教育狀況,稅費改革,村政府職能改變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時間雖然不是很多,可是我們從村領導的話語和眼神中讀明白了他們的苦處,期待及農村的希望.會后,我們還根據所得資料認真討論了下鄉訪問的主題和調研方向,制作了相關的問題,使下來的活動更有針對性.知己亦要知彼,然后就是把諾言付諸行動.為達到我們"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下鄉目的,與村民親密接觸是必須做好的第一步.在村領導的帶領和幫助下,我們確定了訪問對象.仁厚我們帶著捐贈物資一戶一戶的進行訪問,在訪問的過程當中,我們專設了兩個通訊員負責對話記錄,拍照以及整個活動資料的整理.隊員們不怕累,不怕苦,主動走近群眾與群眾交談,關于群眾;與貧困戶,五保戶的接觸,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國慶;與村領導的交流,我們明白了農村發展的艱辛;與專業戶,退伍軍人的討論,我們看到了農村的出路,還有村民對這塊紅色土壤的熱愛.
普法,普的也是情.
法學專業是我院的一個特色大專業,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這種優勢,組織了8人的普法小組,主要負責法律知識的宣傳,政府政策的宣傳,稅費改革的宣傳等活動.農村因為條件限制,農民知識水平普遍不高,法律意識水平更是讓人擔憂.平時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懂自覺運用法律來解決問題,于是往往會為管理,治安帶來不少的問題.我們這次普法活動主要采取設點宣傳與定點服務結合的形式開展:一方面在人口密集的時常周圍設點宣傳,結合艘村民咨詢;一方面是積極宣傳,以我們的居住地點——竹橋小學為駐地歡迎村民"上門"咨詢.為鼓舞村民暢所欲言,我們特設抽獎活動,不但為來咨詢的村民熱情提供法律咨詢服務而且還為他們討論關于子女教育,學校教育,計劃生育工作等問題.活動受到的當地村民的歡迎和支持,在群眾中形成一定的影響.通過普法活動我們不但宣傳了華師,宣傳了法律知識,為農民提供的有效的服務,提高了農民的法律意識,更讓我們明白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更加體會到知識只有用于實踐中才能發揮價值的道理.
支教,理想主義教育工作備受好評.
支教,是我們這一次"三下鄉"活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針對的對象是竹橋小學二年級到五年級的學生,主要活動內容有:1,捐書活動.在三下鄉整個活動的準備期間,考慮到支教對象和當地學校的具體情況,我們聯系到華工附小與他們共同合作開展了一次"我為農村教育作貢獻"的捐書活動,發動廣大師生捐書(科普書,教科書,課外讀物等)377冊,練習本,筆記本100多本,并于7月14日捐獻給竹橋小學,并為他們帶去城市小朋友的祝福,為補充學生文化糧食,增強當地教學資源出了一分力.2,圖片展,圖片內容包括衛生知識宣傳,城市生活剪影,華師大介紹專欄,我們的大學生活,成長軌跡等,圖片展由各班的負責教員帶領學生參觀并作解說,鼓勵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改變貧窮狀況.3,形式多樣的主題課堂.我們以理想主義教育為主線,根據各班實際開設形式新穎的主題課堂,如"我的理想","新概念英語","如何建立自信","生活小科技"等,通過教與學的有機組合,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傳遞給農村小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既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同時也鍛煉了支教小學生積極參加課余活動,組織他們排練文娛節目,如:教唱英語歌,學習三十二步舞蹈,玩游戲等,后來還組織小學生在7月16日聯歡晚會上表演,既增強了活動的參與性,又提高了活動的娛樂性,收到了較好活動效果.
文藝演出,送文化糧食下鄉.
為更好地做到送文化下鄉,我實踐團隊員一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一邊抓緊所有業余時間排練節目,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終于高質量地完成了7月16日在雷州市竹橋管理區竹橋小學舉行的題為"走向明天聯歡晚會——暨三下鄉實踐活動總結"的聯歡會.雖然說我們的演員水平并不是十分高,但是還是能夠保證了節目的質量,節目內容深受群眾的歡迎.而且通過我們發過小學生以,及當地老師同臺參與演出,更使活動增色不少.由于交通,竹橋地區的文化建設并不完善,村民很難得到有觀看表演的機會,通過我們的辛勤工作,將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獻給了勞動人民,真正做到了送文化入鄉,送情下鄉.
在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我們還特別注意到以下的幾個方面的工作:
住宿.我們住宿的地點是"竹橋小學",該校歷史悠久,原名"徐聞縣青橋鄉第十四保國民學校"于1946年創辦,全校有學生450人,13名教職工,學校設施簡陋,于去年撥款修建新教學樓.其中,女隊員住在前教學課室中,難隊員則住于教學課室中.
伙食問題.為節省經費開支,加上當地條件簡陋,我們采取了自己分組辦伙食的辦法來解決問題.這樣一來既免給當地人民帶來負擔,同時也都增強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精神.
在整個活動過程當中,我們設有專門的"下鄉日記"來供隊員們交流體會,心得.并讓村,校領導給我們的活動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利用每天晚上的時間來排練節目,同時也會在晚上以簡單的形式通報當天活動開展的情況,及時作好活動小結,交流經驗心得和體會.下鄉歸來,我們還組織了較規范的結果會議,討論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一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和值得發揚下去的方面.為以后活動開展提供了參考.
此外,我們還舉行了一個"走進校園,服務社會"三下鄉活動成果展,向廣大同學展示了我們的活動成果,使三下鄉活動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尾.
三,經驗總結
縱觀整個"三下鄉"活動,從寫計劃到方案的實施,總的來說還是開展地較為順利并且也得到了領導的支持,村民的歡迎和好評.并且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宣傳了華師七十年半學成就和輝煌歷史,進一步激發了青年學生成長進步,奮發有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增強了青年學生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接受了深刻的教育,經受了火熱的鍛煉,促進了我們全面的發展,健康成長.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閃耀光芒,學子青春在奉獻中鍛煉成長.但是,我們的活動還存在著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部分細節問題沒有處理好,如部分隊員的情緒問題,這是在日后的活動開展中要密切注意的,只有調動起隊員的積極性,營成良好的合作氛圍,活動才會更加有效率,質量才會更有保證.
時間安排方面應該要更趨合理,任務分配方面同樣要根據各隊員情況的不同,注意他們之間的合理組合.
必須加強與上級領導,有相關活動組織經驗的人員的溝通交流和學習,多參與別人的優點,提高活動質量.
政法學院團委
20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