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搞好今年秋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結合我縣實際,制訂如下實施意見。
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和中心任務。去年,中央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策,并把“生產發展”放在了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位置,為農業結構調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縣是經濟欠發達縣,又是農業大縣。經過近幾年全縣上下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但必須看到目前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形成,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農業服務體系、市場體系、支持保護體系還不健全,農民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農業弱質產業的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等,制約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真抓實干,把握好國家“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好上級的各項扶持政策,研究制定新辦法,采取新舉措,切實把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推向深入。
二、任務目標和指導原則
(一)任務目標
結合全市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工程和新農村建設“321”示范工程,積極探索“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和“公司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發展模式。今年全縣發展瓜菜30萬畝,其中,韭菜2萬畝,南瓜2萬畝,大中小拱棚6萬畝,大蒜圓蔥10萬畝,土豆3萬畝,牛蒡、山藥3萬畝,食用菌50萬平方米,棉花25萬畝,發展經濟林7000畝,豐產林10000畝,苗木花卉5200畝,糧經比例實現4:6;新建養殖小區27處,標準化養殖場54處;淡水養殖面積發展到8500畝。
(二)指導原則
1、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的原則。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科學、超前、可行的特點,對調整的面積、品種、地塊進行科學規劃,確保調整工作有的放矢。
2、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在工作中要突出重點,先抓點,后帶面,推動全縣農業結構調整上檔升級;落實任務指標時,要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穩步推進。
3、以人為本,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快調整要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前提,做到制定規劃問計于群眾,推進調整依靠群眾,使調整成效惠及群眾。堅持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防止引發矛盾和問題。
三、工作重點
(一)大力發展優勢主導產品和產業。在秋季結構調整中實行“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模式,突出抓好市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工程的實施。以*鎮、康驛、次丘、寅寺、郭樓等鄉鎮為重點,擴大大蒜、圓蔥基地規模;以苑莊、*鎮、次丘、郭倉、康驛、南站、寅寺、義橋、南旺、軍屯等鄉鎮為重點,擴大優質瓜菜生產基地規模;以郭倉、*鎮、劉樓、康驛、苑莊等鄉鎮為重點,擴大食用菌生產基地規模;以康驛、南站、劉樓、義橋等鄉鎮為重點,擴大苗木生產基地規模;以楊店、軍屯、白石等鄉鎮為重點,擴大優質果品生產基地規模;以郭倉、次丘、康驛等鄉鎮為重點,擴大奶牛基地規模;以康驛、南旺、劉樓、郭樓、楊店、軍屯等鄉鎮為重點,發展肉蛋鴨養殖;充分利用105國道、兗梁公路沿線交通便利,人流、物流、信息流面廣量大的獨特優勢,把苗木花卉、設施瓜菜等高效特色經濟作物種植作為路域經濟產業帶規劃發展的重點,把國道、省道、縣鄉公路兩側各1000米范圍內規劃建設成高效經濟作物種植產業帶。
(二)繼續抓好種養基地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基地項目帶調整的工作機制,總結去年基地項目建設的成功經驗,通過宣傳發動、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搞好服務等方式進一步搞好基地項目建設,利用秋季調茬的有利時機,新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種養基地,促進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向種植能手、養殖大戶聚集,提高種養基地項目建設水平。市里今年重新制定了“十大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規模”與“以獎代補”標準,參照市里標準,縣政府拿出90萬元作為以獎代補資金,鼓勵鄉鎮積極推進種養基地項目建設,力爭全縣市級種養基地項目發展到30個。
(三)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原有的“農”字號企業向農產品精深加工上發展,盡快改變我縣“農”字號企業主要以初級農產品生產為主的格局。加大技改投資,提高科技在生產和加工中的推廣和應用水平,打造我縣的優勢品牌,最大限度地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扶持發展省市重點龍頭企業,同時抓好市級龍頭企業的申報工作,今年爭取申報5家市級龍頭企業。繼續抓好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有重點地培植、扶持蔬菜、畜產品銷售等類型的合作經濟組織,今年秋季全縣新發展合作經濟組織30個。
(四)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效益。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業標準體系、質量檢測體系、質量認證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全面推廣綠色農業技術,嚴格控制高毒、高殘留農藥、化肥的施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切實解決農產品藥物超標、畜禽飼養濫用藥物問題,普及符合國家標準的種植、養殖技術,使農產品品質符合安全標準,取得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實施品牌占領市場戰略,對無公害生產基地和具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及時申請注冊商標,培植我縣農產品著名品牌,今年秋季全縣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強化組織保障。加強領導是做好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的關鍵。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是加快秋季結構調整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直接責任人,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是具體負責人,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共同抓好規劃的制定、情況調度、督促檢查。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套辦法,一抓到底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各項任務目標的落實。繼續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制度,各包保責任人要定期不定期到所聯系鄉鎮、村進行檢查指導。近期,各包村工作組要把結構調整作為主要工作內容,積極協助鄉村摸底子、制規劃、抓落實。縣農口部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搞好服務,幫助群眾解決技術難題。其他有關部門也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支持秋季調整,為搞好調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搞好宣傳,營造輿論氛圍。有關部門和鄉鎮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宣傳秋季農業結構調整方面的政策和重要意義,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要在縣電視臺開辟專題專欄,及時宣傳報道工作中的好思路、好經驗、好典型,在全縣廣大農村形成人人參與、支持結構調整的濃厚氛圍。
(三)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調整步伐。鼓勵企事業單位、集體和個人等各種投資主體向農業結構調整領域投資;對土地承包大戶搞結構調整的,要在用地用水用電、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扶持、稅費減免、項目爭取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對上級項目扶持資金要向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工程上傾斜;采取貸款貼息、資金補助、獎勵等辦法,加快扶持農產品龍頭企業和各種經濟協會的發展;在全部免征農業稅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良種補貼和農機具(深耕機具)購置補貼范圍,列支50萬元對重點鄉鎮的購機農戶予以資金補助,使惠農利農政策落到實處。
(四)嚴格考核,確保完成任務。縣里把調整目標分解細化到村、到地塊,責任到鄉鎮、部門、到人。有關部門要強化對調整工作的調度、檢查和督導,隨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實行一星期一調度、半月一督查,及時進行通報,把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年終千分制考核的重要內容。按照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縣*年鄉鎮工作綜合考核和縣直部門、駐汶單位、企業考核獎懲實施辦法〉的通知》(汶發〔*〕10號)的規定,縣財政列支100萬元資金,根據鄉鎮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兌現獎懲。改進對包村工作的考核,把所包村農業結構調整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包村駐村工作的重要指標,調整結束后隨即進行考核,對做出突出成績的部門和人員進行表彰獎勵,確保把農業結構調整的各項任務目標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