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農業產業化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國家行政機關各辦局(司行社):
“十五”以來,全縣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安排部署,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扎實工作,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推進了全縣農業、農村全面快速發展。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植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提出20*年農業產業化發展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加快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步伐,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發展現代農業要求,以培植特色、外向、高效農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任務,堅持市場導向,突出重點產業,穩定、完善政策,強化科技支撐,建大建強優質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開拓農產品市場,健全產業體系,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二、發展目標
20*年重點農業產業化建設目標是:種植啤大麥7.90萬畝,產量2640萬公斤;種植馬鈴薯2萬畝;種植油菜2萬畝;種植紅花0.94萬畝;種植冬春蔬菜1.45萬畝;早蠶豆0.58萬畝,早豌豆0.43萬畝,早玉米0.15萬畝;新發展種植無性系良種生態茶園1萬畝,改造低產茶園0.6萬畝,年末茶園累計面積達到8.441萬畝,實現茶葉產值5550萬元;肉牛出欄7萬頭;生豬出欄15萬頭;肉牛凍精改良2萬頭;扶持發展100戶肉乳兼用牛養殖和擠奶示范戶,實現肉類總產量28800噸,畜牧業產值28820萬元;種植泡核桃5萬畝(含補植),新植華山松0.2萬畝,新植膏桐0.1萬畝;新植竹子0.8萬畝。
三、扶持政策
堅持“扶優、扶強、扶重點、扶關鍵環節”的原則,引導企業和農戶投資發展重點產業,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發展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產業化經營。
(一)茶葉產業:20*年全縣新發展無性系良種生態茶園1萬畝,改造低產茶園0.6萬畝。對茶葉產業重點區、戶新植生態茶園,良種良法連片種植200畝以上,每畝補助農戶150元茶苗款;按技術規程進行老茶園改造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每畝補助茶農80元。
(二)啤大麥新品種示范推廣:全縣繁殖推廣啤大麥優良S-4、浙田7號等新品種0.5萬畝,每畝補助20元,帶動全縣啤大麥新品種選育推廣,解決啤大麥品種退化問題。
(三)肉牛產業:1.繼續加大凍精改良力度,對改良輻射5千米范圍以內的成熟公牛全部閹割,每閹割一頭公牛對科技人員和鄉村干部給予工作經費10元。2.繼續實行肉牛凍精改良以獎代補政策,每配種一頭補助15元,用于凍精液氮支出、改良器具添置、支付聘用改良人員報酬和工作經費。3.在交通干道和集鎮區扶持發展100戶肉乳兼用牛養殖和擠奶示范戶,養殖示范戶達到飼養高代肉乳兼用雜交母牛3頭以上,擠奶示范戶達到擠奶母牛2頭以上,堅持擠奶一個產奶期,建有30平方米以上衛生圈,5立方米以上青貯池,1畝以上優質飼草,經驗收合格,養殖示范戶補助800元;擠奶示范戶每頭擠奶牛補助800元;凡從本縣新購入達標的肉乳兼用母牛,固定養殖在1年以上,每頭補助300元。4.以*澗、寶華、無量、碧溪、公郎為重點,積極發展液體奶、保鮮奶、消毒奶、酸奶飲料及乳餅、乳扇等傳統乳制品。在中心區域設立保鮮奶加工銷售點,鼓勵個體私營企業從事奶產品初加工,年加工銷售液體奶達到10噸以上,以獎代補5000元,達到100噸以上以獎代補3萬元。
(四)生豬產業:1.積極扶持發展優良仔豬生產大戶,對飼養60頭以上良種母豬,年向市場提供1000頭以上優良仔豬的場(戶),驗收合格,以獎代補1萬元。2.年內按照《種畜禽管理條例》引進種公豬10頭,良種母豬100頭,種公豬安排在人工授精網點,良種母豬重點支持仔豬生產大戶,每頭種公豬補助800元,良種母豬補助300元。
(五)驢產業:扶持規模養驢戶,對年內新建成的養殖規模在20頭以上的標準毛驢規模養殖場(戶),固定資產投資6萬元以上,并配套種植優質牧草、實施改良、補飼等科技措施,每個養殖場(戶)以獎代補1萬元。
(六)竹子產業:20*年全縣新建竹子基地0.8萬畝,基地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大袋育苗移栽和無性系繁殖移栽,并集中連片,鼓勵大戶種植。竹種選擇優良適生良種,采取“一個定植塘、一框有機肥、一桶定根水”的種植方法,對規范連片種植面積達到100畝以上的,經檢查驗收,成活率達到85%以上的,每畝補助種苗及造林款30元。
(七)泡核桃產業:20*年在全縣適宜地區發展種植泡核桃5萬畝(含補植),種植實行“七個一”,即“選好一塊地,挖好一個大塘,放一擔農家肥,種一株一級苗,澆一擔定根水,蓋一塊農用地膜,在人畜活動頻繁的地方放一個防護籠”。連片種植面積達50畝以上,第二年經檢查驗收保存率達到85%以上的,每畝補助30元。
(八)華山松產業:20*年全縣發展種植0.2萬畝,按照規劃作業設計要求,實行營養袋苗移栽造林,連片種植達50畝以上,經檢查驗收,成活率達到85%以上的,每畝補助種苗及造林款50元。
(九)膏桐種植:20*年全縣發展種植0.1萬畝,在適宜地塊,按照規劃設計種植,經檢查驗收,成活率達到85%以上的,每畝補助種苗及造林款200元。
(十)花卉產業:成立*澗縣蘭花協會,補助2萬元。
(十一)龍頭企業的扶持:1.鼓勵和支持骨干企業按照食品生產準入標準提高加工水平和衛生水平,申報QS認證,對通過QS認證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000元。2.對從事收購農戶鮮葉初加工、收購毛茶精加工和茶葉營銷的企業(個體戶),納稅總額在10萬元以上的(含10萬元),一次性獎勵納稅金額的20%,用于扶持企業擴大再生產。3.對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每個產品獎補1萬元;對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每個產品獎補1.5萬元。4.對年內獲得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省級每戶以獎代補3萬元,州級每戶以獎代補2萬元。5.20*年度縣委、縣人民政府將召開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表彰大會,對“十五”以來在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中作出貢獻的單位、個人和農業龍頭企業給予表彰。
四、多方籌資,千方百計增加投入
各級各部門要把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突破口,增加扶持資金投入,引導企業和農戶充分發揮投入主體作用。要根據中央和省級有關部門的投資導向,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合理整合行業資金,重點建設好良種繁育體系、質量安全監測體系、高效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地批發市場、培育農產品加工和營銷企業。要利用企業融資平臺和金融資金、農業龍頭企業,圍繞茶葉、核桃、馬鈴薯等系列產品開發和深度加工,引進和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引導更多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項目上。
五、創新機制,完善利益聯結方式
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較穩定的產品購銷關系和利益共同體。引導農民以土地、產品、資金等要素入股的方式,參與產業化經營,從加工和流通環節分得利潤。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建立相對穩定的農產品基地,采取建立風險金、實行保護價收購、返還利潤等多種方式,減少農戶的經營風險。大力推廣“訂單”農業,規范各種“訂單”合同,通過合同明確企業和農戶各自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提高訂單履約率,用經濟合同規范各方的利益關系。要引導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各種新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注意總結各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實踐經驗,充分發揮其組織農民的作用,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
六、抓實科技,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上檔次、上水平
要加強重點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技術引進及應用綜合配套技術研究的試驗、示范,大力推廣高產高效配套技術,提高技術的覆蓋率和到位率。各級農業科技機構和科技人員,積極投身到農業產業化經營第一線,以技術服務、技術承包等形式融入產業化各環節。積極支持龍頭企業通過與學校、重點科研所合作,努力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逐步發展成為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強的現代農業企業或企業集團。龍頭企業在搞好自主創新的同時,建立起點高、效益好、高產、高效的農業原料基地,不斷提高基地群眾的收入。要充分發揮農民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作用,實施好“綠色證書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提高農民運用新技術的能力和科學種田水平,增強農民對信息的捕捉能力和適應市場的能力,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人才支撐。
七、創新品牌,提升產品形象
在抓好龍頭企業標準化建設和產品質量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通過政府及部門的引導和推動,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大戶等共同參與,依托行業協會積極申請注冊有*澗農產品特色的集體商標,搞好商標的經營管理和使用。通過多途徑打響集體品牌,實現集體品牌和企業品牌的有機結合,樹立和維護地區產品形象,擴大市場影響,提高競爭力。創新宣傳理念和方式,鼓勵龍頭企業采取贊助有影響的大型活動、延伸品牌到其他行業、印有品牌的贈品促銷、打假維護品牌聲譽等形式,推進龍頭企業創牌活動。通過名牌帶動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產業經營水平。
八、落實責任,嚴格考核驗收
農業產業化工作納入對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考核內容。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畜牧局等部門針對各產業擬出單項具體考核驗收辦法,縣級龍頭企業認定由縣相關部門擬出認定考核辦法,報縣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組織考核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