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義務教育校本課程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教育局、市屬各學校: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構成了“三級課程”。為了推進校本課程的建設,提高校本課程的實施質量,根據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若干意見,以確保我市校本課程建設能科學、有效、扎實的開展,望各縣(市、區)教育局,各義務段課程改革實驗學校認真貫徹、落實。
一、提高對校本課程的認識
1、明確“三級課程”的價值和相互關系。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國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三級課程”具有互補性,是缺一不可的統一體。
2、提高對校本課程的正確認識。校本課程是綜合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開發和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由學校自主開發和實施的課程。開設校本課程有利于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有利于教師專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學校形成辦學特色,有利于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各類人才,有利于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管理
3、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校本課程開發的組織與管理工作。要成立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負責審議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可由校長、教師代表、學生及家長代表、社區相關人士和課程專家等組成。
4、義務段校本課程原則上以校為單位,因地制宜開發和實施。地處偏遠且規模較小的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可以由鄉鎮中心學校負責,實行聯片開發和實施。
5、各校要為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保障。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要做到“六有三明確”。“六有”即校本課程有基地、有教案、有教師、有課時、有評價、有成效。“三明確”即要明確目標、明確職責、明確內容。
6、縣(市、區)教研室要加強對校本課程的指導和管理。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納入教研工作的重要內容,確定專人負責校本課程建設工作。
7、校本課程的課時安排。學校可根據實際,統籌安排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
三、推進校本課程的實施
8、校本課程的研究。教研室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定期開展校本課程經驗總結與交流,及時推廣先進經驗;要深入學校、深入班級和課堂,同教師一起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指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鼓勵和支持學校之間在校本課程內容、形式、運行機制及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研究與交流,提高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各校要把樣本課程的開發與與實施作為重要課題進行研究。
9、校本課程的教學。校本課程的教學要適應學生年齡特點,注重學習方式的變革,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小學低年級倡導以游戲的形式實施教學,使學生在參與性的綜合活動中增加體驗,培養興趣。小學高年級應基于學生成長的需要,注重學生學習活動的多樣性,可采取興趣小組、主題單元活動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進行研究、討論、調查、參觀、測量、設計、制作、服務等具體活動。中學要立足于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發展目標,采取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交互式學習、實踐性學習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10、校本課程的評估。要積極開展樣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評估工作。通過評估促進校本課程的健康發展,加速學校課程建設能力的提高,發現和總結課程建設的經驗。明年開始要評選優秀校本課程,進行表彰。要出臺評估方案,以促進校本課程建設更加規范,質量不斷提升。
11、師資的培養與培訓。學校要積極培養校本課程專(兼)職教師隊伍,不斷提高教師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能力。要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市、縣(市、區)舉辦的各類活動。各學校要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教學納入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內容。可采取辦講座、研討、交流、個案評析、現場學習等形式,提高教師實施校本課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