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校本課程建設方案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即國家、地方和學校在課程事務上具有不同的責任和相應的權力。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照顧了地方和學校差異,增強了課程對地方和學校的適應性,從而也強化了地方和學校在課程方面的基本責任和權利。進行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是實行學校課程管理的積極應對,使學校真正把三級課程管理體制賦予的基本責任和權利落到實處,從而使學校能夠更好地體現辦學特色,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和諧有個性的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課程實踐積極開展,取得的成績令人欣喜,與此同時,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也不少。如何統一認識,解決問題,推動校本課程建設工作向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是新課程體系建設中的一個新課題,也是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編制校本課程建設質量評估體系并積極實施,以促進校本課程建設更加規范,質量的不斷提升。
目前,校本課程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關鍵要把握好“校本和發展”二個方面,即應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形成和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促進學校的發展。本方案自始至終貫徹這一思想。
評價內容
第一部分:整體評價
一、校本課程開發意義
1、落實素質教育目標;
2、體現二個“有利于”。即滿足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有利于個性和特長的充分發展;體現學校的辦學哲學,有利于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
1、前期準備工作充分性。主要包括學校情況分析、學生需求調查及民主決策等等;
2、校本課程開發過程完備性。主要環節:情境分析、目標設置、組織與實施、評價與改進。
3、開發主體的多元化。主體是教師,同時可以吸收專家、家長、學生等參與。
三、校本課程基本構成要素齊全。主要包括《課程綱要》或《課程實施指南》,教學材料及教輔材料等。
四、課程目標的評價
1、課程目標的科學性。選擇的目標必須是正確的,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的成長規律。
2、課程目標的個性性。關注學生個性和特長目標,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目標。
3、課程目標的現實性。重視學生需求,同時考慮到目標達到的可能性。
4、課程目標的完備性。在個性目標明確的基礎上,全面落實國家基礎教育總目標;形成目標系統。
第二部分:組織與實施的評價
一、課程構成要素的開發。
1、合理選擇和確定校本課程的構成要素。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需要,合理選擇和確定課程綱要、教科書、教師用書、練習冊、實驗基地、輔助材料等課程構成要素,使之配合協調。
2、積極開發確定的各課程構成要素,并且達到教學活動需求。
二、課程內容的組織
1、課程內容具有科學性,符合青少身心發展特點。
2、課程內容符合已確定的課程目標。落實素質教育,具有載體性。
3、課程內容安排科學合理,建立在心理學和教育學基礎之上。
4、根據需要向師生提供教學活動有關資源。
三、合理選擇課程的呈現形式。呈現的形式和內容相統一,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教與學活動的開展。一般應采用活動課程、綜合課程、核心課程、綜合實踐課程、隱性課程、選修課程等形式。
四、課程實施
1、廣泛宣傳。充分向學生、學生家長和學校有關教師介紹課程實施的要求和步驟,力求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2、努力實現學與教方法的變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與實踐。
3、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重視創辦學校特色。
4、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實施教學活動。
5、教學時間安排合理。
6、形成同課程教學相配套的評價辦法,并積極施行。
第三部分:課程的評價與完善工作的評價
一、課程的評價
1、教學實施中重視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饋,渠道暢通。
2、制訂并實施合理的課程評價方法。
3、有專人負責進行評價工作。
二、課程的完善
1、定期組織力量進行修訂或重建,不斷完善校本課程。
2、有專人負責進行修訂或重建工作。
第四部分:課程建設的保障體系
一、學校高度重視校本課程建設,明確校長是主要責任人,指定某處室進行日常管理工作。
二、成立學校課程審查委員會。形成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審定學校課程開發項目。
三、課程開發經費落實,設施到位。
四、建立管理制度。主要有課程審議制度、課程評價制度、課程管理崗位責任制及相關的激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