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茶業發展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發展現狀。我市是中國西部最北端產茶區,茶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三縣的主要特色產業。另外,丹鳳縣也有部分地區生產茶葉。截至20*年底,全市發展茶園面積11.88萬畝,年產茶葉711噸,發展茶葉加工企業25家,注冊茶葉商標16個,茶葉初級加工廠(場)146個,全市茶農人均收入218元,戶均收入600元,初步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格局。但我市茶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茶葉單位面積產量低;優良品種茶園面積小;科學化、標準化管理水平低;總體規模小;品牌雜多,知名品牌少;精細加工少,效益低。
(二)發展機遇和前景。追求健康健美是當今社會的潮流。綠茶是日常生活中公認的最佳健康飲品之一,國內外飲用綠茶之風日益興盛,日本和歐美等國倡導民眾開展每日一杯綠茶健康運動。在市場前景上,國內、國際市場對綠茶需求持續增長,市場價格不斷攀高,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在政策環境上,我市產茶大縣*縣被國家林業局、林業學會授予“中國茶葉之鄉”稱號。省政府出臺了支持茶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并設立了發展基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單位與我市聯合開展茶葉科研項目。近幾年茶農收入穩步提高,茶農積極性高漲,種茶農戶不斷增加,一些城鎮下崗職工、部門和企業也看好茶葉種植,承包山坡、荒地建設茶園基地,種茶面積快速增長。同時,加快茶業發展也是貫徹我市生態立市、產業興市發展戰略,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搶抓機遇,明確目標,狠抓落實,努力把商洛茶業做強做優。
二、我市茶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升茶品質和效益、打造茶品牌為抓手,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按照“生態立茶、科技興茶、旅游活茶、項目強茶”的思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強化管理,注重實效,提高效益。積極推廣茶樹品種無性化、品質生態化、產品品牌化、生產標準化、經營集約化等新模式,走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之路,實現茶業快速健康發展,為推動農村經濟穩步增長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從20*年至20*年底,全市茶葉總面積發展到20萬畝,其中可采茶園面積達到15萬畝,新發展綠色無公害名優茶園8萬畝,年總產量突破1884噸,年總產值達到2億元,茶農人均收入達到450元,戶均收入*00元,使茶業成為全市茶區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三、工作重點
(一)狠抓科技興茶,實現優質高效。加大無性系良種茶苗的引進、培育、繁殖和推廣。全市每年示范種植推廣3000畝無性系標準化茶園,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茶葉示范區。加快低產茶園更新改造,促使傳統茶葉生產升級換代、產品創新,改進本地老品種,提高茶葉產量,提升茶葉品質。大力示范推廣茶葉機械化采摘、加工技術,提升茶葉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增強精細加工技術工藝能力,降低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提高茶葉產品質量,提高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加強與科研單位的協作與聯合,建立和發展茶葉標準化示范區項目,提高茶業發展的科技水平。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隊伍建設,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重點茶葉企業就業。強化技能培訓,逐步推行茶廠工人持證上崗制度。加強經營戶的職業資格培訓,鼓勵茶葉經營企業從業人員和茶葉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參加“評茶師”、“茶藝師”等職業技能培訓和資格認定。
(二)整合企業品牌,培育龍頭企業。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行業指導、規范管理”的原則,積極整合、優化、提升茶葉企業及品牌。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調節作用,積極穩妥地推進現有中小型茶葉加工企業整合改造,組建產加銷龍頭企業,進一步優化現有茶葉品種和品牌結構,提升茶葉的質量和知名度。每縣重點培育和發展一個股份制龍頭企業、一個茶葉品牌。鼓勵企業積極爭創省級“著名商標”和國家級“馳名商標”。
(三)實施項目帶動,增強發展后勁。項目帶動是促進茶業發展的有效手段。要抓住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加速推進的重要機遇,積極爭取項目,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做到“儲備一批,爭取一批,實施一批,論證一批”。多渠道申報立項,爭取項目建設資金。準確掌握國家的投資政策和產業政策,明確項目建設重點,營造項目建設的寬松環境,通過招商引資,吸引項目和投資。在項目建設上,以“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為原則,大力推行項目目標責任制,強化企業的主體作用,完善項目建設的推進、監督、激勵機制。20*-20*年全市茶業重點發展20個項目(具體內容見附表)。通過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我市茶業發展后勁,全面推動我市茶業發展壯大。
(四)建設茶葉文化,發展茶業經濟。積極開展茶文化宣傳,做好茶文化素材的挖掘工作,加快推進茶產業與茶文化的融合,不斷豐富商洛茶文化內涵。積極組織相關企業參加各種茶博會、展銷會、茶葉推介會等茶事活動,大力宣傳我市茶企業,強力推介我市茶產品。開展專題茶文化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愛茶、飲茶、論茶”氛圍。舉辦茶葉論壇,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經濟。開展生態茶園觀光旅游,滿足游客摘茶、賞茶、品茶、論茶的“茶鄉游”需求。舉辦綜合性茶文化節,把茶文化節辦成“文化搭臺、貿易唱戲”,集文化經貿于一體的多功能茶節茶會,努力實現茶經濟與茶文化的共同繁榮。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供銷、農業、財政、發改、林業、科技、扶貧、技術監督、民政、工商等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商洛市茶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茶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和組織、協調、指導、服務工作,制定茶業發展政策,爭取項目和資金,研究解決茶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產茶縣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切實加強對茶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和協會職能。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鼓勵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經營的農戶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多種形式的茶葉專業合作社,積極為茶農提供技術指導、物資供應和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及市場信息服務,為茶農開展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提升茶葉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專業化和規模化水平。由市供銷社牽頭,組織茶葉企業成立商洛市茶葉協會,加快建立縣級和基層茶葉協會等民間社團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各級協會的組織協調、引導、服務作用,為茶葉產銷發展搭建平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對茶葉合作經濟組織的組建發展給予傾斜和扶持。
(三)加大扶持力度。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把發展茶業與治理荒山、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及“一村一品”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作為區域特色經濟和財源骨干項目進行重點扶持和發展。通過制定扶持和優惠政策,鼓勵部門、單位和干部職工開發荒山、荒坡、荒地、疏林地,建園興茶,發展茶業。鼓勵個體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茶業。鼓勵茶葉龍頭企業和茶農共同投資開發茶葉基地,對開發茶園的土地使用權實行有償轉讓,實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市內茶葉企業資源互補,強強聯合,組建龍頭企業,全市重點培育和發展3個市級龍頭企業。統籌安排部分財政、扶貧、退耕還林、農業產業化、*突破發展資金等專項資金,支持茶業發展。市、縣政府設立茶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扶持茶葉新品種的繁育、示范、推廣、茶葉品牌培育以及實用技術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