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公路建管養經驗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村公路如何建設、管理和養護——落實“四權”讓民做主
農村公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導性基礎設施。2006年,交通部和各省區市確立了“省部聯手,各負其責,統籌規劃,分級實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農村公路建設原則。各級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門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邀請部分地方和部門的負責同志,就如何做好新形勢下農村公路建、管、養工作進行交流。
長期以來,四川省儀隴縣農村公路通達程度低、通行能力差、建設任務重、群眾修路愿望強烈。根據這一實際,儀隴縣確定發展農村公路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導,群眾主體;落實“四權”,讓民做主。
政府主導,以群眾為主體,激發農民修建農村公路、改變生產生活狀況的潛力。
一方面,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為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夯實基礎。
另一方面,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為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提供保障。按照“三優先”(群眾積極性高的優先、具備基礎條件的優先、對縣域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優先)的原則,形成了梯次推進、區域化發展的建設格局。
落實領導權、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等“四權”,讓民做主,堅決不修群眾不愿意修的路,不修大多數群眾不參與修的路。
村黨支部行使領導權。村支部首先提出修路動議由群眾討論,群眾通過后搞好協調、督促,抓好決議落實,并把修路的目標任務和組織責任細化分解到每個黨員、干部,形成帶頭示范,定期組織召開村民會議對修路情況進行考評、督查。
村民會議行使決策權。為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儀隴縣對農村公路建設實行“競爭立項、動態管理”,修不修,怎么修,修什么路都由群眾說了算。首先,村委會組織召開村民大會,將修路的標準、上級補助資金、工程造價、缺口資金等情況向村民公示,由村民大會決定是否修建公路,90%以上村民簽字通過并由鄉鎮提出申請后,獲得競爭立項的資格;然后,縣分區域組織演講答辯,從群眾積極性、鄉鎮及村“兩委”班子凝聚力、建設方案可行性等方面綜合評定,根據得分高低選定項目實施地點。對競爭落選但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修路且成效明顯的村,采取獎補或次年優先立項等措施予以鼓勵。
村委會行使執行權。農村公路建設的組織實施工作由村委會牽頭,組織當地農民群眾參與投工、投勞、籌資、備料,確立施工組織形式,組建理財小組、質量監督組、項目協調小組。
村民行使監督權。組建了農村公路建設質量、資金、廉政監督組,聘請當地退休老干部、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對工程質量、資金使用情況、廉政建設情況等實施監督。同時,加強對群眾負擔情況的監督,縣設立了舉報電話,嚴禁借機巧立名目增加農民負擔,不準搞行政命令及亂攤派、亂收費、亂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