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執政能力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許多新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我們黨在科學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面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做出的正確選擇。然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市場經濟對黨的建設的影響是雙重的,市場經濟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第一、國際國內形勢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從國際上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的力量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加緊實施和平演變戰略,通過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各種手段進行滲透和遏制,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的領導。面對取得巨大成就的社會主義中國,西方國家加緊實施“西化”、“分化”圖謀。二十世紀后期,蘇聯共產黨由于長期忽視執政能力建設,導致世界上第一個由共產黨執政長達七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國家毀于一旦。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也紛紛喪失,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人民政權付諸東流。從國內看,在國際大氣候的影響和作用下,我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也發生了政治風波;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收入分配等都出現了多樣化趨勢;進入新世紀,我們黨肩負著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歷史使命。面對我們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以及所肩負任務發生的重大變化,我們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面臨新的考驗,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努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才能使我們黨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站穩腳跟,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不斷鞏固執政地位,更好地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宏偉目標,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第二、市場經濟對黨的執政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十三年,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之所以取得重大的歷史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取向。從總體上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有利的,會產生建設性的、積極的影響,這是主要的和根本的。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主要是通過政治斗爭的途徑獲得的,執政的主要表現是掌握國家政權,但是,鞏固國家政權的基礎應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已經和正在促進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深刻地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用事實證明了黨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從而增強了黨對人民的吸引力、感召力,從根本上鞏固了黨的領導地位,增強了黨的執政合法性。但是,應當看到,市場經濟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在起到正面影響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和不利的影響,產生一些消極的東西、甚至嚴重的沖擊。一是市場經濟對一些黨員的政治信念、價值觀念會帶來嚴重沖擊。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經濟生活中的等價交換原則被引入黨內,一些黨員用等價交換態度來對待黨和人民的事業,用等價交換方法處理個人和組織的關系,工作中討價還價,按酬付勞,嚴重沖擊著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市場經濟給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貫徹帶來了一定阻力。黨組織對黨員的監督、管理存在一定難度。市場經濟的自主性強調經濟行為主體的相對獨立性和自主權力,決策權分散,在一些黨員和黨的組織中滋生了本位主義、小團體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妨礙了政令暢通,損害了中央權威;市場經濟要求人財物的最合理配置,人才的流動成為理所當然,這種流動是以個人才能的釋放和獲取優厚的報酬為原動力的,這增強了黨組織對黨員監督管理的難度。三是市場經濟沖擊著黨的優良傳統,使黨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可能泥沙俱下,在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的同時,一些消極腐朽的東西也會乘虛而人,黨內一些意志薄弱者被腐蝕而墮落,有的甚至出賣黨的利益,喪失國格人格,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在新舊體制的轉換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體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改革不配套等問題,這就給某些人以可乘之機,使黨內違法違紀現象明顯增多,腐敗現象大量滋生和蔓延,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疏遠黨群關系,動搖黨的群眾基礎。因此,市場經濟不但要求我們對原有的經濟觀念、經濟理論、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改造,而且也要求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作相應的改變,不斷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第三、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也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是建國以來特別是近十三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條重要基本經驗,是我們黨適應新形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根本保證。只有從政治和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偉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才能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共產黨執政的內在規律和基本要求,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十六大對黨的建設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要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要按照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四個一定要”的總要求和始終成為“兩個先鋒隊”、“一個領導核心”、“三個代表”的總目標,毫不放松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我們黨正在實踐并將長期實踐的常做常新的課題,必須按照新時期黨的建設總要求和總目標,進一步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充分認識我們黨五十多年成功執政的基本經驗,抓住一些帶根本性的問題,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把加快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永葆黨的先進性。面對形勢和任務的不斷發展變化,我們黨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制度和工作制度,實現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規范化。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要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進一步完善黨政關系和執政機制;堅持依法治國方略,不斷推進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健全黨內外相聯系的監督制約機制;建立最大限度地及時反映廣大人民群眾意志和要求、集中全黨和全國人民智慧的有效途徑和方式,促進黨內的民主和科學決策,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