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轉變農民增收方式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轉變農民增收方式以思想觀念轉變為先導,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為關鍵,以轉變為農服務方式為保證,結合我縣農業發展實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轉變農民增收方式應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思想觀念,用現代農業理念引領農民增收。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轉變農民增收方式,就要廣泛深入地進行現代農業知識的宣傳,使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從小農經濟和小富即安、小滿即安的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由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由靠數量擴張增產增收向依靠科技、優化結構、提質增效增收轉變,由安于現狀向創業興業增收快致富轉變。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農民收入的增長源,用現代農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結構布局,指導生產經營,引領農民增收。
二、突出特色抓調整,構筑現代種植結構富農增收。調整種植業結構,提高種植效益,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基本途徑,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堅持從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品三個層次推進種植結構調整,穩定糧食生產,加快食用瓜、加工型番茄、中藥材、孜然等高效經濟作物的發展。要進一步壓縮棉花種植高風險區東片四鄉鎮的種植面積。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示范帶動等辦法,促進“一鄉一品”或“數村一品”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鄉村,如鎖陽城鎮的肉羊、布隆吉鄉的肉牛、西湖鄉的蔬菜、蜜瓜,河東鄉的加工型番茄、甘草等。
三、發展舍飼養殖,建立現代生產方式促農增收。搶抓畜產品價格上揚的市場機遇,用工業化的理念統領畜牧業發展,以發展肉羊、肉牛為重點,以正在實施的退牧還草項目為依托,轉變養殖觀念,實行禁牧、休牧,積極發展舍飼和半飼養殖,建設標準化設施養殖小區,繼續鞏固提高“1881”示范戶的生產經營水平,推行牧區繁殖農區育肥,發展肉羊、肉牛短期育肥。大力推廣“五良”配套技術,縮短周期、加快周轉、活躍流通,為加工企業提供優質的肉羊、肉牛。建立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畜牧業生產方式。
四、依靠科技創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助農增收。科學技術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我們必須立足縣情,大力提高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強化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民增收的科技支撐。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市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逐步構建以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農技推廣、教育等單位和涉農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二是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用新型農民發展農業,以農民素質的大提高,促進生產方式的大轉變,堅持從農業科技、轉移就業和創業性培訓三個層次上推進農民培訓,加強農民技術職稱評定工作,造就一代新型農民。
三是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種植業圍繞“西片鄉鎮建設萬元田,東、南片鄉鎮建設雙千元田”的目標,加大設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示范力度。大力推廣有機無土栽培,糧、棉、特色作物優良品種、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棉花超高產栽培等技術,畜牧業以推廣“五良”配套技術為重點,引進肉用種公羊,采取人工授精改良與本交改良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加快肉羊、肉牛改良步伐,大力推廣微貯秸桿、配合飼喂、短期育肥技術;四是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提質增效,認真抓好河東鄉瓜類、甘草,西湖鄉蔬菜、蜜瓜,鎖陽城鎮羊肉等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和生產監管工作。
五、推進產業化經營,用現代經營形式帶農增收。產業化經營是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關鍵,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資本與品牌的運作,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是積極推動招商引資,引導社會資本、工商資本參與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終端產品及市場開發等產業化項目建設,新建番茄加工廠和食用瓜、中藥材及調味品流通企業,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對現有的棉花加工企業突破所有制界限,以股份制進行重組,建立棉花加工企業集團,發展紡紗、制布等精深加工,引導加工企業發展壯大規模經營,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完善農戶和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增收;二是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積極引導各類協會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運作,使其真正成為連接農戶與龍頭企業、農戶與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成為興一個企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群眾的重要力量。
六、轉變作風抓落實,用現代農業服務方式幫農增收。面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要努力抓以下服務,一是充分利用已建的農村信息網,搞好政策、技術和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保證做到每天有農業時事新聞播報,每周有農業技術、市場信息,每月有階段性工作重點專版,有效指導農業生產;二是轉變技術服務方式,實行農業科技承包,以專業協會的產業拓展及技術水平提高和重點科技項目為承包內容,將任務完成情況與行政技術人員的獎懲職稱評聘掛鉤,建立激勵機制,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步伐;三是加強調查研究,為政府指導農牧業生產提供可靠依據,注重調查工作的超前性和實效性,確保調查提出建議的切實可行和操作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