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員主體黨內民主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主要做法
我們從基層黨建工作實踐中體會到,只有廣大黨員樹立了主體地位意識,黨員的民主權利得到了體現和保障,黨內事務的開展才能充分體現黨員的意志,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各項活動才能始終以黨員為主體來展開。因此,我們在黨章規定黨員的八項權利基礎上,從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和受救助權著手,加大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力度,不斷推進基層黨內民主進程。一是擴大黨員的知情權。堅持黨內事務定期通報,做到黨務、政務“雙公開”,既在一定的范圍、層次和時間向黨員公開黨內事務,保持黨的組織與黨員之間情況互通、相互監督,實現組織工作運行于群眾監督之下。在溫泉旅游開發征地拆遷過程中,由于涉及面廣、與群眾宅基地牽扯較多,工作困難較大,溫泉鎮黨委和溫泉度假區黨工委將拆遷補償標準和工程進展情況及時向黨員群眾通報,爭取黨員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大大降低了工作難度。二是保障黨員的參與權。凡屬于黨內重大事項和重要決策都必須由全體黨員和黨員代表醞釀討論,然后作出決議、決定。在征求意見過程中,黨組織還注意給黨員留有了充分的考慮和商議時間,黨員個人口頭或書面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黨組織按規定做好登記,并開會進行研究。蘇家垱鄉青山村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初期征求黨員意見中,黨員代表提出活動場所選址應符合村級長遠發展規劃,村黨組織隨即召開全體黨員會議,研究決定調整規劃用地。蓼花鎮蓼花村原本計劃修建辦公樓,在向黨員征求意見時,黨員提出應該先解決村組公路的意見,村黨支部當即采納,籌資20萬元修建16.5公里村組公路。三是落實黨員的選擇權。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班子成員在決議形成過程中地位平等。對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都進行票決,每個成員可以充分表達意見和看法,并獨立作出自己的選擇,一旦形成決議,都按分工負責的原則抓好落實。2006年底,全縣10個鄉鎮的20名副科級后備干部都是通過鄉鎮機關干部、駐鄉鎮單位負責人、村“兩委”負責人民主推薦候選人,由鄉鎮黨委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差額票決產生的。橫塘鎮黨委票決通過了集鎮和石材工業園建設規劃,為企業提供水電等生產保障,使石材企業有序開發加工。四是實現黨員的監督權。在各鎮村成立由黨員代表、黨代表聯絡員組成的監督小組,監督小組有權對鎮村的黨務、政務、財務進行全程監管,可以就有關情況提出詢問和質詢。列入計劃的11個村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過程中,均成立由村級黨員代表組成的“理財小組”和“質量監督小組”,小組成員對建設過程進行時時監督,在2007年的檢查驗收中,建設點的規劃設計和工程質量得到了中組、省組的充分肯定。五是體現黨員受救助權。對全縣350名長期特困黨員、150名臨時性困難黨員分別建立管理檔案,每年從特困黨員救助金中出資進行走訪。同時,組織開展“黨員一幫一”活動,600多名科級以上干部與困難黨員開展結對幫扶,落實長期幫扶計劃。橫塘鎮石嘴熊村一批黨員干部通過創辦民營企業率先致富后,自2000年開始自籌資金建立“黨員特困救助資金”,幫助村里特困黨員解決生產生活之所急。連續7年來,救助資金累計達96萬元,受益的黨員群眾達300余人。
二、嚴格執行六項制度,打造黨員權利保障體系
制度建設是實現黨員主體地位,推進基層黨內民主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障。我們把基層黨內民主制度建設與黨內各方面的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整體推進,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了六項制度,使廣大黨員進一步發揚了主人翁精神,保證了黨的路線和方針在基層有效地貫徹執行。一是重大事項黨內通報制度。鎮村黨組織定期向所屬黨員通報本地本部門的重大事項,常規性工作每季度通報一次,重大工作或臨時性工作及時通報,通報方式由鄉鎮領導召開黨員代表會議,村里召開黨員全體會議,另外還采取文書、公開欄等形式進行通報。二是重要工作征詢黨員意見制度。除黨內日常工作以外,基層黨組織在討論、決定黨內工作問題前都集思廣益,通過召開民情懇談會,或個別交流等形式,廣泛征求基層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征求意見分事前征求和事后反饋兩種方式。三是重大事項黨內票決制度。基層黨組織在討論、決定黨內重大事項時,堅持民主集中制,依照少數服從多數、局部服從全局的原則,采取班子成員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表決,票決的范圍包括本地經濟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實施、重大資金(鄉鎮10000元以上,村5000元以上)的調配、人事任免、發展黨員、黨員干部考核等重大事項。村一級普遍實行了“兩重兩輪”票決制。三年來,鎮村兩級共票決重大事項1128件,通過并執行1037件,票決通過率達92%。四是黨內詢問和質詢制度。基層黨組織及其成員如在工作中存在問題,黨員有權以口頭、書面或在有關會議上提出詢問和質詢,被詢問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在5個工作日內就詢問事項作出書面解釋或整改意見。如歸答復結果仍不滿意的,黨員可向上一級黨組織反映,由上一級黨組織派員調查處理。五是黨員干部的定期評議制度。鎮村黨組織堅持每年召開1-2次鎮村班子成員述職述廉活動,組織鎮村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對鎮村班子及班子成員工作情況進行評議。評議結果在一定范圍公開,并作為班子考核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據。六是困難黨員救助制度。成立了困難黨員救助會,每年籌集特困黨員救助金20余萬元,用于特困黨員的救助,在各基層黨支部建立困難黨員幫扶檔案,進行經常性幫扶。
三、明確職責,確保基層黨內民主有效運作
為使黨內重大事項的決策上下貫通、執行有序,我們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推行鎮村黨代表聯絡員制度,充分調動基層黨員參與黨內各項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一是層層負責,形成責任明確的工作格局。在開展“實行黨員權利,發展基層民主”活動中,明確了各級黨組織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的職責,做到項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針對農村黨員的文化素質偏低和知識結構的不大合理的特點,加大對發展基層民主工作的指導力度,確保了農村黨員在參與過程中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健康有序,做到不越權、不錯位、不流于形式。二是選好鎮村黨代表聯絡員,構建上下互動網絡。為充分發揮黨代表作用,通過選配黨代表聯絡員,賦予了黨代表權利的連貫性。鎮村黨代表聯絡員在鎮村黨代會的代表中按照1:5和1:3的比例,以黨員票決的方式產生。黨代表聯絡員主要負責監督本級黨組織的各項工作,列席本級黨組織議事會議,聯系班子成員和普通黨員,向黨員群眾傳達黨內重大決策事項,向黨組織及時反映社情民意,確保政令和民意暢通。三是擴大黨內參與面,樹立黨員責任意識。對黨內事務的重要程度進行界定,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盡可能擴大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范圍,使黨員在更深程度和更廣范圍內參與黨內選舉、決策、管理、監督。明確規定凡屬黨組織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涉及黨員切身利益的問題,決策前必須組織黨員討論。建立保障黨員表達意志的新機制,保證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更大范圍表達自己的意愿,真正樹立基層黨員責任意識,形成充滿活力的黨內民主氛圍。
幾點思考
在推進基層黨內民主工作中,也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一是部分黨員主體意識不夠強,對憲法和黨章賦予的權利行使不充分,習慣于“同意”和“服從”,對黨內的具體事務關心不夠,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理解不深、執行不力,不能在黨內民主方面起好模范帶頭作用。二是基層黨員整體素質不夠高,特別是農村黨員,對黨內民主決策程序的理解力偏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基層黨內民主的貫徹執行,致使部分黨內民主措施流于形式,票決制流于“紙面操作”。三是監督機制不完善,使部分黨員對黨內事務的了解程度與參與層面不夠,在思想上顧慮、擔心,行而畏之,監督缺乏激勵機制,民主監督意識不強,監督結果透明公開不夠,而造成黨員對黨內事務的不能監督、不敢監督、不想監督和不愿監督。繼續深化基層黨內民主建設,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必須進一步加強黨員主體地位教育。在黨員中開展主體地位的教育活動,使黨員把握主體地位的準確含義,培養黨員的主體意識。注重將黨員主體地位意識的培養與黨員的生產、工作、學習活動聯系起來,與黨員的切身利益聯系起來,與黨員在黨內的政治權利聯系起來。對那些黨員主體意識尤其是在履行義務方面主體意識一直淡薄的黨員,應加強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必要的組織處理。
二、必須進一步拓寬黨內民主渠道。疏通、廣開、簡化、規范民主渠道,建立健全全面反映民情、充分代表黨員意愿、廣泛集中黨員智慧的反映反饋機制;創新民主形式,豐富民主內容,拓寬黨員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渠道,保證黨員行使權利。
三、必須進一步探索有效的監督機制。要把監督的重點由對人的監督轉移到對權力運行的監督上來,特別是對人權、財權、項目審批這些重要權力的監督。把事前、事中與事后監督結合起來,繼續擴大監督主體,使黨內監督、黨外監督、班子內部監督和紀律檢查部門的監督有效地結合起來,同時還要利用和引導好新聞輿論監督,在探索中形成一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制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