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干部實效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典型引路制度初定
臨汾市上陽村原是個窮山村。12年來,楊甲鎖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每年年初都要向群眾匯報上一年的花銷,跟村民商議確定當年要辦的實事。每年都要把“去年承諾的事辦了幾件,花了多少錢;沒辦完的有幾件,是什么原因”一一寫在黑板上,讓村民們監督。就這樣,村民監督支部,支部帶領群眾,一件事一件事地辦,硬是把一個窮村建成了全市的小康示范村。
臨汾市委通過分析上陽村的事例,認為過去一些制度落實得不夠好,例如一年一度的評議黨員制度、一年一次的干部考核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等等,就是因為沒有像上陽村這樣,有一個確定的標準。根據這個思路,20**年,臨汾市委組織部在農村基層黨組織中推行了“兩定一查三評”制度。“兩定”就是鄉、村兩級黨組織每年年初根據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黨的建設等方面的要求,定當年為群眾辦的實事,定為群眾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公布;“一查”就是每半年進行一次督查,并給予指導幫助、強化落實;“三評”就是年終對照年初定的實事,組織黨員群眾民主評議鄉鎮干部、評議村組干部、評議黨員。
“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不能只靠一個好的當家人,關鍵是建立一種能讓村民真正行使自主管理權利的長效機制。”臨汾市委書記王國正說,他認為“兩定一查三評”制度實現了四個轉變:變過去辦什么事由少數幾個干部說了算為大多數群眾說了算;變過去黨支部工作相對封閉運行為現在公示承諾、陽光運作;變過去搞督查只是上對下為現在上級督查和群眾督查結合起來,把民主監督的權利交給群眾;變農村干部黨員對上負責為對群眾負責,把群眾的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
群眾作主干部落實
為何叫“兩定”?臨汾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鄭連生介紹,定實事,突出的是科學發展,把市、縣、鄉的發展目標變成具體實事去落實;定熱點、難點問題,講的是保和諧穩定,引導干部勤理民事,化解矛盾,用和諧穩定促科學發展。
年初如何定?臨汾市委把群眾意見放到突出位置,強調必須有一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過程。自下而上,就是通過發放征求意見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然后歸納、整理,研究確定;自上而下,就是黨支部根據群眾的意見拿出初步意見后,通過黨員大會、村民大會等形式征求意見,然后修定,形成決議。這樣,就把知情權、決策權還給了黨員和群眾,使黨支部的工作目標符合群眾的意愿,有了群眾基礎。群眾說,“只要這樣干,一年辦一件事,我們也滿意”;鄉村干部則普遍反映,“這個做法使干群之間溝通了,理解了”。
“一查”就是督查,群眾說了算。為此,臨汾市委要求各鄉鎮和村黨組織在“兩定”目標確定下來之后,必須在村民大會上公告,在村里顯要地方長年公示。“兩定”的內容公示給群眾,什么時間完成,由誰來負責,群眾看得很清楚。該啟動的啟動不了,群眾就要追你,該落實的落實不好,群眾就要問你。堯都區吳村鎮侯村黨支部年初定了要修建學校,兩個月過去了還不見行動,群眾找到村里:“年初定的事咋不辦?”建校工程很快開了工。
“三評”會上,干部述職,黨員說事,群眾質詢。鄉鎮干部要評出優秀、稱職、不稱職;村組干部要評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黨員要評出優秀、合格、不合格。老百姓說:“你干好了我可以選你,你干不好我可以罷免你。”去年,臨汾市被評出的194個農村后進支部,各縣(市、區)都拿出了整頓和改進措施,被評出的137名不滿意的村干部和310名不合格黨員,都進行了誡勉談話,其中39名分別被給予組織調整和勸退出黨。
對癥下藥成效明顯
臨汾市龍馬鄉塾堡村今年定了7件實事,目前已經完成了5件,其中,以發展優質楊樹為主的重點工程已在5月底順利完成,全村栽植面積達到了3500畝,人均125株。村黨支部書記李合心說:“如果給群眾承諾的事兌不了現,別說群眾不答應,就是自己也沒臉再當干部!”
“長期以來,有些鄉村干部不理民事、辦事不民主現象比較嚴重,‘兩定一查三評’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劑‘良藥’。”王國正分析說。
干部用心,勤理民事,使一批群眾反映強烈、影響農村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順利解決。浮山縣東張鄉南畔村因為前些年開采鐵礦,造成25戶村民房基下陷,群眾苦不堪言。今年,鄉黨委、政府把25戶村民搬遷列為全鄉“兩定”目標的一個重點,多方協調,解決了50畝宅基地,又為了方便群眾施工,多方籌資,遷墳平地,接通了水電。5月份,村民們按照統一規劃的新型農村住宅標準開始動工建房。困擾該村多年的難題一去不返,群眾喜笑顏開。在古縣石必鄉高城村和石必村,今年4月份以前人畜吃水還是一個老大難。一些農戶用自來水澆菜,亂放亂流,浪費嚴重,水費難以正常收取,有時電費不夠,導致經常斷水,群眾怨聲載道。這項制度推行后,他們根據群眾的意見,強化了用水管理,家家戶戶安水表,村民小組安總表,使這個難題得以解決。
辦什么事情、辦得好不好,群眾評議說了算,群眾參與集體事務的積極性得以大幅提高。霍州市白龍鎮寺莊村今年要修建一條與省道相接的水泥路,涉及幾戶村民的房屋搬遷,沒等干部下去做工作,這幾戶就主動找上門來表示支持,使搬遷工作順利完成。汾西縣僧念鎮澗子里村今年定了修路、引水、為學校設施配套、發展沼氣池、建花椒園5件實事,每件實事群眾都積極參與。修路時,全村群眾不僅踴躍出好義務工,而且在資金遇到困難時,有3位村民主動站出來要求為修路墊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