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隨著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逐步提高,涌現出各種各樣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它們在聯結生產與市場,促進農產品流通增值,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農業市場化進程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成為推動我區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
一、我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現狀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依靠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把千家萬戶的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聯結起來,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規?;?、專業化和集約化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關鍵在于培植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通過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帶領更多的農民進入市場。建區以來,我區從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需要出發,把培植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從資金、人才、信息等方面實行傾斜,使之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增加收入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全區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經發展到99個,呈現積極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是經營組織形式多種多樣。以金昌公司、泉美園藝公司、榮祺食品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帶動型的有28個;以洛江蔬菜同業公會為代表的中介組織帶動型的有25個;以河市蔬菜批發市場、雙陽龍眼批發市場為代表的專業市場帶動型的有3個;以馬甲吳繼忠養殖場、雙陽增加苗圃為代表的專業大戶帶動型的有43個。
二是經營組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日趨緊密。在全區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民利益聯結中,合同方式占8%,合作方式占25.3%,股份合作方式占12.1%,其它方式占54.6%。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種較為穩定的利益聯結方式所占比例達到了45.4%。
三是經營組織的輻射帶動日益明顯。據統計,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直接或間接帶動本地農戶九千九百多戶,占全區農戶總數的25%,帶動外地農戶4千多戶,成為推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有了較大發展,但從總體上看,我區培植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速度還比較緩慢,水平不高,各方面的制度、機制還有待完善,與新形勢新任務的的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
一是龍頭企業數量偏少,整體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比較弱。我區現有農業龍頭企業年產值超1000萬元的只有金昌公司、泉美園藝公司、榮祺食品公司、光大食品公司4家。大多數農業龍頭企業從事農產品初級加工,從事精深加工的比較少,農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比較低,加工成本較高。且其中相當部分農業企業原料供應未能實現本地化,既增加企業運輸等生產成本,又相對減弱企業輻射帶動農戶生產能力。
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不穩固。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本質要求,也是企業與農民實現“雙贏”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區“合同農業”還比較脆弱,有的企業在農產品賣難時不注意保護甚至損害農民的利益;有的農民在農產品買難時不按合同約定把農產品賣給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信用意識比較差。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緩慢,其市場主體地位還不夠明確,企業與農戶之間缺乏聯結的橋梁。
三是政府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組織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是在發展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探索發展的新生事物,需要政府積極的政策扶持和引導,才能健康茁壯成長,但是我區在這方面的扶持和引導力度不大,政府投入資金不足,容易導致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畸形發展甚至夭折。
四是專業市場建設嚴重滯后,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全區現有的農產品專業市場僅有3個,現有的中介組織又未能在市場與農戶之間真正發揮好搭橋架梁的作用,造成農產品賣難,難以實現流通增值,遠遠不能適應當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要求。
三、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對策措施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和組織程度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水平。要充分認識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和組織程度對于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供需矛盾,提高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積極扶持、分類指導、完善機制、強化服務”的方針,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⒈營造環境,加大政策引導扶持力度。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在農村中還是新生事物,需要政府的扶持引導和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切實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盡快出臺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優惠政策,在財政資金、土地資源、工商稅收、金融服務、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大力度給予傾斜扶持,并努力做好引導工作,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為促進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快速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寬松的政策環境。
⒉尋求突破,努力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要牢固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的思想,把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作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突破口切實抓緊抓好。要鼓勵和支持多樣化的龍頭企業發展,重點培育泉美園藝公司、金昌公司、榮祺公司、福龍公司、綠寶公司等一批經濟實力雄厚、帶動能力強、經營機制靈活、市場競爭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在區域內建立自己的原料供應基地,實現原料供應本地化;引導農戶根據龍頭企業原材料要求調整組織生產,主動加入龍頭企業產業鏈中。要積極推進龍頭企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在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推廣、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營銷等方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使其真正成為推動我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骨干力量。要在扶持發展龍頭企業的同時,積極引導和發展農民合作組織,發揮群眾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中的主體作用和積極性、創造性。
⒊夯實基礎,加大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建設的力度。我區農業發展定位于城郊型農業,農業生產主要服務于城市“菜籃子”需求。為此,我區農業生產基地建設應立足市場需求,服務城市需求,發揮比較優勢,引導龍頭企業建設集中連片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重點建設好泉美園藝、龍眼洋、常青園、超大蔬菜基地、華豐果牧、萬欣水產、華林綜合農場等一批精品農副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合理配置農業生產要素,優化農業結構,推動我區農業主導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合理布局,形成特色農業產業帶,逐步建成高效農業生產體系。
⒋搞活流通,促進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的健康發展。要堅決克服重生產、輕流通的落后觀念,高度重視市場開拓,堅持“銷”字當頭,營銷開路的經營理念。要積極培育和完善多層次、多類型、多功能的農村商品市場和各類批發市場,在抓好我區現有河市蔬菜、雙陽龍眼批發市場、萬安農貿市場的基礎上,在我區的大宗農產品,如花卉、果蔬、水產等的集散地,建設一批吞吐量大、運行能力強的專業農產品市場,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鼓勵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貯藏、保鮮和運銷業。特別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現代營銷業,創造名牌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搞活農產品市場體系、信息體系、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使農產品產后環節的增加值在農業增加值中的比例有較大幅度提高,使我區農產品的競爭力明顯增強。
⒌創新機制,拓寬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思路。要以當前農村掀起的土地流轉熱潮為契機,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積極探索我區土地流轉機制,促進規模集約經營,提高土地產出效益。要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建立穩定牢固的產銷協作關系和靈活多樣的利益聯結機制:一是“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農戶”模式,企業以種養基地為“第一車間”,扶持農戶改善生產條件,從而獲得穩定優質的生產加工原料;二是“中介組織+農戶”,以訂單形式向農民收購蔬菜、水果、畜禽等產品;三是“服務組織+農戶”模式,采取內聯外引、確定保護價、聯營開發等形式,扶持農民發展專項生產并逐步發展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經濟實體;四是“基地+農戶”和“農場+農戶”模式,為農民提供生產技術培訓,組織農戶進行專業化生產,帶動農民增收。通過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實現農戶與企業的互利互惠,從而有力推動農業向專業化、市場化、規?;同F代化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