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女性教育發展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育發展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
鄧小平——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
——人力資源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對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進行新的全面部署,形成新的戰略思路。
中國婦女十大的報告中把開發婦女人力資源、促進有利于婦女事業發展的體系建設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奮力開創婦聯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務。
強調要把不斷提高婦女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作為充分調動和發揮婦女重要作用的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切實增強婦女參與發展的綜合能力,努力開發好、利用好強大的婦女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
強調著力開發婦女人力資源要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婦女發展意愿為導向,以促進婦女全面發展為目標,大力實施“婦女成才支持行動”,切實加強婦女教育培訓工作,培養高素質的婦女勞動者和創新型婦女人才。
二、重慶市改革開放30年女性教育的發展與證明
改革開放30年發展背景:
女性教育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密切相關。改革開放以來重慶有兩次大的行政區劃調整,帶來人口及管轄區域的重大變化。到2006年有人口3198.87萬,其中農業人口2353.44萬,非農業人口845.43萬,女性1536.10萬。
從女性教育的視角看,改革開放30年重慶的市情凸顯兩個特點:
——無論是直轄之前還是直轄之后,重慶都是一個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城市,二元結構十分突出,發展極不平衡,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女性教育的發展必然面臨諸多困難;
——女性占人口的一半且農村女性人口比重大,農村女性人口文化素質的全面提升,既是女性教育發展的重點,也是女性教育發展的難點。
改革開放30年重慶女性教育發展可分為兩個大的時段:
第一時段:1978—1997
以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為標志,改革開放以來到直轄前近20年。義務教育的加快建設為適齡女童接受教育創造了有利條件;普通高中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迅速發展,使女性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數量和比例得到提升;高等教育經歷恢復、陸續興辦、在調整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使更多的女性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各級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村的掃盲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分期分批掃除文盲取得成效。
第二時段:1997—2007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頒布實施《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2000年)》,2001年頒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明確規定教育是婦女發展目標中主要內容之一。兩個綱要的頒布實施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有利條件,推動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重慶抓住三大歷史性機遇,大力實施“科教興渝,人才強市”戰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教育改革發展,正是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女性接受各級各類教育的比例不斷擴大,女性受教育權益得到進一步落實,女性整體文化素質得到改善,女性教育取得重大進展。直轄十年,既是重慶各級各類教育事業進步最快、發展最好、變化最大的時期,也是女性教育進步最快、發展最好、變化最大的時期。
重慶市女性教育的行動與經驗:
——黨委政府重視,強化女性教育的政策制度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為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加強立法,為推進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制定政策,為婦女兒童平等受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強化措施,為女性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大力實施科教興渝和人才強市戰略,實施“十大教育工程”。
——建立完善機構,保證女性教育的全面協調發展
建立機構,強化政府職能。市、區縣(自治縣、市)和部分鎮(鄉)專門成立了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由政府一名領導擔任婦兒工委主任,相關部門一名領導為成員,強化了政府在實施綱要(規劃)中的主體地位和職責。從2004年開始將綱要(規劃)的實施納入市政府對各區縣政府和市婦兒工委成員單位年終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建立健全制度,保證女性教育的全面協調發展。
——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女性教育各項工作的落實
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等四個方面的改革,基本建立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新體制。完善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落實了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管理為主的高等教育體制、初步建立起以公有制學校為主、多種所有制學校共同發展的新體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全市總投資133.48億元,改善了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育人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市教委出臺了20多個有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切實加強德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實施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重慶直轄時有絕對貧困人口55萬,其中女童入學更難。市婦聯自1994年開始實施“春蕾計劃”,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建成春蕾小學20所,開辦春蕾女童班100個,救助失學、輟學女童5萬余人次,并資助培養一批品學兼優的春蕾女童升入高中、大學繼續深造。全市實施春蕾計劃的區縣覆蓋面達100%,保證了貧困地區女童能適齡入學。以3663所農村女性素質學校為主要載體,整合社會資源,廣泛開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工作,著力提高農村婦女素質和技能。社區婦女學校成為提升婦女群眾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全市有1199所社區婦女學校。各級婦聯依托社區婦女學校,針對不同婦女群體的需求,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提高了社區婦女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
——加強宣傳教育,形成女性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
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婦女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市人大、市政協關注婦女熱點難點問題,廣泛開展社會調研;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為婦女發展建言獻策;各有關職能部門關心支持婦女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專家學者加強對婦女問題的研究;各級黨校(行政院校)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納入教學內容;新聞媒體加大了對婦女事業的宣傳力度;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婦女兒童公益事業,進一步改善了婦女兒童發展的社會條件。
宣傳教育形成合力。廣泛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等與婦女兒童利益關系密切的法律、法規;司法行政部門每年與婦聯聯合開展“婦女維權周”等活動;各級婦聯編印《婦女兒童維權法規摘編》等相關資料;市教委組織編寫了系列法制教育讀本,在校學生法制教育基本做到了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建立了對教育行政干部的法律知識培訓考試制度;教育部門與《重慶法制報》合辦了“教育法苑”專欄,與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合辦了《青少年與法》雜志。
——加強女性教育研究,指導女性教育健康發展
市婦聯整合婦女理論研究力量,積極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重慶市婦女理論研究會牽頭,高校院所科研力量主導,社會各界參與的婦女理論研究格局。市委黨校“婦女與社會理論研究中心”、西南師范大學“婦女理論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學“外國家庭法暨婦女理論研究所”、重慶工商大學“婦女研究中心”。重慶市女性人才研究會1988年成立,由市政協、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總工會、市團委、市婦聯、市社科聯聯合發起,在整合力量深入開展女性人才的調研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對指導女性教育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主要有:家庭教育理論研究、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生存發展狀況、進城農民工子女及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成長狀況專題調研、婦女參政情況調研、農民工的婚姻家庭問題調研、重慶市就業結構調整與女性潛能開發研究、城市化與農村婦女研究、女性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
重慶市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意義重大:
——重慶市發展定位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戰略需要
重慶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2007年6月國務院批準重慶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落實“314”總體部署,把重慶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關鍵在人才,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有特殊意義。
——重慶市發展的現實要求
重慶對各類人才的需求:2010年前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將增長55%,需求總量達到215.88萬人,年均增長6.5%;對市屬重點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增長46.8%,需求總量達到31.28萬人,年均增長5.6%。人才短缺:由于人才增長相對滯后,2010年前全市專業技術人才和市屬重點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供應缺口將分別達到41.36萬人和4.44萬人,人才短缺率分別為19.16%和14.19%。
重慶對大專以上人才需求:2010年前重慶市對大專以上人才的需求年均增長7.13%,到2010年總需求量達到174.74萬人。同期大專以上人才的資源量年均增長4.09%,到2010年達到142.79萬人。2010年大專以上人才短缺31.95萬人,占全部人才短缺量將近67%。人才比重:2000年每10萬人中大專及以上文化人口,北京是16843人,上海10940人,天津9007人,重慶只有2802人,大專以上人才、特別是高學歷的人才,如博士、博士后人才是人才短缺的重要方面。提高大專以上人才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是今后重慶市人才工作的重點目標之一。
——部市合作共建的歷史契機
*年7月24日,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署《建設國家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戰略合作協議》,其宗旨是,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擺在統籌城鄉發展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把重慶建成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的“實驗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重慶落實“314”總體部署、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撐和科技貢獻。
部市合作目標:健全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長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提供全國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示范和借鑒。部市合作內容有城鄉教育布局結構改革、城鄉基礎教育改革、城鄉職業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制度改革、招生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城鄉教育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改革、教育幫扶機制改革、教育經費保障機制9大板塊。
為打造好首個部市共建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的“試驗田”,教育部與重慶市成立戰略合作領導小組。組長分別由周濟和王鴻舉共同擔任,并建立每年召開一次專題研究重慶教育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高層協商會議這一部市戰略合作協商制度。今后5年,重慶累計投入500億元用于本協議合作項目。同時,教育部將加強對重慶改革的指導和支持,在安排項目和資金時對重慶予以傾斜。落實《合作協議》將有力推進教育特別是女性教育的發展及女性人力資源的開發。
三、推進重慶市女性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1、加強城鄉婦女教育的統籌與規劃
——制定教育改革發展戰略,更加注重婦女教育發展與重慶經濟社會建設總體思路相銜接,與重慶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實現總體目標相聯系,與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轄市和世界婦女教育發展先進指標體系相比較,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在促進婦女教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
——在統籌教育改革發展決策中,堅持把性別意識納入教育決策主流,提高女性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和文化素質,改變專業分布上性別結構過度傾斜的狀況,在女性群體中倡導終身學習理念,以發展戰略目標統領和全面推動婦女教育的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提高婦女綜合素質的目標。
——在制定統籌城鄉教育改革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區域發展目標和改革發展舉措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促進婦女教育發展的具體指標和落實監督的措施。
——進一步完善教育性別統計制度,暢通教育性別統計數據的收集渠道,建立完善婦女教育發展狀況監測評估指標體系,采取科學有效操作性強的方法進行監測評估,并定期向社會公布。
2、切實提高女性接受高中、大學教育的比例和水平
——加快普及城鄉高中階段教育,不斷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切實提高農村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
——加快面向女性的中等職業教育的建設。重慶構建“一體兩翼一組團”職業教育發展格局,要對女性的教育進行規劃,使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更有利于女性特別是農村的廣大女性提高素質和技能。
——推動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進展,加大招生、人才培養模式、就業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要采取有利措施提高研究生的女性比例,改變專業分布上性別結構過度傾斜的狀況;要把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納入目標要求,從整體上提升女性特別是知識女性服務城鄉統籌發展的能力。
——加大發展女性高等職業教育的力度。要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前移,在條件較好的區縣開辦大學,為區縣廣大婦女接受高等教育,成為實用型人才創造條件。
——要立足提高女大學生素質,創新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機制。加大女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建立加強女大學生、女教師工作的協調機制。
3、建立完善婦女教育培訓體系
——充分利用高校、電大、夜大、職大等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不斷完善多渠道、多層次、多類型的婦女教育培訓網絡,對婦女開展針對性強、有效實用的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培訓,幫助婦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擴大婦女接受教育培訓的覆蓋面和受益率。
——加大利用市場資源開展教育培訓的力度,推動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在開展崗位技能培訓中提高女性參訓比例,開設符合市場需求、具有女性特色的培訓內容及課程,提高女職工的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自主創新能力。
——不斷提高城鎮社區婦女學校的組建率,探索靈活多樣辦學模式,創新培養方法,切實加大對進城女農民工技能、職業道德和文明素養的培訓,推動她們真正融入城市,成為新市民。
——強化農村婦女提高文化教育素養的意識,為農村婦女接受較高層次文化教育創造條件。
4、優化婦女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
——各級黨委和行政要強化先進性別意識,把推進婦女教育發展作為實現教育公平目標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促進社會公平的戰略選擇。婦女接受各級各類教育的程度是體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標,各級黨委和行政及教育管理部門的意識對優化婦女教育發展的輿論環境有主導作用。
——建構立體交叉的宣傳輿論系統,發揮各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市級報刊、市級群團組織辦的刊物,可設立婦女教育的專版或欄目,有針對性的組織對婦女教育發展狀況及調研的報道。開設專門的女性電視頻道或欄目,并在內容的設計上突出婦女教育的主題,打造欄目品牌,無疑將對營造婦女教育的良好輿論環境起重大作用。
——各級各類學校和婦聯組織要切實加強宣傳思想教育,著力把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理念轉化為廣大婦女的自覺追求。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婦女思想教育的全過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婦女,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激勵婦女,引導婦女弘揚“四自”精神和“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重慶人文精神。
——動員和整合社會各方力量支持婦女教育事業。要進一步發揮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和婦女兒童工作協調機構的作用。
5、加大婦女教育的政策和理論研究
——整合婦女教育研究資源,合力攻關,加強馬克思主義婦女教育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婦女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婦女教育現狀及國際比較等重大理論問題研究,為推動婦女教育科學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按照重慶市“一圈兩翼”發展框架,加強婦女教育發展方式、決策體制、指導評價體系、激勵機制研究,為破解婦女教育難題提供科學有效的路徑。
——結合重慶市實際采取有力措施,改變女性學科較弱的現狀,進一步加大學科建設力度,探索女性成才發展及使用的規律。要建立主管教育的市教委與市科委、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市社科聯的課題立項機制,以加大婦女研究課題立項比例的方式引導和支持對婦女教育重大實際問題的研究。
——組織力量,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女性教育作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可由市教委牽頭,會同市婦聯等單位,成立重慶市婦女教育研究中心,對統籌城鄉教育改革發展中婦女教育面臨的一系列新問題,開展調研活動,進行理論和對策研究,為推動婦女教育的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