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兩會有關品牌提案的個人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召開的兩會,談的最多的是保增長,對于品牌這種有點奢侈的概念很少涉及,但是我們依然要記住,在十七大報告中,便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p>
從兩會的媒體報道來看,仍有不少關于品牌的提案。這些提案可分為三類,一是從行業角度提出的,即人大代表姜明提交的《自主品牌促進法》議案。二是從企業角度提出的,這就是人大代表、志高空調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興浩的建議:國家負擔50%自有品牌海外推廣費,以鼓勵企業走出國門,開拓全球市場。第三是從地方角度提出的,這就是山東省政協委員潘魯生的一條提案:打造農村文化產業品牌。其提案便是因“臨沂市郯城縣紅花鄉以生產中國結而聞名全國,中國結都是以農戶為單位手工制作的。2007年,紅花鄉的中國結總產值2200萬元,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
就這些提案,我認為都非常有見地,也容易落實。
從行業角度講,2003國家工商局,根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原則頒布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以及各地方出臺的相關規定就是對知名品牌的一個有力的保護措施。其價值不僅在于對獲得認定的馳名商標提供財政資助,而且可以利用行政手段高效率的打擊侵權行為。目前存在的問題不是商標保護力度夠不夠的問題,而是界定馳名商標的方式是否科學和獲得認定的品牌是否經得住市場和消費者考驗的問題。在這方面,需要加強對品牌價值的評估方法的研究,而這方面,首席執行官品牌研究院已經開發出一套涵蓋品牌“內在價值”和“交易價值”的CEObrand品牌評價體系。
從企業角度講,對于國家負擔50%自有品牌海外推廣費的建議非常好,這可以參考我國出口退稅的政策,也就是出口越多,財政支持力度越大。只是應該再增加對自主品牌海外推廣的商標保護應該提供更多的經費用于知識產權保護,并將其支持列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尤其是對文化品牌、原產地品牌這些目前自身無力保護的品牌要加大國家參與的力度,否則品牌打出去了,商標卻被其他國家的企業注冊了,這方面的教訓很多,現在依然發生著。
從地方角度講,就是要加強我們的原產地品牌的保護、開發。中國的很多原產地品牌是具有很高品牌資產價值的,但是大部分處于閑置和被低估境地。試想,如果這些原產地品牌不是在中國,而是在美國、日本、德國,將會產生多大的經濟價值。其實中國的茶、中藥、瓷器包括少林功夫等,其品牌資產價值已經被不斷轉移到海外并被放大的。
如何保護并有序發展原產地品牌,國家對資源枯竭城市的扶持政策就完全可以借鑒。最近媒體報道,國務院確定了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中央財政將給予包括此前確定的12個資源枯竭城市在內的共44個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其中就包括江西景德鎮這樣的瓷器之都。其實很多原產地品牌都是有價值的資源,千萬不要等這些資源消逝、都變成遺產了才去保護和開發。
除此之外,另一個需要強調的問題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到底是不是中國企業做品牌的機會,觀察一下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后產生了多少個全球品牌,2000年美國網絡泡沫后又產生了多少全球品牌,我們就會得出現在做品牌不僅是機會,而且是一個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