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果產業發展情況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要求,堅持把果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狠抓擴量提質增效,初步形成了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營銷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的發展格局。
——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到年底,全市果樹經濟林面積發展到163萬畝,其中以優質紅富士為主的蘋果面積118萬畝,蘋果掛果面積51萬畝。建成果樹萬畝鄉鎮54個,占鄉鎮總數的53%,千畝以上果樹專業村447個,占行政村的29.2%。全市農民人均果園面積達到0.85畝,從事果業生產的農民27.8萬人,占農業人口的14%以上。
——標準化管理全面推開。制定頒布了11項“金果”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全面實施優果工程,大力推行標準化管理措施,認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60.4萬畝,中國良好農業規范示范基地5034畝,全球良好農業操作規范示范基地900畝,綠色食品9個,注冊備案出口基地6萬畝,優果率達到61%。“金果”先后取得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等五張國家級名片,被認定為甘肅省著名商標,榮獲“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稱號。
——產業開發遞進升級。全市現有各類涉果企業(公司)200多家,其中果汁、果酒、果醋、果仁等加工企業8家,年加工果品20多萬噸;果袋、紙箱、發泡網等關聯企業14家;果品營銷企業170多家,有11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全市貯藏量500噸以上的氣調、冷藏庫105孔,自然通風庫1900多孔,年貯藏能力36萬噸,占果品總產量的50%。擁有果品分級、清洗生產線4條,年處理商品果5萬噸。去年,“金果”直接出口歐洲、南美洲和東南亞,鮮果直接出口7500多噸,創匯545萬美元,苦杏仁出口1051噸,創匯309萬美元,兩項合計出口創匯854萬美元,占全市出口創匯總額的81%,果汁出口貨值232萬美元。全市年果品貯藏、加工、營銷、運輸等關聯企業產值3億多元。組建果業協會及經濟合作組織195個,登記在冊的果品營銷經紀人1409名,年中介收入1300萬元以上。
——產業效益明顯提升。年,全市果品總產量71萬噸,其中蘋果59萬噸,果品總產值達到14.88億元,占到農業增加值的30.2%,農民人均果品純收入550元,占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
總體上看,我市果產業規模優勢日益突出,競爭優勢日趨顯現,在農村經濟總量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份額不斷增加,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尤其是果產業發展較快的靜寧縣,基本實現了全縣果品適宜區全覆蓋,目前果園面積達到76萬畝,戶均8畝,人均1.7畝,果品產量達到30萬噸,產值6億元,農民人均果品純收入1320元,占到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4%。全縣興辦果品貯藏、加工、包裝、運銷等涉果龍頭企業40家,年實現經營收入近2億元,果品出口創匯500多萬美元,占到全市的74%,已成為我市乃至全省優質果品生產及出口創匯基地。市級果品龍頭企業靜寧常津有限責任公司,經過5年發展,建成果品氣調庫27孔,冷藏庫5孔,貯藏能力達到1.8萬噸,今年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2萬噸氣調庫1座,取得了國際相關質量標準認證,年出口果品5800噸,創匯368萬美元,分別占全市和靜寧出口創匯的43%和68%。
實踐證明,在我市大力發展果產業,是落實省委、省政府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的重要舉措,是遵循自然規律、發揮區位優勢、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的有效途徑,是關注民本、改善民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為此,我們把發展蘋果產業作為建設全市四大基地、培育四大產業的重點來謀劃,制定了年果產業發展規劃,確定用5年左右的時間,力爭實現全市果品適宜區全覆蓋,建成全國優質果品生產及出口創匯基地,蘋果面積發展到200萬畝,標準化果園達到100萬畝,出口創匯1750萬美元,果業綜合收入27億元,農民人均果業收入1400元。在具體工作上,我們將突出主導地位,舉全市之力,鍥而不舍地“抓”;注重規模經營,精心組織實施,整村整鄉地“擴”;依托科技支撐,主攻質量效益,堅持不懈地“管”;狠抓產業升級,大辦龍頭企業,想方設法地“推”;夯實目標責任,從嚴督查考核,一級一級地“促”,不斷做大做強果產業。
二、存在問題
我市果產業雖然取得了較快發展,但還存在不少差距,特別在產業鏈條延伸、龍頭企業培育上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資金瓶頸制約,投入不足。果品加工企業發展普遍存在著融資難、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多數企業由于自身資本積累不足,抵押能力弱,貸款難度大,資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年,全市規模以上的49家貯藏、包裝、加工企業,改擴建資金需3億元左右,流動資金5億元以上,但實際融資不到20%,錯失商機,制約了企業發展。
二是企業生產規模小,檔次水平低。全市現有的200多家涉果企業,規模以上的僅占22%,多數企業規模小、帶動能力弱,初級和粗加工產品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三是企業結構不合理,整體加工能力低。從目前我市涉果企業構成看,貯藏、營銷企業占到90%以上,產后商品化處理生產線僅4條,果汁、果酒、果醋加工企業只有5家,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企業幾乎空白,嚴重制約了產業鏈條的延伸和產業效益的提升。
四是企業人才缺乏,整體素質不高。我市涉果企業基本上都是從果農、經銷大戶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人才技術短缺,管理水平較低。現有的49家規模以上企業,大專以上的管理人員不到100人,大多數企業以季節性用工為主,缺乏專業培訓,勞動素質不高。企業新技術引用、新產品開發嚴重滯后,自我發展能力不強。
三、幾點建議
1、加大項目扶持。隨著果產業的快速發展,資金需求量越來越大,建議省上進一步加大專項扶持力度,逐年增加扶持資金規模。今年,我市計劃建設蘋果良種苗木繁育基地6000畝、核桃育苗基地1000畝,創建綠色果品出口基地1.5萬畝、全球良好農業規范示范基地3000畝、國家和省級標準園14個,組建果農專業經濟合作組織20個,新建蘋果貯藏保鮮庫10萬噸以上,新建蘋果現代化產后處理生產線5條,新增加工能力8萬噸,培訓果農11萬人(次),共需資金2.12億元,請求省上在蘋果產業專項扶持資金中解決2600萬元。
2、放寬信貸政策。為解決涉果企業由于抵押擔保不足而產生的貸款難問題,建議省財政專項列支果產業貸款風險補償金,鼓勵銀行創新信貸方式,采取降低門檻、增加授信額度、貸還自由、利率優惠等辦法,幫助龍頭企業解決流動資金,破解融資瓶頸。
3、建立人才機制。針對目前企業人才匱乏的問題,建議省上把涉果企業人才開發培養納入全省人力資源開發之中,出臺優惠政策,安排一定數量的“選調生”、“三支一扶”生到企業掛職、幫扶三年,期滿后優先安排使用。增列人才培訓和科技推廣經費,依托科研院校,建立培訓推廣基地,為企業培養管理人才,推廣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不斷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科技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