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半年述職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民生實事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是抓落實,全力推進重點民生工程。“清涼教室”工程共投資1.2億元,首批工程今年6月全部完成,58所公辦校園、2200余間教室和功能室,共安裝空調4716臺,受到家長、師生的熱烈歡迎和感謝。西麗小學等3所學校的“校安工程”,海灣小學等13所校園的維修改造工程,都進展順利。
二是重服務,實施招生入學七大便民措施。修訂《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積分入學實施辦法》;啟用小一、初一招生“e事通”服務平臺;開通“教育微博”、完善“網上服務大廳”。今年,小一招生14269人、初一招生8838人,凈增學位3300多個。
三是惠民生,加大投入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我區幼兒園180所。區委區政府鼓勵推進“公益普惠”政策:上半年公益普惠幼兒園70所;向31239名在園兒童發放健康成長補貼4679.9萬元,向1810名保教人員發放長期從教津貼688.4萬元。
四是促均衡,打造北部片區品牌學校。充分利用高等院校、高新企業聚集優勢,實施“學校—大學伙伴計劃”。今年3月,“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小學”成立;4月,麗湖中學、桃苑學校和西麗小學等首批大學城聯盟校成立,這些實驗校將堅持國際化、小班化方向。
五是強素養,積極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成立“公民教育與團隊建設中心”,加強德育實效。開展教育質量標準及監測體系的研究,重點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陽光體育、藝術活動、科技創新、學業負擔、家長滿意度等。出臺實施《區中小學生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籌建少年科學院、開設創新人才實驗班、組建校外腦庫等。質量抽測數據顯示,教學質量穩固提升。
六是敢創新,全市率先探索港澳、外籍學生入讀公辦學校。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將之列為區級十大重點改革行動。我局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借鑒積分入學和就近入學辦法,制定并實施了《區關于解決港澳、外籍學生入讀公辦中小學的暫行辦法》,今年共有75名港澳、外籍學生報名入讀公辦學校。
七是拓視野,大力推進教育國際化。持續推進《區教育國際化五年行動計劃》,為公辦校園增配外籍教師。充分利用身邊國際教育資源,開展“外國留學生文化使者、海歸博士進校園”活動58次;導入美國“偉大原著”GB教師培訓模式;開展“龍鷹對話”,加強學子與國外名校的“對話交流”。一批海培教師快速優秀成長。今年4月,我區獲批成為“市推進教育國際化試驗區”。
二、其他工作完成情況
一是中高考及教育科研再獲佳績。今年,我區參加普高考生2216人,重點率25%,比去年增加5個百分點,本科率79%,比去年增加4個百分點,近100%考生可以上大學,155名學生考入海外名牌大學,繼續領先全市。今年中考,育才三中劉奕辰同學以900分的滿分勇奪市中考狀元,全區300多名學生考分超過700分,1500余學生考分超過600分。今年,教育部首次評選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我區卓越課堂文化建設等3項成果入選,占全市科研獲獎的1/3。
二是提升教師隊伍素養。我們重視師德師風,啟動師德檔案建設。在全市首推《教師宣言》。實施“先鋒者計劃”和“引領者計劃”,98名校長后備干部、200多名優秀教師參與高端培訓。一批“魅力教師·魅力團隊”積極傳導正能量。教師發展中心開展教師素養提升培訓,今年暑期,我們許多老師放棄假期休息,主動參與了新課程和信息技術培訓。
三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今年年底以前,建成使用教育無線城域網二期工程,實現公民辦學校100%雙網全覆蓋。教育云平臺完成初步設計方案。一批學校嘗試翻轉課堂、IPAD終端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試驗,促進信息與課程的深度融合。
四是啟動優質學校改進行動。堅持優質辦學方向,一批學校走進“市民身邊的好學校”活動。聚焦“優質學校建設”,鼓勵學校自我診斷,明確改進要素和優先序列,創新學校發展的生長點。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教育也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位嚴重不足。主要是:人口增勢快,學位需求大;現公辦學校學位已挖潛飽和,學校建設急需加快。
近期,新國區長召集會議,決定成立“中小學校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實施“并聯審批”。未來3年,我區將新建9所學校。
二是民辦學校有待優化升級。全區11所公益民辦學校整體較低端,受制因素多。區人大、政協高度重視,多次調研,我們認真落實“優化升級”戰略,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大對民辦教育發展經費的投入;二是盡可能規劃留出適量土地,引導優質學校穩定發展;三是幫助現有部分公益民辦學校尋找用地,實現搬遷。這些問題,也懇請人大、政協代表們繼續給予積極關注和呼吁。
三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待進一步提升。針對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題,我們將采取的措施有:在全區試行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嘗試全區推行“學區化”管理,加大學區內教育資源共享與合理流動;探索學校內部理事會制度,加大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力度。
針對這些問題、挑戰和機遇,下一步,我們在工作思路上確定了“四大定位”:一是價值引領,遵循教育規律和成長規律,以人為本;二是標準驅動,研究推出具有特色“綜合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引領學生全面發展;三是質量為本,聚精會神,推進質量攻堅十大項目;四是協同創新,聯合多方資源,創建“學校—社會—家長”互動共贏、協同發展的“大教育共同體”。
為落實以上思路,我們的舉措有:一是強化教育督導,深入實施督學掛牌、問政督導工作;二是建好服務平臺,堅持陽光政務,打造便民利民服務平臺,方便老百姓辦事,有利于學生全體全面發展;三是落實責任機制,明確重點工作責任科室、工作時限,定期督辦,及時向市民反饋;四是加大創新力度。堅持“向改革求效益”,堅持問題導向,集中精力辦好教育的民生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