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社會事業"六大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竹山縣發展和改革局周遠斌
社會發展事業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宗旨,通過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和社會政策實施為保障,從而實現社會進步的過程。社會發展事業作為人民生活、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體現的社會事業,是社會公正、安全、文明、健康發展的標志,其規劃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階段水平,并反映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新時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綱領,是我們做好新時期發展計劃工作的行動指南。因此,制定切合實際的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必須緊緊圍繞經濟結構調整這個主線創新工作思路,尤其是在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調整上邁出新步伐。正確處理投資與消費的關系,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實現既快又好的發展;要適應體制和市場取向這個進程,突破機制和體制的束縛,真正把發展國有與民營統一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事業需要與可能的發展進程,做到依法行政、簡化程序、參與監督、提高效率;要結合引進來與走出去,開拓縣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新局面,努力拓寬社會事業的發展空間;要根據特困縣的工作實際,把調控與治理融為一體,運用動態與靜態、質量與數量的指標體系,及時發現和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帶有普遍性、傾向性和苗頭性的問題,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求,逐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時效性。
做好全縣新時期社會發展規劃工作,必須圍繞“發展”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把落腳點、出發點、著力點放在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需要上,努力擴大教育、醫療、文化服務的覆蓋面,構筑一個與經濟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同心圓。必須立足于對縣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和基本趨勢以及各種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的正確分析和科學判斷,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使規劃上合國家政策、下切縣情實際,既符合產業政策又遵循規則的科學體系。
一是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加強人口規模和結構的調控,形成完整的人口管理體系
計劃生育工作要繼續堅持“三不變”(即堅持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不變、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標不變和各級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不變)政策,落實和鞏固“三為主”(即計劃生育工作以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和經常性工作為主)工作,推行和完善“三結合”(即把農村計劃生育工作與發展經濟相結合、與幫助農民勤勞致富奔小康相結合、與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方針。切實加強基層服務工作,強化農村村級組織的責任,穩定計劃生育機構,改善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條件,落實計劃生育利益導向和利益保障政策。切實控制人口總量的增長,加強優生優育工作。
堅持人口機械變動的引導和調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竹山縣龐大的人口規模和以農村為主體的人口布局結構與經濟發展規模和結構形成巨大的矛盾,人口機械遷移的要求日趨強烈,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加強人口機械變動的引導和調控是保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關鍵,要積極探索城鎮化的發展模式,使人口結構的變動與經濟結構的調整相適應。
二是改善就業條件,維護社會穩定,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堅持富民為綱,把出發點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健全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十五”期間,竹山縣勞動力就業的矛盾將十分尖銳,緩解就業矛盾,將依托于經濟規模的增長,經濟結構的調整,就業政策的改進和勞動素質的提高。提高勞動者素質,逐步降低勞動參與率。目前竹山縣在業人員進入勞動者行列的平均年齡不到歲。比先進發達地區平均年齡小三歲以上,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勞動者素質,也加重了社會就業壓力。因此要全面推行勞動就業前的培訓制度,將進入就業行列的平均年齡提高一歲以上。
完善網絡體系,積極有序地向外輸出勞動力。在較長時期內,竹山縣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會根本改變,解決就業難題必須把視野擴大到國際、國內和省內勞務市場,積極有序地向外輸出勞動力。在國際勞務輸出方面,要改變目前單一的承包大型建筑工程的勞務輸出方式和單純輸出體力型勞務的觀念,把官方和民間的力量結合起來,多渠道、大批量地組織勞務輸出。在國內、省內和市縣勞務輸出方面,要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省市縣重點建設項目的機遇,有針對性地組織人才和勞動力的有序輸出,緩解就業壓力。
繼續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規范初次分配,強化再分配,逐步理順分配關系。進一步深化國有單位職工工資制度改革。國企民營企業內部要引入市場機制,職工工資水平由企業的效益和勞動力市場價格決定,加強壟斷行業工資發放行為的監督與審計。根據國家對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改革的精神,建立與財稅體制相一致的公務員工資增長機制。運用收入再分配調控手段緩和居民收入差距,完善地區、行業最低工資保障制度。
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取締各種非法收入。鼓勵和支持城鄉居民個人依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保護個人通過生產要素的投入獲取收入的合法權益,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取消各種不合理收入。
新時期將是竹山縣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關鍵時期。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將由單項推進、配套改革發展到完善體系、整體協調、總體推進階段。社會保險要在擴大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實行統一管理的基礎上,做好與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等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為最終建成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奠定基礎。
三是扎實推行“科教興縣”戰略,逐步行成人力資源開發體系
堅持人才為先,把著力點放在人才培養和人才交流上,全面落實科教興縣戰略,充分體現教育的全局性、先導性和基礎性。致力于人力資源開發,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真正使人力資源與社會需要同步。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要圍繞國家加強基礎教育,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創新人才;優化教育結構,盤活教育資源;以發展教育產業為突破口,全面實施“二期貧九、“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扶貧教育”、“”等工程,加快全縣中小學義務教育設施建設和竹山一中、二中、職業技術等非義務教育建設步伐,通過教育體制的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換,實現教育的歷史跨越。
四是加快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檔案等事業的發展,逐步形成衛生保障和生活質量體系
文化事業要提高精神產品的供給水平和質量。建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相一致,與文化自身發展規律相符合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抓好劇(節)目生產,創造更多的具有鄉土氣息和地方風味的優秀作品,繁榮文藝事業。穩步推進文化事業引入市場機制的改革,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投資文化產業,鼓勵發展大眾文化娛樂設施和產品,按照“支持有益的、允許無害的、禁止違法的”原則大力開發文化市場,發展文化產業。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加快農村文化市場的開發。社會公益性文化產品發展和公益性設施建設應堅持政府為主導的方針,增加對公共圖書、文化館(站)建設的投入,重點加強對優秀文化遺產的保護,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發展體育事業,走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優先發展群眾體育,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并面向社會開放。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個人興辦體育和組織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積極發展社區體育和農村體育,實現全民健身的普及與深入。競技體育要圍繞奧運戰略,抓好重點項目,改善訓練條件,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訓練水平,增強競爭能力。深化體育改革,完善現代體育項目管理體制,建立體育協會制度,組建體育俱樂部。
衛生事業要以改革促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衛生需求,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必須加快衛生事業內部結構調整,改革和建立新的衛生監督體制、醫藥管理體制、醫療機構管理體制和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全面啟動農民健康工程,完善配套設施,充分發揮縣人民醫院的龍頭作用;加快農村衛生三項建設進程,著力實施區域中心衛生院、婦幼保健院建設,加強重大疾病的監督和預防,建成以縣疾病控制中心為主體的防疫控制體系;積極促進傳統中醫和皮膚專科的發展,優化配置衛生資源,進一步明確各類衛生機構的職責;改革醫療衛生管理體制,實行公私分立,產權和經營權明晰,醫藥分離的發展模式;理順衛生收費及補償機制;穩步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加快衛生事業發展。
廣播電視事業要堅持“發展的重點是覆蓋,覆蓋的重點在農村”的方針,以優先發展衛星、重點發展光纜、輔以微波傳輸的原則。繼續完善廣播電視覆蓋工程,提高廣播電視節目質量。在基本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的基礎上,按照“強縣、壯鄉、通村、入戶”的思路,逐步向戶戶通廣播電視的目標邁進,并把貧困村組廣播電視覆蓋作為覆蓋網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實施覆蓋工程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籌建廣播電視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提高廣播電視整體覆蓋水平。實施精品工程,狠抓廣播電視節目質量,促進事業全面繁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
提高檔案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水平,積極服務經濟建設。檔案事業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積極探索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又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新路子,實施依法治檔和科教興檔兩大支撐,突出企業檔案工作,建設館藏檔案數字化網絡系統,努力在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五是開發旅游資源,培植壯大旅游經濟體系。
竹山縣地處富有國際知名度的國家級風景旅游區長江三峽、神農架、道教圣地武當山、古都西安、襄陽古隆中之間,是黃金旅游圈承東接西、南北交流的接力點,對橫貫東西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竹山縣堵河流域的旅游內涵與上五大風景迥然有異,互為補充,如得到合理開發,將與其共同構成一個龐大的旅游金三角,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的堵河流域正居其心,將有效地吸引更多的游客,促進旅游事業的大發展。
旅游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滾動開發,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做到開發、利用、保護相結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把竹山建成鄂、渝、陜交匯處的旅游熱點。旅游業必須以堵河山水為依托,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立足點,以基礎設施和自然景觀的合理包裝為切入點,以環境為“本”,以項目為“源”,固“本”求“源”,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加快實施旅游道路、旅游景點和景區生態三大工程建設。把竹山縣豐富的旅游優勢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
六是加快發展服務業,健全完善綜合服務體系
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優化經濟環境鼓勵投資創業若干政策的暫行規定”,從快、從實突破體制性、政策性障礙。克服管理體制不順,法制不健全,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制約,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服務業體制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打破自我服務的封閉體系和壟斷經營的格局,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尤其要真正取消對民營經濟的歧視性準入限制,允許民營經濟進入對外貿易、金融、保險等服務業;簡化審批手續、降低準入成本,尤其是要緩解就業壓力,執行國家對下崗職工有關政策,引導、扶持下崗職工和農民從事服務業;抓緊制定服務業相關法規,為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加強對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和個體、私營及外資投入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