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血壓營養防治原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血壓病;規范化管理;效果
高血壓病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征的進行性心血管損害的最常見的慢性病。它不僅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腎并發癥,而且是冠心病、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著我國人口的老年化,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調查顯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18.8%,全國患病人數逾2億[1]。而我國的三高、三低狀況未得到根本改變,人群高血壓知曉率30.2%,服藥率24.7%,控制率6.1%,高血壓病占慢性病門診人數的41%,居于首位。60%的高血壓人群分布在農村,這說明基層是高血壓防治的主戰場,社區醫務人員是防治高血壓的主力軍。因此,對社區高血壓病的規范化管理及治療是我們防治的工作重點。我社區中心醫院在2012年1~12月對96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規范化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963例,男性592例,女性371例,年齡32~87歲,平均59.5歲,其中1級高血壓403例,2級高血壓521例,3級高血壓39例。
1.2診斷標準 以安靜休息10min以上,采取坐位,右上臂血壓為準,必要時測雙上肢血壓,采用國際上統一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根據血壓增高的水平,可進一步分為高血壓1、2、3級,見表1。
2 規范管理
2.1本組963例,全部建立健康檔案,內容包括:一般情況、身高、體重、心率、血壓、腰圍、血糖、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記錄了相關病史、家族史、飲食、生活習慣等。
2.2建立隨訪記錄,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導、癥狀、體征以及用藥情況,1級高血壓3個月隨訪1次,2級高血壓2個月隨訪1次,3級高血壓至少每月隨訪1次。
3 治療
3.1非藥物治療 對象:1級高血壓患者。方法:控制體重,平衡膳食,減少熱量;限鹽(逐漸減至6g/d以下);戒煙節酒;減少脂肪攝入,適當的體力活動,保持足夠睡眠和消除緊張情緒。
3.2降壓藥物治療 對象:2、3級高血壓患者。主要選擇藥物:利尿劑,鈣拮抗劑(CCB),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a-受體阻滯劑。治療原則:采取長效單藥或聯合用藥,從小劑量開始,按照個體化原則,逐步加量,加藥,直至血壓控制滿意為止。
4 結果
1年后進行健康評價:病例人群高血壓知識知曉率達69.7%,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731例,占案例總數的75.9%,因患惡性腫瘤死亡2例,合并肺心病死亡3例,發生腦梗塞4例,腦出血1例,并發糖尿病2例。
5 討論
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血壓平均降低收縮壓10mmHg和舒張壓4mmHg,腦卒中的危險降低30%,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降低13%[2]。各國的實踐也證實高血壓的人群干預是有效的。美國成功開展了高血壓人群綜合干預10年時間,冠心病死亡下降35%,腦血管病死亡下降48%,本組病例防治兼顧、標本兼治,通過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對高血壓防治知識的認識,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健康教育投入少,效益高,是防治高血壓最廉價和有效的策略。因此,筆者認為:高血壓的防治,必須標本兼治,以健康教育為基石,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和治療,使患者血壓達標并維持長期穩定,從而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促進 生活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085(2008)5-0037-03
根據健康促進國際大會《渥太華》的定義,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提高、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由于健康促進采取更主動的改善措施,調動政府、社會、個人廣泛參與,因此它比健康教育有更積極的意義。已經被廣泛接受。
其主要措施就是通過戒煙,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健康為主要內容的生活干預。以社區人群防治和健康管理等形式,在政府、社會、個人廣泛參與下,健康促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據美國10年的觀察:冠心病死亡率小于35%,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45%。我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的七城市,健康干預工作結果顯示:腦卒中發病率下降50%,死亡率下降45%[1]。
這些研究說明了以生活干預為主要措施的健康促進工作對慢性病的群體防治有明顯的效果。
高血壓作為多種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參與發病過程。因此,高血壓的防治是多種慢性病防治的基礎。其一二級預防是整個慢病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一些醫療機構對高血壓防治工作不重視,特別是重治輕防,使抗高血壓治療中僅以治療目標而忽視改善代謝異常、延緩或消除血管不良重塑兩個目標。這種群體防治上的成績和個體治療中的問題形成強烈的反差。如何在抗高血壓治療門診中引進健康促進理念,主動采取生活干預措施,通過改善患者個體及其周圍群體的不良生活習慣,達到健康目的,尚未見報告。本文意在探討如何改善高血壓患者個體的健康,以及通過個體促進其周圍高危群體的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嘗試。
高血壓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流行病,且患病率呈上升趨勢[2]。血壓升高是腦卒中,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資料表明:舒張壓每下降5mmHg,腦卒中和冠心病發病分別減少44%和27%[3]。因此,人群中高血壓防治成為防治心腦血管病最重要、最基礎的措施。健康教育在群體防治高血壓中的積極意義已被人們所接受,近十年來,人們又提出健康促進的概念,即在群體的健康教育基礎上針對個體制定生活干預方案,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消除各種慢性危險,并形成了一種商業運作模式“健康管理”。本文就高血壓防治中所做的健康促進工作進行總結,以探討健康促進對高血壓患者防治工作的意義。
1 對象
全部資料來源于我科高血壓門診2002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收治的高血壓病人1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確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排除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危險因素中并存臨床情況病例( 因這部分病例生活干預有困難),隨機分為健康促進組75例,對照組75例。兩組情況如表1:
2 方法
2.1 全部病例分別編號,隨機分組。將姓名、初診日期、性別、年齡、既往史、生活史、家族史及身高、體重、心率、血壓、血脂、血糖檢查結果、用藥情況、復診及隨訪記錄等資料錄入微機管理。
2.2 健康促進組進行一對一的生活干預技術
2.2.1 在初診后一個月內分三次由經過培訓的專職護士進行系統健康教育講座,每次40 分鐘,每周一次。內容包括:如何防治高血壓( 高血壓診斷標準,危險因素,如何測量血壓,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什么是合理膳食(總熱量及飲食結構,控鹽 ) ,怎么控制體重( 體重指數,體力的運動強度和時間,運動療法的注意事項 ),不良習慣戒煙(戒煙,限酒 )
2.2.2 在初診時進行危險因素評價,生活方式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制定改善生活方式建議。膳食指導依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原則。運動指導依據KYN健康管理運動指導的方案原則。戒煙,限酒采用日記法。并且每三個月進行一次重評價,并相應修改指導建議。
2.2.3 要求患者了解家屬及一級直系家屬的血壓水平,知曉率要達到90%以上。
2.3 對照組除采用診室宣傳欄,分發手冊,就診時醫護宣講,答疑等形式進行高血壓防治基礎知識外,不進行系統健康教育講座,也不進行一對一生活指導。對家屬及一級直系家屬血壓知曉率不做要求。
2.4 評價方法
2.4.1 于初診時和兩個月后分別進行同一內容的問卷調查,評價健康效果( 問卷50 題共100 分,其中如何防治高血壓占60%,膳食占18%,運動占10%,不良習慣占8%,干預項4% )并對比兩組情況。
2.4.2 在初診和一年后各進行一次生活方式評估。采用3×24小時個人膳食登記法,對飲食的總熱量,營養素結構,鹽量,飲酒等進行評價[4];采用問卷方法對運動強度,時間進行評估;用問卷方法測定家屬和一級直系親屬血壓知曉率( 測血壓一次以上/年)。
2.4.3 在初診和一年后各進行一次血脂,血糖和體重指數測定。
2.4.4 全部病例依據就診記錄統計一年內就診次數及血壓控制達標率,血壓達標標準< 140/90mmHg,且至少穩定3個月以上。
3 結果
3.1 經統計兩組間生活習慣,血脂,血糖,體重指數等指標改善情況見表2
4 討論
4.1 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醫護診治過程中對健康教育的重視,已確診高血壓患者的防治基礎知識,兩組均有所提高,而且提高水平上兩組尚無差異。說明系統講座對高血壓患者的防治基礎知識的提高不是必須的。
4.2 高血壓知曉率是一個地區評價高血壓預防效果的客觀指標,但必須經大規模血壓普查來得到。其本來意義是衡量一個地區人們對血壓水平的關注程度。如何針對高血壓患者的個體來體現這種關注程度,我們設計了高血壓患者家庭和一級直系家屬血壓水平知曉率,即:患者所有家庭成員和一級血系中一年內,標準測過血壓的百分率。我們認為它可以反映這一人群對血壓水平的關注程度。尤其是這一人群屬高血壓高危人群( 因有共同的遺傳背景和生活方式背景 ),所以他們對血壓水平的關注程度,對高血壓人群的防治尤其重要。由于健康促進中明確對這一人群血壓知曉率提出要求,所以健康促進組和對照組在這一指標上有明顯的差異。因此明確地提出高血壓患者的家庭成員和一級血系都要知曉血壓水平的要求是必要和有效的。
4.3 就診次數( 一年內 )實際上反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健康促進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反映健康促進組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4.4 兩組在血壓控制率方面無差異。一方面可能與兩組患者都是自愿主動來門診診治,對治療的依從性本來就很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健康促進對預防較治療更有價值。
4.5 健康促進組能明顯改善膳食不合理,提高運動水平,進而明顯降低體重指數和甘油三酯水平。且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提高運動項除外 )。因兩組間防治知識水平無明顯差異,確認這種作用應該是健康促進的作用,即:生活方式的干預結果。這種效果的產生,一方面是為患者提供了一個可供操作的改善方案,另一方面由于健康促進中的重評價可以給患者一個正反饋信息,強化改善不良習慣的動力。但在戒煙和減鹽上,促進組和對照組均無顯著效果。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控制手段還有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改變一個習慣是不容易的。這倒印證了一些學者認為不良習慣的控制應提前到習慣形成前的兒童和青少年時期[5]。
5 結論
在高血壓患者個體治療中,引進健康促進概念,為患者提供一個可操作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方案,同時也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及患者周圍高危人群對血壓水平的關注程度,提高高血壓治療水平,有積極作用。因此,建議在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該推廣健康促進。
參考文獻
[1] 李錫武.慢病防治十年發展[M].第一版.湖南湘雅出版集團,2001,6.
[2] 王曉男,陳愛萍,肖曉紅. 不同高血壓人群健康知識需求的分析[J]. 現代護理,2004,10:897.
[3] 陶壽琪,武陽豐.醫療衛生人員心血管病防治知識[M]. 第一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7.
[關鍵詞] 高血壓;患病率;認知行為;嘉善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5-0021-03
心腦血管疾病在我國呈上升趨勢,給我國造成巨大的醫療負擔,而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公認的罪魁禍首之一。高血壓的防治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嚴峻問題,隨同我縣適宜技術和慢病防治的推廣,關于我縣居民近年來高血壓患病情況及流行特點的研究尚屬空白,本研究對我縣6個城鄉居民高血壓現況進行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0年5~6月,在我縣魏塘街道、惠民街道、干窯鎮、西塘鎮、大云鎮、姚莊鎮等6個地區的18個社區及村委會,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取的原則,共調查年齡≥18歲的常住居民(居住年限≥5年)7 200人,其中有效調查人數為7 064人。
1.2 方法
①調查方式:采用入戶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婚姻、文化等)、吸煙史、飲酒史、是否高鹽或高脂肪飲食。對于已確診高血壓患者詢問是否服藥、服藥方式、服藥后血壓控制水平,在認知上詢問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降壓目標、危險因素、服藥方式、是否知道非藥物控制方式(如低鹽飲食、適當鍛煉、控制體重、戒煙戒酒、保持心理平衡等)。②血壓測量及高血壓的診斷:采用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血壓計,取坐位測量右上臂血壓,分別采用Korotkoff第1音及第5音確定為收縮壓和舒張壓,重復測量3次后取其讀數的平均值。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制指南(2005年修訂版)》中制訂的18歲以上高血壓診斷標準[1]: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診斷為高血壓,既往有高血壓史,2周內再服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于140/90 mm Hg,也診斷為高血壓。③調查指標:參考《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的標準[2],知曉率為診斷為高血壓的調查對象在調查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者的比例;治療率為診斷為高血壓的調查對象中近2周內服降壓藥者的比例;控制率為診斷為高血壓的調查對象中目前通過治療血壓在140/90 mm Hg以下者的比例。④質量控制:所有調查人員由我院心內科醫護人員、縣疾控中心人員及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相關醫務人員經培訓合格后參與完成,保證了調查的準確性。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的調查資料由EpiData軟件錄入,錄入后的數據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高血壓患病率
共調查我縣常住居民7 064人,其中,男3 479人,女3 585人,男女性別比為0.97:1。高血壓患病人數共1 664人,男871例,女793例,總患病率為23.56%。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5.04% vs 22.12%,χ2=8.337,P < 0.01),高血壓患病率隨著年齡的上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P < 0.01)。55歲以下各年齡段男性、女性之間患病率無明顯差異(P均> 0.05),而55歲以上各年齡段,男性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P均< 0.05)。見表1。
2.2 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高血壓患病人數共1 664人,已明確高血壓的診斷1 105人,有559人在本次調查時才發現高血壓,高血壓的總體知曉率為66.40%,女性知曉率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在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中,服藥人數為685人,占41.17%,女性治療率高于男性(P < 0.01)。在高血壓患者中,目前經治療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的有315例,高血壓控制率為18.93%,其中女性控制率高于男性(21.69% vs 16.42%,χ2=7.517,P < 0.01)。見表2。
2.3 對高血壓知識認知水平
調查發現70.19%對象知道高血壓診斷標準;對高血壓的降壓目標認識度僅為68.75%;在高血壓危險因素中,對年齡的認知度較高(80.22%),而對于吸煙、高脂血癥、高血糖的危害認識較低;在高血壓并發癥認知上,腦卒中最高,冠心病次之,對腎功能不全的認知度最低;對非藥物治療的認知總體偏低;只有75.28%的認識高血壓需長期服藥治療。見表3。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和腎功能損傷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其發病隱匿,患病率高,危害大,目前存在著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的現象[3]。2002年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估算,我國l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粗率為18.8%[2]。2004年浙江省的高血壓患病率為33.4%,標化率18.7%[4]。有調查研究顯示[5],嘉興地區高血壓患病率為29.6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縣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3.56%,4個成人中就接近有1例高血壓患者。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縣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略低于全省水平及我市平均水平。高血壓呈上升的趨勢,可能和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膳食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本研究顯示,高血壓患病率與年齡有極顯著相關性,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遞增,符合人生理變化特點,也與國內其他報道的資料相一致[6]。本研究中,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女性,可能和男性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較多,如吸煙及飲酒有關,這亦證明高血壓非藥物治療中戒煙限酒的重要性。
本調查研究顯示,我縣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分別為66.40%、41.17%,高于我國平均水平30.2%、24.7%[2],知曉率及控制率明顯高于2004年我省平均水平56.6%、9.3%[4],控制率也遠高于嘉興市2004年9.74%的水平[5]。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的顯著提高和我縣近年來積極開展高血壓防治工作密切相關,如基層高血壓治療方案推廣及防治網的建立,開展基層高血壓適宜技術,開展慢病防治工作,定期安排心血管內科專家通過媒體舉行“健康大講堂”、“大手牽小手活動”,提高群眾對疾病的認識,心血管醫務工作組還定期到社區開展講座,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讓社區及基層一線工作者得到專門培訓,對于>35歲的成人首次就診必須監測血壓,這大大提高了高血壓的診出率。雖然成人高血壓知曉率明顯提高,但是高血壓治療率和控制率仍低,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7]。比起美國1999~2004年知曉率68.9%、治療率58.4%、控制率31.0%有很大的差距[8]。低的服藥率和控制率可能和這幾方面原因有關[9]:很多高血壓無明顯癥狀,不影響工作、生活,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不愿服藥,很多在并發癥出來后才服藥;基層高血壓患者服藥不規范,往往在血壓正常后自行停藥;患者畏懼服降壓藥,怕終生服藥,對藥物治療認識不足,服藥依從性差。我們還需繼續在高血壓防治上進一步努力。
從本次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我縣廣大人群對高血壓的認知度低,30%左右的人群不清楚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認知不足,特別是吸煙、高脂血癥、高血糖這幾方面。對高血壓并發腦卒中的認識較高,可能和腦卒中為我國高血壓最常見并發癥有關。只有75.28%的患者知道高血壓需要長期藥物治療,至于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廣泛群體認知不足。我們可以看出,高血壓健康教育是針對全人群的主要干預手段,提高居民高血壓相關知識,同時具備控制高血壓的積極態度,最終達到不良生活行為改變率的提高,減少高血壓的患病率。下一步工作應放在加強對社區人群血壓的動態監測,開展高血壓患者的社區規范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降低高血壓的患病率,提高知曉率、治療率與控制率,從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3-14.
[2] 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 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7):478-484.
[3] Gu D,Gupta A,Muntner P,et al.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clustering among thepopulation of China: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 (InterAsia)[J]. Circulation,2005,112(5):658-665.
[4] 徐小玲,唐新華,金宏義. 浙江省社區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服藥率和血壓控制狀況分析[J]. 中國心血管雜志,2005,10(1):36-40.
[5] 顧偉玲,周愛芬,李雪琴,等. 嘉興市高血壓流行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 心腦血管病防治,2004,4(6):45-47.
[6] 吳維群,李銳,盧偉. 上海市城鄉社區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2006,22(7):858-859.
[7] Kearney PM,Whelton M,Reynolds K,et al.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J Hypertens,2004,22(1):11-19.
[8] Ong KL,Cheung BM,Man YB,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United States adults 1999-2004[J]. Hypertension,2007,49(1):69-75.
肥胖癥 小兒肥胖癥好發于1歲以下嬰兒、5~6歲及青少年期。其原因較復雜,有遺傳、環境、心理及個人體質特點等因素。目前,絕大多數小兒肥胖是由于營養過剩和活動過少所致。現已發現,小兒肥胖癥與成人肥胖癥、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有一定關聯,因此,預防肥胖應從兒童期開始。孕母即應防止體重增長過多,以免胎兒過大。嬰兒期母乳喂養者不易發生肥胖癥,故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且在4~5個月之前不要添加固體食物。孩子的三餐應平均分配。不宜一餐進食過多,按期作體檢和生長發育監測。發現體重增長過快有肥胖趨勢時,應注意限制攝食過多的淀粉類食品和甜食,同時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和家務勞動。加強運動鍛煉,幫助孩子消耗體內過剩的能量。
高血壓 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據國內外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小兒高血壓約占兒童總人口的3%左右,許多成年高血壓患者,常自其兒童期就開始發病。小兒高血壓與成人高血壓不同之處是。絕大多數為繼發性的,其中以繼發于腎臟疾病(主要是腎炎)者為多,其次是內分泌系統疾病等,因此,預防這些原發病的發生是預防小兒高血壓的重要環節。引起小兒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的原因很多,多年來的研究認為主要與遺傳和環境兩大因素有關。遺傳因素很重要,高血壓病患者的子孫,容易患高血壓,然而,許多環境因素如生活不規律,戶外活動少,肥胖,喜吃肥肉、油炸食品,蔬菜吃得少,鹽的攝入過多,精神緊張等,對小兒高血壓的發生起著一定作用,所以,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小兒一定要避免和克服上述容易導致高血壓的不利因素,并定期作體檢,及早發現高血壓,采取積極妥善的防治措施。
高脂血癥 在國外7~10歲的兒童中,約有9%~23%患有高脂血癥;國內,同濟醫科大學對武漢市幼兒園及小學400多名3~14歲健康兒童進行了調查,發現有幾個兒童的血脂含量超過正常指標。可見,高脂血癥在兒童時期確實存在。兒童罹患高脂血癥,往往是在體檢測定血脂時才發現,容易被忽視。由于高脂血癥是引起中老年人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最危險的致病因素,而成人高脂血癥往往是由兒童期發展而來的。因此,及早發現兒童高脂血癥,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已成為兒童保健的重要內容之一。
應該說,合理的飲食結構、適當的體育活動是預防高脂血癥的關鍵。一旦發現孩子有高脂血癥,應根據高脂血癥的類型制定相應的飲食結構。例如,單純膽固醇增高的小兒,應限制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平時可攝入一些膽固醇含量不高的動物性食物。如魚類、瘦豬肉、牛肉等,以保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和其他必需的營養素;限制動物性脂肪,相應增加植物油,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等,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
冠心病 大量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雖然在中年以后起病,但它的病理改變從兒童時期就已經開始。誘發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及肥胖等,在兒童時期,較為突出的是被動吸煙問題。而且,醫生在一些兒童身上已發現有動脈硬化的跡象,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演變、加重。由于早期血管病變是可逆的,到了晚期則無法逆轉。所以,預防冠心病應從幼兒開始,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方案專家委員會推薦,2歲以上所有健康兒童基本營養食譜的原則為:必須通過攝取各種食物來保持營養需要;能量(熱卡)必須是以維持生長和發育所需,并保持理想體重,總脂肪、攝入量小于總攝入量的30%,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小于總攝入量的10%,膽固醇攝入量每天不超過300毫克。對于2歲以上有早發冠心病或高膽固醇血癥的兒童、青少年,都應進行膳食控制,嚴格遵循兒童基本營養食譜,盡量避免食用奶油、冰淇淋、蛋黃、肥肉、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食物,可選擇粗米、面、豆類、水果、蔬菜、瘦肉、低脂奶等食品。運動能有效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的血液灌流量,是兒童時期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一項積極預防措施。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兒童被動吸煙會造成動脈壁受損,并可使血膽固醇升高,在孩子體內種下動脈粥樣硬化的禍根。因此,吸煙的家長應盡’決戒煙。
胃病 近年來,兒童胃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已引起醫務界普遍重視。據北京兒童醫院某研究中心對297例長期腹痛兒童進行胃鏡檢查,發現24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疾病,其中淺表胃炎122例,消化性潰瘍74例,十二指腸球炎49例,最小患兒年僅4歲。上海某醫院已發現過5歲的胃癌患者。美國二一家研究機構證實,成人消化道潰瘍中有46%的人發病始于兒童期。胃炎的發生多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也有家族遺傳因素,但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過量食用不合格小食品,是導致兒童胃病增多的最主要原因。現在的孩子,多有吃零食、偏食和挑食的不良習慣,吃飯不定時定量,使胃得不到很好休息;還有的孩子(尤以中小學生多見)不吃早飯,中午回家時饑腸轆轆,狼吞虎咽。食物嚼不碎。增加了胃的負擔;緊張的學習生活及學校、家長對孩子過高的學業要求,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影響胃消化功能;兒童胃腸稚嫩,抵抗力弱,經常食用一些不衛生食品后易發生胃腸細菌感染。這些因素都會引起胃病,出現腹痛、厭食、消瘦等癥狀。慢性胃炎現已成為兒童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因此,家長們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及早預防和治療兒童胃病,以防止兒童胃病發展為成人的萎縮性胃炎和胃癌。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治療;膳食
[中圖分類號]R4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39-0101-02
高血壓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特征,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目前高血壓已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心血管病之一,在醫學上被稱為是“無聲的殺手”,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殘疾率高,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有效控制率低”三高三低的特點。隨著病情的不斷深入,它往往會影響到相關器官并使其受到嚴重的損害,出現腦卒中、腎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并發癥,直接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以及生命。高血壓分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其中點總數90%左右的患者都屬于原發性高血壓,這種類型的致病因素具多方面性,比如遺傳、年齡、肥胖、環境因素、膳食因素等,而在諸多發病因素中,膳食因素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合理膳食可以減少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可以抑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1 控制總能量攝入,合理選擇主食
流行病學調查證實肥胖與血壓正相關,因此為了防治高血壓,應注意控制體重,體重超標者更應嚴格節制飲食,每日能量攝入應比理想體重者減少20%~30%。一般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千克理想體重供給能量25~30kcal。此外,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應該定時定量,以八分飽為宜。主食可選用富含多糖類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如糙米、玉米、小米等均可促進大腸蠕動,加速膽固醇排出,對防治高血壓有利。而富含葡萄糖、蔗糖、脂肪等的食物,如糖果點心、甜飲料、油炸油酥點心等均有升高血壓之憂,應該少用或不用。
2 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
高血壓患者膳食中應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避免食用牛油、羊油、豬油和肥肉,不食用含膽固醇過高的魚籽、動物內臟等食物。烹調時多采用植物油為好,攝入膽固醇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日常可多吃一些魚類,尤其是海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降低血漿膽固醇,延長血小板的凝聚,從而抑制血栓形成并預防中風的發生,魚類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預防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并發癥有一定作用。
3 適量攝入蛋白質
蛋白質在防治高血壓病方面有一定作用,高血壓患者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為每千克體重1克為宜,其中植物蛋白應占50%,并且最好選用大豆蛋白,大豆蛋白雖無直接降壓作用,但能防止腦卒中的發生。另外可以多用魚類蛋白,每周吃2~3次魚類食物,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平時還應注意多吃含酪氨酸豐富的食物,如脫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魚等。
4 膳食宜清淡以減少鈉鹽的攝入
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在5克以下或醬油10毫升以下,制作時可在菜肴烹調好后再放入鹽或醬油,以達到調味的目的。也可以先炒好菜,再蘸鹽或醬油食用。與此同時還應注意食物中的含鈉量,含鈉低的食品有助于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潴留,使用食鹽代用品如無鹽醬油等,有利于高血壓病患者控制鈉的攝入量。日常膳食中還應注意掛面含鈉較多,高血壓患者不宜多吃,而選用饅頭等面食時應避免堿發面團,酵母發面有利于減少鈉鹽的攝入。
5 多攝入富含鉀、鈣的食品
高血壓患者限鈉同時應該注意補鉀,富鉀食物進入人體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富含鉀的食物較多,如桔子、地瓜、海產品、香菇、木耳、菠菜、土豆、芋頭、茄子、萵筍、冬瓜、西瓜等,高血壓患者適量增加攝入對控制病情較為有利。而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醬、蝦皮、綠色蔬菜等,有利于心肌代謝,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促使膽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血壓病的發展。
6 忌食刺激性大的物質
高血壓患者應戒煙,煙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臟,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其次要限酒,酒精已被公認是高血壓的發病因素,尤其是烈性酒。為預防高血壓,最好不飲酒,而已有飲酒習慣的人應該減少飲酒量,每天控制在白酒50毫升或啤酒300毫升以內。已有高血壓傾向的人,如有家族史者和超體重者均應堅決戒酒。
7 多吃蔬菜、瓜果和粗糧
蔬菜、瓜果及粗糧能夠補充大量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具有降低血脂、調整體液、酸堿平衡、促進代謝等作用。新鮮蔬菜水果中豐富的維生素C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高血壓患者非常有益,并且對高血脂癥、血管硬化、高血壓、肥胖病等均有好處。
8 配合中醫辨證施膳
高血壓患者除日常注意合理營養外,還應結合高血壓的病理特點,進行辯證施膳加以保健。高血壓病又可稱“風眩”、歸屬于“眩暈”、“頭痛”、“中風”等范疇,根據常見發病機制可分陰虛陽亢型、陰陽兩虛型、痰濁內蘊型、氣血兩虛型、淤血阻絡型等。
陰虛陽亢型多見于久患高血壓的病人或年長、體內陰液不足者。臨床主要表現有眩暈,頭痛,頭重腳輕,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質紅,苔薄白,脈弦而數。治療時宜滋陰潛陽,或滋肝補腎、滋水涵木以降壓,滋陰降火同用。食療方為知柏地黃丸(湯),服用期間忌食白蘿卜,忌飲茶葉水。此外,具有滋陰補腎作用的藥膳還有淡菜皮蛋粥、冬瓜鯇魚湯等。
陰陽兩虛型見于久患高血壓、肝腎陰陽失調者。臨床主要表現有眩暈頭痛,耳鳴心悸,行動氣急,腰酸腿軟,失眠多夢,夜間多尿,舌淡或紅、苔白,脈弦細。治療宜育陰助陽或陰陽并補。食療方為金匱腎氣丸,使用時忌食白蘿卜、綠豆和飲茶。此外,具有育陰助陽作用的藥膳方還有海參湯、向日葵花托紅棗湯等。
痰濁內蘊型多見于形體肥胖、喜食肥甘厚味或飲酒過度的患者。治療宜祛濕化痰。食療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可以燥濕祛痰,健脾利胃。常用藥膳方還有杏陳苡仁粥、橘皮茶等。
氣血兩虛型多見于病史相對不長的高血壓病人。常表現為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神疲懶言,氣短聲低,苔少脈虛弱。治療時宜補益氣血,健運脾胃。常用藥膳方有八珍湯(當歸20克,茯苓25克,甘草15克,熟地30克,白芍20克,川穹10克,黃芪20克,人參15克,取汁喝)、杜仲燉豬腰、韭菜炒鮮蝦等。
淤血阻絡型表現多為眩暈、頭痛,或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黯、舌有淤癍、脈弦澀。治療宜祛淤生新,行血清經。常用藥膳方有血府逐淤湯(當歸15克,生地3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赤勺15克,川穹15克,枳殼15克,牛膝30克,煮湯喝)、黑豆飲(黑豆30克,紅花6克,水煎沖紅糖60克溫服)、桃仁蓮藕湯(桃仁10克,蓮藕250克,切小塊煮湯喝)等。
總之,高血壓患者在攝入食物時應注意食物多樣化、進食量與人體消耗量平衡,宜選擇低膽固醇、低鹽、低糖飲食以及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的食物,并注意辨證施膳。現代醫學并沒有什么立竿見影完全根除高血壓疾病的藥物,但是治療的同時配合科學的飲食護理,可幫助高血壓患者減輕慢性病帶來的痛苦,甚至可通過長期的膳食調養有效控制疾病。
參考文獻:
[1]董彩霞,等營養干預在高血壓病治療中的作用[J].衛生研究,2010(1):116-119
[2]牟建軍鹽與高血壓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醫生,2011(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