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專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您好!
感謝在百忙之中垂閱我的自薦信,謝謝!
我是**醫學院**級臨床專科應屆畢業生,懷著對醫學事業的無比憧憬,通過三年的系統學習和實踐,我已經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培養起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優秀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樸實、穩重、開拓、創新是我的性格特點。
三年的大學生活,使我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不斷的汲取醫學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充實和完善自己,不僅具備了一名臨床醫生必備的素質,而且一次性通過了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計算機二級考試,數次榮獲校甲、丙等獎學金,并被評為院三好學生和優秀團員。實習期間,我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積極思考,積極動手實踐,加深了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培養了良好的臨床思維方式,使我熟練掌握了臨床各科室的基本診療技術,對各科室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能作出正確的診斷和處理。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責任感,接受能力和動手能力強,使我得到了上級醫生的一致好評,更讓我信心百倍的走向今后的工作崗位。
在此基礎上,我還注重綜合的素質教育和對自身特長的培養。從大一開始,我就在課余時間努力學習計算機,對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統熟練掌握,對Word、Excel等Office辦公軟件應用自如,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習前沿的醫學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我還熟練掌握了Frontpage、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Photoshop等網頁制作相關軟件,并獨立制作了自己的個人主頁。除此外,我對局域網的建造也相當的熟悉,相信我會為貴單位的數字化信息化業務平臺的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知識在不斷的更新,追求知識是我不變的人生信條。我堅信:貴單位所需要的,正是復合型,創造型的人才,而我,正堅定不移地向這個方向努力著。
尊敬的用人單位領導,我已做好了走向社會,迎接挑戰的全面準備。相信在您們的支持下,我會和您所領導的單位一樣,直掛云帆濟滄海,乘風破浪會有時!
此致
敬禮!
醫學免疫學處于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快,其內涵豐富,但理論性強、內容抽象、不易理解和記憶。醫學免疫學的基本理論整體性非常強,各章節之間聯系密切,所以,在講授每一章內容時,都會涉及到其他章節的知識點。例如:在講授第一章“抗原”時,必然會涉及到抗體、MHC、免疫細胞等后面章節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對于初學者來講都是陌生的,往往難以接受。此外,醫學免疫學向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水平發展迅速,如:新的細胞亞群的分類、細胞表面的分子標志物以及不同亞類細胞的功能、T細胞、B細胞活化時所涉及到信號轉導通路等,這些都加大了理解和學習的難度。
臨床醫學專業的專業課程較多,而專科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所以各門課程的學時有限,且安排相對集中,在學習完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這兩門專業基礎課之后,就直接進入醫學免疫學的學習。由于醫學基礎知識了解較少,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的認識仍處于大體和細胞水平,對分子水平的知識了解更少,大大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總之,在醫學免疫學的教學上,所面臨的理解難度大和學生基礎差、授課內容多和課時緊張等多方面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如何使學生輕松地掌握醫學免疫學知識是值得不斷探索的課題。
1上好第一堂課——緒論
對于很多課程的第一堂課,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將學科各發展階段的主要事件、成就羅列出來,平鋪直敘,泛泛而談,久而久之導致大多數學生誤認為緒論無實質內容,無關緊要。但是,根據醫學免疫學的學科特點,我們認為,與后續章節相比,緒論一章的意義更為重要:首先它是對醫學生新學一門課程的思想總動員,更重要的是它在課程結構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在第一節課的講述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增強課程的魅力顯然十分重要。
通過深入的教學研討,我們對“緒論”的講授進行了改進。首先,重點、清晰地闡明三個基本問題,即:醫學免疫學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醫學生為什么要學習它,以及如何學習醫學免疫學?在講述過程中,我們以古老的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現今的各種疫苗接種、以及20世紀末的艾滋病(AIDS)和2003年觸目驚心的非典流行為例,讓同學們充分感受到醫學免疫學知識的實用性、認識到學好醫學免疫學的重要性和意義,激發學生跟隨老師去探索奧妙無窮的醫學免疫學世界的濃厚興趣,為今后的理論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由于醫學免疫學系統性非常強、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所以,我們通過第一堂課的講授還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使學生了解抗原刺激機體后,免疫系統被逐級活化,將抗原破壞清除的大致過程,即整個醫學免疫學的知識框架;同時留下無數個“為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在逐步展開的后續章節中有針對性地學習。
2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2.1運用啟發式教學
醫學免疫學內容抽象難懂,照本宣科往往索然無味、效果欠佳,而傳統的以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主體、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客體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現代教學需要、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開拓創新,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此,我們在醫學免疫學教學過程中強調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1.1運用形象貼切的比喻形象貼切的比喻則可以幫助
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2]。如在教學中,我們把免疫系統比喻成軍隊,把細菌、病毒比喻成入侵的敵人,免疫細胞比喻成戰士,這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理解。再例如,在講解免疫三大功能這個重點內容時,同樣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免疫系統的第一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它的任務是阻止外來微生物侵入機體,這一任務類似于國家軍隊保衛祖國,防止外國入侵;第二大功能是免疫穩定,它的任務是清除體內變性、損傷和衰老的細胞,此功能相當于清潔工;第三大功能是免疫監視,它的任務是識別清除體內突變的細胞,此功能就像公安局負責偵破各種刑事犯罪分子。通過這種生動的比喻來進行簡單的講解,往往比長篇累牘的闡釋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
2.1.2適當聯系臨床內容醫學免疫學是一門基礎與臨床
的橋梁學科,它與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密切相關。通過聯系一些常見的疾病類型,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也可以變得生動有趣,有助于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充分調動學員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由被動變為主動,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如講到T細胞活化需要雙信號,而腫瘤細胞不表達或表達極低密度的共刺激分子,這樣不能有效地激發機體的T細胞免疫應答。如果將B7等共刺激分子基因轉染如腫瘤細胞,即可增強腫瘤細胞免疫原性,有效地激發機體的T細胞免疫應答。在臨床實踐中,應用此類基因修飾疫苗,對清除微小轉移瘤,預防腫瘤復發有較好的療效。將理論知識臨床現象結合,有助于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將感性認識轉變為理性認識,幫助對醫學免疫學理論作深刻理解。
2.2突出重點和難點,減少各學科之間的重復內容
由于醫學免疫學的內容紛繁復雜而理論教學課時有限。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我們進行了相應的教學設計,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的取舍。在保持學科理論完整性的前提下精簡講授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及最新進展,對于其他課程講過的內容,可以一略而過。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在有限的學時內,使理論課授課內容涵蓋了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生理功能等教學大綱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2.3強化創新意識
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開拓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全面分析問題,在分析問題時還要嘗試著提出一些新的見解或方法來解決問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適當介紹醫學免疫學及相關知識的新進展,有意識地鼓勵、啟發學生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利于打開學生思路,激發學生對醫學免疫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3]。如在講授單克隆抗體制備原理時,讓學生思考如何制備艾滋病的檢測試劑盒,由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4采用賞識教育方法
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對每一位學生都充滿信心,滿腔熱情地對待他們,他們每前進一步,要及時真誠地表揚他們,充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目的,以及所要達到的目標,并以此作為推動學習的動力,從而積極有效地進行學習。
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3.1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
作為一種新近發展起來的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教學日益受到國內教育界的重視,成為教育現代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多媒體我們擺脫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傳統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把許多復雜的理論生動、直觀地表現出來,把抽象的過程簡單化。這樣,不但能夠擴充課堂知識信息量,節約教學時間,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醫學免疫學教學課時緊,教學難度大,理論性較強,多媒體技術在知識的系統性掌握和融會貫通方面,能達到其它任何講解方式所不能達到的特殊教學效果[4]。因此,在教學中使用制備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首先在美感上征服學生,使枯燥的知識變得形象化,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Flas也常常被引入教學中,例如:在講授補體部分內容時,采用動畫形式演示補體激活的級聯過程,便于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補體知識。雖然多媒體教學手段對醫學免疫學的教學實踐幫助很多,但也不能過分地依賴多媒體,傳統的黑板在教學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視。由于多媒體教學速度很快,學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速度,不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因此結合板書,將本課的重點隨著課程的講解一步一步寫到黑板上,讓學生一目了然,對所講的內容起到—個提綱挈領的作用。
3.2做好歸納總結
在每堂課結束之前,就所學內容給學生進行言簡意賅的歸納總結,可以使學生明確重點,加深印象,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和總結。例如,多種免疫分子(如補體、TNF、穿孔素、顆粒酶以及Fas與FasL等)都具有細胞毒作用,但它們殺傷靶細胞的機制各異:補體活化后在細胞表面形成MAC,引起靶細胞溶解;TNF與靶細胞上受體結合導致靶細胞壞死或凋亡;Fas與FasL結合導致Fas陽性細胞凋亡;穿孔素引起靶細胞溶解破壞;顆粒酶可激活靶細胞內切酶系統,使其DNA斷裂引起靶細胞凋亡。通過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使其融會貫通,促進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3增強師生交流,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大學的學習方式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所以師生交流除了課堂上面對面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課外的交流。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網絡及多媒體技術為依托的一種在線式互動教學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網絡課程。因此,我們建立了醫學免疫學網絡課堂,設置了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練習題及參考答案、教師答疑、網上討論等幾個模塊,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完善了教學環境,便于學生掌握課程學習的重點、難點。通過這種具有“互動性、實時性、生動性、針對性和靈活性”的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及時地得到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1、臨床醫學:專業代碼630101。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學和胚胎學等。
2、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代碼630403。
主要課程:醫用物理學、影像物理基礎、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接口等。
3、護理:專業代碼630201。
【關鍵詞】醫學專科生 抑郁情緒 危險因素 Logistic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B84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1-0043-02
抑郁情緒是一種常見的負性情緒狀態,如果個體長期處于抑郁狀態,將會導致抑郁癥,難以適應社會,嚴重的抑郁癥甚至會產生自殺行為。目前,國內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因素等研究較多,但對醫學專科學生抑郁情緒的回歸分析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將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醫學專科學生抑郁狀況及其危險因素在性別上的差異,為醫學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一 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隨機整群抽取江西某醫學專科學校臨床、全科、護理、助產、檢驗、影像專業在校專科生共360人為研究對象。回收有效問卷342份,有效率為95%,其中,男生95人(占27.8%),女生247人(占72.2%)。
2.方法
由專業老師統一發放問卷調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評量表(SDS),采用匿名方式進行問卷自評,獲得性別、年級、專業、專業滿意度、生源地、人際關系狀況、是否是學生干部、是否是獨生子、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經濟狀況、父母關系狀況、負性生活事件等信息。本研究將抑郁總評分為50分以上者認為有抑郁情緒。所有數據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并討論得出的各危險因素對醫學專科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
二 結果
1.醫學專科生抑郁情緒狀況
在342份有效問卷中,醫學專科生抑郁總評分均數為47.4±8.51,無抑郁傾向者204人,占59.6%,有抑郁傾向者138人,抑郁檢出率為40.4%。其中,男生抑郁檢出率為32.6%,女生檢出率為31.2%,二者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醫學專科生抑郁情緒危險因素的回歸分析
將性別,是否是班干部,生源,是否是獨生子,家庭經濟情況,專業、專業滿意度,父母關系狀況,與父母關系狀況,與老師、班級同學關系、室友關系狀況,負性應激生活事件,健康狀況共13個分析變量按性別分別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醫學專科院校女生抑郁情緒產生的危險因素與男生明顯不同。男生抑郁情緒產生的危險因素只有一項,為負性應激生活事件,而女生抑郁情緒產生的危險因素為:是否擔任班干部、家庭經濟情況、與班級同學關系狀況、負性應激生活事件和健康狀況(見表2、表3)。
三 分析與對策
由上述分析可看出,醫學專科院校男女生抑郁情緒的發生率并無顯著差異,這與吳燕的研究一致。但女生的抑郁情緒比男生明顯受更多因素的影響。
1.是否擔任班干部與抑郁情緒的關系
女生中擔任班干部的學生更不易產生抑郁情緒,這與蕭文澤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所選樣本不同。醫學專科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鄉鎮(本研究中約占90%),而鄉鎮的女生從小受到學校或家庭更多傳統的約束,社交、溝通能力不強,易產生焦慮、抑郁心理,而擔任班干部的女生參與班級管理更多,與人溝通、理解、協調能力也能得到更多鍛煉,而這種積極的班級管理行為同時也促進形成其合理的認知、信念,使其更不易產生抑郁。
2.家庭經濟情況與抑郁情緒的關系
家庭的經濟情況對女生抑郁情緒的產生有顯著影響(p
3.與班級同學的關系狀況與抑郁情緒的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避免抑郁情緒產生的重要保護因素。與班級同學關系越好的女生越不易產生抑郁情緒,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該校學生班級有固定的教室,寢室以班為單位集中安排,所以同班同學的關系較密切。班級人際關系的狀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抑郁情緒。這與馬新建研究認為同學關系是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主要內容相一致。這也提示高校應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班級同學的人際交流和諧,加強人際交往訓練,特別是護理、助產等全女生班。
4.身體健康狀況與抑郁情緒的關系
身體健康狀況是醫學女生抑郁狀態產生的危險因素,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
身體不適會影響正常生活,特別是女生在生病時會容易情緒低落,產生憂郁感、無助感、孤獨感而導致抑郁。
5.負性應激生活事件與抑郁情緒的關系
負性應激生活事件是醫學生抑郁情緒產生的危險因素,這與王黎恩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考試失敗或不理想、學習負擔重、被人誤會、與同學或好友發生矛盾、被人歧視冷遇、親友死亡等應激事件對醫學專科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Beck、Abramson的認知理論認為,當面對消極應激時,那些存在負性認知的人容易產生對世界、未來消極的看法,從而導致抑郁癥狀的出現。而合理的認知能培養和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提示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應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其認識到人們的煩惱是由一些生活應激事件及其對事件的看法、評價帶來的,使學生學會接受并不完善的自己與現狀,從積極面看待事物,用調整、改變認知的方法調控情緒反應和行為,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以應對生活事件,避免因此產生社交退縮、自我封閉、自我否定、心情抑郁等。其次,要指導學生學會正常的社交技巧,建立可靠的人際關系。Panzeralla和Alloy指出,如果個體有一份親密可靠的關系,從而就有一個人可以信任和依賴,那他在面對應激性事件時就不易出現抑郁。第三,指導學生如何放松。這非常有助于合理應對應激事件,可幫助個體面對應激事件時表現出的過分反應平靜下來,找到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以避免抑郁情緒的產生。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醫學專科院校男女生抑郁情緒的發生率并無顯著差異,除負性應激生活事件對男女生抑郁產生的影響程度相似外,女生比男生明顯受更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醫學專科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應根據男女學生抑郁情緒產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
參考文獻
[1]吳燕.醫學生抑郁情緒與家庭及生活事件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6(4)
[2]蕭文澤.大學生抑郁狀況及其危險因素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7)
[3]翟德春.醫科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心理社會因素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5(4)
[4]劉欣.大學生校園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影響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0(6)
[5]馬新建.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J].中國青年研究,2002(5)
[6]Fitzsimmons S,Buettner LL.Health promotion for the mind,body,and spirit:a college course for older adults with dementia.Am J Alzheimers Dis Other Demen,2003(18):229~282
【關鍵詞】實例教學;臨床醫學專科生;醫學統計學
醫學統計學是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醫學問題的一門學科 。該學科是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為理論基礎,以醫學理論為指導的一門應用性學科。這就決定了該學科具有一些有別于其它醫學課程的特點:概念多,公式多,內容的邏輯性強,與數學的聯系密切,對學生的數學基礎要求較高。然而對臨床醫學專科生來講,由于入學分數較低,高等數學基礎較差,且掌握得較粗淺。因此要學好醫學統計學對學生來講,具有較大的難度。而且醫學生所學的大部分醫學課程主要是對形象思維和識記能力的訓練,所以學生在接觸到醫學統計學的學習后,一時難以適應。大部分學生對醫學統計學抽象的原理和繁多的公式,以及大量的數字運算感到頭痛,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另一方面,臨床醫學專科學生由于學制短,所以課程負擔較重,讓學生抽出時間去補習相關的數學知識顯然是不可行的;臨床醫學專科生開設醫學統計學的學時數較少,總學時一般在20學時左右,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要完成該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時間是非常緊張的,所以在課堂時間內教師也不可能深入細致地為學生補習相關的數學知識。這些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以改善教學效果,使學生學有所精,學有所用。結合自己從事臨床醫學專科生教學的實踐體會,本人認為從實例入手來介紹統計學的有關內容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從實例入手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在介紹某個概念或方法時,以實例為切人點,通過實例引出問題,讓學生先對問題進行思考,所提出的問題可以是待介紹的概念,方法適用的情形,也可以是某方法的應用步驟或應用方法時的注意事項,讓學生結合實例給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決思路,教師適當加以引導和啟發,并及時對學生的說法進行總結,最后再給出科學的定義和完整的表述。這里所說的實例,可以是教材中現有的例題或練習題,可以是醫療工作中經常碰到的實際問題,也可以是模擬的一場實驗或現場調查,有時為了使所講述的內容變得生動一些,也可以拿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現象作為實例。學生的思維經過這樣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減輕了
接受抽象概念和方法的難度,加深了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提高教學效果大有幫助。具體表現如下:
1 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減輕學生理解的難度
從實例入手介紹統計學的有關內容,會使學生覺得統計學與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是他們今后從事醫療工作和科研活動必不可少的,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該課程的重視程度,改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學習醫學統計學不夠重視的現狀。通過實例會把一些深奧的問題變得淺顯,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把難理解的內容變得容易理解。如果直接從概念或公式講起,容易使學生覺得抽象,難理解,甚至是枯燥。而從實例講起,結合實例會使學生覺得統計學的內容是實實在在的,它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我們甚至每天都在和統計學打交道,在有意、無意地運用著統計學中所講述的原理和方法,統計學只是將有關數據的收集、表達和分析的學問系統化而形成的科學,它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統計學的思維過程是符合一般科學思維規律的。學生有了這樣一個認識之后,在學習過程當中就不會有意無意地把一些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更不會把醫學統計學完全當成數學課來學,這是學生初學該課程時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通過具體實例,先使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思路有一個具體直觀的領會,然后再給出科學、完整的表述,這樣會使原本抽象的內容變得不再抽象、不再難以捉摸,從而減輕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的難度,增強他們學好該課程的信心。如果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講起,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教學內容生動性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 有助于學生把握學習重點,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從實例講起,會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正確運用方法上,而不至于出現對方法的誤用。這正是學習這門課的目標之所在,也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重心之所在。統計學中的概念和公式非常多,如果把課堂時間過多地放在對統計方法的數學推導和具體統計演算上,容易使學生陷入公式推導和大量計算的“泥淖”中,弄得焦頭爛額,即使勉強掌握了推導過程卻已無暇顧及其它,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學生忽視各種統計方法的使用條件、方法所適用資料的特點及對結果的合理解釋,這顯然有悖于學習該課程的初衷。統計學中的公式都是由實際問題引申出來的,一般都有其實際意義 ,過分追究公式的數學含義及推導過程對學生來講是不必要的;隨著計算機和統計分析軟件的廣泛使用,大量復雜的統計計算可由計算機代為完成而不必手工計算,讓學生在具體計算上花太多時間是不劃算的。
從實例講起,有助于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通過實例,把問題先擺出來,讓學生考慮一下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并加以適當引導和點化,會使學生有一個積極的思維過程,而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生帶著問題會有自己的想法或意見,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時會自然而然地引出所要介紹的概念或方法;即使學生想得不對或有異議,對照著正確的說法,剖析問題之所在,會加深學生對所介紹內容的理解。比如在給學生講解變異系數(CV)這個指標時,我們舉例:有兩名成年人,體重分別為70kg和71kg,二人的體重相差lkg,另有兩名新生兒,體重分別為2kg和3kg,體重也相差lkg,都是相差lkg,那么兩名成年
人體重之間的差別與兩名新生兒體重之間的差別比較起來,差別一樣大?還是兩成年人體重之間的差別大?或是兩新生兒體重之間的差別大?學生會說,兩新生兒體重之間的差別大。若問學生為什么?學生會說,雖然都是相差1kg,但兩成年人的體重可以說是非常接近,而兩新生兒,一個是正常體重,一個則是低體重。這時可以適當對學生的意見進行總結:當兩組數據均數相差懸殊時,直接比較兩組差別大小,沒有實際意義,通常還需要結合兩組數據各自的大小來看。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要比較兩組數據差別的大小,不僅要看兩組數據本身相差的情況,還與兩組數據各自的大小有關,這樣就引入了變異系數的概念:CV=S/X×100% ,這也是變異系數所適用的兩種情形之一。學生的這種積極思維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以致用。同時從實例人手,圍繞某一問題思考解決方案,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思維活動的效率,改善聽課效果。
3 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從實例入手來復習回顧已學過內容,常可以把多個概念貫穿于一個實例中,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各個概念的內涵而不至于把概念混淆到一起;如果把不同章節的內容溶人到一個實例中,則可幫助學生理順所學知識的脈絡,增加對統計學內容連貫性的理解。比如在復習統計學的主要內容時,可以模擬一項調查研究:欲調查保山市農村地區成年未孕婦女的貧血患病情況。針對這項調查,我們可以解決一系列的問題:本研究選擇的變量是什么?研究的總體是什么?如果實施過程中采用了抽樣研究方法,則樣本如何確定?如何獲得樣本數據?所得樣本數據的類型?如何對樣本數據進行整理?如何對樣本數據進行描述?統計推斷選用什么方法?如何選擇統計檢驗方法等。通過這樣的復習,會使學生對統計學的主要內容有一個系統的把握,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從實例入手來介紹統計學的有關內容,需注意的一點是,在介紹新方法時,所選用的實例應盡可能簡單、常見,最好是學生所熟悉的資料。因為有時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的不只是方法本身,還與介紹方法所用的資料對學生來講非常陌生,非常不典型有關。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理解和接受方法的難度。比如在給學生介紹直線回歸的有關內容時,如果所舉的實例是兒童年齡與身高,身高與體重,年齡與血壓,大鼠進食量與體重增量等這樣的一些較常見、典型的資料時,因為學生對資料非常熟悉,就會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對方法的理解上,使方法得以很快被學生接受,等到把方法掌握熟練了以后,再用所學方法去處理那些不常見,不典型,甚至是復雜的資料,問題也就會變得容易解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