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典愛情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追不到姑娘不是你的錯,追不到姑娘就學瘋狗亂咬人就是你的錯了。
2、沒有物質的愛情是不存在的,因為物質和愛情是密不可分的,是緊密相連的。
3、喝吧,喝痛快了,回去蒙頭睡一覺,等明天早上你醒了,你會發現頭疼會消解你的心疼。這一切根本沒什么大不了的。
4、我控制不住自己,跟吃了禁藥似的。
5、當代梁山伯,四眼羅密歐。
6、愛本身沒有任何錯誤,不管你愛上的是什么人。你不應該想什么道德,想什么階級,想什么可不可以應不應該。
7、瘋子,你一定要幸福啊!我不要你了,我不要你了。
8、瘋子有瘋子的痛苦,你有你的,我也有我的,我們根本沒有必要羨慕任何人。因為我們和任何人都不一樣。總有人說你是這種人,你是那種人,但我覺得吧,這世界有多少個人,它就有多少種人,而且每個人都是千差萬別的個體。所以說別人的快樂你模仿不了,只有經歷和體驗你自己的。痛苦也一樣。
9、任何一種愛情到最后都會轉化為感情,他們并不矛盾。感情包含著愛情。
10、我不知道我該寫什么,因為你有多好,我寫不出來,我有多想你,我也寫不出來。
11、女人只是男人的面子,財富和地位才是男人的脊梁,沒有女人的男人還是男人,沒有金錢的男人,就像是被抽了脊梁的軟體動物,永遠抬不起頭直不起腰來。
12、女人嘛不過是我們城公路上前進的動力,是汽油,但你記住了,絕對不能讓他們成為你的發動機,更不能讓她成為你的方向盤。
13、人生就是場比賽,但是有的人生下來連上場的資格都沒有,我現在就這樣。
14、當今社會,說難聽點,愛情的本質就是寸金算兩的等價交換。
15、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6、不是你瘋了吧,知道什么人嗎?我哥們兒,不是,你有什么權利攔著不讓他進去啊,我跟你說這種人必須得教育教育,小鬼難纏就是說這種人。
17、療傷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你偏偏選擇了一個最平庸,最俗氣,而且效果最差的。
18、"你有病啊""我有病怎么了,你有藥啊"。
19、楊紫曦變了心,是她的損失,你的幸運,你以為你從這里跳下去,她會哭天喊地追悔莫及地悼念你們的愛情嗎?我呸!
20、一個安迪倒下去十萬個安迪站起來。
21、沒那么可怕,就像一輛你多年沒碰過的老爺車,你擔心它車況不明,輪胎撒氣,但等你坐上去你就會發現,其實它發動機運行良好,漆面光滑,油量充足,輪胎滿滿,并且身價還比以前貴很多,你開出去絕對不會覺得沒面子的。
22、也許愛情本來就不是什么長久的東西,可能我們都錯誤地估計了愛情的保質期。
23、我沒鬧,鬧的是這生活,這個世界!
24、感情這東西只有時間才能澆灌出來,時間越久感情越深,而愛情正好相反。
25、沒有面包的愛情那是扯淡,有情飲水飽,放屁!
26、總有人說你是這種人,是那種人,但我覺得吧,這世界上有多少個人,就會有多少種人,而且每個人都是千差萬別的個體,所以說別人的快樂,你模仿不了,你只有去經歷和體驗你自己,痛苦也一樣。
27、你懂事,你懂事打扮的跟家禽似的,你跑出來半夜三更的你。
28、愛情不是空中樓閣,它是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來做地基做保障的。
29、兄弟,我覺得人的一生中至少該有那么一次會為了某一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結果,不求通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她愛我。只求在我最好的年華里遇見那個人。
30、我再免費告訴你啊,晚上盡量少出門。
31、這世界上所有的雌性動物,都會選擇與自身條件相等或者更高的權利和財富,這源于他們要保證自己后代更加優異的天性。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經典愛情語句.
此文章是由()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希望各位朋友能夠喜歡,并支持我們,我們會做的更好!—— 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及原始鏈接,謝謝合作!
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一.愛情詩內容中的農業文明跡象——愛情詩中的自然物
《詩經》中描寫的植物有150多種,由于《詩經》的歷史地位,《詩經》中植物研究活動異常活躍。上世紀初葉胡樸安的《詩經學》一書稱這方面的研究為《詩經》植物學。可見其重要地位,而愛情詩中的植物則另有一番色彩。
1、《詩經》愛情詩以農作物來傳情、達情現象。
男女相遇,相愛并贈物達情這種風俗至今仍很流行。《詩經》愛情詩中的這種贈物達情之俗應該是其淵源。所不同的是《詩經》愛情詩中的“物”多為自然中的農作物。雖是普通,但這些樸素的農作物成為雙方愛情的象征。如《衛風·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投我以木桃”、“投我以木李”。“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極其普通的自然之物,但是卻代表了贈送者的淳樸而永恒的愛意。
溱與三有,方渙渙創。士與女,方乘兮。女曰歡呼?士曰既且,且往歡乎?三直之外,洵紆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溱與三有,瀏其請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歡乎?士曰既且,且往放呼?三有之外,洵紆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這首詩寫男女青年在河邊嬉戲游春。可以想象,在大地回春之時,和風煦煦,萬物滋生,釋放于自然界中的愛情輕松,快樂,同時贈物芍藥以表達愛意。這種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培養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躍然紙上。
2、農作物在《詩經》中的象征意象。
原始時代,人們處于蒙昧狀態,他們無法解釋與他們相區別的世間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對自身之外的自然萬物便產生了困惑和神秘感,在這種情況下,便形成了遠古人們所特有的泛靈論的思維方式和精神特點,他們認為自然萬物都是有靈性的,萬物的世界應該和人的世界是相似的,具有同樣的社會狀態和精神心理。人們熱愛和崇拜自然,給自然界中的農作物賦予了象征意義。表現在《詩經》愛情中則為大量比興手法的運用。如:
山有扶蘇,陰有荷花。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詩經》中有很多比興手法,它有兩種情況:一是借句起興,興句與正文沒有多少意義關聯。如《小雅·采菽》。二是借物起興,因景生情。這種興法在《詩經》中使用最為普遍,上面所引《山有扶蘇》就是屬于第二種情形的。文中用山上的扶蘇、喬松等大樹木象征男子,而以濕地的荷花、游龍等花草比喻女性。這種象征是對自身的肯定,更是對自然物的熱愛和肯定,這種比興手法在《詩經》愛情詩中甚為多見。如《小雅·陰桑》和《唐風·有枤之杜》。前者由桑樹的樹干柔美和葉子茂盛柔潤而充分顯示出自己因戀人到來而精神煥發欣喜萬分的情態。后者則以杜梨樹果實多酸澀的特征和它孤獨生長的情狀,寫出自己只身一人苦澀悲傷之貌,這種比興是平時對美的事物認識積累下的產物,詩人即目所見的自然與之朝夕相處,久而久之便融入自然之中,自然與人似有同感,似有同命運,似有相同的意識活動。因此《詩經》中的借物起興的詩句并非單單我們前面所指的領域中古老的中國文化心理象征,這種將自然現象與自然人物與人的活動緊密聯系,充分體現出“天人合一”之說。
二.農業文明孕育出的《詩經》愛情詩的風格
《詩經》被儒家奉為典籍,作為儒家的經典教義,自孔子的“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起,《詩經》一直被披上禮教外衣,用封建的陳腐道德對《詩經》進行曲解使之成為有利于政教的工具,而遮掩了真實的面目和耀人的光輝。
《詩經》產生的年代是禮教初設而古風猶存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愛情仍然是人類本性中最自然的部分,是生命中最動聽的弦音。他們向往愛情,追求愛情,為愛情而喜而憂,表現自我最真實和真誠的狀態。《詩經》中對男女間的愛慕、追求、幽會、相思等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在諸多的愛情詩中,熱情和大膽地贊美愛情美好與歡樂的內容更是隨處可見。我們從下面這首《召南·有摽梅》中便可窺見一二:
探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土,迨其吉兮!
擦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土,迨其今兮!
揉有梅,傾筐暨之!求我庶土,迨其謂之!
梅子一天天從樹上掉下來,象征著陽光荏苒,歲月流逝。當年的豆蔻花季已不復在,單身的大齡姑娘越來越著急,他急切向男士們發出求偶呼喚:“求我庶土,迨其今兮!”。《毛傳》曰:“今,急辭也。”意謂姑娘不愿再拖延,巴不得現在就有人向她求婚。已往還“迨其吉兮!”要求男士在吉日良辰求婚,現在只要兩人情投意合,顧不得其它條件了,這種求偶的主動與直白實在讓我們大為驚嘆。因此可見《詩經》中的愛情詩是自由的、活潑的、率直的,這種對自我情感的正視是自我意識最鮮明、最重要的特征,而這種自我意識的強烈觀念正是遠古農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
關鍵詞:約翰?鄧恩 愛情詩 告別辭?請勿悲傷 奇喻
作為17世紀英國玄學派詩歌的開拓者和主要代表人物,約翰?鄧恩(John Donne,1572-1631)以其博學、機智、創新而聞名于詩壇。他的詩歌不同于當時詩壇中的各個流派,獨樹一幟,給當時詩壇帶來了不同凡響的新鮮氣息。愛情與宗教是鄧恩詩歌的兩大主題,其中最具特色也占比重較大的是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他的愛情詩里既有真摯豐富的情感,又有深刻細致的哲學思考,看似難以捉摸,但細品之下卻回味無窮。《告別辭:請勿悲傷》是鄧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其匠心獨具的奇喻而成為愛情詩歌中一首經典之作。英國詩人柯爾律治對這首詩十分贊賞,認為它是“除了鄧恩之外,別無他人能夠寫出的美妙的詩。”
1611年,鄧恩在隨同羅伯特?特魯里爵士出使法國之前,為深愛的妻子寫下《告別辭:請勿悲傷》。雖然初讀此詩會使人感到有點難以理解,然而誠如朱光潛先生在《詩論》中所說:“做詩和讀詩都必用思考,都必引起聯想,甚至思考愈周密,詩的境界愈深刻,聯想愈豐富,詩的境界愈美備。……讀一首詩和作一首詩常須經過艱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貫通,全詩的境界于是像靈光一現似地突然出現在眼前,使人心曠神怡,忘懷一切。”這精確地描述了讀鄧恩的詩作給人們帶來的體驗。要想深刻地領悟鄧恩詩句中美妙深遠的鏡界,必須要進行周密地思考、聯想與推理。在這首詩中,盡管面臨離別,鄧恩勸妻子不必悲傷,因為他們之間的靈魂之戀不會因離別而受到影響。下面本文將對這首詩的意象和奇喻做一粗淺分析。
全詩共分九節,由相互聯系、各有側重的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1-2節)以生動的意象說明圣者和凡人對待離別的不同的態度,這個開頭似乎十分突兀,但細想一下,其含義也很清楚。面對死亡,思想境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靈魂”是“德高人”所關注的,因此,他們可以鎮定“安然”地面對死亡;而“悲痛的朋友們”卻惶惶不安,因為他們關注的只是肉體,所以“聚在旁邊”爭論不休。鄧恩把自己與妻子的告別時刻比作“德高人”的彌留之際:“一聲也不作”,寧靜而祥和,沒有一點俗人的感傷和哀婉。鄧恩用這個別出心裁的比喻把告別辭的氛圍界定在平靜之中。
第二部分(3―6節)以一系列的對比意象,繼續描繪自己和凡人的兩種不同的離別場景。在第三節,鄧恩以兩個暗喻來描述兩種不同的離別情形。根據托勒密天文學理論,宇宙呈圓形,中心是地球,地球的有九重天,最遠的第九重天的運動牽引著里面各重天,從而產生天體的震動,但這種振動是自然和諧的,覺察不到的,對人類毫無傷害。鄧恩以地震來描述世俗男女的離別,那種地動山搖的感情并非真正深厚的感情,會引起災害和驚恐。而鄧恩自己的離別則應像天體的震動,是神秘和諧的,因此應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從容。在第四節與第五節中,鄧恩將自己夫妻之間純凈的靈魂之愛與世俗的肉體之愛區分開來。世俗男女之間的愛要靠感官的歡樂得以維持,因此容不得分離;而鄧恩夫妻之間的愛是一種滲透到精神上的靈魂之戀,因此,不怕分離。只要兩心相印,“再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兩個人之間靈魂的撞擊,遠遠超越肉體之愛,這不正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所描述的愛情境界嗎?在第六節中,他把夫妻二人的暫時別離比作把“金子打到薄薄的一層”,想象奇特、生動、鮮明。自己與妻子的愛好像是黃金,別離是愛的延展,如同“金子打到薄薄的一層”。別離對于他們來說,心靈感受到的不是背棄,而是愛情的綿延擴展。
接著,在第三部分(7―9節)中,鄧恩又提出一個出人意料的隱喻,一個新奇的意象――圓規。這個圓規意象歷來被公認是玄學派最負盛名的奇喻(conceit)。圓規對現代人來講只不過是數學課中最普通不過的用具,鄧恩卻將一對情人比作圓規的兩只腳,乍看生硬無味,細思卻雅致入理。圓規的兩只腳是連接在一起的,像是恩愛的夫妻相依相愛在一起。在畫圓時,圓規的兩只腳要暫時分開,一只腳固定在圓心,另一只則在圓周上移動,方能畫出一個園。正如一對忠實相愛的夫妻,雖然有時不得不暫時別離,天各一方,卻仍彼此相連、心心相念。妻子就是圓心腳,丈夫是圓周腳,不管距離遠近,圓周腳總是傾斜著身子圍著圓心腳“轉圈”。不管去哪里,丈夫的心總是惦念著妻子,而妻子也會天天盼望丈夫早日歸來。守在家中堅貞的妻子是丈夫事業成功的保證。“你堅定,我的圓圈才會準,我才會終結在開始的地點。”這也同樣表明只有夫妻雙方共同努力,才能有完美圓滿的愛情。無論圓周腳離圓心腳有多遠,畫完圓后,圓周腳都要最終與圓心腳重合并在一起。正如丈夫無論走多遠,最終總要返回妻子的愛巢。圓規意象的使用不僅非常巧妙地比喻了夫妻間的離別情形,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無論是在東方和西方,圓都是圓滿的家庭和完美的愛情的象征。因為沒有起點與終點,圓也是永恒的象征。鄧恩詩中圓規的意象不僅比喻了夫妻間別離后的情形,還刻畫出了他心目中的完美愛情。
出身于羅馬天主教家庭的鄧恩從小就受到宗教的影響,相信靈魂會超越肉體而永存。與鄧恩而言,空間的阻隔,肉體的分離對于交相融合的靈魂而言是毫無意義的,所以他才對別離報有一種從容超脫的姿態。鄧恩的這首詩使人感到新穎別致,不落俗套,究其原因,奇喻是這首詩最出彩的地方。在這首詩中,鄧恩與妻子之間的靈魂之戀通過德高人逝世、天體的震動、打金子和圓規等看似牽強實則意義深刻的意象刻畫出來,符合了形式主義的“陌生化”手法。當生活中的許多事物為人們所熟悉時,也就失去了其對人們的新鮮感和吸引力。藝術的任務就在于恢復人們對事物本來面目的感受,讓人們帶著一種新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物,從而產生一種新奇感,這就是陌生化技巧所產生的效果。鄧恩的詩之所以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就在于他善于運用別出心裁的意象與全新大膽的比喻創造出意境雋永、耐人尋味的詩句,從而帶給讀者一種意料之外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鄧恩.英詩全集[M].帕特利茲編.佛蒙特:人人叢書公司,1999.
[2]朱光潛.詩論[M].三聯書店,1984.
[3]張中載.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讀[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2.
愛情詩在詩歌藝術的苑囿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雅士為之歌詠。阿里斯托芬在柏拉圖的《會飲篇》里說,人原來是一體,上帝要懲罰他的罪過,就把他截為兩半,才有男有女,所謂“愛情”就是這已經割開的兩半要求會合還原為一體。愛情是人類本能的情感,也是最高尚的情感。因此作為愛情詩的意象也必然是經過詩人反復錘煉的,也是最耐咀嚼的。
新教材第三冊高密度的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優秀詩篇,其中直接描寫愛情的就有《我愿意是急流》、《邶風 靜女》、《迢迢牽牛星》、《雨霖鈴》、《鵲橋仙》、《一剪梅》等共六篇,涉及愛情的還有《衛風 氓》、《孔雀東南飛》等。要賞析這些詩歌,首先得賞析它們的意象,《我愿意是急流》中裴多菲作為抒情主人公對心上人傾訴,愿意是“山里的急流”、是“河邊的荒林”、是“山巖上的廢墟”、是“山谷底的草屋”,只要如同“小魚”、“小鳥”、“常春藤”、“爐火”般的愛人能活得很快樂幸福,而且在詩節的末尾,為襯托已成長為“珊瑚似的夕陽”的愛人的輝煌,他愿意是“云朵”、是“破旗”,在詩里作者有意把抒情意象設計得非同尋常的破敗、貧瘠、荒涼,可是正是這樣的意象卻收到了比華美、富饒的意象更能打動人心的效果,這樣的甘于奉獻、犧牲,讓哪一個懷春的女子不為之所動?所以三個月后,尤麗亞就和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了。這樣的情感意象表達不光感動了尤麗亞,其實也感動了所有讀這首詩的人。這就是意象的妙用,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也曾說過,“詩人應該選擇有‘特征’的的東西”,也只有“特征”的東西,才能給讀者深刻、鮮明的印象,迅速真切的喚起讀者的想象、聯想。
《邶風 靜女》中作者以客觀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古老的愛情的美麗及魅力,在第一章,用了動作意象“搔首踟躇”再現了一個焦急不安的,幸福緊張的癡情小伙兒,同時一個可愛美麗的女孩形象也躍然紙上。接著在第二第三章又通過小伙回憶“有煒的彤管”,“洵美且異的荑”讓我們感到了詩人“寫神寫形之妙”,按常理,彤管肯定比荑草貴重,但是作為表達愛情的信物的“荑”畢竟是她親自跋涉遠郊采來的,物微而意深,禮輕情意重,如果說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戀人紅潤的面容,那種“悅(說)懌”只是對外在美的欣賞;而接受“荑”草,則是對她所傳送的那有著特定內容的真情的理解與珍視,已經超越了對外表的迷戀進入了追求內心諧和的高層次的愛情境界,而且初生的白茅也將長成茂盛的草叢,預示著愛情將會被進行到底。詩歌的最后兩句的獨白揭示愛茅草其實是愛屋及烏,卻也別具真誠、率直的純樸美。對這樣一位癡情的男子的一腔真情,我們能說什么呢?唯有感動罷了。
《迢迢牽牛星》是《古詩十九首》中描寫離情比較出色的詩篇,在中國關于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在《詩經》里已經提到,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在曹植的《九詠》里“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已經明確他們是夫婦了。而此詩比曹詩略早,意象也定為天上的這一對,其實作者更想表達的應該是地上的無數雙。織女的素手撫弄著機杼,卻淚如雨下,這些動作意象傳神的刻畫了一個因相思而無法勞作的女子形象,那阻隔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兩人相隔并不遙遠,雖只一水相隔卻相視不得語。于是這既“清且淺”的水就成了阻礙天下眷屬們團圓的不可逆的勢力,是專制,是衛道士的象征。“盈盈、脈脈”兩句又把一個飽含離愁的形象刻畫的逼真又生動。
《雨霖鈴》是“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的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戀人的惜別之作。詩歌開始就用“寒蟬”、“驟雨”、送別的“長亭”等意象來渲染了一個清冷蕭瑟的送別之秋。“留戀處,蘭舟催發”,是實話實說,卻也是以精練之筆刻畫了留戀與催發的矛盾,多么想與心上人再呆一會兒,可惱人的催促不時在耳邊響起。于是就有后面的非常經典的動作意象“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語言通俗而感情真摯,使人身臨其境也恰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后來有很多的寫離情的句子都不及這句的擲地有聲。爾后的“千里煙波”、“沉沉暮靄”又對離別加以著色,使得廣闊遼遠的空間都充滿了濃密深沉的煙靄,也充滿了濃密深沉的離愁別緒。詞的下片有可與東坡相與爭勝的名句:“楊柳岸曉風殘月”。據俞文豹《吹劍錄》云:“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三個名詞三個意象,構筑了一個這樣優美的意境: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氣氛之凄清,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全再現于畫面之中。陳植鍔在《詩歌意象論》一文中說:“
一首詩歌藝術性的高低,取決于語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詞作之所以被千載傳誦甚至被人奉為至愛,其意象的成功運用確是功不可沒。
《鵲橋仙》是又一首以牽牛與織女為題材的作品,“纖云”“飛星”這兩個物象在詞作者眼里一開始就具有人情味兒,纖云弄巧為的是展示織女織造云錦的巧手,飛星也為傳遞他們的離愁別恨而飛馳長空。接下來的相會場面更是驚心動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盈盈的銀河之畔相會了。“金風玉露”代表冰清玉潔,在這樣的背景下,高尚純潔的愛情自然勝過人間無數。“柔情似水”,那如水一般斬割不斷的柔情,在一年一度只此一次的七夕相聚面前顯得無能為力,只好把心頭的相思愁緒化作一掬清淚灑在這迢迢銀河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作為結句,使全篇為之一振,是它把凄凄艾艾的別情點化到神奇高尚的精神境界。因而使得此詞的境界遠遠超出同時代的同類作品。
《一剪梅》也是相思懷人之作,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中有兩個意象“香殘的紅藕”、“玉簟”,表明了季節,烘托了心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感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獨上”二字含義頗豐,點明了處境也揭示了離情。“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句中“雁”、“月”是古人常用的意象,鴻雁傳書,憑月抒懷,詞人在這里同樣也是望斷天涯,神馳象外,她也是盼云中錦書以至于望穿秋水。下片的“花自飄零水自流”,寫的是落花流水之景,而所喻的則是人生、年華、愛情等,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句寫自己的愁苦之時,還推己及人,可見兩心之相印,足以證明雙方愛之篤,情之深。也正因如此,人各兩地,心籠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如此纏綿婉轉的情感表達,除了作者有自己親身感受的原因之外,使用意象的成功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