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目標設計 誤區 措施
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其目的性、計劃性主要反映和體現在教學目標上。現代教學論認為,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三大方面,而教學目標居首要地位,是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依據,也是衡量教學成效的標準。因此注重教學目標的優化設計是實現教學優化的重要前提。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設計存在的誤區
(一)三維目標分離。
課程目標是三維的,但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彼此聯系,相互滲透,而不是各自分離。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把三維目標分離。例如一位老師對蘇教版第三冊《夕陽真美》這樣進行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和能力:(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引導學生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和方法: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夕陽的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該教案把教學目標分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塊加以描述,看似條分縷析,實則割裂了三維目標之間的聯系。應該正確處理好三維目標的整合,以“知識和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在過程和方法中充分體現。
(二)目標主體錯位。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效果最終要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因此,制訂教學目標應從學的角度而不能從教的角度來表述。“培養學生……”、“提高學生……”、“引導學生……”存在主體錯位,“引導學生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夕陽的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根本上有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目標表述模糊。
當課堂教學目標確定以后,就要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目標領域的不同維度和具體要求,運用概括、明確的語言準確表述。一般情況下,教學目標的表述方式有兩類:結果性目標表述方式,體驗式或表現性目標表述方式。“知識和能力”維度應盡量使用結果性目標表述方式,行為動詞要明確、可測量、可評價,如使用“背誦”“辨認”“區別”“概括”等動詞。“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大多要使用體驗式或表現性目標表述方式,行為動詞往往是“感受”“養成”“樹立”,這些動詞往往比較抽象,缺乏操作性,因而在表述時,要明確具體的方法、途徑。例如“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這樣的目標設計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在表述時,可以這樣寫:“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一節課的學習,學生應達到什么樣的學習水平,是認識、理解還是掌握或運用,要有明確的尺度,要體現在教學目標設計中。例如語文課本上田字格里的生字是一類生字要求會讀、會寫、會運用。綠線內的生字是二類生字只要求會認讀。有些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對生字的掌握表述得比較模糊,籠統地寫成“學會本課的生字”,這樣的表述沒有明確學生對一類字和二類字不同程度的掌握。
二、走出誤區的有效措施
教學目標設計存在如上誤區必然影響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就是要優化教學目標,走出目標設計的誤區,要尋找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
(一)以《課標》為依據,呈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
我們應特別重視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特點,明確語文課程的地位、任務和標準,落實語文學習的基本方式方法,探究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做到高瞻遠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基礎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總體目標、年段目標,具體到每單元、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也應該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
(二)以文本解讀為重點,展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為了上好一節課,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的確,有效備課對于教學至關重要。備課中文本解讀是前提,只有準確、深入地解讀文本才能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制訂《大禹治水》的教學目標前,只有通過反復研讀感悟大禹治水的千辛萬苦和舍己為人的精神,才能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明確“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教師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如果不能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精神世界相對接,那么教學就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因此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不但要從自己的角度解讀文本,還要從學生的角度解讀文本,重點研究文本在孩子眼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哪些是與他們生活實踐相結合,哪些與他們情感世界相通,哪些是他們感到陌生和困惑的。這樣才能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并尋找實現教學目標的最佳路徑。
(三)以學生學情為基礎,體現目標設計的針對性。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可見,制訂教學目標,應以學生為本,準確掌握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符合學生需要和發展水平的教學目標。
例如學生對戰爭革命年代的人和事比較陌生,在學習《的扁擔》前,我請學生預習課文,說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對文中“同志”“會師”“粉碎敵人的圍攻”“斗笠”“記”這些詞不理解,因而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我有的放矢,明確教學目標的掌握尺度。
在課改中出現種種失誤,是前進中的曲折。只有正視失誤,及時作出調整,走出目標設計的誤區,在教學活動中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深入解讀文本,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優化教學目標,開展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論文關鍵詞:網絡;德育工作;機遇;挑戰
筆者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過程中,也與網絡結下了不解之緣。最先遇到的是晚自習包機的問題。學校允許學生利用晚自習時問到機房學習相關課程,因為學生要練習打字、熟悉word、excel等辦公軟件,僅僅依靠每周的四節課是完全不夠的。所以學校的制度完全正確,但真正執行起來就完全不同了。晚自習時我到機房去,發現幾乎沒有學生是在練習打字,大部分都是在打游戲、聊天、看電影。我要求學生必須練習打字,不能玩其他的,學生們無奈地打開了金山打字通,但很快我又發現,這不過是一個“障眼法”,你去看別的同學時她馬上又開始于自己喜歡的事了。有個同學還說:“老師,你的qq號是多少?我把你加成好友吧。你也找個機器坐下,咱們聊聊天吧。”我說:“想聊什么咱們現在就能聊,還用qo干什么?”那學生說:“那不一樣呀。”她的這句話提醒了我,是呀,學生都愛上網聊天,就是因為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墾,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可以發泄自己的情緒,而不會有別人去干涉,去批評指責。那么中職學校的教師們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何不采用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呢?運用網絡進行德育,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抱著這種試試看的心理,第二天我在班級公布了我的qq號和電子信箱,歡迎同學們給我留言,說心里話。隨后,我又讓班里的一位同學建了一個網群,把大家的qq號都加進去,方便交流、聯系。以后,我有時間的話就會上網看看學生有沒有給我留言,遇到學生就和他們聊幾旬;有什么好的文章就貼到群里,讓大家都看一一看,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哪個同學最近有什么情況,我就單獨與她私聊,指出她的問題;有時候也說一說當老師的辛苦和對學生的期望。。。。。。
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效果還真不錯。很多學生愿意在網上與我談心,告訴我一些自己的想法或困惑,我適當地進行開解、勸慰,學生和我之問的關系竟然越來越融洽了。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任何事物都不是單方面的,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對于中職學校的教師來說,在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同樣也要學會利用這把寶劍,讓網絡成為幫助教師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學生品德的利刃。因此,網絡對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網絡條件下如何開展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有專家提出要像“大禹治水”一樣,該引的引,該堵的堵,要為我所用、困勢利導。關鍵是——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
一、機遇——利用網絡陣地。開辟德育教育新天地
1.建設學生喜愛的校園網站和德育網站
怎樣才能建設好學生喜歡的校園網站和德育網站呢?答案同樣很簡單,讓學生自己來建設、維護、更新網站!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學生自己建設的網站,同學們當然會去捧場的,而內容自然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也許有的老師會擔心,學生自己建設,會把網站搞成什么樣?別擔心,把如此重要的工作教給學生,他們會慎重思考,不會亂來的,當然,為保證質量,德育老師也要適當把把關。
2.鼓勵教師開辟個人網頁和博客
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自然是教師、班主任。學校應適當鼓勵教師開辟個人網頁或博客。在這里老師們可以把自己教學中感受記下來,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文章推薦給別人,可以把好聽的歌、好看的電影放在上面,也可以把自己講課的教案或課件放在網上,甚至可以把作業放在網上,讓學生在網上完成。學生可以通過這些來了解老師、認識老師、與老師溝通交流。而在瀏覽這些老師的網頁或博客的時候,自然就潛移默化的受到了道德熏陶。
3.開設班主任電子信箱
班主任在網上申請電子信箱,將之公開給家長、學生,可以使聯系的方法更快捷、方便、及時。這個電子信箱,可以解決學生、家長的疑難問題,有了這個電子信箱后,學生可以在一些難以啟齒的事情上采取寫信的方式向班主任表述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如我班的一個學生,父母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七十多歲的外婆看家。父母只給他錢,對她的學習生活、思想情況無暇顧及。她本人又性格內向,孤言寡語,她的眼睛又高度近視。所以她覺得自己比別人笨,學習很用功,成績卻很一般,感到非常自卑和痛苦。是班主任電子信箱的開設,使她鼓起勇氣向我說明了一切。我有針對性地用e—mail方式給她回信,鼓勵她樹立自信,也經常找她談心,關照其他同學多照顧她,又讓她擔任班級的勞動委員,與同學多接觸,為班級做貢獻。讓她感到大家的關心,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解開了她的心結。
二、挑戰——對學校管理能力和教師教育技術的考驗
1.要想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那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劍客”自身的武術修養了。因此,這無疑是對教師自身素質和現代教育能力的考驗。中職學校的教師在工作中必須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手段,學習現代化的教育技能,掌握一些計算機網絡知識。比如課件制作、網頁制作等。這就要求學校要有相應的硬件設施,同時要注重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這也需要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掌握網絡知識,同時也使教師的工作量更大,工作時間更長。也可以說,教師是更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