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常熟市董浜中心小學三(1)班 朱佳怡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每當我想起王安石這贊美江南的詩句,就為自己是個江南人感到自豪,而江南最美的就是春天。 【首段便勾起了大家對江南的向往】
江南的春天實在是美呀!你看,粉紅的桃花像小朋友的笑臉,柳條在微風的吹拂下隨風飄蕩,像一個個小姑娘在翩翩起舞。當然,大家最喜歡的還是那生機勃勃的田野了。
一、確定教學目標,發現古詩中的意境美
古詩中大都描寫了許多美好的意境。而其中意境即詩人內心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相結合而得到的獨具特色、生動、意義深刻的生活場景或者是人物形象。古詩的意境是通過其中的詞句來表現出來的,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各種類型的詞句來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并感悟出古中的言外之意以及古詩的中心思想。所以在教學期間,教師要找準詩句描繪出來的意境,加上具體的語言表述,創建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被感染以及熏陶。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整首詩使用了生動逼真的詞語,描繪出了香爐峰瀑布的奇偉景象,表面上像是在寫景,實際上是在抒感。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浪漫生動,體會出詩人看到壯觀景象后的無比歡快,讀來讓人感到意味深長。教師如果可以在教學時找準這些特點,結合詩句來創建情境,自然而然就能帶領學生進入到古詩的意境中,更好地體會出詩人的思想情感。
二、反復誦讀古詩,體會古詩的音樂美
古詩對仗工整,讀起來很動聽,且整齊劃一,這就讓古詩擁有了音樂美的特征。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依據古詩的這個特征,帶領學生反復誦讀,在韻律及節奏中再次呈現出意境,讓讀者與聽者都能更好地融入到詩的情境中,進而被藝術所熏陶與感染,提升教學效率。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這首詩,整首詩押的是an韻,音調抑揚頓挫,平仄有致,讀時給人很舒服的感覺。詩人通過詩中的描寫將自然景物的美很好地表現了出來,讓人沉醉在這樣的美景中。再比如,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整體的格調是較為哀婉悲傷的。在誦讀時,教師要帶領學生讀出詩中悲傷、低沉的格調來,尤其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兩句詩,可以以一定的節拍來配合誦讀,以凸顯出低沉的韻律與緩慢的節奏,創建出生動逼真的情境,會取得很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真切情感,就會被牢牢地記在小學生的腦海中。
三、啟發開展聯想,感受古詩的藝術美
古詩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其具有形象美。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期間,教師要帶領學生合理地開展想象,將語言描述中產生出來的形象進行再次創造,進而讓學生在形象美中能夠受到更多感染、啟發與教育。例如朱熹的詩《春日》,詩人找準了春天的特點,借助春天的各種景物,表現出了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的畫面,同時也體現出了自己在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特別是使用“春風面”來描寫出來的春天,讓全詩更形象生動地體現出了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面。再比如鄭燮的詩《竹石》,其中的詩句描繪出了竹子堅強的品質,不論經歷再大的磨難,都不會放棄,并一直堅持自己的品格。通過贊美竹子的品格,來完善自己的人格,幫助學生形成準確的價值觀。教師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期間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指導學生合理進行想象與思考,使其增強對學習的熱情,積極融入課堂,更好地感受古詩的美,感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最終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創建教學情境,回味古詩的融合美
古詩中對景物的描寫是最為主要的一種描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古詩本身所具有的意境美、音樂美與形象美的特征,教師可以合理創建教學情境,根據景物描寫來引發出情感體現,將景物描寫轉化為體現詩人思想感情并緊貼讀者心靈的情感體現,帶領學生進入到優美的古詩意境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形象及畫面,感受并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能夠使小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與對其的思想教育相結合,以達成豐富其情感并提升其思維能力的目標。
這篇韻文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江南暮春時節早晨的靜謐、和緩、自然的彩色圖景――紅綠交映、水霧彌漫,動靜相宜,每一句都帶給人不同的美感,但又十分和諧。
詩中首先揭示了整幅畫面的時間:“五更天欲曉,三月春漸濃”;接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兩岸的楊柳綠了,籠罩在淡淡的水霧之中;一園的杏花在細雨的滋潤下更加嬌艷;綠葉映襯紅花,令人賞心悅目;接下去,詩人用燕子與小蟲,賦予了這幅畫面動態美。聲色俱備,使得安靜之中有了活力。最后放眼望去,“新荷浮水層層碧,小草漫坡片片青。”――把綠刻畫得淋漓盡致。
設計理念:
識字教學中,遵循學生識字規律,從大語境到小語境,并且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
根據詩歌的語言特點,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所謂“入境”,就是引導學生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入情”,即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真正走進文本。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
以讀促想象。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讀,想象文中描繪的美好情景,體會文章意境,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想象激發朗讀。通過學生想象到的美景,來激發學生“喜愛”的情感,引領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想象和朗讀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教學目標:
正確認讀本課三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其中的多音字“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反復誦讀課文,整體感受課文大意,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情景。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想象畫面,誦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誦讀課文,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
圈畫生字;借助文中拼音初步朗讀課文;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詩意;查閱有關春夏秋冬的詩歌句子。
2.導入新課。
(設計理念:從學生學過的古詩和學生的生活入手,喚起并建立自己頭腦中春天的畫面。看圖猜古詩中既積累了古詩詞,又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教師激勵性的話語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談話引入:孩子們,聽說你們背過很多有關春天的古詩,今天老師想和大家做個游戲,看圖猜古詩
出示第一幅圖片(柳樹),看到這滿目的垂柳,你想到了我們學過的哪首詩?出示第二幅圖畫,這桃花如此的嬌艷美麗,你們又想到了哪首詩?一場春雨過后落花滿地啊!你想到了那首詩?
學生猜到后背誦古詩。
古人用那優美的詩句寫春天,你們眼中的春天什么樣子呢?想用哪些詞語來表現他?春天的美麗,無論用多少華麗的辭藻也無法把他的美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現代詩,再次來品味春天之美。
出示課題,齊讀。并解題通過這個題目你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的早晨。
3.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設計理念:二年級以識字為主,所以教學中遵循著從大語句到小語境的方法教學,放手讓生自學生字詞。“我和大家來分享”這個環節,學生通過換偏旁學會了很多字,不僅僅是學會了課本上的字,還認識了課外的形近字,增大了識字量。在學習“更”字的時候,因為它是理解的重點,利用鐘表,直觀的巧妙的給學生展示了其含義。)
同學們請你們輕輕的打開語文書,自己讀一遍課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教師:現在請同桌兩人檢查讀文,一人讀一人聽,發現同桌讀錯了,要幫他糾正,讀不通順的地方你就教他讀一遍。讀好之后馬上坐好。
檢查讀文:誰來展示讀文?讀的同學要做到聲音洪亮,語句通順,字音準確。聽的同學結合老師的要求進行評價。
去拼音讀課文;讀生詞:自己讀――一生領讀――檢查讀;讀字;同桌讀――開火車讀;分享字;更:多音字;漫:漫過,慢慢蔓延饅頭。
4.品讀感悟。
(設計理念:所謂“三分詩,七分讀”,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并富有感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因此,朗讀是理解詩歌意境的最佳方式之一,所以我運用了很多形式的朗讀,在讀中,讓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詩歌;在讀中讓學生漸入佳境,來表現對詩歌理解;在讀中讓學生互相感染、彼此激發,并產生探究詩歌情感美、意韻美的沖動,而這種沖動,是學習詩詞最好的催化劑。)
下面,請同學們快速地看一遍課文共有幾句話。
下面就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詩句,仔細地讀一讀,邊讀邊想像,在你的頭腦中浮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再帶著自己的感受美美的讀一讀。
小組交流:小組交流的時候要先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然后說說你想象到的美麗畫面,還可以給你的小組同學讀一讀。別人說得時候要注意傾聽,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匯報:同學們學得可真認真,誰愿意第一個與大家交流?
(1)“兩岸輕煙楊柳綠,一園細雨杏花紅。”學生想象畫面:河兩岸的楊柳抽了淡綠的葉子,淡淡的顏色相互掩映著,好似薄薄的煙霧。春雨過后滿園的杏花開的更加嬌艷了。
結合課件理解“輕煙”,楊柳抽出淡綠的葉子,她長長的枝條垂在水面,那淡淡的綠色相互掩映著,朦朦朧朧,好似薄薄的綠色的煙霧,,楊柳如煙啊,我們再來看看這滿園的杏花課件展示圖片,教師語言渲染:若置身于此,仿佛走進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我們在走進杏花再來看一看。這杏花比賽似的開放著,有的花朵已經完全綻放了,有的只是舒展了他的一兩片花瓣。火紅的骨朵不甘落后啊,飽脹得馬上就要裂開了。這樣的杏花我們喜歡,古代詩人王涯贊美道: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葉紹翁也寫過: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岸綠,一園紅,交相輝映,美得耀眼,快來讀一讀。
(2)“堂前住燕子,籬下飛鳴蟲。”學生想象畫面:燕子在房前飛舞著,有的快樂的玩耍,有的尋找食物。籬笆下的小蟲子吱吱的叫著,為這春天增加了生機。
教師指導朗讀:你真是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這幅畫面好生動啊。五更的時候天剛剛亮,周圍一切靜悄悄的,而燕子、鳴蟲的飛舞則讓這春天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機啊。誰來讀一讀
(3)“新荷浮水層層碧,小草漫坡片片青。”學生描述畫面:新長出來的荷葉嫩嫩的綠綠的,層層疊疊的浮在水面上面。小草早已長滿了山坡,遠遠望去就像穿上了綠色的外衣。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生體會“層層碧”的含義。指導朗讀:一清一碧,真是綠意盎然啊,誰來讀一讀
(4)整體回味畫面,有感情讀詩。教師出示課件:孩子們,你們看,天剛剛亮,周圍一切靜悄悄的。一場春雨悄然過后,兩岸煙柳如煙,一園杏花紅艷,新荷小草蔥蘢多姿。這個春天美得無與倫比。如果說這是靜靜的美,那么燕子、鳴蟲的飛舞則讓這個春天變得熱鬧,生機勃勃,有動有靜,也難怪作者說說三月春漸濃啊,如此生機勃勃的早晨,你們喜歡嗎?(喜歡。)來讀一讀這首奇麗的小詩吧。(生練讀。)
配樂朗讀。
5.拓展。
(設計理念:以讀引讀,拓展更多的閱讀資料)
朱自清的《春》片段;學生交流搜集到的關于四季景色描寫的古詩、詞語、句子。
6.作業。
閱讀天地,聆聽萬籟,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給人殷切的期盼。
春季是四季的開始,它沒有夏天的烈日當空,沒有秋天的秋風蕭瑟,更沒有冬天的冰天雪地,而是溫暖適宜,暖風拂面,生機盎然,
為四季開了一個好頭。
當東風慢慢吹拂時,標志著春天已到來。春姑娘驅逐走冬天的嚴寒,向大地撒下一縷縷溫暖的陽光。到了晚上她又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雨帶給人間。小草因春雨的滋潤,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柳樹大口大口吸吮著貴如油的雨絲,使自己“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桃花更是抓住這難得的機會盡情地享受雨水的沐浴,花朵因此競相開放……是春雨,讓我們領略到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春天。
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幾個月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然后,便有了夏。
夏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烈日當空,那一輪火球無時無刻不掛在蔚藍色的天空上,但植物們卻似乎欣喜不已:荷花越是在炎熱的天氣里,越能顯示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生機;樹木也越發的蔥蘢,粗壯的枝桿上長滿了碧綠的葉子……一幅幅生機盎然的畫面,為夏天增添了別樣的光彩。
就這樣經過一個夏季的蓬勃后,我們迎來了豐收的時節——秋。
秋天棲息在農家的果園里,隨處可見累累的碩果;秋天棲息在江面上,漁民們總是滿載而歸,和秋天游戲在漁船上。秋天的風景也毫不遜色,俗話說“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的楓葉紅遍了漫山遍野。秋風一吹,它們便如一只只展翅的蝴蝶,在紅艷艷的山林里翩翩起舞,無比生動,無比華麗。
秋天一過就是冬天了,冬天是四季的終點。漫天飄飛的雪花為大地裹上了一層銀白色的雪被,構成一道別樣的風景。
雖說冬天被冰雪覆蓋著,但它并不死氣沉沉。瞧,傲然挺立的松柏,獨放枝頭的梅花,給冬天增添了生氣,讓寂寞的冬天有了陪伴。于是,它信心滿懷地走向來年的春天,讓四季的接力棒再度傳遞。
這就是由春、夏、秋、冬組成的四季。春,以她的盎然生機、秀麗嫵媚動人心弦;夏,以她的熱情奔放、熾熱強悍激人奮發;秋,以她的樸實功勞、累累碩果催人勤勉;冬,以她雪白無暇、不畏嚴寒讓人敬佩。讓我們走進四季,感受四季帶給我們的啟發!再讓我們走過四季,領略四季的魅力!
教師點評
一、我詩中的春天
(課件播放一組優美的《春之聲》美景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交際表達欲望)
師: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鶯歌燕舞,柳綠花紅。到處生機勃勃。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描寫春天的兒歌、古詩。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贊美春天的詩句和兒歌,能說給大家聽嗎?
生1:我家客廳里掛著一幅畫,我記住了上面寫的一句詩:“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生2:我在自讀課本上讀會了一首兒歌:“春天的花,香噴噴,春天的苗,綠油油,春天的山上鳥兒飛,春天的水里魚兒游……”
師:從小朋友們收集的古詩和兒歌中,我們聞到了春天的花香,聽到了春天的鳥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描寫春天的古詩嗎?
生齊背《春曉》。
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以一組優美的韻文為導語,喚起學生的記憶,讓他們把平時積累的知識充分地展示出來,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愿說。
二、我歌中的春天
師:春天多么美好,剛才同學們所讀詩中的情景真讓人流連忘返,如此美景中我多么想放聲歌唱。只是老師不知道哪首歌能贊美春天。你能用美妙的歌喉唱唱春天嗎?
生1:老師,我唱《小雨沙沙》行嗎?(全班鼓掌)
生2:我為大家獻上一首《小燕子》,希望大家喜歡。
生3:我唱一曲《布谷鳥》。
師:聽了大家的歌聲,我也有點忍不住了。給老師一次機會,為大家唱一曲《春雨漾漾下》。(師生同拍手,生小聲跟唱)
師生是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伙伴,在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暫時受阻時,教師適時地給予引導示范,為學生搭建一個敢于上臺階的扶梯,讓學生在欣賞自己的歌聲中,體會到語文知識無處不在,語文學習方式各式各樣,同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發揮各自所長。
三、我眼中的春天
師:在小朋友們的歌聲中,我們領略到了春天的生機,愿不愿意做個小小解說員,說說自己看到的春天?
1.提示:(1)可仿照歌曲《嘀哩嘀哩》的格式,加進自己想說的內容。(2)也可介紹自己收集到的圖片、資料。
2.學生自由練說,然后小組內互聽互改,老師參與學習,幫助學生梳理語言。
3.展示交流,爭做“金話筒解說員”。
生1: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心窩里,裝著紅的花,裝著綠的草,還有一只會唱歌的小燕子。
生2:春天來到校園里,小朋友們換上了漂亮的毛衣,草坪里小草鉆出來了,它在聽我們讀書呢!
生3:我收集了一張圖片,上面畫著:春天到了,柳樹綠了,兩只小鳥在歌唱,我還會背圖片上的一首詩一《詠柳》。
口語交際是學生運用語言和發展語言的渠道,從仿到說,逐步深化,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獲有信心地表達出來,并初步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我畫中的春天
師:我們班有這么多金嗓子歌唱家,金話筒解說員,還有許多神畫筆小畫家呢,拿出你的畫,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畫中的春天。
1.要求:(1)說清楚自己畫了什么?(2)小組內評一評誰畫得好,誰講得好。(3)說的同學盡量把話說清楚,聽的同學認真聽,聽完后再提出修改意見,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
2.小組內互講互評,教師參與學習,互相指導。
3.小組推選代表,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的畫。
生1:我畫了一張畫: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樹枝發芽了,小燕子從南方飛來了。
生2:我在這幅圖上畫了:春天來了,小鳥在樹枝上叫,小朋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放風箏。他們玩得真高興。
生3:老師,杜明星同學的這幅畫和我讀過的古詩《村居》有些像,我來背背這首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大家鼓掌)
4.評一評誰畫得好,誰說得好。
5.給優勝者發給“快樂春天小天使”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