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動物的成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例如:(一)關于動物的成語:狐假虎威、狼心狗肺、雞犬不寧、兔死狐悲、狼狽為奸、鴉雀無聲等;(二)關于人體的成語:手忙腳亂、耳目一新、眼疾手快、掌上明珠、足不出戶、腰纏萬貫等;(三)關于方位的成語:前仆后繼、左顧右盼、上行下效、聲東擊西、里應外合、南轅北轍等;(四)關于數字的成語,顛三倒四、五顏六色、七上八下、十拿九穩、千絲萬縷、千方百計等。
二、根據應用范圍分類
對于那些帶有描寫意味的成語,可以按照它們所表現的不同方面進行分類。例如:(一)描寫表情神態的成語:眉開眼笑、愁眉苦臉、怒氣沖沖、嬉皮笑臉、滿面春風、垂頭喪氣等;(二)描寫心理活動的成語:情不自禁、心花怒放、惴惴不安、心驚肉跳、忐忑不安、思緒萬千等;(三)描寫風景的成語:鳥語花香、山清水秀、花好月圓、爭奇斗艷等;(四)描寫天氣的成語:風和日麗、飛沙走石、風雪交加、風起云涌、天高氣爽等。
【學習目標】
1.從閱讀中發現并體會幾段相似文本的共同寫法。
(1)體會運用先總后分或先分后總的方式描寫烏的外形,是作者對鳥的整體描述,分開敘述的句子則從鳥類的特點入手。
(2)抓住鳥的外形特征進行描述。
(3)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更具形象。
2.學習有序的觀察和抓住事物特點具體描寫的寫作方式,對鳥進行外形的描寫。
3.通過對鳥外形特點的描寫,激發學生對鳥類的喜愛之情。
【學習重點】
掌握描寫鳥類外形特征的方法,學會仔細觀察,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有序觀察、具體描寫的寫作手法。
【學習難點】
掌握“找方法、按順序、抓特點、用比喻”的寫作方法,介紹烏的外形特征。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言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身邊有許多可愛、漂亮的小動物。有了它們,我們的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對于這些可愛的動物,我猜你一定喜歡得不得了!你想了解它們、保護它們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鳥的樂園”,用我們的眼睛和筆把它們留在我們的心中吧!
二、猜猜你有多愛鳥——填填記記我能行
1.同學們,你能寫出和“鳥”有關的成語嗎?()____
2.你能寫出和“鳥”有關的詩句嗎?()
(試著把它們記一記,能做到的獎勵自己相應的星星吧!)
三、考考你有多愛鳥——想想比比我能行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選自人教版課文《燕子》
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選自人教版課文《翠鳥》
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選自蘇教版課文《美麗的丹頂鶴》
1.誰能發現這三段文字在描寫形式上有什么共同點?
2.它們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尋找相同點:()
①這三段文字寫的都是鳥的____。
②填一填,并想想你發現了什么。
③我知道這三段文字中的鳥都是按照____的觀察順序寫的。
④這三段文字都是運用____的方式來描寫鳥的。請你在前面的三段文字中找出這樣的句子,并用“_____”畫出來。
尋找不同點:()
①我發現這三段文字有不一樣的地方。(提示:可從寫作方式入手)
②我還發現……
3.我還記得這三段文字,我會背給大家聽。()
四、寫寫你有多愛鳥——寫寫評評我能行
從圖中挑選一種喜歡的動物,可以選擇采用“先總后分”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先分后總”的方式,然后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觀察它的樣子,用上合理的比喻,也可以選擇“詞語超市”中的詞語,好好寫一寫吧!
詞語超市:
鸚鵡:嬌小 小巧玲瓏 圓溜溜 條紋 絢麗多彩 五彩的大衣 臉譜 黑豆 忽閃忽閃 小櫻桃 尖嘴 機靈 可愛 漂亮
貓頭鷹:褐色 白色的條紋 大愛心 圓圓的 銳利 照明燈 銅鈴般 立挺 靈敏 鐮刀 鐵鉤 威武 “夜貓子”“黑夜衛士”
選擇一:
(先總后分)____
選擇二:
(先分后總)____
五、評評你有多愛鳥——展示習作我能行
我共得____顆星:①我能用上“先總后分”或“先分后總”的方式;②我會用“從整體到局部”的方式仔細觀察,并寫一寫;③我可以用上比喻的修辭方式;④我的描寫能夠突出動物的外形特征;⑤標點合理。
六、找找你有多愛鳥——課后加油我能行
1.同樣是寫鳥,還有其他的介紹方式,推薦閱讀文章:巴金的《鳥的天堂》、馮驥才的《珍珠鳥》和屠格涅夫的《白鴿》。
2.其實許多著名作家也喜歡小動物,我知道國內的作家和作品:_______
國外的作家和作品:_______
3.找找課外書中對動物特點描寫的文章和內容,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搜集一些好詞好句吧!
七、夸夸你有多愛鳥——我的星星摘得多
1.這節課,我的表現( )顆星。
2.我也能學著寫自己喜歡的動物了,我會獎勵自己( )顆五角星。
板書設計:
鳥的樂園
找方法 先總后分 先分后總
按順序 從整體到局部
抓特點 細致觀察
關鍵詞:語言觀研究方法歸納演繹一、語言觀、語言研究觀和語言研究方法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語言觀、語言研究觀和語言研究方法這三個概念。
“語言觀”由“世界觀”派生而來,也可稱為“語言哲學觀”,指的是語言研究者對“語言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看法。“也就是語言研究者對他的研究對象――語言的本體存在方式,由于采取了某些特定的觀察角度之后所做出的基本假設。”①例如:功能語言學派認為語言是交際工具;結構主義語言學派認為語言是一個由能記、所記結合而成的符號系統;生成語法派認為語言是無限的句子集,是人類先天具有的區別于動物的語言官能的體現。
有什么樣的語言觀,就意味著有什么樣的語言研究觀。語言研究觀是從語言觀推導出來的。
語言研究觀是如何看待語言研究的問題,包括語言的研究對象、研究目標,研究的切入點,研究的方法等。
語言研究方法是人們在觀察、分析、探求語言現象本質和規律時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由于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于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中,所以對研究方法的分類目前很難有完全統一的認識。我們認為語言研究方法至少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哲學層面上的語言研究方法,例如:經驗論、唯理論、懷疑論、實證主義、規范主義、實用主義等;第二層,邏輯學層面上的語言研究模式,例如:歸納法、演繹法、對比法、比較法等;第三層,語言學中在對具體現象作處理分析時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操作程序或分析技巧,例如:替換、刪除、添加、移位等。
語言觀、語言研究觀和語言研究方法三者之間有著什么關系呢?
首先,在哲學層面上,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反映世界觀。不同的世界觀決定著不同的方法論。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研究者們在不同的語言觀影響下會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語言觀首先決定了語言研究觀。語言研究觀是如何看待語言研究的問題,這其中就包括了語言的研究方法。因為各種語言觀凸顯的側面不同,所以運用的方法也會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即一種方法有可能在這種語言觀下著重使用,而在另外一種語言觀的影響下只起到驗證或補充作用。
我們認為,語言研究方法是有層次的,從高到低至少可以分為哲學層面、邏輯學層面和實際操作層面,且較高層次的方法特征決定著較低層次的方法特征,低層次方法只是高層次方法的細化或某一特征的凸顯。針對語言研究方法的三個層次,我們想以結構主義語言學和生成語法為例來作一下闡述。
二、哲學層面上的語言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的層級上,第一層自然是哲學層面上的語言研究方法論。例如:經驗論、唯理論、懷疑論、實證主義、規范主義、實用主義等。結構主義語言學在哲學上的方法論主要是經驗論。經驗論者認為,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是由外界的刺激產生的,可以根據以條件反射為基礎的刺激――反應行為習慣來解釋。所以,結構主義語言學家認為經驗是人的一切語言知識的唯一來源,語言研究的對象首先應該是語言符號系統本身,是真實的語料,語言是一連串刺激和反應的行為。所以,他們主要依靠真實語料來驗證結論的正確性。而生成語法在方法論上主要是唯理論。唯理論認為,人的普遍必然性的知識是從先天的、無可否認的“自明之理”出發,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到的。在生成語法者看來,人的大腦中存有天生的語言習得機制,是這種機制使得人區別于不會說話的動物。因為有這個機制,所以人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一門語言,而動物沒有天生的機制,即使對它們做再多的語言刺激也不可能使其說話。所以,生成語法家往往依靠心理現實性(即“內省”)的方式來驗證結論的正確性。
三、邏輯層面上的研究方法
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主要操作模式是歸納,重在描寫、分析語言事實;生成語法主要的操作模式是演繹,偏重于演繹和綜合,重視理性的作用,建構理論體系以及解釋對語言事實。這里之所以說“主要的操作模式”,是因為二者在使用各自主要的研究方法的同時,還采用其它的研究方法。比如,結構主義語言學也可以運用演繹法,生成語法也可以運用歸納法。生成語法學的研究模式主要是先對一種語言現象作出假設性解釋,然后再在擴大語料范圍的前提下,依據語感以及各種操作手段對該假設進行驗證(test)。若假設得到驗證,則可被作為新的假設賴以構建的基礎;否則的話,要么否決該假設,并以新的假設替換之,要么對原有的假設進行修正,并再次展開驗證過程。
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研究模式主要是先收集語料,進行觀察,通過對比和比較的方法提煉出語言單位和語言規則。生成語法的研究模式則是先對大腦中的語言機制提出假設,建立理論模型,再用心理現實性來驗證。我們可以看到,兩者都使用比較法和對比法。結構主義語言學利用劃分出來單位的分布不同進行對比,例如對同樣的語音環境中進行不同音素的替換,看是否會起到區別詞的作用,這實質上是在不改變意義的前提下,對兩種音素的對比,從而概括出音位,成為劃分音位的第一原則――“對立原則”;生成語法中應用對比的方法主要體現在建立“最小差異對”,將合乎語法和不合語法的結構進行對照,以便準確、快速地找到語言材料的關鍵特征,進而提出合理的假設與解釋。
當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們把各種具有相同的差別的單位歸為一類時,他們運用的是比較法,也就是將各種差別特征進行比較,歸納出有相同差別特征的為一類;而生成語法中比較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兩種或多種不同語言的現象進行比較,提出解釋,從而發現各種語言的普遍規律。他們總是先對其中一門語言的語法現象進行充分描寫,然后再與其他語言的語法現象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哪些特性是各種語言所共有的,將這些特性組成普遍語法中的原則部分;同時,他們還會確定哪些特性是個別語言所特有的,并將這些特性組成普遍語法中的參數部分。
四、操作層面上的研究方法
結構主義語言學將語言看成是一個“結構”。所謂“結構”,即可以切分,有規則的整體。他們運用切分、等同、分類等方法來分析語言。切分面臨怎么切分,在哪里切分的問題。這里,又用了替換和對比的方法,目標是找出最小的單位。等同是把一個個切分出來的單位確定出“位”和“素”。分類是將眾多已經確認好的單位,按照其分布的特征或者形態的特征歸入一類,這里又用了替換和互補分布的方法。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哈里斯指出,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分支――描寫語言學的工作程序,主要就是對替換手段的反復運用,以達到確定音位、語素等單位,歸并語素、形式類等目的。哈里斯在“位”和“素”的基礎上,將“位”觀念貫徹到語法研究中,提出了核心句到非核心句的變換分析方法。他將“變換”定義為結構不同的等價序列之間的替換。為了得到結構不同而語義等價的序列,他運用了四個分析手段:替換、刪除、添加、移位。生成語法很好地繼承了替換、刪除、添加、移位,但除了移位,其他的都成為測試手段。我們認為,各個層面上的方法實際上都是相互貫通的。如生成語法中的“理論逼近法”,實際就是邏輯層面演繹法的重復使用;再如結構主義語言學操作層面上“替換”,實質就是邏輯層面對比法的實現,和生成語法中的“最小差異對”是一致的。
五、語言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而方法論也會影響世界觀。這也說明了語言研究方法對語言觀的確定有著深刻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以不同的研究方法進行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不同,這會進而影響人們對語言這個對象的看法。面對一種語言現象,語言研究方法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方法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出思維的邏輯是否嚴密,甚至會影響到結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例如有些學者認為,結構主義語言學中分布和替換這種分析方法存在著不少弊病。因為要進行分布分析的前提是單位已經劃分好了,而按照分布分析法,單位又是依靠分析、替換得出來的。這就是說,分布、替換取決于單位,單位又取決于分布、替換,存在著循環論證的問題。同樣的語言現象,可能因為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對我們來說,從事語言研究,必須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嚴密的邏輯思維以及嚴格的操作方法,這樣才更有利于我們進行科學探索,還原語言最本真的面貌,找出語言最本質的規律。
本文受到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大勤先生所授“語言學研究方法”的啟發,特此感謝!
注釋:
①劉大為.我們需要怎樣的語言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1995,(3).
參考文獻:
[1]岑運強.語言學基礎理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2]陳保亞.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9.
[3]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4]桂詩春,寧春巖.語言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
社,1997.
[5]寧春巖.什么是生成語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1.
[6]溫賓利.當代句法學導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7]徐志民.歐美語言學簡史[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8]張紹杰.語言研究與語言研究方法[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
1、把下面的字規范地寫在田字格里。(2分)
晃 蕩 勺 慌
2、下面字謎后有兩個答案,你認為哪個恰當,在序號上打“√”(2分)
千言萬語。 ① 夠 ② 話
大雨落在橫山上 ① 雪 ② 雷
3、讀拼音、寫詞語。(10分)
qī fù jiǎn chá huán rào yīnɡ ɡāi xiónɡ wěi
Shì jiè dù juān zhēn zhū fù jìn jiāo ào
3、我會組詞。(8分)
密( ) 未 ( ) 雷( ) lè ( )
樂
蜜( ) 末 ( ) 需( ) yuè( )
4、照樣子,寫一寫。(8分)
巖——(石)(石頭) 盛——( )( ) 鵝——( )( )
材——(財)(財產) 鈴——( )( ) 紅——( )( )
5、把下面的字歸類。(6分)
邁 肥 厭 購 近 耐
半包圍結構的字: 左右結構的字:
6、我能按要求寫成語。(4分)
有關學習的成語: 其義自見
有關取長補短的成語: 博采眾長
7、我會連 (5分)
溫暖的 小島 閃著 觀察
清新的 春風 仔細 鉆研
美麗的 空氣 刻苦 光芒
8、照樣子寫詞。(8分)
① 例:照相──照相機
灑水 ── ( ) 飛機── ( ) ( ) ── ( )
② 例:牙刷 ── 刷牙
山上 ── ( ) 奶牛──( ) ( ) ── ( )
二、我能按要求寫句子。(2分)
1、把句子中不恰當的詞用“/”畫去。
在(優美 美麗)的樂曲聲中,小同學們跳起了舞。
自從人們(發明 發現)了汽車,出行方便多了。
2、在下面的句子后加上標點,使它們成為意思不同的句子。 (2分)
① 你的雨傘沒有白拿( )
② 你的雨傘沒有白拿( )
3、把下面句子補充完整。(4分)
弟弟( )地盯著( )的汽車
( )里盛開著( )的月季花。
4、照樣子,寫句子(4分)
①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一 ,就 。
② 我們應該多參加體育活動。
應該 。
5、照樣子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4分)
例:蜜蜂采了蜜。 蜜蜂飛進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飛進了蜂房。
(1)張衡坐在院子里。 張衡指著天空數星星。
(2)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 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1、我會連。(4分)
白居易 《絕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楊萬里 《望廬山瀑布》 春風吹又生
杜甫 《宿新市徐公店》 兩個黃鸝鳴翠柳
李白 《草》 樹頭花落未成陰
2、讀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6分)
①、春風一拂 ,南燕雙歸 。
②、《丑小鴨》一文的作者是 的童話作家 。
③、滿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四、口語交際 (3分)
生活中像“守株待兔”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他們說,試一試,寫下來。
五、 閱讀 (10分)
貓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靈敏,能轉來轉去,哪怕是極小的聲音,它也能及時辯出。貓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狡猾的老鼠逃不過它的眼睛。貓的胡須像把尺,能測出各個洞的大小。貓的腳爪上有有鋒利的爪子,能爬樹、跳墻、追捕老鼠。
1、短文有( )句話。
2、短文寫了貓的( )、( )、( )和( )。
3、用“ ”畫出描寫貓的耳朵的句子。用“ ~~~ ”畫出畫出描寫胡須的耳朵的句子。
4、這篇文章主要寫。(下面有三個答案,你在正確的說法上打“√”。)
① 貓是捉老鼠的能手。 ( )
② 貓的樣子很可愛。 ( )
③ 貓喜歡吃老鼠。 ( )
六、知識拓展
1.挖掘教材資源,引導成語積累
借助生字補充成語。擴詞是小學生語言積累最常用的手段,通過給生字“找朋友”,可以帶出一些學生易懂、常見的成語。例如,在學習了從“一”到“十”這10個生字后,我就讓學生說出帶有數字的成語。于是,學生開始玩“成語擴詞”游戲: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無主、七嘴八舌、九牛二虎之力、十全十美……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無形中就積累了大量與生字有關的成語。
通過分類充實成語。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美的成語,有描寫春天的,有形容秋天的,有蘊含人生哲理的,等等。這些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教師可從教材中把它們挑出來,指導學生加以分類,再通過背誦加以強化。此外,教師還可以舉一反三,讓學生積累帶有動物、植物名稱或含有反義詞的成語等。分類積累不但能有效地增加成語的積累量,使學生在積累時做到目的明確、思路清晰,而且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成語的博大精深,感受漢語文化的精妙。
2.注重課外擴展,豐富成語積累
讓學生自備一個“詞匯摘抄本”積累成語。課內閱讀是學生積累和吸取文化營養的主渠道,但成語的積累和學生個性化、創造性閱讀方式的形成還需要課外閱讀來輔助。因此,教師要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通過課外擴展積累成語。教師不僅要向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優秀讀物(含新課程標準推薦的篇目),而且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通過“詞匯摘抄本”,讓學生把那些生動形象、準確優美的詞句(包括成語)記在本子上,日積月累,建立起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
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我要求學生在課外誦讀《 成語速記 》《 成語童謠 》《 成語韻文 》等經典讀物,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學會很多成語。例如《 成語韻文 》中的《 求學篇 》就有許多關于學習的成語:謙虛謹慎、不恥下問、溫故知新、循序漸進、學以致用、觸類旁通、學而不厭、穩操勝券……這既讓學生傳承了知識,又讓學生在廣闊的課外閱讀中豐富了成語積累。
3.注重實際運用,鞏固成語積累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和發掘各種教學資源,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實際運用,把積累的成語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從而鞏固所學的成語。
通過“說話”練習運用成語。可以引導學生看文中插圖人物的表情,用成語進行“說話”練習。比如,高興時“眉開眼笑”,失意時“愁眉苦臉”……可以讓學生看圖中的天氣現象說成語,比如,下雨前“烏云密布”,晴天時“萬里無云”,臺風襲來時“風雨交加”……除了看插圖,還可以讓學生看學校的場景用成語進行“說話”練習,比如,上課了,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正“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下課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操場上頓時“人山人海”……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就能把成語消化成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