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口腔種植

口腔種植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種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口腔種植范文第1篇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Oral Implantology

主管單位:衛生部

主辦單位:衛生部口腔種植科技中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7-3957

國內刊號:51-1493/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口腔種植范文第2篇

泛認可;在實際的臨床種植修復設計過程中,適應癥的選擇、缺牙區骨量、骨質、咬牙合因素以及美學因素等成為決定種植義齒修復成敗的關鍵因素,值得每一位臨床醫師予以重視。

【關鍵詞】  種植義齒;骨結合

口腔種植學(oral implantology)始于 1965 年Branemark 種植系統的問世和骨結合(osseointe-gration)概念的提出,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種植義齒已成為現代口腔修復的重要方法[1]。種植義齒是口腔修復學中牙列缺損、 牙列缺失的一種特殊的修復方法, 它解決了部分病例常規修復固位力、支持力不足等臨床和實際問題,使義齒修復有了更廣闊的適應證和更符合生理及美觀要求的效果。因此為了實現長期的修復效果,本文針對患者口腔具體情況、患者經濟條件、種植區骨質、骨量以及美學因素等制定最佳種植義齒修復方案做一綜述。

隨著種植義齒修復技術和材料的發展,種植義齒的外觀形態和咀嚼功能都可以媲美天然牙,但兩者之間的支持結構還是存在很多差異。

1 存在的差異

1.1 牙周膜

種植體缺乏生理性的牙周膜是兩者之間的最大區別 生物力學研究表明,牙周膜對咬 負載起著重要的緩沖作用。種植體因為與骨之間的剛性結合而只能把 力直接傳導于周圍骨組織但不發生下沉,且沒有轉動,應力集中于種植體周圍牙槽嵴頂。

1.2 彈性模量

種植體與天然牙根之間存在明顯的彈性模量差異 與種植體相比,天然牙根的彈性模量最接近骨組織,在負荷時發生最小的相對運動趨勢而種植體多為剛性材料,在生理環境中彈性模量極大,負荷時種植體-骨界面更容易出現應力集中和相對運動。

1.3 表面積

種植體與天然牙根的表面積存在差異 臨床上通常以釉牙骨質界下 2mm 處測量的天然牙根的平均尺寸為依據選擇取代該牙的最佳種植體型號,一般植入的種植體表面積比原有的天然牙根小,經常在雙根牙甚至多根牙區植入單個種植體,負荷時種植體-骨界面的應力遠大于天然牙根 - 骨界面[2]。

1.4 神經和血供

種植體沒有神經和血供,與天然牙根之間存在咬 敏感性差異,而且由于缺少神經支配,種植體受到 創傷后不會產生開口反射和充血 咬合不適或冷熱刺激過敏等癥狀,容易造成種植體周骨質進行性吸收[3]。

1.5 外部形態

種植體與天然牙根形態不同 目前臨床應用的種植體的橫截面多為圓形,在抵抗側向力和扭力方面不如天然牙[4],同樣載荷時,種植體比天然牙更易發生種植體-骨界面的微折裂。

所有上述差異都提示我們,種植體的負載能力遠小于天然牙根,咬合設計不良引起的水平向和垂直向過大應力極易造成骨質微折裂,扭力更是如此。 種植體-骨界面的微折裂可刺激骨板,形成微折裂-骨質吸收-種植體微運動-種植體負載能力減弱-微折裂的惡性循環,最后種植體周袋形成,種植體松動甚至脫落。

2 種植修復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2.1 患者對種植手術的耐受

采取各種措施選擇最佳的手術計劃、 減少手術創傷, 對并發癥的減少、 療程的縮短、 延長種植體應用壽命至關重要。因此,了解患者全身情況顯得重要。這是因為口腔種植技術是創傷較小的手術,不能因義齒種植手術而損害患者全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2.2 缺牙原因與種植義齒修復設計

自然牙缺失有各種原因,但不同原因,可直接影響種植義齒修復成功率。與牙周疾病有關的自然牙缺失,即使在種植手術前進行了牙周系統治療,種植義齒的成功率仍然不能顯著提高。這是因為自然牙牙周袋內存在的細菌可增加種植體周圍牙周組織感染機會,易致種植體周骨組織喪失。嚴重牙牙合紊亂造成的自然牙缺失不主張種植義齒修復, 堅定要種植修復者, 需正畸或咬合重建后再考慮。對于磨牙缺失的患者, 在檢查完缺隙牙合間隙( 應大于 8 mm)后, 還應檢查患者的張口度( 正常應達 3 指, 約45 mm)。如果達不到此要求, 就應據缺牙部位適當調整種植置。

2.3 對種植區骨質、 骨量的考慮

自然牙缺失后,牙槽嵴均會持續不斷地發生骨吸收,即牙槽骨量的漸進性減少,且為不可逆現象。因此,為使種植義齒修復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得以順利進行,關鍵是對缺牙的種植區域骨組織量進行評價,獲得缺牙種植區骨質情況,得出是否植骨、 上頜竇提升等特殊處理的結論, 便于與患者交流和溝通。對骨質、 骨量的準確評估方法目前,國內主要靠曲面斷層片來定位。除了足夠的種植區骨量外,良好的種植區骨質對種植體穩定性和骨整合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自然牙缺失以后,拔牙創骨質除了不斷進行垂直向和水平向的骨吸收以外,牙槽骨的骨扳也消失, 并逐漸被致密的骨小梁樣的骨組織代替。在種植義齒修復設計時,了解并明確種植牙區骨質狀況對種植體數目、 直徑、 長度以及種植置的確定有較大意義。如骨質差,可通過選擇直徑較寬、 長度較長的種植體, 也可采用增加種植體的數目來彌補。

2.4 缺牙部位與種植義齒修復類型

種植義齒修復方案的制定應以患者缺牙的部位和數目及上下頜骨關系及口腔解剖骨質條件來定。而患者多數都要求通過種植義齒修復成類似自然牙的固定義齒修復。但最終的種植義齒修復方案制定應根據患者具體缺牙部位解剖特點外,還應遵循治療過程患者可接受, 治療效果患者滿意, 治療費用患者接受來確定治療計劃。尤其對醫師要求須在全面了解各類普通義齒修復方案的利弊及熟練掌握各類設計應用,才能選擇出正確的最為優化的種植義齒修復方案。

口腔種植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第一五三中心醫院收治的行口腔種植體冠修復患者9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7例,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齡29~63歲,平均年齡(417±49)歲;包括前牙24例,后牙37例,其中貴金屬烤瓷冠38顆,全瓷冠23顆。對照組47例,男性19例,男性28例,年齡28~61歲,平均年齡(421±53)歲;包括前牙22例,后牙38例,其中貴金屬烤瓷冠36顆,全瓷冠24顆。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入院后均行口腔種植體冠修復,其中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口腔修復護理,包括術前口腔檢查、材料及器械準備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全面護理,具體如下。1.2.1心理護理由于牙列缺失會造成患者面部功能和美觀障礙,應用柔和自然的表情,溫柔的語言介紹治療程序、修復方式及注意事項等,使患者了解口腔修復過程中的各項操作,以爭取理解和主動配合。同時講解口腔種植體修復基本操作步驟,以幫助患者緩解恐懼、焦慮心理,防止對手術的順利進行造成干擾。1.2.2術中護理配合1.2.2.1首診護理①準確種植系統器械套裝,使用專用鑷子進行工具傳遞。在患者左后方,使用左手對口腔或上下唇進行適當牽拉,以創造寬闊的視野,便于手術操作,同時注意防止排齦線、K銼、中央螺絲等微小物品遺落口腔。術者對術區沖洗后,及時準確地將術區液體吸干。②將扳手、中央螺絲、轉移桿等器械傳遞給術者,術者將印模取下后,護理人員應在30s內將印模硬體混勻,并將其置于托盤上,同時在印模軟體注射完成后10s內將其傳遞給術者。將硬固印模取出后,對印模形態和轉移桿頭部進行準確觀察,以穩固、準確復位。③對種植體袖口進行清潔并安裝臨時基臺時,應將分離劑涂布于印模組織面,并注射人工牙齦。同時準備好臨時冠材料和蠟片,避免使患者進行臨時冠的制作和記錄。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醫院感染控制流程,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為在印模出診室前將其置于紫外線箱內消毒30min。④清點和清潔材料和器械,并準備臨時粘結劑、拋光工具和調和材料,患者佩戴臨時冠后,幫助其對面部進行清潔,并安排復診事項。1.2.2.2復診護理首次復診時:①術者去除臨時冠時,應有序擺放打磨器具、基底冠和種植體基臺,以便于術者試戴;②臨時冠粘結完畢后,應指導患者掌握術后注意事項,并安排復診。二次復診時:①術者去除臨時冠和種植體基臺時,配合其安裝永久基臺的和試戴最終修復體,并微調鄰接和咬合關系;②永久粘結時,應注意對最終修復體和種植體進行徹底消毒清潔,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協助術者注射樹脂粘結劑,實施光固化粘結;③指導患者掌握修復體清潔要點,并告知其修復治療后注意事項。

1.3效果判定標準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以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4個程度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進行評估,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情緒及身體不適、手術操作準確性及不適感、最終修復效果等。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口腔種植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口腔種植修復學; 種植體長度和直徑; 種植學新技術

國際市場上約有1300多種種植體可供選擇,同時隨著新產品的開發,不斷有新的種植系統出現。目前普遍應用于國內外臨床上的種植體主要有Branemark系統、美國3I系統、Core-vent系統、瑞士ITI系統、IMZ系統、Astra-Tech系統、camlog牙種植系統、瑞典replace系統、Bicon種植系統。

1 種植體

1.1 種植體的分類 口腔種植體按其種植的部位和不同的組織層次可分為四類,即骨膜下種植體、黏膜內種植體、牙內骨內種植體和骨內種植體。其中骨內種植體是目前國內外臨床上應用范圍、數量最大的一類種植體,其形狀有螺旋型種植體、柱狀種植體、葉狀種植體、錨狀種植體、穿下頜種植體、下頜支支架種植體,現在臨床上常用的是螺旋型種植體、柱狀種植體。

1.2 短種植體的發展史 臨床的現實情況是,很多的種植患者都受到了骨高度的限制。在植入較長的種植體時,上頜竇和下頜神經管都存在潛在的風險,盡管通過植骨能降低這些風險,但是出于對植骨過程的時間和費用的考慮,患者還是會盡量避免接受這種治療。另外,植骨過程本身也有其自身的風險和問題,很多時候患者也比較難于接受。總的來說,在骨量足夠的情況下,應該選擇盡可能寬的種植體,而不是長的。這就出現了短種植體這個概念,短種植體的歷史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1968年,Tom Driskell開始了種植體的設計研究,這一研究使短種植體應用成為可能。1985年Bicon種植系統的推出,包括成功率很高的8.0 mm種植體,這一長度在當時被認為是非常短的長度。2000年,他們又推出了4.5 mm×8.0 mm的種植體并獲得FDA的認證。2006年又推出了4.5 mm×6.0 mm的種植體,隨著種植體設計的不斷變小,設計概念在不斷更新。短種植體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種植體植入的可能性,并且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植骨的需求。

1.3 種植體長度和直徑設計的新進展 種植體平臺至根部的距離就是種植體長度,種植體越長其手術相對成功率就越高,短種植體臨床成功率就相對較低。機械學分析表明,延長種植體長度僅在某些方面增加種植體的成功率。現有的種植體產品直徑3~7 mm不等,長度5 mm、直徑增粗且經過多孔親水、表面粗化噴砂酸蝕技術等表面處理的種植體植入后的骨結合令人滿意,骨質較好的患者不需行傳統的上頜竇提升術[1],通常把直徑為3.75 mm的種植體稱為標準直徑種植體[2],直徑大于4.5 mm的種植體稱為大直徑種植體[3],小于3.5 mm的種植體稱為小直徑種植體[3]。有學者認為種植體的直徑對骨界面的應力分布幾乎沒有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專家們曾采用三維有限元方法,比較種植體長度和直徑對種植全口義齒的應力影響。發現骨界面應力與種植體直徑關系不大,而與種植體長度成負相關關系。為了進一步了解長度和直徑對種植全口義齒修復的作用,探討種植體長度和直徑對種植體周圍骨界面應力反應的影響,一些相關研究仍在進行著。不同型號的種植體聯合應用,當應力分布不均衡時可通過調整種植體的長度或(和)直徑來達到分布均衡,從而提高種植固定橋的遠期成功率;并且在特殊的解剖狀況下(如高窄、低寬的牙槽嵴或解剖標志的限制),也可以通過調整種植體的長度和直徑來達到標準種植體同樣的固位效果[4]。

在最近的資料中顯示,一些專家們認為增加種植體的表面積可以通過增加種植體的長度、直徑來完成,同時可減小種植牙頸周骨內應力。Kovanc等[5]亦持相似觀點,認為較短的種植體比長的種植體獲得的骨支持少,大直徑的種植體機械強度要好于小直徑種植體。Lum則建議骨內種植體的長度在8~12 mm為最適宜,他認為增加種植體的長度可以減低傳遞到周圍骨的水平向力量。而Lin[6]則認為種植體形態對種植體周骨應力的大小及分布起主要作用,種植體的大小對種植體周骨應力分布的影響要小。在種植體7 mm以上平面,圓柱形種植體與骨的表面接觸面積為98.91 mm2,而階梯柱形種植體與骨的接觸面積則100.48 mm2。一些研究認為,有效壓應力承載面積是影響種植體表面應力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通過適當增加種植體頸部的表面積有利于種植體獲得較理想的應力峰值,達到最優化的設計原則[7]。

從一些專家的統計計算結果來看,隨著種植體的變短、增粗,種植全口固定義齒和種植全口覆蓋義齒的種植體內部應力均明顯降低,這可能是由于種植體變短,減小了力矩作用,增粗提高了強度的結果,這對種植體各部件的結構設計具有非常好的參考價值,這也提示了稍粗一些種植體在臨床上的優勢,但種植體直徑與組織應力狀況影響不大。張少峰等[8]則認為骨界面應力與種植體長度呈負相關,與種植體的直徑關系不大,直徑與種植體的內應力有關,種植體越粗則內應力越小,并認為臨床上可不必把種植體直徑的選擇作為考慮的重點。一些臨床數據說明,種植體長度與骨界面應力呈負相關關系,種植體長度的增加能明顯降低種植體骨界面的應力集中值,有助于減緩種植體周圍骨組織的吸收,維護種植體的長期穩固。

1.4 種植體螺紋形態設計的新進展 在不同材料的種植體中,純鈦種植體植入骨質后其骨內段普遍為螺紋形態,螺紋的幾何形態不同,界面應力分布也不同[9],現有種植體螺紋的主流形態大致分4種:V-型(V)、支撐型(B)、反支撐型(R)和矩形(S)[10],且螺距也不相同。

種植體在早期設計為骨膜下、葉片狀種植體。骨膜下、葉片狀種植體無法取得可靠的骨結合,唯有柱狀與根形種植體才能取得良好骨結合。目前認為同圓錐形種植體相比,圓柱形種植體對牙槽骨及骨界面的應力小,同不帶螺紋種植體相比,帶螺紋種植體對牙槽骨及骨界面的應力小,故新的分類方法僅限于柱狀與根形的種植系統。目前種植體系統多為圓柱螺紋和根形螺紋等,其生物相容性更好。

種植體的固位情況與種植體的螺紋形態密切相關,這樣才能起到最佳的生物力學效應。由此可見無論從生物力學還是從機械力學的角度上看,臨床上不宜選用螺紋深度過大的微小種植體。但螺紋深度過小的種植體應力和位移也會增加,而且也減少了螺紋種植體與骨組織的機械固位作用。不同螺紋設計的種植體存在著各自的力學特點,揭示了種植體在進行設計時要考慮表面螺紋的生物力學影響。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采用三維有限元法,三維數字化圖像和圖表分析,最后得出了種植體設計在螺紋位置,螺紋形狀,螺距的最佳狀態,這就是螺紋位于種植體的位置應設計為下1/3螺紋更可取,螺紋上平下斜式、頂角45°的設計更符合,螺距1.0 mm較合理。黃輝等[11]研究認為,螺旋形種植體螺旋頂角的改變可以導致種植體在支持組織內應力分布水平的變化,并指出螺旋頂角為60°的種植體應力分布最合理。

2 口腔種植修復學新技術

為了滿足大量的口腔種植患者對美的需要,種植領域的新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

2.1 引導性骨再生技術 是利用膜屏障來阻止組織細胞和上皮細胞的過快生長,促進成骨細胞優勢生長,可以保護血凝塊,實現缺損區的骨修復再生。

2.2 牽引成骨技術的應用 采用骨牽引器,以增高牙槽嵴為目的,大大的改善了種植體支持和固位的問題。

2.3 牙種植和頜骨重建技術的聯合應用 主要是修復頜骨缺損來保持頜骨的連續性,以恢復頜骨的咀嚼功能,后期植入種植體,來解決患者的咀嚼和發音功能。

2.4 骨擠壓和骨劈開技術 骨擠壓技術和骨劈開技術,都是以專門的手用骨擠壓器械,取代常規技術來進行種植窩的預備。

2.5 牙槽嵴擴增技術 常用自體骨移植,傳統經典的術式還包括髂骨取骨術,和Onlay植骨術,即外置式植骨。通過植骨來使種植手術獲得足夠的骨量,以利于種植體的固位。

2.6 上頜竇底提升術 主要適用于牙槽嵴至上頜竇底之間距離小于10 mm,頜齦距離基本正常的患者,提升術在前磨牙和上頜磨牙區,后經6個月以上時間再進行種植手術。

2.7 即刻種植外科技術 特別是前牙區最適于即刻種植,可以獲得延期種植無法達到的美學效果。對于外傷牙和齲壞牙也常用,其適應證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2.8 無牙頜口腔種植的新修復技術 包括桿附著體固位種植體-組織支持的覆蓋義齒和球附著體固位種植體-組織支持的覆蓋義齒[12]。無牙頜可通過半口、全口種植覆蓋義齒或種植固定義齒修復很好地得到恢復。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患者要求選擇種植修復來解決口腔的美觀問題。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種植體的形態設計也在不斷的完善,種植義齒手術的成功率也在明顯的提高,但在國際市場上種類繁多的種植體中,如何選擇適合患者的種植系統仍是非常重要的。總之,種植體長短粗細的合理搭配,完美的種植體螺紋形態設計仍需一步的深入研究,口腔種植技術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些都需要廣大口腔醫務工作者共同來努力,使口腔種植修復在口腔醫學領域創造更加輝煌的成績。

參 考 文 獻

[1] Deporter D, Todescan R, Caudry S. Simplifying management of the posteriormaxilla using short, porous-surfaced dental implants and simultaneous indirect sinus elevation.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00,20 (5):476-485.

[2] Miloro M. Peterson's princip le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nd ed. London:BC Decker Inc,2004:255.

[3] Renouard F, Nisand D. Impact of implant length and diameter on survival rates. 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6,17 ( Supp 12):35-51.

[4] 張理生,周延民,孟維艷.種植固定橋應力分布均衡時種植體長度和直徑間關系的三維有限元分析.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0,(04):229-231.

[5] Kovaes. Clinical analysis of implant losses in oral tumor and defeet Patients. 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0,11(5):494-504.

[6] Lin S,Shi S, Legeros RZ.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four designs Of a high strength silieon nitride implant. Implant Dent,2000,9(1):53-60.

[7] 沈山.兩種不同形態種植體的臨床觀察及三維有限元應力分析.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34-37.

[8] 張少峰,馬軒祥,歐陽君.種植體長度和直徑對種植全口義齒應力的影響.實用口腔醫學雜志,1997,13(3):199-201.

[9] Ivanof CJ,Grondahl K,Sennerby L,et al.Influence of variations in implant diameters:a 3 to 5 year retrospective clinical report.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1999,14:173-180.

[10] Steigenga JT,al-Shammari KF,Nociti FH,et al.Dental implant desig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ong-term implant Success.Im-plant Dent,2003,12(4):306-317.

[11] Lin S,Shi S, Legeros RZ.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four designs of a high strength silieon nitride imPlant. ImPlant Dent,2000,9(1):53-60.

口腔種植范文第5篇

【關鍵詞】er:yag激光;種植體;種植體周圍炎

        近年來,口腔種植迅速發展,在牙列缺失、缺損以及頜面部缺損的修復治療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口腔種植的成功不僅依賴于規范的外科操作和良好的修復體,還與種植體初期穩定性的獲得和骨整合的良好形成以及種植體周圍的口腔生物環境有關。激光以其在切割軟組織、加強種植體與骨的結合以及控制感染等方面的優勢正逐漸被用于種植臨床。

        1常用激光的種類和特性

        目前在口腔領域應用的激光種類有二氧化碳(co2)激光、氦氖(he-ne)激光、摻銣釔鋁石榴石(nd:yag)激光、摻鉺釔鋁石榴石(er:yag)激光、砷鋁鎵(gaalas)激光、摻鉺鉻鈧鎵石榴石(er ,cr:ysgg)激光和二極管(diode)激光等。二氧化碳激光具有水吸收性,通過氣化組織完成切割。在切口處可產生快速密集的能量,保護了切口下方組織。臨床上主要用于軟組織切割。摻銣釔鋁石榴石激光:主要通過散射到達靶組織,可吸收顏色,止血效果佳。常用于軟組織手術、齦下刮治、脫敏等。但切軟組織時可引起下方硬組織損傷。砷鋁鎵激光:穿透力比nd:yag激光小,故不易引起下方硬組織損傷,可吸收顏色廣泛用于理療、口外手術和口內治療中。其中er:yag激光是唯一一種被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批準可以在口腔硬組織使用的激光,它的波長為2940nm,有良好的水吸收性,也可被羥基磷灰石吸收,使用時不會對組織產生熱副損傷。

        2 er:yag激光生物效應的機制

        er:yag激光屬于低強度激光,其引起生物效應的機制還不十分明確。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提示低強度激光的作用并非熱效應,而是依靠激光光子到達細胞后直接作用于細胞器,激活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從而誘導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增殖[1]。細胞經激光照射后,細胞質膜通透性發生改變,激活ca2+-mg2+-atp酶活性,影響到細胞內ca2+的濃度變化,ca2+濃度的改變能激活蛋白激酶或磷酸酶,產生一系列蛋白磷酸化反應,向細胞核內傳導信號。在信號傳導過程中,絲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級聯信號傳導通路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被認為是細胞外信號引起細胞增殖、分化等反應的共同途徑或會聚點[2]。        ras/raf/mek/erk途徑是mapk級聯途徑中研究最為活躍也最為重要的信號傳導通路之一[3]。ras是只有一條多肽鏈的低分子量g蛋白,本身具有內源性gtp酶活性,可催化gtp分解為adp,從而將胞外信號傳遞至胞內;raf是絲/蘇氨酸蛋白激酶的主要成員,其作用是磷酸化并激活下游底物mapkk(mapk kinase);mek是mapkk中最主要的成員,它具有磷酸化蘇/酪氨酸殘基的雙特異功能,同時激活下游底物mapk;erk(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的作用是磷酸化并激活多種下游底物,引發多種細胞反應,調節細胞漿靶物如磷脂酶a2等,將細胞外信號傳遞至細胞核,通過磷酸化活化轉錄因子而調控特異基因的表達。

        3 er:yag激光在口腔種植中的應用

        3.1er:yag激光控制種植體周圍炎的作用。

種植體周圍炎是指發生于種植體周圍組織的炎癥,它造成圍繞種植體周圍的淺碟狀損害。當骨結合區完全吸收后,種植體會松動脫落。微生物寄居被認為是導致種植體周圍炎( peri-implantitis) 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去除牙菌斑是治療種植體周圍炎的關鍵環節[4]。傳統治療包括潔治和刮治術、抗菌藥的服用同時結合手術以形成新的骨整合。但是使用潔治和刮治處理種植體表面會導致表面形態改變妨礙骨再生。藥物輔助治療也無法在種植體周保持一定濃度。

takasaki等人觀察使用er:yag激光治療24周后的種植體周圍炎的動物模型,并且對其進行組織學切片。最終他們發現經er:yag激光治療后的實驗性狗種植體周圍炎與對照組相比,種植體周圍有明顯的新骨形成,種植體-骨接觸面積(bone-implant contact, bic)增大[5] 。kreisler[6]對三類(鈦漿噴涂,酸蝕,羥基磷灰石)不同涂層的72個種植體使用er:yag激光(60—120mj,脈沖型,最大重復頻率10)滅菌。結果他們發現即使只是低能量的照射,種植體表面也出現了明顯的滅菌效果。

        schwarz等人對20例中度、重度種植體周圍炎患者隨機應用er:yag激光治療(100 mj,脈沖型,最大重復頻率10)與手工刮治配合用藥治療組(同名牙)進行對照,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3、6個月,檢查5 項臨床指標和齦下菌斑,結果顯示兩組都有明顯的齦下菌斑數目改變,bop(探診出血)的減少和cal(周附著喪失水平)的改善。er:yag激光治療組對bop改善效果更好一些[7]。并且schwarz等人對2位口內的8個出現了嚴重的種植體周圍炎的患者進行治療后,發現使用er:yag激光治療(100 mj,脈沖型,最大重復頻率10)可以有效去除結石且不會造成任何熱損傷[8]。

        3.2er:yag激光在促進種植體骨整合的形成中的作用。骨- 生物材料界面反應的主要決定因素是成骨細胞的早期附著、擴散和增殖。一些學者認為促進這一進程能使種植體更快更廣泛的形成骨整合以及保持更長的穩定。dortbudak等人[9]認為低強度的激光能引起各種酶活性的提高,如堿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轉移酶、谷氨酸脫氫酶、戊二酸脫氫酶、琥珀酸脫氫酶等。這些酶的主要作用于三羧酸循環和氨基酸代謝以及使三磷酸腺苷及蛋白質的合成增加。通過這種機制使細胞功能恢復、為骨折愈合提供能量和物質基礎。

kesler[10]和salina[11]等人分別使用er:yag激光在鼠和兔脛骨上進行種植體窩洞預備后植入種植體。kesler使用500—1000mj的脈沖型er:yag激光進行預備,并于3周和3月后將種植體取出觀察。salina使用200mj脈沖型er:yag激光進行預備,并且在術后0, 7, 15, 30, 45以及60天分別將種植體取出。結果均發現與傳統手術方法相比較,此方法可以促進骨整合的形成,縮短骨愈合時間,增加bic(種植體-骨接觸面積)。并且推測其機理與激光能促進成骨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關。

     friedmann[12]發現通過使用er:yag激光對置入成骨細胞培養液的鈦柱處理后能有效去除種植體表面細菌類毒素和脂多糖等污染物,有利于成骨細胞的附著。根據schwarz等人[13]用er:yag激光(100mj,脈沖型,10hz)進行鈦表面處理后,用掃描電鏡未發現鈦表面形態有明顯變化,成骨細胞的附著也沒有明顯改變。提示er:yag激光促進成骨細胞的附著的現象不是因為鈦表面形態的變化,而是激光改變了成骨細胞的功能活動狀態。kreisler[14]等人的研究表明使用er:yag激光(60—120 mj,脈沖型,10hz)持續照射種植體—骨界面120秒后,其溫度始終在47℃以下。

因此在此溫度下適當使用激光對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分化效果好,但時間不應該過分延長。

基于以上各學者的研究,我們推測合適的低強度er:yag激光對于尋求無損傷治療種植體周圍炎,保持種植體周圍環境清潔、提高種植體的長期成功率、都具有一定的臨床實用價值。由于現在各學者對er:yag激光使用的適應癥以及其各項參數仍舊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如何發揮其最大功效仍需要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承宜,段銳,殷培軍. 低強度激光的細胞信息生物學研究.中國激光醫學雜志. 2000; 9(3):185.

        [2]powell dw, pierce wm, mcleish kr,et al. defining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s with mass spectrometry-based approaches. mass spectrom rev. 2005; 24(6):847-64.

        [3] chang f, steelman ls, lee jt, et al. signal transduction mediated by the ras/raf/mek/erk pathway from cytokine receptors to transcription factors: potential targeting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leukemia. 2003; 17(7):1263-93.

        [4] ga gnot g, mora f , pobl ete m g, et al . comparative study of manual and ultrasonic instrumentation of cementum surfaces : influence of lateral pressure [ j ] .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2004 ,24 (2) :1372145.

        [5] takasaki aa, aoki a, mizutani k, et al. er:yag laser therapy for peri-implant infection: a histological study. lasers med sci. 2007; 12(1): 39-46.

        [6] kreisler m, kohnen w, marinello et al. bactericidal effect of the er:yag laser on dental implant surfaces: an in vitro study. j periodontol. 2002; 73(11):1292-8. 

        [7] schwarz f, sculean a, rothamel d,er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 er:yag laser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peri-implantitis: a pilot study.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5,16(1),4

        [8] schwarz f, rothamel d,et al. influence of an er:yag laser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itanium implants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3, 113(6):660- 671.

        [9] dortbudak o, haas r, mailath-pokorny g.  effect of low-power laser irradiation on bony implant sites.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2; 13(3):288-92.

        [10]kesler g, romanos g, koren ret al. use of er:yag laser to improve osseointegration of titanium alloy implants——a comparison of bone healing.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2006 ; 21(3):375-9.

        [11]salina s, maiorana c, iezzi g, et al.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in rabbit tibiae, of osseointegration of mini-implants in sites prepared with er:yag laser versus sites prepared with traditional burs. j long term eff med implants. 2006;16(2):145-56.

        [12]friedmann a, antic l, bernimoulin jp, et al. in vitro attachment of osteoblasts on contaminated rough titanium surfaces treated by er:yag laser. j biomed mater res a. 2006 ; 79(1):53-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免费国产 |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演员表 |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动 | 999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 | 日韩人体视频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男人看 | 精品成人| 国产福利在线视频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综合色 | 国产精品2 | 国产女人成人精品a区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久 | 99精品久久 | 四虎www|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a天堂在线 | 久久永久免费 | 相泽南av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欧美一a |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av片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区一区二区三视频免费 | 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 一区久久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白皮肤 | 国产在线第一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高清视频 | 日日爱影视 |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三级网站 | rbd奴隷色のステージ2 | 日韩影片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爱情岛亚洲论坛福利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