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筑平面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建筑施工、柱結構平面圖、識別方式、實際應用
前言
建筑施工的基礎要結合多個部門的勞動成果,建筑施工圖的設計是施工單位的設計部門的工作,是各個單項施工的基礎同時也是建筑整體的核心元素。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建筑工程圖逐漸從傳統的繪圖方式走向電子繪圖。由于早期的施工設計方式是采用手工繪圖,可以將建筑工程圖的原件拿給預算人員看,讓預算人員有直接的感受,隨著計算機技術軟件的發展,AutoCAD電子繪圖逐漸替代了手工繪圖,施工預算人員渴望得到計算機技術的幫助。
一 系統中柱圖處理能力
(一)建筑工程圖中柱圖的畫法
在一般的情況下,建筑工程圖中的柱圖畫法一般有兩種,即,平法與立面法。
1、平法的表達方式
平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工程圖中的結構構件的尺寸大小與賠筋等,然后按照平面的整體的表達方式來進行繪圖,將結構構件的整體直接在平面布置圖上進行表達,最后再與標準結構進行對比,從而得到一套新的、完整的結構設計。讓傳統的結構構件得到優化,并讓這種優化后的結構構件得到充分的表現。
2、立面法表達方式
立面表達就是將結構構件從建筑工程圖中拉出來,按照結構構件的配筋,并輔以立面眾筋點的方式進行表達。
平法是我國混凝土施工工程圖中得到了較大的改革,其技術被我國科委列為重點推廣技術。平法的直觀更加清晰,是結構施工圖未來發展的趨勢。
(二)柱圖處理能力的考慮
在實際施工當中,對于柱圖處理能力的考慮,我們應該注意以下五點:
1、能夠有效處理工程圖中的國標以及PKPM截面平法圖。
2、能處理矩形柱文本列表當中的平法圖,以及相關的施工數據。
3、能處理平法施工圖中柱梁合一的截面平法圖。
4、對于施工圖中能夠同時標高多個范圍內的圖,并且可以通過多次原圖拉框加模板的解決方式。
5、工程圖中的其余標高點可以通過交互的解決方式。
二 截面注寫方式柱結構的平面處理技術
(一)截面注寫方式柱結構的平面圖表達方式與特點
建筑工程圖中截面注寫方式是較為規范的繪畫方式,在圖紙上清晰的表達出柱位置與布局,甚至是每個柱內部的鋼筋結構都可以顯示出來。
國際標準03G101的截面注寫方式柱圖主要由下三點組成:
1、坐標軸網以及柱的尺寸大小。
2、柱截面的詳細詳細。
3、非詳細的柱截面的數據信息。
截面圖與標注截面是組成圖標畫法的兩大基礎要素。可以通過計算機的識別功能找出圖中的圖元與標注,從而進行相應的匹配工作并且讓其符合相應的數據信息。以識別的角度來看,柱結構平面中有以下幾方面會對識別工作帶來困擾。
1、對象內心比較多
建筑工程圖中,相應的文字信息與圖形信息是圖中表達的對象,當中有軸線符、軸線、軸網、尺寸等眾多單位,必須在繪圖是進行分別標注,進行相應的識別。
2、符號表達方式比較多
例如,建筑工程圖中一類筋的符號就有多種形式來進行表達,常見的符號有很多,在圖中會與其余符號相混合,干擾工程人員的思維。
3、截面圖形態較多
截面圖形的形狀在施工圖紙中有較多的形狀,我們常見的截面圖形有矩形、十字形、L形等,在一些特殊的位置還會出現F形。這種多形狀的截面圖形,給復制匹配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二)截面注寫方式柱結構平面的識別方式
識別柱結構平面的目的是,正確分別出柱結構在圖紙中的位置布局,柱結構的類型,并且正確分析出柱結構內部的鋼筋機構。
以直觀的方式去看柱結構在圖紙中的形態會有一些出入。在上文中我們提到鋼筋符號類型不同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特點,圖紙中的一個圓可能是由兩個半圓組成的,這就需要我們的繪圖人員在繪圖中做好預處理工作,從而利用基于視覺上規則的不同繪圖方式表示統一為系統的表示方式。
三 列表注寫方式柱結構在平面圖中的處理方式
(一)列表注寫方式柱結構在平面圖的表達方式與特點
列表注寫方式是國家標準畫法的一種,列表注寫方式當中主要由柱平面布置圖和柱表所組成,在柱平面布置圖中柱名與其余對應的非詳細截面表示,而一些詳細的配筋信息卻要通過獲取柱表來得到相應的信息。
柱表主要有兩種表格形式,即,簡單表與圖文表。簡單表具有強烈的文字表達能力,但是能夠表達的柱結構類型有限。圖文表以截面圖元的的形式表示柱截面的鋼筋位置,能夠表達的柱結構類型有很多。
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清晰認識到柱表的內容與完整的柱截面結構。從識別的角度來看,列表注寫方式除了截面注寫的識別難點外,還有以下幾點是列表注寫當中的難點:
1、表中字傳符的名稱不統一。
2、同一型號柱結構存在多重標高,會給柱結構的定義、復制鋼筋數據等一系列后續操作帶來困難。
3、圖文表表格的表達形式比較多,但是識別標注以及相應的匹配數據的難度都比較大。
(二)列表注寫方式柱結構平面的識別思路
首先我們要進行柱表的識別,同時要讓繪圖人員做繪圖上的預處理,根據施工的需求建立相應的識別柱名,然后將工程圖中的所有識別柱名集中到一起,并且要給識別柱名匹配相應的施工數據,最后算出鋼筋結構的數據。
四 基于柱結構的形狀特性與結構語義的柱平面識別方法
(一)基于柱結構命名方式的標注與參數分析
國際標準的柱法截面可以分為詳細標注與非詳細標注兩種,詳細標注當中包含了截面的尺寸大小、角筋規格以及捆筋的形狀。
利用已知的數據參數,識別出相對應的標注,如柱名出現特殊情況,應該以標注的圍困為依據,從上到下延伸同時搜索最大閥值的截面尺寸,從而判斷出詳細標注與非詳細標注。
(二)截面輪廓的追蹤
根據工程圖紙繪圖的實際情況,可以將柱結構平面圖分為兩種表達方式,即,詳細與非詳細截面標注表達。對于實際的施工方式,圖紙上的標注是不能完全概括到的,因此,我們的施工方式應該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五 結束語
建筑柱結構平面的識別對于施工來說非常重要,主要的效果是工程圖中的柱結構單位與柱結構內部的材料。但是,目前的柱結構識別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對這種技術進行深入化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顏巍,羅志偉,蔡士杰. 建筑樓板結構平面圖的自動識別方法[J].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2,08:109.
[2]隋新光. 曲流河道砂體內部建筑結構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13.
[3]金寶軒. 三維城市模型的構造方法與可視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
[4]張亮. 結構損傷遠程監測系統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
[5]許通. 建筑工程圖的圖形理解與三維重建算法研究[D].東北大學,2012.
1.1課程教學內容
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是研究建筑工程圖樣的繪制、表達和閱讀的一門應用科學,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畫法幾何、制圖基礎、建筑工程圖識讀和計算機繪圖等四部分。學習利用正投影法的原理和方法表達空間幾何形體和圖解空間幾何問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學習貫徹有關制圖國家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制圖基礎;訓練學生用儀器和徒手繪圖的操作技能,學習建筑工程圖樣的識讀與繪制。
1.2課程職業能力
建筑工程專業對口就業單位有:土建類施工企業、土建類監理企業、土建類其他相關單位;主要就業部門有:工程部、質檢部、技術部、安全部、設計部;學生畢業后初次就業崗位有: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具備以下基本職業能力:繪制和閱讀中等難度房屋施工圖的能力、三維空間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AutoCAD繪圖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專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打下基礎。
2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課程教學現狀實例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針對建筑工程專業的大一學生和教師,采取隨機發放形式,總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68份,其中有效問卷62份,有效回收率為62%。基于回收的有效問卷,我們就建筑工程制圖課程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對教學互動的注重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等問題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本次調查發現,當前大班教學是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有相當大一部分被調查的師生認為小班教學比大班教學效果更好;教學方法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效果,當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課程教學中使用的方法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比較多的教師認為項目教學和分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更受學生青睞,教學效果遠高于其他方法;盡管幾乎所有的師生都認為教學互動重要,但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對自己教學中的教學互動的注重還不夠;學生普遍認為教學內容雖與專業聯系緊密,但職業能力的培養體現不夠突出、全面,被調查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排序依次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職業能力與專業聯系不夠緊密”等等。
3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課程教學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3.1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體現學生為主體、育人第一的主導思想,結合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多補充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對課程教學的方法、手段進行創新,構架融合經典內容與高新技術的畫法幾何教育教學方法;針對課程概念多、難點多、知識點分散、實踐性強的特點,有效開展理論和實踐教學;使畫法幾何、工程制圖、AutoCAD繪圖三部分內容融會貫通,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3.2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積極開展課堂討論
在教學過程中插入視頻文件或者動畫技術手段等來幫助學生建構新知識體系,同時適當運用肢體語言、板書作圖等方式來強化學生對新知識和重點知識的理解;教師通過運用項目化教學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以任務驅動小組互助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課堂討論是教師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方法,事實上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常組織學生就教學內容中的一些問題進行課堂討論,并配合開發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游戲,多方位開發學生智力,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實效性。
3.3依據職業崗位重設職業能力
作為專業基礎課程的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教學,應該明確該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和畢業設計、綜合實習間的關系,將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課程教學與職業能力培養相銜接。依據學生未來實際工作崗位所從事的繪圖工作情景來重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繪制和閱讀投影圖的基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AutoCAD設計繪圖能力、初步具有解決本專業工程制圖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學生應該牢固掌握我國常用的專業制圖標準,培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工程意識、創新意識和設計意識得以全面提高。這樣學生在校所學的技能更貼近實際需求、更容易適應工作崗位、更能適應行業的發展變化。
4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課程教學實施———以“建筑平面圖的識讀”單元教學為例
4.1結合職業崗位需求優化教學內容
結合職業崗位需求優化教學內容,及時變化更新。在“建筑平面圖的識讀”單元教學中,根據學生掌握建筑平面圖的形成、用途以及表示方法,具備識讀一般建筑平面圖的基本能力為主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用來做教材的建筑平面圖最好是來自于實際工程的真實項目,用工程實例講授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設備施工圖等,每一模塊的內容在教學中圍繞設定的項目展開,有利于讓學生接觸到真實的工程資料和實物,以拉近課堂與工程現場的距離。在注重建筑識圖的技能訓練同時,還應把建筑構造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融入教學,以便使學生所學更加貼近建筑施工操作的實際,傳授給學生工程一線真正需要和最接近實際的知識。
4.2適當推行小班項目教學,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一般適合小班教學,在當前大班教學依然是主要的教學形式的情況下,適當推廣小班教學將有利于開展項目教學。本課程實踐性較強,培養學生識讀建筑圖的實際能力是本課程的核心目標,以任務驅動模式展開教學。“建筑平面圖的識讀”單元教學過程如下:首先由教師布置識讀建筑平面圖的項目任務;然后教師講解應該從哪些方面識讀建筑平面圖的知識點;接著學生按就近座位分小組,展開小組討論,抽選小組代表發言展示識讀成果;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理解上的不足,將此次任務進行總結概括。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動手、動腦有機結合,實現由重知識傳授向重能力和人格培養的轉化。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使學生掌握具備識讀一般建筑平面圖的基本能力。
4.3設置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的專項課程考核體系
課程考核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確定學生成績、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制圖與識讀課程實踐性較強,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主要靠平時的積累和訓練,因此,課程評價注重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以考核學生職業能力為主要評價目的,設置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的專項課程考核體系,以過程考核為主,將課堂紀律、出勤、任務完成過程和結果、識圖課程實訓的過程和結果、認識實踐的過程和結果等方面綜合納入考核范圍,突出過程評價與階段(以項目任務模塊為階段)評價,強調目標評價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從多方面有效地考核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將知識運用于實踐及工程的職業能力。“建筑平面圖的識讀”單元教學結束后,教師主要以考核學生是否掌握識讀建筑平面圖的能力為主,評價過程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抽選小組代表展示識讀成果,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應在評定時給予鼓勵,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得到有效調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與動手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職業能力。
5結論
剖切符號中的剖切位置線用剖切符號表示,用箭頭表示投影方向,剖切符號是工程術語,在建筑制圖中用于標記剖切所得立面在建筑平面圖中的具置,剖切位置線的長度一般為6-10mm。
建筑工程施工圖中的平面圖,只能表示房屋的內部水平形狀,對豎向房屋內部的復雜構造情形,無法表現出來。
(來源:文章屋網 )
建筑圖紙上的基本符號用Q表示墻、用Z表示柱、用L表示梁、用B表示板、用KL表示框架梁、用GL表示過梁、用LL表示連梁、用KZ表示框架柱、用GZ表示構造柱。
通常所說的建筑圖紙的表達方式一般是施工圖用的方法和非常基本的圖標。建筑立面圖是將建筑的不同側表面,投影到鉛直投影面上而得到的正投影圖。建筑剖面圖是依據建筑平面圖上標明的剖切位置和投影方向,假定用鉛垂方向的切平面將建筑切開后面得到的正投影圖
(來源:文章屋網 )
課程設計應該提前準備,緊跟課程內容,充分挖掘業余時間,在不同階段不斷地修改完善相應的內容。把課程設計與教學同步進行。這樣,在不增加停課設計時間的情況下,加大了課程設計的時間跨度,從而為提高課程設計質量提供了條件。通過系統教學把設計能力的培養擴展到課堂教學與課程設計這兩個教學環節中,使兩個教學環節成為有機整體,有利于學生對建筑設計能力的掌握。
1.1建筑施工圖方案草圖設計階段
通常的情況下,課程上完了緒論、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也就是前四章的內容后,再加上早期工程制圖已上完,學生對房屋施工圖的方案設計已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時可以布置任務書,任務書的內容可以按教材上的任務書,單元式多層住宅樓設計。設計之前可查閱有關資料,進行施工方案設計。先進行草圖構思,解決建筑功能分區與環境協調、平面構成、平立剖相互關系等問題,可要求學生做出若干個方案進行比較,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較為合理和完整的方案,并進一步細化尺寸及構造。平面設計是關鍵,先從平面入手,同時認真分析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綜合考慮三者的關系,按完整的三維空間概念去進行設計。建筑平面設計包括單個房間平面設計及平面組合設計,單個房間設計是確定房間的面積、形狀、尺寸以及門窗的大小和位置,而平面組合設計是根據各類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使用房間、輔助房間、交通聯系部分的相互關系,結合基地環境及其它條件,采取不同的組合方式將各單個房間合理地組合起來。施工圖的方案設計完后,上交進行第一次修改。
1.2構造設計階段
民用建筑的組成分為六大部分,即墻體、基礎、樓板地面、樓梯、屋頂、門窗。在課程中每一組成部分分一章講解,每講完一章指導學生在自已的建筑施工方案圖上作出相應部分的細部修改,課程上完后整個修改過程就進行完畢。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夯實基礎,又加強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學生也能把看似松散的教學內容整合成一體。同時利用了課后時間,節省了課程設計的時間。樓梯是建筑物中重要的部件。樓梯的凈高在平臺部位應大于2m;在梯段部位上應大于2.2m。在平臺下設出入口,當凈高不足2m時,可采用長短跑或利用室內外地面高差等方法予以解決。所以在本章節中作一個樓梯的大作業,包括平面圖及剖面圖的設計,為以后的課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2設計周階段
在設計周階段,指導老師要拿出詳細的指導任務書,以指導學生完成設計任務規定的完整施工圖的設計。對于初學者來說,沒有實踐經驗,不知道一套建筑施工圖的完整內容,容易漏掉一些細節,并且對圖紙的內容往往表達不全,不完整,并且對已學過的制圖規范記得不清,畫圖順序顛倒,因此畫圖前要作出相應的要求和規定,以便作出質量較高、幅面較為整潔的設計圖紙。對于設計指導任務書,其主要內容如下。
2.1圖紙一律用手工繪制
2.2合理的圖面布置
要進行合理的圖面布置(包括圖樣、圖名、尺寸、文字說明及技術經濟指標),做到主次分明、排列均勻緊湊、線型分明、表達清晰、投影關系正確,符合制圖標準。
2.3繪圖順序
一般是先平面,然后剖面、立面和詳圖;先用硬鉛筆打底稿,再加深;同一方向或同一線型的線條相繼繪出,先畫水平線(從上到下),后畫鉛直線或斜線(從左到右);先畫圖,后注寫尺寸和說明。一律采用工程字體書寫,以增強圖面效果。
2.4重視尺寸及名稱的標注
①外部尺寸、內部尺寸、縱、橫定位軸線編號及門窗編號、標注房屋各組成部分的標高情況、從平面圖中可以看出樓梯的位置、樓梯間的尺寸、起步方向、樓梯段寬度、平臺寬度、欄桿位置、踏步級數、樓梯走向等內容;②注意線型的粗、中粗、細線的應用區別;③在底層平面圖中,通常將建筑剖面圖的剖切位置用剖切符號表達出來;④建筑平面圖的下方標注圖名及比例,底層平面圖應附有指北針表明建筑的朝向;⑤建筑平面中應表示出各種設備的位置、尺寸、規格、型號等,它與專業設備施工網相配合供施工等用,有的局部詳細構造做法用詳圖索引符號表示。
3注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