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奕課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調查對象
2010年11月選取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五年制)在校本科四年級醫學生為調查對象,共118人。
1.2研究方法
1.2.1課間實習安排中國醫科大學《全科醫學概論》必修課共24課時,其中課間實習4課時。
1.2.1.1制定實習課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緊緊圍繞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的教育目標,結合目前本教研室所采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即“以病例為中心、問題為基礎、社區為導向”的教學模式(Case-centered,Problem-based,Community-orientedTeachingMode,簡稱CPC教學模式)[1]制定了《全科醫學概論》課間實習的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度漆t學概論》課間實習教學大綱:掌握全科醫療服務模式;熟悉全科醫師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內容和方式;了解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現狀。教學內容:介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概況;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介紹全科醫療服務模式。參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2.1.2授課教師集體備課全科醫學教研室全體教師及社區帶教教師集體備課。結合社區實際情況,確定介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重點及難點。仔細研究角色扮演的案例,確定劇本,以及確定參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路線。
1.2.1.3預講在課間實習課正式開始之前,由教研室組織全科醫學相關專家,安排社區帶教教師進行預講。在預講后由專家提出建議和意見。
1.2.1.4正式上課利用課間實習4課時的時間,將學生以班為單位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先由社區的帶教教師介紹目前社區衛生服務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現狀。然后由教師進行角色扮演。模擬一名全科醫生與患者的對話,向同學展示全科醫療的服務模式。最后再由社區帶教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社區的參觀。
1.2.2問卷調查在課間實習的課后進行問卷調查,主要調查學生對參加課間實習的反饋情況。共發放問卷118份。
1.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11.5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描述性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統計。
2結果
社區介紹、角色扮演以及參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實習過程中氣氛活躍,討論熱烈,并主動地參與到全科醫生的日常工作中去。課后發放調查問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100%。主要調查對《全科醫學概論》的反饋情況。
3討論
【關鍵詞】科學;藝術;關系
翻開唐詩宋詞,簡潔而精確地描寫自然及其變化規律的篇章比比皆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用“嘲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睅讉€小句,就生動地表現潮汐運動、晝夜交替、春冬更新的自然景觀。許多古代詩篇,把自然現象及規律描寫得精練至極,因此成為珍貴的科學資料。例如,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載及“日食”一詞,就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而天文學家推算,公元前776年十月初一正是辛卯日,早上七時到八時,確有過日食,與詩經的描寫完全吻合。地震和地殼運動的最早記載,也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家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痹S多描寫自然規律的詩篇,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僅顯示出千古的藝術魅力與藝術價值,而且彰顯出永恒的科學價值。
1 科學與藝術的區別與聯系
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茖W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作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指南。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起源于人類的社會勞動實踐,是一定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
科學與藝術,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主要是目的相同,側重點和方法有別。
科學強調客觀理性,重實驗、重推理,主要靠理智,以抽象思維為主。藝術強調主觀感受,重想象、重美感,主要靠激情,以形象思維為主??茖W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不斷揭示、發現和描述,是從個別中揭示一般,從個性中抽象出共性,并且是永遠無止境地探索、發現、描述。藝術是人類對客觀自然的主動性認識,是從一般中發現個別,從共性中求異、求新、求創造。在創造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是人類的精神世界。
科學與藝術都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依賴于人頭腦中的創造力,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都擔負著追求“真善美”的共同使命。
2 科學與藝術的相通性
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說:“科學與藝術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們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畫家吳冠中說:“科學揭示宇宙的奧秘,藝術揭示情感的奧秘?!睈垡蛩固拐f:“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音樂需要同樣的思維過程。”
從1987 年起,李政道先后多次與藝術家合作創造藝術作品,舉辦“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并出版了《科學與藝術》的大型畫冊。在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舉行的國際會議上,李政道則用科學家獨具的生動語言簡捷地向藝術大師解釋超弦理論,“想象用一根三維的線來繡一幅二維的圖,可以繡出人、馬、馬車和許許多多其他東西。再想象這根線可以按任何方式運動,一根三維空間的線的運動就產生了人、馬等整個二維圖象的運動?!崩羁扇敬髱熃涍^潛心思考,一反他傳統的筆法,揮灑出這幅“超弦生萬象”的抽象水墨彩色畫。生動地創造出與超弦理論既有聯系,又有獨特藝術意境的會議主題畫,這幅畫富有詩意地描繪出萬種粒子及其激發態如何從一根超弦的振動所產生。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李可染1907年出生,1989年去世??茖W與藝術的結合,引出了一段李政道與李可染相知相惜的忘年交故事,他們對于科學藝術的見解不謀而合。李可染先生曾感嘆道,他一生畫的都是平和的風景題材,但聽了科學家描述重離子碰撞奇景,也不禁為科學的壯觀所感染,平生第一次畫出抗衡、對撞的畫面,落筆時,心都在跳。20年后,李可染先生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鄒佩珠將這幅寓意無窮的畫作化為栩栩如生的三維造型藝術,借二牛抵角相峙、一觸即發的瞬間動態,展示了科學與藝術的相知相通、相輔相成、相生相長。2006年底,主題為“科學與藝術”的雕塑“落戶”清華科技園,這一雕塑也成為李政道八十壽誕的生日禮物。清華科技園將“科學與藝術”主題雕塑永久安放于園區廣場中央,成為彰顯園區文化的一大人文景觀。
因此,我們可以說,藝術是情感化的科學,科學則是精確化的藝術。
無論說“科學與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還是說“藝術是情感化的科學,科學是精確化的藝術”,闡釋的都是藝術與科學的關系。這種關系在設計藝術中表現得最為突出。藝術與科學的分離導致技術產品的丑陋和人情味的缺乏,設計藝術的目的是尋求在設計藝術中實現“藝術與科學的統一”,以創造出合乎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的產品。 設計藝術是藝術與科學的融合。
3 科學與藝術相互融合的典范
愛因斯坦是舉世公認的科學巨擎。1905年,愛因斯坦以其天才般的睿智,在兩條基本假設下,建立“狹義相對論”,顛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愛因斯坦還是一個造詣很深的藝術家,這一點很少人知曉;對愛因斯坦與藝術的關系,也幾乎很少人去關注。作為科學家中的藝術家,愛因斯坦是很有造詣的小提琴家,還能彈一手好鋼琴,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最意味深長的是,鋼琴演奏者是量子論創始人普朗克,小提琴演奏者則是相對論創始人愛因斯坦,而量子論和相對論共同構筑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藝術為科學家提供攀登科學頂峰的靈感,給科學家帶來巨大的創造力,這是一段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佳話。
達?芬奇則是古今罕有的藝術泰斗,其名畫《蒙娜麗莎》所刻畫的神秘微笑,幾百年來令世人所仰慕,他的作品既展現高超的藝術表現技巧,又科學地運用透視學、光學與解剖學原理,惟妙惟肖,生動自然,洋溢著人文主義的思想光芒,其繪畫技巧及透視學、解剖學原理等至今還被廣泛地借鑒和運用。他最早提出直升機的設想,他繪制的人體解剖素描出現在后世的醫學教材中,他對植物的組織結構與分類的研究成為植物學的先導。是科學的視野與情操,把達?芬奇推升到常人不可企及的藝術巔峰。
今天的人們已經習慣了為達?芬奇高超的繪畫技藝所折服,但卻鮮有人了解他在科學領域的作為。他思想深邃、博學多才,不但是個大畫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筑師、發明家、解剖學家、雕塑家、數學家、音樂家、物理學家和機械工程師。他懷著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奧秘,他把藝術和科學、理智和情感、形體和精神熔于一爐,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把藝術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為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大師留下的長達7000多頁的手稿(現存約5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著科學研究,這些手稿被稱為是一部真正的“15世紀科學技術百科全書”。著名科學史家丹皮爾說得好:“如果他當初發表了他的著作的話,科學一定會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如果真有這種情況發生的話,人類的學術和社會的演變一定都會大不相同了?!痹趯@些手稿的解讀中,我們能強烈感受到這位在藝術領域萬眾景仰的“巨擎”,在科學領域同樣卓越千古。
英文名稱: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單位:福建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福建醫科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9-4784
國內刊號:35-1241/C
郵發代號:34-5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崗位培訓是2005年之前全科醫學培訓的重點工作,能否按期完成此項工作對于進一步推進全科醫學教育發展至關重要。然而該項培訓仍存在較多問題。
1•1培訓不規范,按照衛生部制定的崗位培訓大綱要求,需完成600~620學時的培訓任務,而目前許多地方的培訓未按此要求進行,培訓學時普遍未達標,有的甚至僅培訓了3天就認為完成了崗位培訓,對于轉變基層醫生觀念、提高臨床水平和服務質量幫助甚微,不能起到由專科醫生向全科醫生轉型的作用。
1•2崗位培訓沒有時間保證和經費保證,許多地方開展全科醫學培訓,一是單位不給時間,二是沒有相應的經費支持。基層單位普遍人員緊張,參加培訓的學員只能利用休息日,培訓經費緊張也是十分突出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在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更顯得突出。
1•3使用的培訓教材不統一,在被調查的28個省中僅有12個省使用衛生部規劃教材進行培訓。一些省份使用自編的教材進行培訓,而編寫教材的人員又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全科醫學培訓或從事全科醫學工作,因此培訓教材質量沒有保證。
1•4培訓與使用相脫節,一些人經過培訓并不工作在社區,而工作在社區的人又沒有進行過培訓,因此培訓不足和過度培訓并存。在一些地區沒有明確的要求,使工作在社區的醫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5一些地區培訓工作開展緩慢,師資嚴重缺乏,基層醫生渴望學習卻找不到培訓項目,也很難得到各類培訓信息,使得這些醫生不能及時得到培訓,即培訓需求和供給之間存在矛盾。
2規范化培訓規范化培訓即畢業后教育,是實行專科醫師制度的途徑,是今后發展方向。然而由于許多配套政策尚未到位,使得開展此項工作舉步維艱。
2•1規范化培訓試點工作不順利,培訓周期長,參加人員少,積極性不高,短期內很難全面展開,至今沒有較成功的經驗。
2•2沒有與規范化培訓相關的支持政策,如培訓期間的工資待遇問題、職稱問題、培訓結束后的工作崗位問題等均不甚明確。使得不少參加培訓的人存在后顧之憂,嚴重影響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一些地方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和其他??埔幏痘嘤柾谝凰夅t院進行,但待遇、工作安排等都明顯不同,全科醫學培訓學員的待遇沒有保證,原單位的支持力度各異。
2•3沒有經費保證,進入規范化培訓的人員培訓費由誰支付沒有明確的規定。對于個人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因此由個人付費顯然不現實,這也影響了培訓的開展。
3師資問題
各省培訓中心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從調查結果看,100%師資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的僅有6個省,其他省份均有部分師資尚未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有近20%的省份一半以上的師資未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利用這樣的師資開展培訓顯然很難勝任崗位的要求,這也是造成全科醫學培訓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3•1資格認證工作:目前缺乏對全科醫學師資資格認定和管理的措施,亦沒有持證上崗的相關規定,培訓不培訓一個樣,這是造成目前師資隊伍管理混亂、素質不高的根本原因。有些師資既沒有接受過培訓,也沒有從事過全科醫療工作,對社區衛生服務也是一無所知,只是照本宣科,這樣的教師很難保證培訓的質量。沒有合格稱職的全科醫學師資也是造成規范化培訓開展較難的問題之一。
3•2師資的繼續醫學教育問題:目前對師資每年必須接受繼續醫學教育尚未有明確的要求,也缺乏教育途徑,全國全科醫學類的國家級繼續醫學項目屈指可數,使得眾多的全科醫生和師資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存在一定困難,因此使師資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影響。
4職稱問題
全科醫師的職稱系列目前僅開展了主治醫師資格考試,且有許多省份尚未開展,基層許多工作在社區一線的醫師不知道已有全科醫師系列。大多數省份尚未開展全科醫師副高職稱的評審工作,這是造成全科醫師隊伍不穩定的重要原因。
5幾點建議
5•1充分發揮國家級和省級培訓中心的作用,加快培養合格的全科醫學師資,加快轉崗培訓的進程,增加培訓項目,滿足培訓需求,力爭完成2005年的培訓目標。
5•2對市級、縣級開展的培訓,省級中心應給予認真的指導,培訓合格由省衛生行政部門或省培訓中心頒發上崗證書,或通過省一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資格考試,取得培訓合格證書或上崗證。應盡快制定培訓計劃,實行目標管理,培訓和上崗資格認證同時進行。
5•3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對已取得全科醫師上崗資格的,應規定每年必須參加一定學時的全科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的學習,經考核合格,與工資、職稱晉升掛鉤。
學科優勢是學科建設的基石。地方醫學院校的學科,難以企及部屬高校已有的存量和增量,獲得學科資源的優勢與綜合性大學比也并不突出[2]。因此,地方醫學院校的學科建設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核心。許多地方醫學院校由于大規模的擴招,導致基礎醫學各學科教學任務重、精神壓力大,在科學研究中急功近利,在目標上急于求成;加之地方醫學院校資源有限,對教研設備物資投入不足,同一學科內同一層次的人才相互之間容易出現你爭我奪,無法實現高水平科學研究。因此,地方醫學院校很難獲得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成果。人才梯隊的形成與培養是學科建設持續發展的的關鍵。學科帶頭人是高層次醫學科技人才,是學科建設團隊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不少地方醫學院?;A學科選拔學科帶頭人求全求高或者急于求成,給具有潛力的后備人才壓上繁重的行政和教學科研工作擔子;在選拔出學科帶頭人以后,缺乏相應的培養機制。不僅不利于基礎學科建設團隊的形成和發展,對基礎學科建設的持續發展也產生一定阻滯作用。
2地方醫學院?;A醫學學科建設的對策
地方醫學院校的基礎醫學學科優勢相較于綜合性大學或醫科大學并不突出,以建設學科特色為發展途徑能很好地解決地方醫學院校的基礎醫學學科存量不足問題。地方醫學院校應在現有基礎學科的細節上下功夫,抓住重點,培養出與其他醫學院校同類學科的特異之處,將其作為本院校該學科的特色發展;與此同時,地方醫學院校必須加強建設重點學科建設,這是基礎醫學學科建設的根本出路,統籌全局,集中人力和物力的投資,形成優勢,突出特色,使重點學科建設率先取得突破;再利用特色學科的優勢和影響力,積極主辦或承辦國內外學術會議,支持各基礎學科積極申請、參與國內外其他組織的科研項目,以推進學科與國內外優勢學科共建協作平臺。
任何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獲得都離不開多學科的聯合協作。地方醫學院校應理順基礎醫學各學科間的關系,協調好學科群與學科點及學科方向的統一關系,鼓勵基礎醫學各學科之間加強科研聯系,整合學科知識,促進學科間交叉滲透,充分利用各學科的資源,發揮綜合優勢,推動科研工作。同時注重分層次的人才培訓體系,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的培訓項目,培養良好的學習風氣,提高綜合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