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據安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信息技術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云計算作為目前一種新的數據存儲方式,以資源利用率高,成本節約性強等優勢成為計算的主流。但傳統的云數據安全存儲模式還存在著一些弊端,主要表現為數據的安全性不高,加密設施不健全等等。所以,我們要創新云計算的利用效率,在數據安全、結構合理等多方面進行協調。本文以云數據安全存儲的一些問題作為切入點,探討其安全制約方式。
【關鍵詞】云數據 安全存儲 技術
當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云計算出現。它是數據統計方面的主要手段,也能夠做到資源的集約化利用,技術平臺的科學管理。并且,云計算是適合目前社會發展的新型存儲方式,它與虛擬化計算方法相比更加穩定,是政府大力倡導的計算模式。
1 云數據安全存儲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1.1 數據的加密存儲
在傳統的數據統計模式下,通常都采用一般性加密的手段進行規劃,這種途徑的安全性雖然不高,但是重在節省時間。在云計算中,這種方式的利用效率也很高。它的實現途徑很不易,傳統過程中的云加密途徑如下:數據在一個完全虛擬的平臺上被輸入,進行節約化的管理。用戶使用的資源在此過程中實施全程控制。所以,對于服務來說,這種控制方法是很不利的。數據在被加密的過程中,操作系統想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變得相當困難。在加密性平臺里,很多程序都是被占用的。我們不能對數據進行查看,不能對相關信息進行檢索,更不能將運算步驟加入到其中。數據的云存儲在與安全加密就由此發生了沖突。如果不加密,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而如果加密,設備的利用效率又相對較弱,這也正是目前云計算所面臨的挑戰。
1.2 數據隔離
在云計算的過程中,多租戶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多租戶技術主要是針對各大用戶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的數據信息存儲模式。通常他們會將這些數據放在同一位置上進行隔離管理。但是目前的云計算卻不能保障絕對的隔離,它可能會使信息進行泄露。一些人黑客會以非用戶訪問的方式將信息竊取。一些云服務商為了謀取利益,也有可能將這些數據分享給第三方。
1.3 數據遷移和殘留
在運算的計算當中,為了使各大服務系統能夠快速的運行,計算系統會將數據進行遷移。在遷移過程中,不僅包括數據的儲存硬盤,還要讓用戶在毫無感知的情況下進行快速遷移。但在這個過程中,云數據的安全輸送是無法保障的。對于數據的殘留,也是云計算中的一大問題。有些數據即使是刪除了還會有一定的痕跡,還有些云計算廠商將這些過度到計算垃圾中的數據進行人工回收,再將數據賣給第三方。
2 云數據安全存儲技術探究
2.1 云數據安全存儲框架
在云數據安全存儲技術中,微軟研究院提出的面向公有云的加密存儲框架,對我國云數據安全存儲的發展提供了不小的幫助。這一面向公有云的加密存儲框架主要由數據處理DP、數據驗證DV、令牌生成TG以及憑證生成CG組成,這些組成部件在這一面向公有云的加密存儲框架中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其中,數據處理主要負責數據存儲前的分塊、加密、編碼等操作;而數據驗證則主要負責保證數據存儲的完整性;令牌生成負責具體的密文數據提取;而憑證生成則負則會授權用戶根據令牌從云中提取共享文件的密文。在這一面向公有云的加密存儲框架使用中,這一框架具備著有效解決數據安全與隱私問題的優點,但由于微軟研究院只提出了一種構架宏觀模型,這使得這一面向公有云的加密存儲框架參考價值有限。
2.2 云數據安全存儲加密
在我國當下較為常見的云數據安全存儲加密技術中,其存在著同態加密技術、基于VMM的數據保護技術、基于可信平臺的數據安全存儲技術等多種技術形式。這些云數據安全存儲加密技術形式各自都存在著一些優點與缺點,其中基于可信平臺的數據安全存儲技術當屬其中的佼佼者,這一技術形式不僅具備著硬件和軟件都可信的技術特點,還能夠支持全部的云運算,其對于內存安全與外存安全的保護也較為優秀,但其也存在著特權用戶可解密用戶數據等方面的問題。
2.3 基于加解密的數據安全存儲技術
在基于加解密的數據安全存儲技術中,這一技術形式一般會結合傳統的加解密技術保證數據的安全,而基于重加密方法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數據加密形式,這種加密形式由于使用了對稱內容與公主密鑰,這就使得只有擁有公主密鑰的人才能夠對相關加密文件進行解密,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較好的實現云數據的安全存儲。不過這種基于重加密方法的數據安全存儲技術存在著惡意服務器和任意一個惡意用戶勾結就能夠實現數據破解的漏洞,這也是其沒有得到鋼釩應用的原因之一。
2.4 支持查詢的云數據加密存儲技術
除了上述幾種云數據安全存儲技術外,支持查詢的云數據加密存儲技術也是我國當下較為流行的一種云數據安全存儲技術形式,這一技術能夠滿足數據云存儲后用戶需要的數據查詢功能,持查詢的數據加密方法SE技術就屬于這一支持查詢的云數據加密存儲技術的范疇。SE技術的應用能夠通過查詢關鍵字或查詢條件,在服務器中快速找到符合條件的數據,不過其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遍歷整個索引表的問題,這就使得這一技術形式在應用中存在著計算代價較大、效率低下的問題,這點需要引起我們重視。
3 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對于云計算的最大問題就是其安全保密性能與運行穩定性的提高規律,這些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云計算的發展。技術人員應該對安全性能設置,在建立云計算服務框架的基礎上簡化運算過程,增加云計算的訪問次數,控制不同屬性的訪問條件,使云計算在數據集約性、安全性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釗.基于云災備的數據安全存儲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2.
[2]裴新.云存儲中數據安全模型設計及分析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6.
[3]肖慶.面向產業鏈協同SaaS平臺的數據安全存儲技術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5.
[4]呂琴.云計算環境下數據存儲安全的關鍵技術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5.
關鍵詞:數據安全;云計算;數據加密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3) 02-0000-02
1 引言
云計算是一種新興的、極具延展能力的運算方式,能將包括運算、儲存及視頻,以服務的形式,透過網絡的方式提供給用戶。計算將大量分布式的和高性價比的計算機、網絡設備和存儲資源集成管理,以支持各種應用軟件, 通過互聯網向廣大用戶提供優質低價服務。與傳統的大型機和服務器計算模式相比,云計算大大提高了應用軟件的計算能力和高性價比,因此是一場信息技術的革命。
2 什么是云計算
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云其實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云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狹義云計算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廣義云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
3 云計算有哪些優缺點
云計算的四個顯著優點:
首先,云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再擔心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其次,云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也最方便。
此外,云計算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最后,云計算為我們使用網絡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可能。盡管云計算模式具有許多優點,但是也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數據隱私問題、安全問題、軟件許可證問題、網絡傳輸問題等。數據隱私問題:如何保證存放在云服務提供商的數據隱私,不被非法利用,不僅需要技術的改進,也需要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數據安全性:有些數據是企業的商業機密,數據的安全性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云計算數據的安全性問題解決不了會影響云計算在企業中的應用。用戶使用習慣:如何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使用戶適應網絡化的軟硬件應用是長期而艱巨的挑戰。網絡傳輸問題:云計算服務依賴網絡,目前網速低且不穩定,使云應用的性能不高。云計算的普及依賴網絡技術的發展。
4 云計算應用領域
電信、教育、醫療、金融等行業將成為云計算應用的重點領域
5 云計算的數據安全
數據安全一是指采用現代密碼算法對數據進行主動保護,如數據保密、數據完整性、雙向強身份認證等,二是數據防護的安全,主要是采用現代信息存儲手段對數據進行主動防護,如通過磁盤陣列、數據備份、異地容災等手段保證數據的安全,數據安全是一種主動的包含措施,數據本身的安全必須基于可靠的加密算法與安全體系。三是根據國家法律和有關規定制定,制定適合的數據安全制度。由于傳統軟件和云計算在技術架構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思路來思考兩種架構下有關數據安全的解決方案。下面從技術角度探討一下云計算的數據安全。
5.1 保護企業的數據安全采用虛擬化技術和高效能密碼技術
結合企業客戶的實際需求和云的技術,在保護企業的數據安全層面,可以考慮采用虛擬化技術和新一代的高效能密碼技術。
虛擬化是指計算元件在虛擬的基礎上而不是真實的基礎上運行,是一個為了簡化管理,優化資源的解決方案。如同空曠、通透的寫字樓,整個樓層幾乎看不到墻壁,用戶可以用同樣的成本構建出更加自主適用的辦公空間,進而節省成本,發揮空間最大利用率。這種把有限的固定的資源根據不同需求進行重新規劃以達到最大利用率的思路,在IT領域就叫做虛擬化技術。
大型企業的信息系統中,涉及很多重要的敏感數據信息,如何保護這些信息?有很多的解決方案,例如:兩網分離方案,但這些方案都投入巨大,難度很大,而且依然有很多的數據泄漏點。從終端用戶層面,結合用戶的網絡現狀,采用虛擬化技術在系統和用戶之間部署一層虛擬的用戶接入層,將數據隔離在虛擬層。 而在實際的業務系統中,數據并不能簡單的隔離在虛擬層,因為某些情況下還需要數據的介質傳遞,所以在虛擬層之外,還需要部署終端交互層的防護。
加密技術依然是解決信息安全最有效、最可靠、最經濟的方式。云計算環境下,用戶認證和數據加密是最主要的需求。
用戶認證指的是是數據庫服務器建立客戶端的標識, 然后通過一些手段判斷是否允許此客戶端應用(或者運行這個客戶端應用的用戶)與它所要求的數據庫用戶名進行聯接的過程。
數據加密是一種限制對網絡上傳輸數據的訪問權的技術。原始數據(也稱為明文)被加密設備(硬件或軟件)和密鑰加密而產生的經過編碼的數據稱為密文。
加密的基本功能包括:
(1)防止不速之客查看機密的數據文件;(2)防止機密數據被泄露或篡改;(3)防止特權用戶(如系統管理員)查看私人數據文件;(4)使入侵者不能輕易地查找一個系統的文件。
數據加密是確保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一種重要機制,數據加密是實現分布式系統和網絡環境下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5.2 決定哪部分業務應用參與云.
從云計算的服務范圍看,分為公有云和私有云:公有云就是在互聯網上向所有網民提供云計算服務。
私有云是指在一個企業內部提供云計算服務,資源池(水庫)放在企業內部,供企業內部員工使用。作為企業用戶,要從數據安全方面出發,考慮好企業的哪一部分業務應用參與云,是構建私有云還是公有云的共享。私有云只為企業內部服務,公有云則是可以為所有人提供服務的云計算系統。這樣把企業業務云應用劃分清楚后增強數據的安全。
5.3 企業用戶開發身份認證系統和制定內部監控機制
身份認證系統可以為云數據安全提供多一重安全關卡,使得企業客戶可以方便地為數據中心服務實現基于身份的訪問,保證只有授權的企業內部人員才可以訪問數據,從而加強身份認證在整個網絡安全系統中作用。應用數據存儲云端,除了云服務提供商會建立相應的監控機制進行實時監控外,作為企業用戶自身內部,應該安排固定負責人員對云端之物也進行動態實時監控。
5.4 多備份
備份工作的核心是恢復,由于云安全問題,云存儲本身也存在安全隱患,因此要經常做云端數據備份工作。
6 結語
云計算在信息安全上的應用將會日漸成熟。正如所有嶄新的技術,它既能為企業保障自身安全,也能為不法份子提供方便。
參考文獻:
[1]王鵬.走進云計算[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2]張為民.云計算-深刻改變未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在數據爆炸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更嚴重的安全威脅。賽門鐵克提供的數據顯示,為應對惡意代碼,2008年公司共創建了160萬個惡意代碼簽名特征,2009年創建了290萬個,而2010年創建的數量達到前27年之和,惡意代碼增長之快令人瞠目。除了量的變化外,安全威脅的目的性也越來越強,黑客們制造安全威脅從最初的技術能力炫耀,發展到今天為謀取經濟利益而盜取、攻擊和破壞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網站和設施,這些都對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的數據安全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為一家提供信息安全、存儲和管理全方位產品、技術和服務的公司,賽門鐵克于5月20日在中國澳門舉行的2011大中國區合作伙伴大會上,介紹了應對新的數據安全和存儲狀況推出的全新產品、方案和服務,以及增強版賽門鐵克合作伙伴計劃,以更好地服務于大中國區用戶,開拓大中國區市場。本報總編輯許傳朝借此與賽門鐵克高級副總裁、亞太及日本區總裁郭尊華進行了深入交流。
把握IT大趨勢
許傳朝:今天的IT技術和應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您認為目前IT技術和應用環境主要有哪些趨勢;這些趨勢對于數據安全和存儲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對賽門鐵克這樣的數據存儲、管理和安全公司來說,意味著怎樣的機會和挑戰?
郭尊華:今天的IT領域主要有五大趨勢值得關注,這也將對數據安全和存儲市場產生影響。第一個趨勢是數據的爆炸性增長,同時我們也關注到IT預算和投資沒有相對應地提高,客戶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用更少的資源去做更多的事情;第二個趨勢是安全威脅的改變,無論從量到質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三個趨勢是虛擬化,虛擬化已經走過了初期階段,現在是考慮如何把更關鍵的應用放在虛擬化環境里,虛擬化如果處理得不好,存儲的需求會繼續提高,同時虛擬環境的應用跟實體環境應用息息相關,但越來越難以察覺和監測,需要考慮怎樣使其簡單化、自動化,這是賽門鐵克所能夠提供的;第四個趨勢是移動終端、IT消費化和SNS對企業安全帶來了全新的考驗。目前移動設備的普及率已經遠遠超過了PC,筆記本電腦的銷量早已經超過了臺式PC,中國手機普及率為61%、日本為92%、美國為98%、印度為62%。iPad上市一個月的銷量就突破100萬臺,這些移動設備的使用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但同時有40%的設備沒有設置密碼等保護措施,而每一周僅在全球的機場就有1.2萬臺筆記本電腦丟失,這都是潛在的數據安全威脅。隨著類似于iPhone和iPad這些消費類移動設備進入企業應用,企業在利用這些設備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必須要保護企業數據中心的數據完整性、網絡的完整性和數據安全,企業對信息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賽門鐵克必須兼顧到信息安全;第五大趨勢是云計算,云計算帶來了很多好處,但很多企業擔心云計算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以上五大趨勢需要IT技術、系統和服務都進行相應的變化。
許傳朝:賽門鐵克近幾年通過收購使自己的能力逐漸擴張,業務越來越全面,然而,將服務做好、做深則需要業務更專注、更專業,在專注、專業與業務越來越寬泛之間有沒有矛盾,如何平衡?
郭尊華:對賽門鐵克的挑戰,關鍵是怎樣有效利用不同的產品,組成好的解決方案給客戶。很多公司對客戶都進行三角形劃分,我們最擅長大企業,像中石油、中移動;其次是中型企業,還有一些小型企業,對不同類型的企業賽門鐵克有不同的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例如賽門鐵克端點安全產品(SEP)、備份產品Backup Exec、存儲備份產品NetBackup。我們希望不同的業務團隊、不同的渠道和合作伙伴專注于某一組產品,最終實現差異化經營。
建立全新的客戶生態
許傳朝:面對新的IT趨勢,賽門鐵克正在改變傳統的客戶生態關系,不再是簡單的甲方、乙方關系,而是非常深度的合作關系,與合作伙伴也不再是簡單依靠體制,可能需要非常密切的合作,賽門鐵克有怎樣的體系來維護這種全新的生態關系?
郭尊華:賽門鐵克與客戶、合作伙伴所追求的是建立一個長期的建設性合作伙伴關系,合作伙伴首先會考慮賽門鐵克有沒有全世界一流、該領域一流、最全面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個單點解決方案或單點產品。客戶要看到最好的技術,看到解決方案有能力符合今天的一些要求,但同時也會考慮賽門鐵克財務狀態如何、公司的創新力有沒有問題。賽門鐵克以13%左右的收入比重投資在研究和開發上,財務非常健康,有足夠的能力繼續收購,將產品線擴大。還有,賽門鐵克在中國建立了合資公司,也建立了研究開發中心、安全響應中心;服務技術資源部在中國成立資源中心,讓產品和服務適合中國,而且賽門鐵克在中國的業務也保持著非常健康的增長。
許傳朝:賽門鐵克已經在國內建立了兩個技術研發中心,技術研發在立足國內用戶需求的情況下,如何與全球聯動,如何提供最新的技術更好地適合中國?
郭尊華:賽門鐵克在國內的兩個技術研發中心的確要同時兼顧國內需求和最新技術趨勢。一方面要做符合中國需求的產品研發;另一方面配合美國總部參與全球研發,全球所有研發中心是緊密聯動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國內的兩個技術研發中心所做的事情一方面要符合中國的要求,一方面必須兼顧世界各地的需求和技術趨勢。
許傳朝:目前,中國企業不缺資金、不缺技術,但缺乏管理和運營經驗,賽門鐵克有沒有計劃將優秀、成功的管理和運營經驗傳授給國內企業?
郭尊華:賽門鐵克愿意并一直在與所有合作伙伴分享經驗,渠道大會就是分享經驗的一種方式,我們推出了面向合作伙伴的專業認證,這也是一種分享。我們不但在市場推廣的時候要讓合作伙伴更專業、更專注,也會與合作伙伴分享我們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實質上是制定策略,策略本身是選擇,選擇做什么選擇不做什么。
中國市場值得期待
許傳朝:從公布的財報看,賽門鐵克的整體業績不錯,您領導的亞太和日本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發展狀況如何?
郭尊華:賽門鐵克公司目前的狀況非常健康,不久前公布的公司業績全面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預期。而我們在亞太及日本地區方面,基于經濟環境好轉,客戶對賽門鐵克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需求旺盛。業績公布中的數據,整個亞太及日本地區增長了22%,超過了整個公司的增長率,中國的比例在這期間也逐漸提高,中國在賽門鐵克全球業務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
許傳朝:中國的數據存儲、管理和安全市場與全球市場相比有哪些特點,您對未來中國市場有怎樣的判斷?
郭尊華:中國市場的成長性很強,首先從數據增長率看,2010年全球數據增長率為65%,過去和未來幾年年平均增長率在50%左右,中國的數據增長率則是全球的兩倍,所以中國用戶對高速增長的信息量如何管理和保護將是未來的熱門話題;其次,中國已經進入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規劃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國家對環境保護非常重視,中國要控制總體的電量輸出,所以綠色IT將會越來越受關注。最后,中國的用戶很喜歡自己研究問題,很多企業的老總都對技術方面有很深的了解,所以中國的CIO不單只善于管理,對技術本身的研究也有自己的一套。
許傳朝:作為一家技術廠商的領導者,從技術提供端角度,您會給中國的CIO一些怎樣的建議,使其更好地存儲和管理企業的數據?
郭尊華:第一,不能只看當下,而是要顧全未來,給自己最大的空間、最大的彈性。今天的投資必須要考慮明天是否可以繼續用。
第二,在選擇技術時一定要考慮對技術的控制權,不要被技術公司綁架,架構必須要安全、開放、有彈性。比如云計算,云計算本身意味著架構非常有彈性,可以擴張,不用的時候可以縮小。賽門鐵克的存儲解決方案能力就可以擴張,不需要太多存儲。所以,CIO必須非常有效地知道你究竟使用什么、在什么環境里應用最有用,是在虛擬環境,還是在硬件環境、物理環境,此外,我認為彈性管理對于CIO非常重要。
第三,保證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必須要提前進行部署。我們通常將不能管理的環境定義為不安全的環境,而信息安全是七分管理、三分技術,管理方面也是非常關鍵的元素。
總編觀察
企業文化是做出來的
做企業如同做人,要有正確的態度和性格,這都是企業文化的范疇。“企業文化本身就是你的行為,所以企業文化不是怎么去講,而是怎么去做。”這是郭總關于企業文化的理解,也是他所領導的賽門鐵克亞太及日本區共同的態度和性格。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會講以客戶為中心,但真正能將客戶放在第一位的不多。在賽門鐵克,將客戶放在第一位,首先會換位思考,從客戶的角度、合作伙伴的角度,考慮客戶和合作伙伴對賽門鐵克的需要和要求,同時賽門鐵克要考慮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怎么滿足客戶的需要,怎么解決客戶的問題,在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分享賽門鐵克對于IT大趨勢、IT市場的理解,分享技術、服務和運營經驗,幫助客戶和合作伙伴一起成長,建立起一種全新的客戶生態。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生產、存儲、管理和安全形勢瞬息萬變,相關生態越來越復雜,客戶需求也會越來越多樣,單純的買賣關系無法滿足今天客戶的需求,需要一種新生態讓客戶、合作伙伴和技術提供者更好地協同和分享,解決客戶問題、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實現生態鏈中各方的生存和發展。
現在整天呆在辦公室工作的商務人員可謂絕無僅有,出外公干人員的必備隨身法寶是筆記本電腦、手機、移動存儲設備如U盤及光盤等,甚至藍莓或PDA等,因此企業IT系統管理部門的工作目標逐漸轉移到如何保證移動數據的安全性上。
保護移動數據安全,需要“三駕馬車”齊頭并進: 對數據加密、對移動設備進行監管以及防止來自應用層的威脅。
磁盤加密:
全盤還是文件加密?
筆記本電腦的加密有兩種選擇: 對整個磁盤加密(FDE)或者基于文件的加密。后一選擇看來很具吸引力,因為Windows XP帶有基于文件的加密功能,這意味著存儲在特定文件夾或目錄下的文件都會自動加密,但是這里存在一個很大的安全漏洞――它是依靠用戶自己把文件放入加密的文件夾或目錄中的。
顯而易見,這種依靠用戶來判斷信息的敏感程度,然后再自動自覺放入適當的文件夾的方法是有漏洞的――只要有部分用戶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整個系統的加密努力便會白廢。此外,Outlook和網絡瀏覽器等一類流行軟件會把附件分散到磁盤的各個角落,通常是很不起眼的地方,因此就算是最嚴謹細心的用戶也難免會有百密一疏的時候。
有鑒于此,對整個磁盤進行加密是較可取的方法,整個加密程序會自動化進行,同時涵蓋整個磁盤,所以移動用戶可以放心。
監管移動媒介:防止數據泄露
單是對整合磁盤加密還不能解決移動設備的安全問題,用戶還需要管理及控制各種具有數據存取功能的周邊設備,如CD、DVD、U盤、各種便攜式存儲媒介如MP3播放器和數碼相機等。
要有效防止上述USB設備泄露數據的第一步是把它們歸入信任或授權的可接受使用政策(AUP)內,同時教育用戶遵從AUP的重要性,認識違反它所帶來的風險。
當然,僅僅靠政策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端口控制方案來支持并強制執行,端口控制解決方案可以自動拒絕不合乎安全政策的USB設備,或者阻止傳輸某些文件或某些類型的文件。
例如,安全政策可以允許授權用戶使用已經加密了的USB設備,但iPod或手機則不可以,一旦數據在一個授權的設備上被加密,如果有必要,它便必需能被公司有關人員通過中央管理系統來訪問。
預防來自應用層的威脅
全面保護移動數據的最后一個手段,是讓設備能抵御來自應用層的軟件攻擊或惡意代碼。
有效的端點安全首先是要每臺設備在被允許連接到中央網絡之前,運行一個實時升級的防火墻和防病毒保護。端點安全客戶還應該確保在筆記本電腦上運行適當的軟件補丁程序,還要包括一個虛擬專用網絡(VPN)功能,保證公司信息能安全地傳輸到公司基本設施,這些舉措必須是由中央管理。
端點安全計劃包括以下幾個關鍵部分:
客戶機鎖定: 防止移動用戶或攻擊者把端點安全保護變成無效,同時容許強制執行網絡訪問政策。
圍堵威脅: 筆記本電腦端口只對獲授權的網絡流量開放,阻止網絡入侵的舉動。
本文將從基礎環境、網絡邊界、應用級別、數據級別四方面進行的安全產品部署、安全策略說明。
箴言一:基礎環境要評估
提到設備部署,必須要對供電環境也就是基礎環境進行考量,以使內部保障設備每天能夠正常開啟或者24小時運轉。除了設備的物理環境保障外,還要充分建立起主機房內完善的防盜、防火、溫控、通風以及監控、報警設施,加強機房安全管理和人員進出入制度管理,做到設置不同的訪問權限、密碼定期更換、身份識別等要素,這些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
箴言二:網絡邊界保安全
網絡設備本身也有可能受攻擊,要防止這類安全隱患,一方面要選用成熟的網絡產品;另一方面,要對網絡設備進行合理地配置,控制網絡用戶可達的區域和端口。從網絡系統安全方面,這里主要分析邊界安全設備的部署。常見的設備包括防火墻和入侵檢測。
1.防火墻
防火墻主要用于過濾不安全的訪問,提高網絡的安全性。對于外部訪問和內部訪問,有著不同的安全級別要求,均需通過防火墻的合理配置,提供內部用戶訪問和外部用戶訪問的兩個通道,通過IP地址過濾、TCP/IP端口過濾等措施,使內部用戶可作為信任區域直接通過防火墻訪問系統內部服務器,而外部用戶則只能在有限的權限和范圍內對開放的服務器應用進行訪問。而IP地址過濾、TCP/IP端口過濾也是將攻擊防御在外的有效措施之一。
2.網絡入侵檢測(ids)
在網絡中部署入侵檢測系統,通過對流經網絡的數據進行監控和分析,能夠及時發現攻擊行為,通過記錄、報警和阻斷等方式保護系統的安全。
此外,通過防火墻和IDS聯動,可以進行兩種安全策略的優勢互補,增強系統的安全防護。
箴言三:應用系統重防御
應用安全是指,在應用層上保證資源整合項目中各個應用系統的信息安全。應用層的信息安全是面向用戶和應用程序的,它采用授權管理、應用審計以及數據庫安全作為基本手段,可根據具體應用系統的實際需求,提供靈活而可靠的分期部署信息安全保障。
從應用系統角度來說,計算機系統的威脅來源主要來自于外部和內部。其中內部入侵尤為值得關注,其一般都是本系統的合法用戶,但并未得到相關權限授權。內部入侵者又可以被進一步分為:
假冒者 他們偷取其他用戶的標識,獲得那些用戶的權限。
秘密用戶 他們成功躲開審計機制,執行一些非法操作。
違法行為者 他們是濫用權利的授權用戶。
針對上述的安全威脅來源,我們可以選用網頁防篡改系統、Web安全防御、安全審計設備、認證服務等產品或應用進行防御。當然,系統內部服務器部署殺毒軟件,也是一個補救措施。
從另一方面來說,應用系統包括多項業務,有不同的工作對象和業務操作,需要一種集中管理的手段,實時采集分布的日志,對整個業務流程進行監控。同時,也需要統計和分析工具進行直觀地數據匯總。
箴言四:數據保護不忽視
數據層的安全除了需要考慮數據庫的安全之外,還需考慮其他非結構化數據的安全。
數據庫安全機制涉及本系統的各個安全區域。除盡量避免由于客觀因素,如掉電、火災所造成的物理性破壞外,設計一個好的數據庫結構也是一個關鍵。好的數據庫結構包括對一個字段的修改不至于影響其他字段以保持邏輯完整性、定期數據庫備份以及設置一個合理的數據庫權限管理等要素。
其中,需要提醒的是,我們需要在數據庫系統設計時就做好安全規劃,而不要“亡羊補牢”。比如,在設計時,應用系統就要采取三層應用結構,通過采取應用中間件的策略,保證最終用戶不能直接訪問數據庫。此外,我們還可以執行對遠程數據庫連接進行加密、選擇性部署數據庫掃描器以及數據庫主機網絡入侵檢測系統等操作。
從更深層次的安全角度來講,還可以再增加下列安全措施:
數據加密存放;
用戶身份鑒別 確保每個用戶被正確識別,避免非法用戶入侵;
訪問控制 指對用戶可訪問的數據進行分級管理,授權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