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少年游早行

少年游早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少年游早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少年游早行范文第1篇

重陽節是夾雜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酒等活動。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主題詩歌語錄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詩歌一

1、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2、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文森《九日》

3、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

4、賡歌圣人作,海內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陽賜會聊示所懷》

5、歸雁橫秋,倦客思家。——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6、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妙信《九日酬諸子》

7、秋明白鷺雙飛處。——《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8、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序燈《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9、腸斷裂,搔首一長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10、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11、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

12、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參》

13、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14、朔方三度重陽節,河曲干旌歲歲忙。——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15、武公不但歌淇澳,賢女猶能唁衛侯。——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16、絕塞平川開塹壘,排空斥堠揚旗旌。——王瓊《九日登長城關樓》

17、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諸子》

18、翠微高處,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陽。——《惜黃花慢·菊》

19、露浥初英,早遺恨、參差九日。——《滿江紅·劉朔齋賦菊和韻》

20、砧桿動微寒,暗欺羅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詩歌二

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孟浩然《過故人莊》

4、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陽》

5、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6、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7、四時佳節惟重九,況接君家鴻雁行。——趙蕃《寄周愚卿昆仲》

8、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還將九日看。——黃庭堅《鷓鴣天·萬事令人心骨寒》

9、旦夕是重陽,菊有黃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飲心先醉。——辛棄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10、燕臺九日罷登臨,節物蕭條入楚吟。——楊慎《丁丑九日》

11、九日若無詩與酒,人生如此定凡人。——方回《重陽后絕句五首·九日若無詩與酒》

12、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13、老去悲秋人轉瘦,更異鄉重九。——趙長卿《醉花陰·老去悲秋人轉瘦》

14、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15、浪說閑居愛重九,黃花應笑白頭翁。——黃庭堅《戲答王子予送凌風菊二首·病來孤負鸕鶿杓》

16、無錢持蟹對黃花,又孤負、重陽地。——方岳《一落索·瘦得黃花能小》

17、留得典刑傳菊圃,別篘新酒待重陽。——范成大《王正之提刑見和茉莉小詩甚工·南花宜夏不禁涼》

18、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黃巢《不第后賦菊》

19、明年九日知何處,世難還家未有期。——韋應物《九日》

20、歲歲登高,算難得、今年美景。——吳潛《滿江紅·歲歲登高》

古詩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無。

九日(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日龍山歌(唐)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日送別(唐)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重陽席上賦白菊(唐)杜甫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日示大圓洪智(宋)陳與

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賦詩。

少年游早行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討有氧與無氧訓練對游泳運動員血乳酸等相關指標的影響及其相關因素。方 法:北京市游泳隊運動員,根據個人運動專長,安排相應專項訓練;12名進行有氧訓練,14 名進行無氧訓練,分別在訓練前及運動后即刻抽取肘靜脈血,檢測血乳酸等生化指標及血常 規指標。通過實驗研究認為:1)有氧訓練后血清ALB和鈉離子顯著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明 顯下降;血乳酸變化與ALB、LYM(%)、LYM(×109/L)呈高度正相關,與二氧化碳結合力、N EUT和鈉離子呈高度負相關;2)無氧訓練后血清ALB、LYM(×109/L)和鈉離子顯著上升, 二氧化碳結合力明顯下降;血乳酸變化與ALB、LYM(%)、LYM(×109/L)和鈉離子呈高度正 相關,與二氧化碳結合力、NEUT呈高度負相關;3)無氧訓練后血鉀濃度下降,與運動疲勞 有關,應及時補充鉀離子及含HCO3成分的飲料。

關鍵詞:高強度訓練;有氧訓練;無氧訓練;血乳酸;鉀離子;運動疲勞

中圖分類號:G80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3612(2009)02-0080-03

\The Effect of High Intense Training on Swimmers' Level of SerumLactic Acid and Related Indexes

ZHAO Ge1, ZHANG Qian2, XU Qi3, LI Junping4

(1.P.E. Depart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100044, China; 2.P.E. Department, Huaiyin Normal College, Huaiyin 223001,

Anhui China;3.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Beijing 100763, China ; 4.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Beijing 10007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erobic and anaerobic training on th e level of serum lactic acid and related indexes of swimmers. Methods: 26 swimme rs selected from Beijing Swimming Team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2 for aerob ic training and 14 for anaerobic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ir advantage. The vei n blood samples are collected before and soon after training. Biochemistry testsincluding the level of serum lactic acid and peripheral blood cells counting an d classification are taken. Results: 1)the level of serum lactic acid, albumin a nd sodium are increased after both aerobic and anaerobic training (p

Key words: high intense training; aerobic training; anaerobic training;lactic acid; serum kalium; sport fatigue

由于游泳訓練的環境溫度較為穩定,一般訓練時的水溫在26~28℃之間,游泳館內的氣溫也 是穩定的,可以免除環境溫度對血乳酸的影響;同時,游泳池的長度為50 m,訓練負荷距離 為其若干倍(×50),計算運動負荷時準確而方便,所以游泳運動中的血乳酸測試開展的較 早,以其作為游泳運動員最大攝氧量的測定及了解運動員能量代謝能力的指標。

檢測血乳酸現狀:省市隊和國家游泳隊常采用取指血或耳垂血測試血乳酸,并結合運動持續 時 間和個體差異等情況確定運動后取血的時間,以便能夠測到血乳酸峰值。依據人體供能特點 ,根據運動員完成不同距離全力游泳的成績和血乳酸值來反映運動員的有氧代謝或無氧代謝 能力。

1) 以競技游泳設置的項目距離為例,男子最長距離為自由泳1 500 m,女子為800 m。因此 ,本研究認為,在測試過程中應選擇接近或多于比賽項目的距離,才能更好的把握有氧和無 氧測試的針對性及精確性。因此,本研究在選擇訓練方式上接近或多于實際比賽距離,以便 更好地了解血乳酸變化的情況。

不同運動方式及不同運動強度下能量系統的供能情況,并且對人 體的運動能力具有明顯的影響。因此,血乳酸水平檢測被廣泛用于運動訓練監控[1,2 ,10-19]及測試中,其中包括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課題《不同項目運動員在不同強度運 動中血氨水平的變化規律及其與血乳酸水平相關性的研究》的結題報告。但是,運動實踐表 明,單一血乳酸測定[10-19],難以全面、準確的反映訓練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4],如何尋求較全面的訓練監控指標是運動醫學的研究熱點之一[2,3, 4]。

本文對游泳運動員進行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后血乳酸變化和多個生化指標進行研究,探討不 同負荷強度訓練后的變化規律及各項生化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并用多個生化指標來綜合 評價訓練效果,為游泳科學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北京市游泳隊一級以上運動員共26名, 根據項目特點分為有氧訓練組和無氧訓練組(表1)。

表1 受試者的基本情況

N年齡/歲體重/kg有氧組1217.5±2.375.4±4.7無氧組1417.7±2.176.7±5.1 1.2 訓練方式

1.2.1 有氧組12名有氧組受試者先進行2 000 m游耐力訓練,強度:22 min30 s;間歇8 min,進行2 000m速度游,成績:20 min52 s~21 min54 s;再間歇6 min后,1 000 m速度游,成績:10 mi n03 s~10 min32 s。

1.2.2 無氧組 14名無氧受試者先進行2 000 m游耐力訓練,強 度 同上組;間歇8 min,再進行兩次200 m沖刺速度游,成績:1 min53 s~1 min57 s,其間間 歇2 min;隨后進行兩次100 m沖刺速度游,成績:53 s2~54 s5 ,其間間歇2 min。

1.2.3 關于制定運動強度的說明為了獲得運動員的乳酸及其相關指標及其運動成績(速度 )的相關資料需要制定嚴格的運動強度標準,測其血乳酸及相關指標。本試驗的強度依據運 動員本身的運動成績制定。具體來說,即將本人最高速度的90%作為本次研究的高強度 訓練標準,有氧組、無氧組的速度游及沖刺游均達到本人的速度極限,符合本次試驗目的。

1.3 血標本采集 每位受試者下午訓練前取肘靜脈血5 mL, 其中0 .5 mL加入EDTA-K2抗凝管中,立即搖勻待檢。兩組運動員先進行熱身運動,再按上述訓 練 模式分別進行有氧與無氧訓練。訓練結束后,2 min內再次抽取每位受試者肘靜脈血5 mL, 處理方式同前。

1.4 儀器及試劑 儀器:OlympusAU1000自動生化分析儀及SYSme x KX-21血細胞分析儀。試劑分別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LD),德國保靈曼(ALB),英國 Randox(CO2CP、K+、Na+),血常規試劑購自上海科華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1.5 統計學方法 所測數據以 X±S表示進行配 對T檢驗及相關性分析。

2 結 果

實驗結果表明有氧及無氧兩組運動員訓練后,血乳酸(LD)、白蛋白(ALB)及金屬鈉離子(Na +)水平均明顯升高(p

有氧、無氧運動訓練后即刻,血ALB濃度均升高。推測原因,可能與適度運動訓練時應激狀 態下肌肉蛋白分解,為合成白蛋白、運鐵蛋白與多種分泌蛋白,提供了氨基酸來源;而肝臟 合成的ALB,釋放入血又可補充運動所消耗的肌肉蛋白質,減少氨基酸丟失,維持蛋白質平 衡,有助于運動后機能恢復有關。

運動后即刻Na+濃度升高,可能與運動后血液濃縮有關,但此種Na+濃度的瞬時增高(包 括血ALB濃度的升高)的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判明大強度運動后Na+等成分的濃度由升高 轉為下降與時間及運動量的依賴關系,對于運動后的合理補液至關重要。

運動訓練后CO2CP結合力明顯下降。CO2CP是靜脈血標本分離血漿后,與正常人肺泡氣(P CO2=5.33 kpa,PCO2 =13.3 kpa)平衡后測得血漿中HCO3-所含CO2的量,它主 要 是指血漿中呈結合狀態的CO2,反映體內的堿儲備量,在代謝性酸堿平衡失調時,它能較 及時地反映體內堿儲備量的增減變化。運動后,隨著血乳酸的大量生成,直接影響體內堿儲 備量的改變,因此運動后CO2CP結合力的下降與血乳酸水平呈密切相關(p

無氧訓練后,K+濃度呈下降趨勢(運動后3.90±0.32 mmol/L,已接近血清鉀的正常下 限 值:3.5 mmol/L),雖然由于本組人數較少,統計學結果運動前后相差并不顯著(p=0 .0 6),但對此下降趨勢,仍需引起高度重視。早期文獻認為,激烈運動由糖酵解供能時,將產 生大量乳酸并在體內堆積,是運動性疲勞的主要原因。但近年實驗證明,乳酸本身并不是疲 勞產生的直接原因,而是通過乳酸解離出來的H+,改變其pH值,作用于有關組織器官, 引起疲勞[6,7]。通常隨著乳酸的大量產生,血漿pH值會發生改變,一般血漿pH值 降低0.1 單位,血鉀水平約升高0.6~0.8 mmol/L。但在本實驗中,無氧組訓練后血鉀水平非升反 降(有氧組略呈 升高),值得引起注意。推測血鉀離子濃度下降的原因,在于鉀離子易隨汗液排泄;另外, 無氧酵解過程雖然產生大量的乳酸,但由于同時消耗了大量的堿儲備(HCO3-),使血液p H值 維持相對穩定,細胞內鉀離子并未大量與胞外H+交換出膜,從而造成血鉀水平的下降。 一 般當血鉀水平低于3 mmol/L時,人體即可出現明顯軟弱無力癥狀,由此推測血鉀水平下降 似 與運動疲勞相關。因此,大強度運動過程中,尤其無氧運動前、運動中間及運動后,應及時 補充鉀離子及小蘇打類含HCO3-成分的堿性飲料。

血常規運動后無氧組LYM絕對計數顯著升高(p

4 結 論

1) 有氧訓練后血清ALB和鈉離子顯著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明顯下降;血乳酸變化與ALB、L YM(%)、LYM(×109/L)呈高度正相關,與二氧化碳結合力、NEUT和鈉離子呈高度負相關;

2) 無氧訓練后血清ALB、LYM(×109/L)和鈉離子顯著上升,二氧化碳結合力明顯下降;血 乳酸變化與ALB、LYM(%)、LYM(×109/L)和鈉離子呈高度正相關,與二氧化碳結合力、NEU T呈高度負相關;

3) 無氧訓練后血鉀濃度下降,與運動疲勞有關,應及時補充鉀離子及含HCO3-成分的飲 料。

參考文獻:

[1] 林來久.少年游泳運動員不同距離自由泳訓練的血乳酸水平研究[J].游 泳季刊,2005,(3):22.

[2] 沈東穎.不同距離游泳對血氨及血乳酸水平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J].山東體育學 院學報,2005,21(31):71-72.

[3] 國家體育總局課題.不同項目運動員在不同強度運動中血氨水平的變化規律及其與血 乳酸水平相關性的研究[R].2001年結題報告.

[4] 錢風雷,王晨.高原訓練對游泳運動員血液成份、血乳酸和運動能力的影響[J]. 體育與科學,2004,25(6):69-71.

[5] 姚俊,陳武山,甘清瑛.不同負荷因素對游泳運動員負荷后血乳酸、心率的影響[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6):766-767.

[6] 狄建.血乳酸值與肌細胞酸性化關系關聯因素對游泳無氧能力的影響[J].西安體 育學院學報,2002,19(1):46-48.

[7] 盛蕾.游泳比賽后血乳酸變化的縱向觀察[J].體育與科學,1998,19(5):63 -68.

[8] 陳武山,吳河海.游泳運動員高乳酸距離負荷后血乳酸變化特征的研究[J].廣州 體育學院學報,1999,19(3):111-113.

[9] 陳武山,等.游泳運動負荷后放松活動強度與血乳酸清除的研究[J].體育科學, 1998,18(5):58-61.

少年游早行范文第3篇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維方式的差異,客觀上給漢語古詩詞翻譯帶來了許多問題。所以,作為古詩譯者,必須要了解這種差異,在翻譯時做出適當的調整,使譯文符合中英文語言表達的習慣。本文試從轉換意象、補充信息、調整思維習慣這三個方面來探討這些問題。

關鍵詞:古詩詞 思維方式 翻譯 差異 調整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一 引言

中國的古詩詞,或質樸剛健,或清新綺麗,風格各異,出神入化。因此許多英語學者或漢學家都很醉心于漢詩英譯這片園地,借以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在研讀一些漢語古詩詞譯本時,在贊嘆譯文貼切傳神的同時,細心的讀者間或會感到原詩中深遠的意境和內涵到了譯文中少了些許神韻。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思維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觀世界的過程,而思維方式是指人們的思維習慣或思維的程序。思維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之間差別很大。總的來說,中國人偏好形象思維,而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而作為思維載體的語言和思維又是密不可分的,它是現實的抽象化,又是思維的外在化,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思維上的差異表現在語言上就是漢語重意合而英語重形合。申小龍教授認為:“漢語的精神,從本質上說,不是西方語言那種執著于知識性、理性的精神,而是充滿感受和體驗的精神,漢語的語言思維,是一種具體思維。漢語的具體思維反映在語言組織上,就習慣用意象組合來使句子內容生動可感。”

因此,作為古詩譯者,必須是一個文化人,不僅要了解兩種語言的差異,還要了解兩個民族間思維之不同,采用靈活的翻譯技巧來處理漢語古詩詞英譯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傳達中國古詩詞的意蘊和神韻。本文通過實例擬從轉化意象、補充信息、調整思維習慣三方面,粗略探討如何處理漢語古詩詞英譯中思維方式的差異。

二 轉換意象

中西方不同的傳統、風俗、歷史、文化和政治背景,造成了許多概念及其聯想上的差異,給翻譯造成極大困難。有時還會碰到一種文化有而在另一種文化中并不存在的的詞匯,即文化中的詞匯缺項。比如,漢語中的“陰陽”在英語里沒有合適的對應詞,就很難確切地譯為英文。這是因為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或價值觀念與西方的不同。“陰陽”本源于中國古代道家的學說,它認為世界萬物都有陰陽兩面,相克相生,互相轉化。這對于中國人來說很容易理解,而對西方人來說卻不知所云。在此情況下,為了避免理解上的困難,譯者有時干脆將原來的意象轉換成符合譯語讀者思維習慣的譯語中的某一相關意象,以達到流暢地傳達意義的效果。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前兩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詩中“煙花三月”是一個很明顯的文化意象詞,對于這一詞的處理,中外學者一直存在著極大的分歧。請看以下例句:

(1)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Ezra Pound譯)

(2)In March,among smoking flowers,making your way to Yangchow.(White Pony 譯)

(3)He leaves for Yang-Chou in the third moon of the spring.(見劉師舜譯《中詩輯》)

(4)Mid April mists and blossoms go...(John Turner譯)

以上譯文的一個共同點是沒有將原文的意境譯出,結果讓人忍俊不禁。(1)中譯為“煙制的花”,顯然不妥;(2)中譯為“冒煙的花”,這會讓人不禁愕然;(3)中作者干脆不譯出“煙花”;(4)中作者將“煙花”拆開譯出,顯然也是不妥的,因為“煙花”指的是細而柔軟的春雨。

事實上翻譯時易出錯是源于對中國的這些民族色彩濃厚的文化意象詞不了解。由于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前者偏模糊、形象,而后者則偏精確、實證。中國人一見到“煙花三月”便浮想聯翩,夢幻般的江南美景圖頓時浮現在腦海中。而外國譯者在翻譯時則非要將它具體化、精確化,只會導致原詩模糊美的蕩然無存。《唐宋絕句選注析》說:“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其實這才是“煙花”的深層內涵,所以許淵沖教授將其譯為:

My friend has left 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

For Yangzhou in spring 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

三 補充信息

在古詩詞英譯中,有時譯文中會出現一些原詩中沒有的內容或成分。這當然不是譯者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擅自增添的。相反,卻是譯者在考慮到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的基礎上,經過反復推敲后做的補充,目的是使譯文更加合理、精確。

1 補充文化信息,引導譯文讀者思維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同樣的一種事物在中國人和英美人的思維里,往往會有不同的聯想。譬如,英語中的“cricket”和漢語中“蟋蟀”,雖然是指同一種會鳴叫的小昆蟲,但卻有著完全相反的內涵。“蟋蟀”在中國文化里常給人以憂傷凄涼、孤獨寂寞的聯想,而在英美文化中,蟋蟀根本不是這樣一種憂傷的形象。相反,在英國詩歌中,蟋蟀是一種快樂活潑的昆蟲。所以,在詩歌翻譯中,在處理這一類有中西差異的意象時,就必須考慮到譯文讀者思維的不同,對一些必要的文化信息進行補充。

請看柳永《少年游》里的幾句詞:

哀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譯文為:

The ancient willows fade,

Their twigs oft broken by those friends who part;

They languish like the waist of palace maid.

柳樹在漢語中通常被賦予分離、思念的聯想意義。柳樹之所以具有這樣的文化內涵,是因為中國漢字文化中的諧音造成的。“柳”與“留”諧音,于是就被賦予了“挽留、離別、思念”等涵義,而折柳贈別往往也成了古代人的風俗。但是“willows”在英語中卻與中國文化中的“柳樹”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它常使人聯想起悲哀與憂愁。如果照詩的字面意思直譯,譯文讀者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很可能感到莫名奇妙:為什么要經常折柳枝呢?所以譯者在譯該詞的第二句時添上了“by those friends who part”。寥寥數詞,就將中國的這一風俗解釋得清楚明了,并將譯文讀者的思維引導到了漢語的語境中,理解了其中離別贈柳的涵義。

2 漢英句法上的差異也需要在譯文中加入一些必要的成分

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在其各自的語言中也有所反映。漢語語法、修辭講究意合,與中國人偏好形象和綜合的思維方式密切相關。而英語語法、修辭講究形合,與西方人偏好抽象和分析的思維方式是分不開的。比較而言,英語高度形式化、邏輯化,句法結構嚴謹完備,并以動詞為核心,重分析而輕意合。而漢語則不注重形式,句法結構不完備,動詞的作用沒有英語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輕分析。這就需要我們在翻譯古詩詞時,應注意使譯文保持邏輯上的嚴密完整,保證其形合。

英語高度形式化和邏輯化,還表現在其嚴格的句法結構方面。以動詞為核心,重分析輕綜合的英語句子的排列順序,是主謂賓(SVO)或主謂(SV)。一般來講,句子必須完備,各組成部分很少省略,尤其是主語不能省略,句際句內之間各因素也要用形式邏輯關系詞連接。漢語的句子結構在很多情況下以主謂(賓)順序排列,但以詞序或語義為中心,不管句子是否完備,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諸如連接詞等銜接手段,而是只要表達意義就可以了。因此,漢語中一些無主語的句子在譯成英語時必須加上一個邏輯主語,而靠意合的句子也須補充必要的關聯詞。

比如我們熟悉的古詩《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吃草低見牛羊。

英國著名漢學家及中國文學翻譯家韋利(Arthur Waley,1889-1966)將其譯為:

Teleg River

Lies under the Dark Mountains,

Where the sky is like the side of a tent

Stretched down over the Great Steppe.

The sky is grey,grey

And the steppe wide,wide.

Over grass that the wind has battered low

Sheep and oxen roam.

原詩的第一句沒有謂語,整首詩中也沒有關聯詞,是一首比較典型的重意合而輕形合的中國古詩。譯文在第一句中加入了動詞“lies ”,成為句子的謂語,并增加了“where”和“and”兩個連詞,使得譯文行文流暢,結構嚴謹,符合外國人的思維習慣,又把詩的意境準確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兩全其美。

四 調整思維習慣

中國的古典詩詞向來有神韻、格調、性靈、境界等的講究,強調心境意緒的傳達,常常會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詩人有感于外物,引起聯想,然后憑借個人的情感或喜好來選詞擇句,所描繪的并不只是客觀現實事物的翻版,而是通過物象表現情理,強調天人合一,客觀融入主觀,從而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在詩人筆下,一景一物,皆有靈性,主觀色彩極濃。所用的語言大多含蓄深遠,充滿詩情畫意,具有一種朦朧之美。其意象的刻畫常常清晰不足而含蓄有余,常含有模糊思維的痕跡。例如用“灼灼”形容桃花的明艷,用“依依”寫出楊柳的輕柔,而到底是何景象并不明說,任憑讀者自己品位。因此,漢語寫詩手法上的特點是藏而不露,追求一種含蓄美。

而西方重分析抽象的思維,更多地強調主觀對客觀的摹仿和再現。其傳統的思維是天人各一,偏重理性,突出個性,強調主客觀對立的特點。反映在語言中就是英語重寫實,重理性,用詞強調簡潔自然,描述符合客觀理性,注重形象的鮮明可感,而最忌表達華而不實,累贅堆砌。從漢語的思維角度去看古詩詞的英譯文,有時確實會覺得英語的遣詞用字過于平白,缺乏文采和意境的深遠,這實際上是出自漢語思維的一種心理上的錯覺。

蘇軾《江城子》里有這么幾句詩: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作者在早亡之妻的十年忌辰,夜夢亡妻,十分悲痛,于是寫下此詩。詩中第一句的譯文是:

Ten years parted, one living, one dead;

“十年生死兩茫茫”,這短短的一句詩,飽含了詩人的感情,把詩人悲傷、落魄而又無可奈何的心境,含蓄而又意味深長地表達了出來。而上述英譯文將原詩中的意思以一種很具體的方式摹寫了出來,盡管使中國的讀者覺得過于直白而有些不習慣,但簡潔、清晰,并且符合西方人的思維習慣。

五 結語

總之,由于中西方分屬兩種不同的文化,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我們在古詩詞英譯過程中,必須注重突出英語民族的思維習慣和傾向。在行文方式、遣詞造句上善于打破漢語原文的格局,破除漢語思維的干擾,強調客觀理性的風格,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因為“思維方式的差異本質上是文化差異的表現”(連淑能,2002)。由此看來,思維是翻譯的基礎,在進行翻譯時,我們應充分重視語言中的思維因素,注意不同民族思維之間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譯出符合西方人思維、語言、審美習慣的高質量的譯文。

參考文獻:

[1] 申小龍:《中國語言的結構與人文精神》,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版。

[2] 文殊等:《唐宋絕句名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3年版。

[3] 許淵沖:《宋詞三百首》,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

[4] 楊憲益等:《宋詞》,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少年游早行范文第4篇

關鍵詞:流行歌詞文學美意義

一、引言

流行歌曲是一種音樂文學作品,具有“譜曲可唱”的音樂性和“離譜能賞”的文學性,形成了“別是一家”的審美特征。“音樂性”要求作者必須“唱著寫”,使歌詞成為“樂化的詩”,具有形式的可譜性、內容的可唱性和語言的可聽性等藝術特征;而“文學性”則要求作者不僅要用語言反映生活,抒情寫意,更重要的是要講究“情韻”,富有“詩意”,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把更廣闊的空間留給音樂,使音樂能適時地從詞盡之處起”。正因為這種“情韻”和“詩意”,使得歌詞既具有“音樂始于詞盡處”的引發功能,同時還具有相對獨立的文學價值——“離譜能賞”。以創作《卡秋莎》《紅莓花兒開》等歌詞而獲得第一屆“斯大林文藝獎”的蘇聯詞作家伊薩柯夫斯基就曾明確指出:“好的歌,它的詞都具有不依賴音樂的獨立藝術價值。”這里需要指出一個極其重要卻往往被人們忽略的事實是,原先的“詩”其實就是“歌詞”,或者說是一種“可唱的詩”,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是一部“入樂可唱,離樂可誦”的歌詞集,故《孟子·公孟》有“誦詩三百,歌詩三百”的記載,《史記.孔子世家》也有“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舞、雅、頌之音”的話……雖然當時與這些歌詞“共存”的樂曲如今早已“煙消云散”,但它們依然能夠“獨立存在”且成為“文學經典”。流行歌曲歌詞也具有這種“獨立”功能。在日常交際、說話作文、商品廣告等現實生活行為中,人們常常運用唐詩宋詞那樣,有意無意地借用、活用它們來表情達意,如用“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作為情書用語,用“明明白白我的心”來做核桃廣告……這種“輻射”現象,說明歌詞并非音樂的附庸,它不僅可“唱”可“賞”,而且還可“用”。既然流行歌曲歌詞也是“文學作品”,那么,對中國流行歌曲進行文學研究,既有學術價值,也有實際意義。

二、語言美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歌詞作為一種音樂文學,同樣是以語言為物質材料顯現在人們眼前的。但歌詞與一般的文學作品又有區別,有它自己的獨特性。由于它的受眾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眾,它就不能艱深晦澀,必須得明白易曉、通俗易懂。但歌詞若只追求“通俗易懂”,而沒有余味與“回味再三”的韻致的話,便只能流行一時一地,而不能成為廣為傳唱的經典。況且,大眾的審美需要是多樣化的,“下里巴人”的需求固然占主要地位,但“陽春白雪”的需求也不可忽視。正如喬羽先生指出:“音樂這種訴諸聽覺的時間藝術嚴格地制約著它的歌詞,使歌詞這種文學體裁區別于任何其他文學體裁,即它不是看的而是聽,不是讀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須寓深刻于淺顯,寓隱約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喬先生的五個“寓于”,實則是對音樂文學之語言提出了一項要求,即質文相諧。一方面,它追求口語化與自然化的質樸之實;另一方面,在通俗易懂的基礎上,它還追求華麗精巧、優美生動的文飾之美。

歌詞,做到質樸之實,容易被大家接受,便流傳得廣;又能兼顧文飾之美,便如一壇陳年老酒,經得起品,便能流傳得久。綜觀當代歌壇,真正被人們記住的經典之歌,無一不是質文相諧的典范,如歌手邰正宵演唱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往事如風,癡心只是難懂/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燭光投影,映不出你顏容/仍只見你獨自照片中/夜風已冷,回想前程如夢/心似云動,怎堪相識不相逢/難舍心痛,難舍情已如風/難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蹤/我早已為你種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從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謝人已憔悴/千盟萬誓已隨花逝湮滅//夜風已冷,回想前程如夢/心似云動,怎堪相識不相逢/難舍心痛,難舍情已如風/難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蹤/我早已為你種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從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謝人已憔悴/千盟萬誓已隨花逝湮滅。”平白如話的語言,讓人一聽就能明白歌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歌詞中用“風”、“酒”、“燭光”、“玫瑰”、“云”等詞語加以修飾,增添了文采,尤其用“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夸張手法,反復吟唱,達到了一種情深意切的感人效果。

質文相諧的歌曲還有許多,如陳紅曾唱響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之所以人聽人愛,除了其題材上抓住“老年問題”、主題上呼吁“親情回歸”外,也是由于口語藝術化的結果。比如開頭一節:“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愿/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粗略看上去,就像百姓平日在聊家常,詞中之語與日常口語無異,但仔細琢磨,其實它們是進行了不露痕跡的修飾,這只要略看“找點”與“帶上”、“領著”與“陪同”兩對句子就不難發現。

三、意象美

意象是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是詩歌的重要元素,也是歌詞的魔方,可以旋轉出不同的審美天地。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詞作者手里,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與主觀色彩入詞,給歌曲帶來不同的境界與氛圍。

“歌詞首先是一種藝術形式,是與小說、散文、詩歌等一樣,有獨特的敘述方式,獨特的審美角度,獨特的結構形式的藝術表達形式,歌詞的文學性語言必須能概括地表達歌曲的意境和氛圍,”這一點受到了古典詩詞很大的影響和啟發。

如“月亮”早古典詩詞中多是以思鄉、思家的意象出現的。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人面對寂靜的夜月,思鄉、憶弟之情油然而生。現代流行歌曲有的也沿襲了這一意象的思鄉情懷,如《月之故鄉》(彭邦禎詞,延生、劉莊曲)“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到了《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中“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模樣……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的中央/永遠停在我的心上。”月亮純凈而美麗,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望向思慕已久的心上人,是何等的清新柔美、深情款款。這時“月亮”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早已成為美麗心上人的代名詞了。

再如“龍”歷來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許多人都以龍的子孫而自豪。一曲《龍的傳人》(侯建德詞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激起不少人的民族自豪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然而在《龍的命運》(陳小奇詞,畢曉世曲)中,作者利用最新的考個資料對歷史文化進行了翻新的審查與反思,并且用充滿隱患意識的內核與風趣幽默的語言做外殼,對“龍”這一意象做出了新的詮釋:“龍”同時也是阿Q精神的沉淀。所以“從此后不再崇拜龍的偉大,從此后不再迷信龍的威力,從此后我們懂得龍的命運,不在天不在地就在我們手里。”

四、音樂美

無論詩詞,都追求“誦之行云流水,聽之金聲玉振”的音樂美。詩的“音樂性”是為了增強自身的可誦性,甚至也可以置之不理(如現代詩);而詞的“音樂性”,是為了適于入樂,便于傳唱。所以,詞作家金波在《詞刊》1990年第一期撰文強調要“唱著寫”:“歌詞作者要有獨特的寫作方式,這就是從創作一首歌詞開始,就習慣于在內心深處默默地歌唱著去構思、去提煉,以至于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語言。”

歌詞的音樂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鮮明的節奏

節奏是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象。歌詞的節奏是通過歌詞語言的句式結構來呈現的,這種節奏的句式結構往往是兩句一組,回旋反復,形成歌詞的音樂性。

如《月朦朧,鳥朦朧》(瓊瑤詞):“月朦朧/鳥朦朧/螢火照夜夜空/山朦朧/鳥朦朧/秋蟲在呢噥//花朦朧/夜朦朧/晚風叩簾攏/燈朦朧/人朦朧/但愿同入夢。”這首歌詞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節奏十分鮮明。第一句以xxx形式的節拍反復兩次,第二句以xxxxx形式的五字句的節拍,與第一句共同組成統一的句式結構。這個句式結構,又在第二、三、四句結構中循環出現,使歌詞的音樂性非常強烈。這種音樂性給人的感覺是平和的、柔美的,恰當地表達了思念、祝愿的主題。

(二)和諧的韻律

魯迅先生說:“新詩先要有節調,押大致相近的韻,給大家容易記,又順口,唱得出來。”這里所說的“押大致相近的韻”是指同一個韻腳雜歌詞中有規律的反復出現。這樣做,可以使歌詞更加和諧,更加流暢,從而增添歌詞的音樂性。

如《命運不是轆轤》(張藜詞):“白涯涯的黃沙崗/挺起棵鉆天楊/隔著籬笆有一座海青房/沒有的總想有/得到的還盼望/盼來盼去誰愿盼個透心涼/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運不是那轆轤/把那井繩纏在自己身上//黑油油的鐵脊梁/汗珠子滾太陽/風吹籬笆雨洗窗/淚花泡月亮/人心可難測量/啥事都能碰上/挑水的媳婦誰愿挑著黃水湯/女人不是泥呀/男人不是筐/命運不是那轆轤/要掙斷那井繩/牛鈴搖春光。”這首歌詞中的“崗”、“楊”、“房”、“望”、“涼”、“缸”、“上”和“梁”、“陽”、“亮”、“量”、“上”、“湯”、“筐”、“光”,都是同一個“江陽韻”,所以讀起來和聽起來都很和諧好聽,音樂性特強,這也是押韻在歌詞中的重要作用。

五、意境美

意境是中國古典文論的獨特概念,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意境有時也稱為境界,出于佛經,佛家常把希望達到的某種悟道的理想境界地稱為“境”或是“境界”,看成一種心靈派生的虛幻的東西。唐代以后進入文藝理論領域。王國維曾對“意境”做出這樣的明確界定:“何以謂之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出是也……故能寫出真景物、真情感者,謂之有境界。”由此可見,意境是詩人主觀的情志意向與客觀景物的有機融合。意境不久是意象的綜合結晶,還是意象的拓展、重建與升華,既有鮮明立體的時空感,形成一幅完美的形象畫面,給予人感觀上的美感,同時也蘊涵著無限豐富的情思寓意,能激發讀者無窮的想象與思索,產生感情的共鳴。

對一首歌詞來說作者營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鮮獨特,也決定了一首歌詞的成敗。可以這樣說有獨特完美審美意境的歌詞,一定是一首好詞。

如李海鷹創作的《彎彎的月亮》“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展現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幅南國水鄉風情畫,對那一種有距離的愛情的重溫和懷想,言詞簡潔、真摯,沒有審美高深詞匯卻讓人感到一種人性的溫馨。

感人至深,甚至讓人流淚的佳作《一個真實的故事》,用非常短的篇幅,敘述了一個慘烈的人與生命的故事。“(旁白)有一個女孩她從小就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后,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劃進了沼澤地里,就再也沒有上來。(歌詞)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嗚嗚嗚嗚嗚/喔噢噢噢噢/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這首歌詞立意深刻,催人淚下之余讓人警醒,讓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輝與亮麗。

同樣感人至深的凄美之作《丁香花》“你說你最愛丁香花/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憂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兒枯萎的時候/當畫面定格的時候/多么嬌嫩的花/卻躲不過風吹雨打/飄啊搖啊的一生/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就這樣匆匆你走/,留給我一生牽掛。”第1段的立意,寫花也是在寫人,借花懷人,寫出丁香花一樣的姑娘憂郁,凄美而短暫的一生。第二段卻是感人肺腑的傾訴“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滿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院子里栽滿丁香花/開滿紫色美麗的鮮花/我在這里陪著她/一生一世保護她。”人已去,情未了,此情此景初聽便給人以淡淡的哀愁,令人響起那美麗、善良,熱愛生活的女孩在離開人世是多么的不舍,而她的不幸又勾起了多少多情之人的感傷?

六、情趣美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首歌詞,其長短也不過百字左右,承載量非常有限。如此小的一個藝術載體,在表現重大題材或主題的時候,當然是點到即止的好。但恰恰是這一特點,要求歌詞通過選擇最平常的意象作為表達的動情點,而體現出不一般的情趣之美。比如喬羽的《思念》:“你從哪里來/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飛進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幾日停留/我們已經分別得太久,太久”作者以“蝴蝶”這一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藝術形象來表現人們睽隔之態和聚少離多之情:“為何一去便無消息/只把思念積壓在我心頭”,“難道又要匆匆離去/又把聚會當作一次分手”讀起來十分明朗、直白,但寫得非常有感情。喬羽憑借平常的歌詞意象“蝴蝶”生感,從中提煉一種清奇之趣。“神出古并,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作者筆下的“蝴蝶”是內心深處非常深沉的一種感覺,卻用平常的意象流淌出來,給人以清奇的感覺和情趣,既以對昔日友人(或戀人、親人)的思念,又像歷經歲月滄桑后對久別的人的傾訴,表現出的淡淡的失意和淡淡的迷惘,讀后這種情緒仍久久縈懷,揮之不去。

再比如周杰倫的《七里香》:“窗外的麻雀/在電線桿上多嘴/你說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覺/手中的鉛筆/在紙上來來回回/我用幾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誰/秋刀魚的滋味/貓跟你都想了解/初戀的香味就這樣被我們尋回/那溫暖的陽光/像剛摘的新鮮草莓/你說你舍不得吃掉這一種感覺……”

七、理趣美

說理原非詩歌所長,過去更是歌詞之忌。歌詞本應以抒情為主,說理容易流于概念化。嚴羽說過:“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歷來說理之作,極少佳篇。故除了政治宣傳的歌詞外,極少出現。

然而,當代歌詞又允許說理,需要說理。這是因為,第一,理與情不可分割,正如思想與情感密切關聯。情,無理則荒誕,無理則淺薄,無理則陳舊。一味抒情,若無理的底蘊,勢必流于俗套,缺乏令人回味的余韻。停留于一般化生活瑣事的陳述,十分淺薄。而喬羽在《杜十娘》中寫:“一支琵琶一葉舟/琵琶在手歌在喉/往時只覺天地小/今日才見大江流/錦銹衣裳金玉樓/最繁華時最憂愁/如今一旦全拋卻/與君且作少年游/長攜手/天地久/到白頭/問君家鄉路幾許/岸上燈火是瓜洲。”不但寫出了杜十娘的真實感受,還講述了辯證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態度,發人深思。第二,當代聽眾的審美需求大大提高,不僅需要以歌傳情、借歌抒情,還需要從中獲取真理的教誨、哲理的啟示、生活的信息。美國當代大詩人艾略特說:“最真的哲學是最偉大的詩人之最好的素材,詩人最后的地位必須由他詩中所必須的哲學以及表現的程度如何來評定。”話雖有些偏激,但表現現代藝術的一種發展趨勢,卻值得重視。再者,當代藝術正日益趨向互相融合、彼此滲透,歌詞常同其他藝術結合,如影視歌詞、專題歌詞、晚會歌詞等,這類作品需要說理的因素明顯增加。由此可見,歌詞說理是時展的趨勢,是民眾期待視野擴大的反映,也是當代歌詞義不容辭的歷史職責。

歌詞不宜說理,又需要說理,怎樣解決這一矛盾呢?關鍵在于“理趣”二字。沈德潛說:“詩貴有理趣。”(清·沈德潛《說詩碎語》)所謂“理趣”,是指說理要有情趣、有風趣,必須講究技巧,避免干巴、教條、枯燥的說理。胡應麟說:“詩不廢理,理不礙詩,但不能下理語,為理縛,成理障。”(明·胡應麟《詩藪》)潘德輿說:“理語不必入詩中,詩境不可出理外。”讓人在審美欣賞中,在興味盎然中,不知不覺地感情理的啟示。“理趣”的構成,一方面取決于說理的內容要新穎,另一方面說理方式要巧妙。

例如張藜的《苦籬笆》:“竹籬笆,孤苦的竹籬笆,/你有口也說不出那句心里話/自己捆住自己/死守著那個家/立在世上竟不知活著為了啥/聽任那冷風吹/強忍那暴雨打/一年四季,五冬六夏/望不盡的井臺路/搖不完的轆轤把……”這首詞句句寫籬笆,又字字切合舊時中國農村婦女的遭遇,比喻象征均有,既通俗易解,又耐人尋味。

又如歌德有一首名詩《漫游者的夜歌》曾深受作曲家青睞,舒伯特、李斯特等二百多位作曲家為其譜曲,成為歐洲歌詞史上之奇跡:“群峰/一片沉寂/樹梢/微風斂跡//林中/棲鳥緘然/稍待/你也安息。”此詩寫于1780年秋夜,是詩人去世前一年的絕唱。詩人佇立峰頂,俯視群峰叢林寂靜夜色,流露出一種生命難久、人生短暫的感慨,也揭示出新陳代謝的必然規律。雖只短短八句,卻融情理景為一體,既有意境美,又富理趣美。

八、結語

當然,流行歌曲歌詞的文學之美不只以上六個方面,另外,還有結構美、情志美、意蘊美、風格美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闡述。而對于所談的六個方面,它們并非互不相干的孤島,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對流行歌曲歌詞的研究,還有大片的空白等待我們去填補、去總結。

參考文獻:

[1]馬樹春.中國流行歌曲文學研究論.學術論壇.200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精品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成人影视电影 | 亚洲视频一二三区 | 天堂成人国产精品一区 | 久久亚洲精品大全 | 在线a级毛片 | 久久极品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 |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 久久综合九九 | 成人一区视频 | 欧美一二区 | 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 wwwav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毛片 |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毛片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av |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 国产精品中文在线 | 色噜噜偷拍精品综合在线 | 黄色一级免费 | 爱情岛亚洲论坛av入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伦精品一区 | 一区视频在线 | 国产中文在线 |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亚洲视频区 | 免费欧美一区 | 日韩人体视频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 欧美视频成人 |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狠狠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