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蓮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 要]寫作,是表達思想、交流感情、鞏固知識、考察能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其能力應是學生語文水平和素質修養的綜合體現。然而,因職高教育對象受其知識基礎、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職高寫作訓練收效甚微。我在職高作文教學中,主要以分階段主題訓練與社會強化實踐等作為切入點,不斷優化職高作文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成效。
[關鍵詞]職高學生寫作訓練 主題訓練觀察能力培養洞察能力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尤其是職高的作文教學更是難中之難.一到寫作文時學生都是唉聲嘆氣,有的干脆不交作文,就是交上來的作文好多也是錯別字連篇.大部分的作文都毫無生氣,沒有新意,更談不上深刻的社會洞察力和濃郁的文化底蘊.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職高的作文教學又該如何進行呢?
要解決職高的作文教學問題,首先要考慮職高學生的知識基礎。進入職高讀書的學生,大多知識基礎都差,因而寫出來的作文要么是錯字連篇,要么是句子都連貫不到一起,更談不上有什么深意或新意,所以即使寫了交給老師批閱,教師也是云山霧罩,改的別扭。作文點評時教師必然要反復強調這點,教師批閱的累,學生寫的累,勢必對寫作也就越來越沒了興趣。其次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因素,很多職高學生在學校一般就報著混日子的態度,學習不學習是其次的,得過且過才更愜意。平時上課都有部分學生不聽講,作業不做,更不要說令他們頭疼的作文了。甚至有很多學生認為寫作文一點用處也沒有,他們將來又不靠筆桿子生存。再次,還要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這部分基礎差,心思不在學習上的職高生,情感寄托是什么呢?通過這些年的互動我發現,職高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對生活沒有希望,甚至對身邊的親人也比較麻木,除了懵懂的愛情可以觸動他們,其他的情感之門是封閉的。這樣的學生如何寫出有著深刻社會洞察力、深厚文化底蘊的作文?所以,在我看來,要想解決職高作文教學的問題,必須要處理好以上幾個因素。
針對上述因素,我在進行職高作文訓練時擬定了以下一些措施:第一,分階段進行主題訓練;第二,培養學生對細微事物的觀察能力;第三,增強社會實踐,開啟學生情感之門。第四,進行社會實踐訓練,作文與生活同一。具體操作上是這樣的:
分階段進行主題訓練。即針對學生的基礎因素,從職高一年級起,作文課時組織學生設想生活里發生過的事情,由學生自由討論,挑選出自己感興趣的事,或者當堂表演一番,或者腦子里回想一下,然后用文字寫下來,文字不要求長,這樣來練習事件的述說,訓練學生的記敘能力。逐漸的就解決了學生在敘述時的語序混亂問題,慢慢地把常用字也掌握了。
第二學期起,采用美術科目的訓練方法,要么在課桌上放置靜物,要么就帶學生在校園里觀察花草,云彩,霧氣,季節性景觀等,教引學生學習觀察,觀察事物的色澤差異,明暗變化,質地區別等。觀察過后也要求寫生把所看到的寫下來,文字也不必長,但是注重帶動學生使用各種修辭手法進行描摹,務必使自己所寫的與所觀察到的相吻合,尤其是最最細微的地方也要注意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描寫能力,并逐漸使學生的文筆溫潤起來。這樣的訓練在職高一年級和二年級階段進行兩年,學生的寫作語言和文采必會發生變化。
進入職高二年級,除了繼續前面的訓練外,重點是要開啟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悟,對情感的體驗和分析之路。這時的作文課,教師就注意搜集一些社會普遍關注的新聞事件或生活里發生的情感事件,讓學生自由討論發言,激發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知與判斷,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這樣學生的作文就不會空洞無物了,隨之更會培養出他們一定的社會責任心。當然,職高作文教學中在愛護學生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同時,教師要能放得開,還須收得攏。不可否認,由于職高學生涉世不久,知識、經驗還比較膚淺,思考問題往往帶有一定的主動性和片面性,因而需要加強指導,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讓他們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得到實際鍛煉。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言“教師不應以講課本為專務”,教師不能只是以單純傳播專業知識為己任,而是要注意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讓他們通過真實的學習任務來解決面臨的或即將面臨的各種問題。
職高作文教學不同于普通作文教學的一點就是還要要彰顯職教特色,要服務學生專業學習,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好的結合起來,這在職高教程里就有所體現。職高教材的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中都有各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些綜合實踐活動本身編排就很好。我就緊抓教材,設置各種情節訓練應用作文的寫作。例如作文課上,我設置角色,學生分演招聘單位,應聘人員,模擬場景進行對話,然后學生討論對話中的問題,以這種形式訓練應聘書的寫作,自薦信或推薦信的寫作。讓學生在廣告欄里摘選各種啟示,廣告的寫法,在作文課上進行探討,研究不同應用文的格式及語言。諸如此類的訓練方法既激發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又逐步訓練了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使作文與生活同一起來,學生也不再認為寫作文和自己生活無關了。
這樣的三年訓練之后,學生從言語表述,語言組織,情感體現,社會洞察等幾方面都會有一定的進步,最后要注意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將所有的能力逐漸整合起來。完成這個目標的措施就是在分主題訓練中穿去一般作文寫作。
首先,精心設計好指導課。我一般是出好作文題目后,先用五六分鐘時間,發動學生對題目展開討論,以便搞清題意,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其次,針對題目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情感認識,鼓勵學生寫作時不落俗套地進行獨創。然后再用五分鐘時間,讓學生緊扣題目,各自立意構思,編出文章段落提綱;最后讓他們成文。
關于生物鏈的話題
山東滕州市書院小學二年級李升平
有一天,山羊博士作了一場題為“正義者生”的演講,他在演講中一再強調:森林里的所有動物都要和睦相處,誰也不能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演講后,老虎說:“這不把我們餓死才怪呢!”山羊博士說:“你們可以和我們羊族一樣吃草和樹葉呀”。老虎聽后,“哈哈”大笑了一聲,就走開了。而狼則首先向山羊發出了邀請,熱烈歡迎尊貴的山羊到狼舍做客。結果我不說大家也會知道的。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羊要吃草,狼要吃羊。這條生物鏈,是羊可以改變的嗎?
如果今天早上起床時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你比其他幾百萬人更幸運,他們有的可能看不到下午的太陽了;
如果你沒嘗過饑餓,戰爭的滋味那么你的處境比其他5億人更好;
如果你能隨便進出教堂或寺廟而沒有任何威脅、暴行和殺害的危險,那么你比其他30億人更有運氣;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銀行里有存款,錢包里有票子,口袋里有零錢,那么你屬于世上80%最幸運之人;
如果你父母雙全,沒有離異,你們你的確是那種很稀有的地球之人;
三堂作文課的訓練均重視了練前的“導”,但忽視了練后的“評”??赡苁蔷売跁r間關系,練寫片段后的“評”不是省略了,就是走馬觀花地象征性地“展示寫作成果”,僅追求課堂的完整性而已。我個人認為,在家常課的作文訓練中,應認真對待“評”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實物投影等展示學生的作文,并針對本課作文訓練重點進行評價,即根據“法”評價,從而讓學生真心掌握此堂課訓練的習作方法。
最近學習了《語文教學通訊》7~8月合刊關于作文教學的專輯,頗有啟發。特別是關于構建習作序列和作文教學的技法訓練,談點收獲。
反思一下自己的常規作文教學,往往是扔給學生一個題目,等學生寫完后,打個分,有時間也只是講評一下共同存在的問題或者讀一讀優秀的范文,結果發現寫了好多篇文章,學生的水平還是沒進步。
再看看中年級與高年級的作文教學課堂,你也是在強調寫文章要注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他也是在強調寫文章要注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這堂課是在講文章要寫具體、生動,那堂課也是在強調這一點,可再看學生的作文就是不具體、不生動。
由此我想,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必須構建一個習作教學序列,必須重視教師的引導,必須指導學生逐步學會一些習作的藝術手法,一些謀篇布局的技巧,一些立意構思的方法。
如何構建習作序列?要構建怎樣的習作教學序列?這顯然也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我認為,習作序列的構建應當包括兩個層面:一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構建習作之文體序列,二要依據課文、例文的特點構建習作技法應用序列。
中年級學生作文剛起步,應以片段訓練為主。習作主題側重:以“趣”為主,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記錄生活中的趣事。學生技法側重:不同的對話形式,人物外貌描寫,人物神態運用,動詞使用,總分總結構,過渡段的訓練,詳略得當等。
高年級學生習作主題側重:以“情”為主,要學會情感類敘事文章的寫作。習作技法側重:選擇典型材料,記敘與抒情、議論相結合,記敘要學會倒敘、插敘等,描寫要學會側面描寫、場景描寫、以動寫靜,點面結合等。
其實,關于習作技法,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系列。如按照作文成文過程,可以分為角度系列、標題系列、選材系列、立意系列、結構系列、語言系列、體式系列等;按照表現手法,可以分為陳述系列、描寫系列、抒情系列、議論系列等。描寫系列,又可以分為細節描寫、性格描寫、神態描寫、景物描寫等。劃分并不絕對,有交叉之處,只要方便教學與訓練即可。因此,以上中高年級的習作序列的構建還需共同商量、討論。
要提高作文技法訓練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作文技法水平,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材示范
教材中的選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這些文章不論從選材立意、思想情感,還是從表現技巧上看,都是小學生學習的范文。進行技法訓練,首先要關注這些“典范”,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這些“典范”細加揣摩、品味,力求悟得透,析得透,品得精,做到爛熟于心。在進行技法訓練時,也要盡可能從這些“典范”中取材,這樣既可保證技法的質量,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閱讀擴展
教材的例子質量雖然高,但數量有限,因此,必須利用課外閱讀進行拓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把有關技法的例子摘錄出來,整理分類,品評鑒賞。但一定時間內,要規定摘錄技法的具體內容,不能見到哪種就摘錄哪種,那樣就沒有重點突出的效果,質量也難保證。同時,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信息,以實現資源共享。閱讀可以采用定向與不定向結合的方式。定向,是教師指定閱讀的篇目,這些篇目包含本段時期正在進行的技法訓練內容。定向閱讀,目的性強,針對性強,因而收益明顯,但也容易形成閱讀疲勞,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學生自己發現的樂趣。因此,定向閱讀要與不定向閱讀相結合。
三、總結歸納
總結歸納是對“教材示范”與“閱讀擴展”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分析,明白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如細節描寫,通過總結歸納,要明白什么是細節描寫,為什么要有細節描寫,什么地方要有細節描寫,如何進行細節描寫,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某種寫作技法,為己所用。總結歸納既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設立專門的技法指導課,也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題參與積極性。學生能夠總結歸納出來的,教師絕不越俎代庖。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充分享受發現的樂趣與成功的,又可以讓學生養成自己總結歸納的習慣。
一件藝術作品,能讓人感動己然是一件很好的作品。而《黃河絕戀》則給予一種較之于感動更深一層次上的心靈觸擊,我把這稱為一種震撼。
當我坐在寬大的銀幕前,用眼睛開始去審視這部片子的時候,我是帶著挑剔的眼光的,但從一開始我便感受到作者在藝術上帶給我感官的震撼。從寧靜的渤海中的激烈空艦對戰到古老安詳的長城上的艱苦跋涉,或是太行山脈中懸崖絕壁上如芥籽般的人影,一切場景都顯得宏大,氣勢磅礴,將我的雙眼、我的雙耳緊緊地吸引在了這片廣闊的天地里。那份來自于宏大的美帶來的享受與震撼透過每個細胞將信息帶到了心靈深處。
故事在發展,作者將鏡頭對準了一批人,這是一群生活于這片美麗土地的人。無論是安潔、黑子,或是寨主、三炮,每個人都帶著這片土地特有的氣質,純真、樸實、剛毅或是在死亡面前的無畏,這是屬于我們民族的本源的氣質,民族的偉大,源自于每個個體的偉大,而生活于這個民族中的個體,就會自然而然地被這種偉大所感染,而有了對這份優秀氣質的繼承光大。因此我受到了來源于民族偉大氣質的感染,體會到了民族情感帶來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