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楊廣的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游客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今天,垣曲歷山2019年“峽谷觀光、森林康養(yǎng)”避暑節(jié)隆重開幕了。首先,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和24萬垣曲人民,向蒞臨現場指導的各位領導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向入住歷山傾力支持避暑節(jié)活動的各演出單位、個體戶表示最誠摯的問候,向前來望仙避暑納涼的游客朋友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歷山鎮(zhèn)是垣曲縣東北部的一個旅游大鎮(zhèn)、旅游名鎮(zhèn),因“舜耕歷山”而聞名,國土面積396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1.35萬人。近年來,我們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全景垣曲、全域旅游”發(fā)展思路,發(fā)揮生態(tài)文化優(yōu)勢,在挖掘運用帝舜德孝文化、完善景區(qū)基礎設施、加強旅游宣傳推介、發(fā)展奇珍山貨產業(yè)、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上努力下功夫、做文章,歷山鎮(zhèn)先后被評為“全國旅游名鎮(zhèn)”“全國重點鎮(zhèn)”“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省級特色小城鎮(zhèn)”,影響力和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
歷山生態(tài)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優(yōu)美,景區(qū)景點林立,舜的傳說廣為流傳,舜的遺跡隨處可見:有舜王出生之地——諸馮山景區(qū),舜王耕種之地、國家4A級景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歷山景區(qū),舜王妻子娥皇和女英居住之地——皇姑幔景區(qū),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條獼猴和娃娃魚的故鄉(xiāng)——獼猴源景區(qū)。特別是本次避暑節(jié)的舉辦地望仙大峽谷景區(qū),相傳為堯王訪賢之地,景區(qū)集自然風光、原始森林和古人類文化為一體,時值夏日,三步一潭、五步一瀑,涼風徐徐,更有雄渾綿長的弘孝鐘,若接天庭的望仙樓,是旅游、探險、避暑、療養(yǎng)、度假的絕佳去處。
這次舉辦的“垣曲歷山避暑節(jié)”,我們著眼觀光、康養(yǎng)、弘揚傳統德孝文化等元素,精心策劃了登高、祈福、尋山3個主題系列活動,其中涵蓋大型篝火晚會、美食文化體驗、消費扶貧展銷、雪花啤酒音樂節(jié)、帳篷節(jié)、漢服秀等諸多精彩活動。就是希望大家在放慢節(jié)奏、放松心情、放飛心靈的同時,能夠回歸自然、回歸親情、回歸初心。為了保障活動順利進行,我們專門成立了安全保衛(wèi)、食品監(jiān)管、醫(yī)療應急、后勤保障、衛(wèi)生保潔等7個工作組,為大家盡情旅游觀光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務。在此,我衷心地希望這次“避暑節(jié)”能夠給大家?guī)黹_心舒適的旅游體驗,留下美好恒久的記憶,也希望大家能夠幫助我們積極宣傳歷山,多帶家人朋友前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
最后,預祝本次“垣曲歷山避暑節(jié)”圓滿成功!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提起安意如,或許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嫻靜的古典美人。不僅僅因為這個名字本身蘊含的詩意,更因為她筆下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思無邪――詩三百》……她把傳統文化、特別是古典詩詞用年輕人能夠接受的“打開方式”進行另類呈現,在文學界掀起了一陣古詩詞熱。
走近安意如后發(fā)現,她并不是只讀圣賢書的乖乖女――相反,個性灑脫直爽,還有點男孩子氣;她“財商”頗高,理財有道,談起自己管理公司時的門道,頗有些“霸道總裁”的風范。或許,這位“80后”作家吸引許許多多年輕讀者的,除了她筆下的美麗文字,還有她豐富、明朗又真實的性格。
“黑馬”不覺得自己多么優(yōu)秀
“人生很重要的是你明白自己要過什么樣的生活,用什么方式去打這片天地,我可能比別人更幸運一點,很早就知道我要什么樣的生活,又有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式――寫作。其它的東西我就不多求了。”采訪開始,她的一番話就頗有哲學的味道。
安意如出生在皖南。或許家鄉(xiāng)的明山秀水孕育了她性格中的詩意。但是她也有爽朗直率的一面。“我的性格其實是很北方的”,她說,“一向有話直說,最不喜歡磨磨唧唧的人”。
從兒時起,病痛就伴隨著她,導致她行走艱難,成長的很長一部分時間是在輪椅上度過的。父母一直帶著她到全國各地尋醫(yī)訪藥,或許是由于這段到處奔波的經歷,讓她比同齡的孩子更加成熟。
由于身體的不便,也因為沒有太多伙伴可以交流,她便埋首書本。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乃至佛經,只要能接觸到的書,她都大量的翻閱。讀書成了她最大的樂趣,也造成了她的嚴重偏科。“語文老師愛我愛到不行,理科老師看到我卻又氣又無奈。”
2004年開始,安意如開始在BBS上發(fā)表文字,并在出版界嶄露頭角。她的第一本書《張愛玲畫傳》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再之后就是令讀者熟知的解讀古典詩詞系列《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思無邪-詩三百》等。
2006年《人生若只如初見》出版后,她成為當年出版界的黑馬。從默默無聞的少女到置身鎂光燈下,馬不停蹄的參加會、簽售會,接受媒體采訪……2012年,她上榜中國作家富豪榜,位列第17名。
20歲就成為暢銷書作家,很多人會聚焦于她的年輕與才華。對此,安意如卻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即使今天,在我看來網絡上依然臥虎藏龍。我的一點所謂的文字才華只是用對了地方,遇到了合適的平臺被大家認可了而已。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多么優(yōu)秀。”
在路上是最好的寫作方式
旅行是除了寫作之外,安意如最喜歡的事。
當《人生若只如初見》出版后,她揣著稿費跑去了云南旅游,從昆明到大理、麗江、香格里拉……一玩就是半年,直到被出版社的編輯“召回”北京。
成為作家,名氣來的出乎意料,但最令她欣喜的,卻是“自己終于找到了一個不用依靠父母,自食其力,又能想去哪就去哪的工作”。
她帶著自己心愛的老筆記本電腦,走到哪里寫到哪里。在云南、在、在香港……對她來說,“在路上”是最好的寫作方式。
她尤其愛。信奉藏傳佛教的她,對的感覺既不陌生神秘,也不荒涼、苦寒。而是“一到拉薩就融入當地,仿佛這么多年從未離開”。
對安意如來說,寫作與旅行成為生命中并行的兩條線,在時間與空間的變換延伸中滋養(yǎng)著她。
安意如的古典詩詞系列作品一直在延續(xù)。2015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新作《安得盛世真風流》。在書中她沿著《全唐詩》的流脈,以一貫細膩優(yōu)美的文筆和獨樹一幟的視角,從李世民、楊廣、魏徵等人的詩歌作品開篇,一直寫到王維、孟浩然、王昌齡、李白、杜甫……為讀者展開至美的唐詩畫卷,其中不乏《靜夜思》、《春曉》、《春江花月夜》、《黃鶴樓》、《蜀道難》這些傳世經典。
寫自己的書,過自己的生活。直到現在,安意如都對“美女作家”之類的頭銜不以為然。她說,自己不可能化成清風去做人們心目中的“女神”,也不想背那種“偶像包袱”,不想去刻意營造一個形象。
“有時拍照需要穿旗袍,我說,這是為了打造公眾形象,旗袍只是我的工作服”,她爽朗地笑著,“平時都是什么舒服穿什么。”
對話安意如:
《中華兒女》:新生代作家的走紅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你怎么看?
安意如:其實這主要是媒體打造出來的,媒體喜歡給某些現象套一個名詞、共同點,就像80后、90后。我覺得對每一個時代的人,都不必報以特別大的希望,但也不用報以特別大的失望。這些年輕的作家也各有各的特點。對我來講,我覺得80后的這批作家,在文學上有多少成就跟造詣不敢說,但在生活中都是很清醒和有擔當的人。
《中華兒女》:你的作品讓很多年輕人愛上了古典詩詞,現在在青年人中傳統文化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你怎么看這種現象?
安意如:我其實并不樂觀。現在很多父母讓孩子們學國畫、學書法,不是為了真正的陶冶情操,而是他們覺得這個東西將來是有用的。當然我對此不是批判。但是我認為,當更多的年輕人出于興趣,而不是出于功利的心態(tài)去學習,當一個城市逛書店的人比逛商場的人多,這才是傳統文化的復興。
《中華兒女》:對很多有文學夢的年輕人來說,你的成功可以復制嗎?
安意如:我的模式或許可以復制,但我這個人復制不了。首先要想清楚,第一這是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第二有沒有不計得失的心。比如沒有學歷、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也無所謂。如果想明白了,就可以勇敢地去嘗試。
當然走這條路并不一定一帆風順,也不一定能成功。像我也是少年成名,但是我也受過爭議,如果我受到爭議的時候,跟所有人去解釋,或者跟人吵架,那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我。又想當名人,又想拒絕別人評論,哪有這回事?
所以,要做好成功的準備,也要做好慘敗的準備。對我來講,當時我就想,大不了寫不了東西我就去當會計嘛,一樣可以謀生,但能夠寫作我就更快樂。
《中華兒女》:現在不僅寫作,也成立了公司。管理公司有什么心得?
安意如:管理公司的心得就是:不要所有的事都自己干。比如說我交給你一件事這個星期之內要做好,我到星期三的時候會掐著點問你,這事推進的怎么樣了?有沒有難度?有難度說出來我們解決,沒有難度那就接著推進。幾乎所有的事都是我在統籌,但我?guī)缀跏裁炊疾挥霉埽蚁肴ベp花就賞花。所以,要想過閑適的生活,就必須懂得哪些事是要牢牢掌握在手里的,哪些是可以交給別人的。
關鍵詞:琵琶重奏;合唱元素;《春江花月夜》
作為《春江花月夜》琵琶五重奏的一聲部,又是一名TianKong合唱團的成員,每次在兩者排練時常常覺得莫名的相似,甚至老師們重復的要點都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琵琶是民族樂器中表現力十分豐富,又可以任意轉調的樂器。它優(yōu)美的長輪可以演奏悠揚的歌唱性旋律,豐富的和聲可以作為節(jié)奏音型使用,醇厚的低音可以作為樂隊中的低音伴奏。[1]合唱的歌唱性、和聲性和低音bass,冥冥之中,琵琶重奏與合唱有著奇妙的相似之處。
《春江花月夜》最早是隋代楊廣的五言四句詩,“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而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就屬唐代張若虛的一首七言三十六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詩句婉轉優(yōu)美,離別之緒,發(fā)人深省。當時(隋、唐以至宋)《春江花月夜》詩是與《春江花月夜》曲配合演唱的,并且當時此曲比之于配合演唱的詩的影響更為廣泛而深遠。[2]可曲早已失傳,詩的本身賦予詩樂美,詩詞的內涵美與音樂的韻律美相結合,詩情畫意,配上琵琶的吟唱,未成曲調先有情。《春江花月夜》琵琶五重奏是顧冠仁依據衛(wèi)仲樂先生演奏譜改編的重奏新形式,充分發(fā)揮了琵琶的和聲性與線條性,在原曲意境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作使音樂的層次感加強,對答式的呼應,齊鳴式的厚度,和弦式的映襯,旋律式的突出,猶如合唱般層層分明又宛若一人在向你娓娓道來。
《春江花月夜》琵琶五重奏其實就像五個人的阿卡貝拉,琵琶代替人聲,同樣是將不同人的音樂表達具一致性與獨特性。《春江花月夜》更要展現出原有的詩樂性,一方面是詩中所表達的意境與畫面感,“海上明月共潮生”,“海”為虛指,“生”賦予月與潮以生命力。古今中外,音樂的繪畫功能被作曲家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從而在無限的審美意境中拓展音樂的想象。[3]另一方面,原先是詞曲配合,在基調上就是可以詠歌的曲調,歌唱性十足,重奏的合唱元素則可以運用到演奏之中,合唱本身的技巧加上極具中國色彩、意境豐富的琵琶五重奏《春江花月夜》的演奏相配合有利于情感的表達。
1 齊
齊是合唱最重要的元素,齊唱是合唱的基礎,再在形式上稍加變化形成重唱、輪唱和領唱,齊奏和齊唱在表現方式上實質是一致的,齊奏是多數量相同的樂器演奏相同的旋律,重奏是多數量相同或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旋律,獨奏顧名思義就是一人演奏,這里的琵琶五重奏《春江花月夜》是琵琶同樂器之間的重奏。
在琵琶重奏中,固不可少齊奏部分,出弦的整齊是關鍵,指揮在合唱之中起到一個引導性的作用,合唱指揮中提到預備,預備的手勢能幫助團員在第一時間意會到呼吸、情感、力度和速度,琵琶五重奏的重擔就是一聲部。一覽《春江花月夜》五重奏譜,一聲部與衛(wèi)仲樂先生的演奏譜基本相同,只有在“水云深際”編曲家考慮到音區(qū)安排則由四聲部獨奏主旋律,所以一聲部不僅要突出獨奏的個性還要平衡整體的共性,一聲部在布局謀篇上至關重要。
一聲部是重奏的“指揮”,不僅要注意自己聲部的橫向處理,完美演繹主旋律部分,更要明確宏觀上的音樂表達,記住其他聲部與主旋律間的呼應,每個聲部之間的關系,進出位置,什么時候呼吸,什么時候收拍,一個眼神,一個抬臂,用自己的律動帶動其他人的律動,告訴其他四個聲部呼吸、情感、力度和速度,當每個人的這四要素達到了統一,就可以達到一齊出弦,在“指揮”的幫助下整齊演奏。合作的學習最忌諱各顧各的,只有在領導者的帶領下才能配合得微妙,同時平時練習培養(yǎng)的默契也是必不可少的。
譜例1,齊奏漸弱到一聲部獨奏一拍,只需一聲部給眼神示意,右臂向外,呼吸,氣息下沉打開,給右手順勢慢慢向上漸弱一個預備,稍點一下頭,即預備收拍,休止一拍到齊奏,用眼神提醒,輕微抬臂預備起弱拍。
2 線
Legato,連貫的意思,是演繹合唱作品中備受關注的問題,表現一段樂思、一段情感,要一氣呵成、細膩婉轉。琵琶是彈撥樂器,不像弦樂那樣容易展現線條性、旋律性,琵琶的顆粒感只能以點成線,不僅僅是一聲部,每個聲部都要展現出線條感,有時是每個聲部都需legato來表現行云流水,也可以部分聲部線性、部分聲部點性來豐富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形象塑造,這取決于所要抒發(fā)的音樂情感。合唱中的線性簡單來說一方面是呼吸,不斷地給呼吸,使呼吸走動,身體不能僵硬,否則會卡住聲音,很難收放自如;另一方面是狀態(tài),狀態(tài)要穩(wěn)定,不能改變狀態(tài),如口腔一個細微的改變就會使音樂線條分叉;若多聲部相繼出聲的線性,則收的聲部在聽到出來的聲部的聲音時才可以結束,使銜接部連貫,不出現“斷層”。
琵琶也是一樣,呼吸與狀態(tài)。當身體放松,呼吸順暢,自然流動,一句連貫結束后呼吸起下一句,音樂的線性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狀態(tài)也是要穩(wěn)定,力度、出弦的角度、身體的律動都要在音樂之中得以穩(wěn)定和控制,不能隨意改變,更不能開小差。
琵琶重奏不得不注意音樂的線條性,重奏中每個人不經意間就會忘記旋律性,隨意中就會失去音樂的美感,注意線性會使音樂更具感染力,增添一絲心動。
3 質
品質是筆者在TianKong合唱團中學到的音樂所要追求的東西。出聲的一瞬間,用聽覺來調整音高、音色、狀態(tài),使聲音相融合,音高相協調,時刻提高警惕,保持緊張狀態(tài)。耳朵的靈敏度是基礎,在經過大腦0.1秒的反映后,調整自己,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主要在于提高聽覺能力,瞬間做出良好的判斷,使音樂統一;另一方面,團隊練習過程中要增強集體主隊精神,用心聆聽,心與心相連,才能使聲音碰撞出火花。
琵琶更需要音質的訓練,同樣的速度,同樣的力度,同樣的出弦角度、壓弦幅度,甚至呼吸、情感、身體律動和內心感受都決定了音樂的品質,歸根到底還是聽覺。如何將五個琵琶相協調,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整體,而不是各顧各的,出弦訓練是關鍵。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重復化,在一弦上從練習簡單的彈、挑,再到樂曲中提煉出的復雜節(jié)奏型,用耳朵調整,統一各個要素。音質的注重,使音樂更加富有品質,強而不燥,弱而不虛,大珠小珠落玉盤,顆顆鮮亮剔透。
譜例1,《春江花月夜》五重奏譜的五個聲部共奏同度和八度來加厚旋律,主要在長音上由弱到強,一弦上的長輪,其他弦的滾指,出弦的第一個音指法同為彈,則可五個人同時出弦練習彈,及時調整力度、速度和出弦角度,整齊劃一,重復練習,再按譜面彈奏。
4 形
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是瑞士音樂家、教育家達爾克羅茲提出的音樂教學學說,他認為:“身體也是一種樂器,可以再現音樂,通過律動,能喚起人天生的本能,培養(yǎng)對人極為重要的節(jié)奏感。人們可以通過對肌肉緊張與放松程度的感覺,感受和表達情緒;可以通過姿勢、手勢和各種身體動作使內心情感表現于外部世界;可以通過身體運動將內心情緒轉化為音樂。而器樂演奏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被演奏樂器即樂器和人的身體。”[4]
面部表情和身體律動不僅是外在的賞心悅目更是技巧的畫龍點睛。在合唱訓練之后,演出是對學習成果的檢驗,美是必不可少的。站姿常常被人忽略,長期養(yǎng)成的各種壞毛病,如低頭、仰臉、彎腿、身體僵硬不協調都會直接影響舞臺形象,也會導致喉嚨擠卡、氣息不暢等問題影響到歌唱的狀態(tài)。琵琶表演異曲同工,頭要正,兩肩放松平齊,忌諱高低肩,并膝。兩腿微張,右腳向后,更利于樂器放置和右臂擺放的角度。
“未成曲調先有情”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經典,并在筆者的學習過程中一直起著警示作用。眉毛的挑動、眼神的傳遞、嘴角的上揚,面部表情的微變潛移默化地感染身邊的隊友和臺下的觀眾漸入佳境。“手隨韻動”、“肩沉而松”、“腰為力源”、“呼吸為本”,[5]無論琵琶還是聲樂都受用,這些都是個性上的體態(tài)律動,合奏與合唱在充分展現獨特魅力的基礎上,要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才會更自然、更生動、更富表現力。“手隨韻動”是最能體現不同音樂要求的方式,呼吸抬手抬臂,力度增強手臂外擴,力度減弱手臂向上,曲終留音手腕放松臂畫圈,曲終收音手捂弦等。在旋律式對答式的呼應時,就可以用眼神提醒對方“到你了”,在共奏時相互的眼神交流,更容易將觀眾融入樂手們的音樂情感之中,未成曲調先有情。
譜例2,譜面標記自由地和自由延長記號,加上演奏者的情感,不好按照譜面規(guī)規(guī)矩矩演奏,想要齊,只能依靠身體律動幫助。一聲部獨奏一拍,順勢看向其他人,微笑,用手臂擺動給呼吸、力度、速度和情感,第二拍3的收拍,一聲部看向其他人輕微點頭示意收拍,后依此類推即可。
5 樂
對音樂的處理,首先是強弱處理。橫向與縱向的力度對比,不僅僅是譜面上標記的那樣,還有在中國傳統音樂有的口傳心授,甚至加上演奏者自己的內心情感表達,將音樂處理得更加精細。合唱中通過改變狀態(tài)與演唱方式來變化音樂的色彩、調節(jié)明暗度,琵琶通過壓弦改變力度,在每次學習和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在譜面上標記處理方式。縱向上,突出旋律線條,伴奏聲部弱化,但依舊要遵循強而不噪,弱而不虛的原則,當每個聲部的性質相同時,就要統一力度與色彩。
音樂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對音樂的見解,每個人每一次都有對音樂的看法,想要使情感基本統一是合唱與合奏的難點,指揮是關鍵。在每次的合唱排練中的演唱往往與實際表演有著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呼吸速度、延長音等方面,如可以增加延長音的時長,使情感更加到位、聽眾更加心動。指揮可以有自己的情感,通過身體律動、表情將情感傳遞給團員,統一情感,則統一了音樂表現。但指揮在舞臺上只是起到一個提醒的作用,更多的還是平時練習的積累,所以指揮一定要頭腦清晰。琵琶重奏中一聲部也可以通過特定的情感進行對音樂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
意境相容,心靜和鳴。筆者在TianKong合唱團的學習中,最大的收獲是對中國雅歌的傳承。徐復觀先生在《中國藝術精神》中強調“道法自然”,中國山水畫崇尚意境,虛實相生,淡淡的水墨,淡淡的素雅,留白之中給人以充分的想象,似山在虛無縹緲間,香霧迷蒙,茶香馥郁,氣韻生動。心齋即生洞見之明;洞見之明,即呈現美的意識。由虛靜而來的明,正是徹底的美的關照的明。[6]
情感上的走心。音樂的存在是為了感動,是美的表達。心臟是人類的中心,用心是做人的中心,走心是音樂的中心。李普斯著名的感情移人說指出,“在內心的模仿中,演技臺上的演技者和在看臺上的自己之間的區(qū)別,已經沒有了……自己再不體驗到對立,而體驗到完全的統一。”(Lipps:Aesthetik S.122)而當進行美的關照時,隨自己之情感一項對象,自己與對象即不復感到有何距離,而成為主客合一的狀態(tài)。[6]用心歌唱,才能感動自己、感動觀眾;用心演奏,才能引起共鳴,隨著音樂,人與人的心一起走動,是一種奇妙的心靈感受。
6 結語
齊、線、質、形、樂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每個元素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要搭配其他元素才能完成各個元素,它們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齊需要身體律動的幫助,線和質需要在齊的前提下完成,技術的到位必須與音樂本質相結合,每個元素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將合唱元素融入琵琶重奏的演奏之中,能更好地展現多人表演的魅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體會音樂之間的相通性,在不斷地比較、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昆麗.琵琶重奏藝術及其教學[J].音樂研究,2006(1).
[2] 高云光.從《春江花月夜》詩的形式演變談中國古代詩歌形式與音樂的關系[J].人文雜志,1983(04).
[3] 曾靈玲.詩韻遺音 情調諧宜――試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詩樂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5).
[4] 蔡覺民,楊麗梅.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5.
[5] 趙毅帆.體態(tài)律動在琵琶演奏中的實踐[J].北方音樂,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