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塞外的春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又是一場大雪過后,天空像大海一樣蔚藍,并且比海水顯得更晶瑩剔透。千峰萬嶺,極目望去,盡是白色,閃耀著銀光。山頂上的積雪未融,如白銀宮閣,向陽的山頭上冒著乳白色的炯霧,它們繚繞、升騰,匯集成云朵,幾朵白云,一半鑲在天空中,一半粘在山峰上,眼前的景色充滿了詩情畫意。
這是一種多么潔白、素雅的美呀,我情不自禁地步人了冰雕玉琢的山巒。舉目看去,連綿的山脈好似銀鑄玉塑一般,滿山的樹木在寒風中挺立著,粗的、細的、高的、矮的,密密匝匝。其中,常綠樹的樹葉托著的雪和枯樹上躲著的雪很有差別,前者因為有葉子襯托的緣故,遠遠望去,如開滿了白色的山茶花,后者則只有小塊的雪片能夠留在上面,樣子與剛開花的梅花相似。
不知不覺中,我登上一個高處,極目遠眺,鄰邦朝鮮的山脈像條銀蛇,在藍色的天海里蜿蜒游動。昔日水平如鏡、清可見底的鴨綠江,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江心的小島被樹木覆蓋著,放眼望去,有“千樹萬樹梨花開”之感。俯視前方,家鄉競如此美麗:城內四通八達的馬路像一條條銀灰色的帶子在城中環繞,道路兩旁,四五層的樓房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這時,它們都變成了瓊樓玉宇?,F在,我身在山上,真有些“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孟春時節,江南大概早己是鵝黃嫩綠,姹紫嫣紅,一片春意盎然了;又有誰會想到,在這塞外小鎮,北國江南的初春,還完全在這皚皚的白雪統治之下呢!
又是一場大雪過后,天空像海一樣蔚藍,并且比海藍得更晶瑩剔透。千峰萬嶺,極目一望,盡是白色,閃耀著一片連接不斷的銀光。山頂上積雪未融,如白銀官叫;向陽的山頭上冒著乳白色的煙霧,繚繞、蒸騰,匯集成云朵;淡淡的幾朵白云,一半鑲在天空中,一半粘在山峰卜,似乎是個安琪兒,展開了一幅冰峭,要替這山加冕。??!多美呀!多么潔白素雅的美呀!我情不自禁地步入了這粉雕玉琢的岡巒。舉目一看,四周連綿的山脈好似銀鑄玉塑一般……滿山的樹木在寒風中挺立著,粗的、細的、高的、矮的、密密匝匝,好像人的頭發一般。其中常綠樹的樹葉上所堆著的雪和枯樹上躲著的雪很有差別。前者因為有葉子襯托著的緣故,雪片堆得塊兒大點兒,遠遠望去如開滿了白色的山茶花,后者則只有小塊的雪片能夠在上面不墜落下來,與剛開花的梅李相似。
在不知不覺中我登上了一個高處,極目遠眺,鄰邦朝鮮的山脈的確像條銀蛇,在這藍色的天海里蜿蜒游動;昔日水平如鏡、清可見底的鴨綠江,也被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江心的小島被樹木覆蓋著,望去卻也有“千樹萬樹梨花開”之感。低頭俯視,??!家鄉竟如此美麗?城內四通八達的馬路像一條條銀灰色的帶子在城中環繞,道路兩旁四五層高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這時卻都變成了瓊樓玉宇,而我身居山上,真覺得有些“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了。
我們在春天的路上相遇
百合散發出迷人的氣息
你從我身邊走過
風兒拂動長發的飄逸
是否那次夢里的相聚
春暖花開青草的記憶
你凝眸我卻害羞躲避
云帶來水蜜桃的驚喜
我們好像在哪里見過
怎么會這樣熟悉
我們好像在夢里見過
無需表白的心儀
我們在春天的路上相遇
我在繪畫本上模仿你的筆跡
我托藍月亮寫過長的信給你
遇上你我要把動聽的歌獻給你
我們在春天的路上相遇
我在日記本里寫下心跳的語句
我在燈火闌珊處悄悄想念你
遇上你我要把最美的幸福給你
我們好像在哪里見過
怎么會這樣默契
我們好像在夢里見過
在春天的路上相遇
2.影子情人
迷霧中你是岸
委屈時蹲著撫摸你的孤單
說聲對不起悲傷與你無關
明天好好的讓你有安全感
夜涼停泊客棧
祈禱祝福度你一切平安
兩顆心交集相互取暖
像個匆匆過客用背影留言
你是我掌紋中的那條命運線
你是淚水滂沱中的心靈港灣
有你我才會勇敢
雖然是個灰姑娘
也幻想有著天使的光環
縱使風暴侵襲你我力挽狂瀾
穿越塵囂青春腳步不懼險灘
有你我才會勇敢
笑看云開霧散
不再勉強走得從容坦然
3.被撕碎的愛
濃情褪了色心蒙上陰霾
記憶生了銹鎖不再打開
愛人成陌路溫柔拋棄身外
只怪現實太殘酷天空好狹窄
情字為誰留又為誰而敗
燈紅酒綠真的就一直會精彩
為何被誘惑午夜圖自在
慢慢偏離航線來把愛淹埋
木棉樹下的過往放逐到塞外
誓言撕碎了紛紛揚揚入大海
決絕的表情空留下影徘徊
我再也不想陽光下把心情晾曬
你偏偏不聽幸福的安排
掏空的情感空間憂傷誰剪裁
是我不該給你那么多把你太寵壞
心快碾碎思念相互不理睬
4.我還愛不愛
一路上溝溝坎坎深深淺淺
從未有放棄的這一天
冬夜里淚與心交織著纏綿
倦了痛了醒來是熟悉的琴弦
我不聽結局意外的上演
沒有對白仍然掛牽
遠方的你夜深可曾入眠
愛的訊息為何視而不見
舍下你我有撕裂的眷戀
放下你我又該如何惦念
天灰灰色心里混沌一片
走不出這一季走得秋雨綿綿
燈下翻閱愛的詩箋
似水流年沒有時過境遷
扉頁有你留下的書簽
如果沒有如果
如果也許如果
我這樣癡癡等在原點
6.斷電
黑夜一片荒蕪
看不見雨下的淚珠
捆綁束縛得太久
逃脫有了理由
世間一片漆黑
聽得見吶喊的落寞
誰不小心惹了禍
情絲偏向走?
發電機轟鳴的街口
思念停止漫步
沒有時間誰聽誰眷顧
愛在夜色里蜷縮
狠下心轉身要掙脫
小小卒過河追逐
弱小無助幾番沉浮
黯然退守傷得淚枯
留的距離已足夠
交付就以為白首
怎能斷電把光沒收
傷再粘貼也是脆弱
7.心不要上鎖
看著我別言語閃爍
心事隱藏壓得虛脫
愛不可能帶著枷鎖
真愛不用借口開脫
敞心扉門不要上鎖
墨鏡告訴表情做作
愛不可能痛得包裹
真愛停止戒備穿梭
距離會推開你與我
忐忑跨越城堡院落
淚眼朦朧心走沙漠
蝶飛滄海碎成傳說
忍耐說服春天路過
輸贏全由玫瑰承諾
輕輕松松情不脆弱
道別過往天高地闊
8.你為何心虛
心里很黏
為何勉強說再見
害怕什么
才有口是心非的謊言
明明很甜
為什么折磨心弦
借口什么
夏季美不過雪花的纏綿
原來愛上人也會變得心虛
披著鎧甲也擔心揣著殘念
這樣還是有人戳中了淚點
把自我束縛的編劇再還原
情說不清道不明的是考驗
愛輕得像氣球堅韌有局限
說來說去是想讓紛擾安眠
教學目標:
1.比較北國春風與南國春風的不同,學習辨證地看問題
2、品析精彩的詞句,了解短句的特點及其表現力。
3、理解作者感情,領略自然景物的美。
4、學習先揚后抑的寫法。
教學重點:
1、學習先揚后抑的寫法。
2、感受語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國春風粗獷、豪壯、,領會作者感情。
教學難點:
品析重點句子,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
教學方法:
討論式問答式相結合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導入
學習了朱自清的《春》,我們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爭榮,更讓我們領略了一幅南國春天的有形、有味、有聲、有情的春風圖。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林斤瀾所寫的《春風》,看一看南國的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哪些不同!作者為什么要獨出心裁的稱頌給人帶來諸多不便,遮天蔽日,飛沙走石,人們對他全無半點好感的北京春天的風沙。
二、朗讀課文,圈劃生字詞
褒貶bāo 飄拂fǘ 塞外sài 冰碴chá 耗子hào 乍暖zhà
三、研讀課文
本文寫北國的春風,作者抒發了對北國春風怎樣的感情?作者熱愛北國的春風,歌頌了北國春風的品質。
(1)讀1、2段:作者一開始就表達了這種感情嗎?不是,作者一開始持貶抑的態度。開篇就用北京人的話說“春脖子短”和覺得南方來的人覺得這個“脖子”有名無實,來說明北京春天之短暫,冬夏交接之迅速,人們無法感受“吹面不寒楊柳風”的美好,也無法欣賞百花斗艷的聲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靈的缺憾。
第二段又舉出北國春風帶給人們的惡感——起風、刮土、讓人睜不開眼睛,人們對它恨之入骨、罵之連天,怨聲載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國春風是那么的令人厭惡、令人生畏,令人可恨-——這是抑、抑北國春風。
(2)第3、4段,“我”相對懷念江南的春風,引用詩句“暮春三月,江南”并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對江南春風溫馨宜人,滋潤萬物進行大肆褒揚。與北國的春風形成對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國春風揚南國的春風嗎?不是
(3)第6段突然筆鋒一轉,用一個設問句,引出了北國春風的另一個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變化,表達自己對北國春風的喜愛和懷念之情。
(4)齊讀7、8、9、10段
①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北國的春風的特點的?勾畫出直接描寫春風的句子,體會一下北國的春風有什么特點?
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運用對比(第9、10段)襯托(第6、7段)的手法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一夜之間,春風如無數針扎”用響亮有力的短句,瑯瑯上口的對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準確的詞語,展現了北國春風雄健、宏大、粗獷、蒼勁的、難以遏制的氣勢。
②北國春風來臨之后自然界出現了哪些變化?這些冰的家族只有當北國的春風來臨了,一夜
之間可以使他們降伏:他吹開了冰凍的河流,吹折了殘枝病葉,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們開始走出溫暖的家,“穿著老羊皮背心把糞肥拋撒勻凈”開始春耕了,人們規劃著,忙碌著。
象聲詞的運用“轟的一聲”,“嘎的一聲”,渲染了氛圍,使北國春風的氣勢更加有聲有色。引導學生體會北國春風的巨大威力、氣勢,欣賞這種并不優雅,并不柔婉的、粗獷的美。 ③與朱自清的《春》比較,南國的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哪些不同之處?引導學生體會北國風與楊柳風的不同。
歸納:A特點:具有粗獷之美、雄健之美、陽剛之美
B比較:
同樣是寫春風:朱自清筆下的春風是柔柔的,清新的悅耳的;
林斤瀾的筆下的春風則充滿力度,充滿豪邁之情。
④你更喜歡哪種春風?為什么?
⑤作者為什么能把給人帶來諸多不便,遮天蔽日,飛沙走石的春風寫得如此之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認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風雖然“粗暴”卻別有一番詩意的美,有毫不遜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種美好。抒發了對北國春風無比的深情,歌頌了北國之春的別具
4.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 ,宛如北方的漢子粗獷、豪放、雄健、粗獷之美。
(5)第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風作對比,同時調動了視覺、觸覺、嗅覺,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濕悶之感更為具體可感,通過對比使北國的春風顯得更加可愛,對北國春風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達到了揚的目的。抒寫了懷念之情
總結:本文不寫江南的春天,而寫北國的春天;不寫北國的春景,只寫北國春風。作者從北方與江南春風的對比性議論入手,對北方的春風欲揚先抑;然后酣暢淋漓的描繪北方春風的陽剛之美;最后呼應全文,在對比中強化對北方春風的贊美。
四、寫作特點:
1、語言粗獷豪放透出。動詞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問,使語言富于變化讀來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
2、語言形象生動,真切感人。
3、采用了對比烘托和先揚后抑的寫法,突出了北國春風的陽剛之美。
五、作業;
關鍵詞: 新課改 古詩詞 賞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誦讀古代詩詞,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币蕾p古詩詞,就需從詩詞意境入手,“真正領略‘文章的細微曲折之處’”,“窺見作者的思想感情”,進入閱讀境界,使讀者與作者產生共鳴。
何為意境?簡言之,意境就是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豐富的想象有機結合起來,達到的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達到主觀(意)與客觀(境)的審美統一,現以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下簡稱為《白雪歌》)為例,進行賞析閱讀。
《白雪歌》是一首邊塞詩,也是一首送別詩。從詩題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詠嘆邊塞奇異的雪景,表現送友惜別深情的歌行體詩作。詩歌前十句詠白雪,后八句述別情。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八月飛雪,風卷草折,聲聲入耳,歷歷在目。內地還是秋高氣爽,邊地已是鵝毛飄飄,勁風,南來詩人的驚異之情不言而喻。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兩句,詩人因地制宜,隨物賦形,信手擷取了邊塞常見的冬雪壓枝之意象,發揮奇特的想象,以大寫意手法,將朔方冬雪比作南國春花,比喻新穎貼切。這冬雪壓枝的奇景恰似梨花盛開的自然景觀,描摹出了塞外風光的壯美俊麗特色,給予人無限新奇之感。使塞外嚴寒透露出融融春意,幾乎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真可謂“不是春光,勝似春光”,頗富浪漫色彩。這是盛唐人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精神的集中體現,是盛唐之音的充分透射。正因為這樣,詩人才會以大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將嚴寒的大雪描繪成春天遍野的梨花,蕭瑟的冬日才會幻化成一片溫馨的春光,審美對象(滿樹雪花)的壯美俊麗與審美主體(詩人自己)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精神高度融合,形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畢竟是異域送客東歸,對在內地很少見到這樣的雪景,又對遍野梨花習以為常的關中詩人來說,不能不勾起他對往昔生活的憶念和對故鄉生活的眷顧,詠頌雪景中寄托著詩人送客東歸而引起的對家鄉故土和家中親人的思念,這是自然而然的事。“詩奇體峻,意亦造奇”。殷的評價可謂一言中的。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散”、“濕”從細處著筆,體物入微,場景也由帳外移到了帳內,風吹雪落,冷寒潛襲?!皩④娊枪坏每?,都護鐵衣冷難著”,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的高度不平等之下,將軍、都護身穿狐裘,夜擁錦衾尚且冷得“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那翹首盼望征袍的廣大士兵,他們身受的酷寒自然不言而喻。這從側面寫出邊塞雪野的酷寒,但這還不止表現自然威力的美和偉大,它的真正價值在于反襯人們在與自然力進行艱苦卓絕的抗爭中,最終征服和掌握其所表現出的偉大力量,在衛國戰爭中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從而反映出盛唐時代中華民族的雄大魄力。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賞閱雪景的美好心境很快就變成了對難以抗拒的自然力的著意刻畫:浩瀚的沙漠濃云密布,冰天雪地。放眼望去根本分辨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給人一種蒼涼厚重的感覺。夸張的筆墨,互文的手法,“愁”、“慘”又語帶雙關,既點明了送別的環境,又使我們體味到了離愁別緒。“天猶如此,人何以堪”?
正是在這陰云密布、寒入肌骨的氛圍中響起了音樂聲,詩歌自然由詠雪轉向送別?!爸熊娭镁骑嫐w客,胡琴琵琶與羌笛”,中軍置辦酒宴,餞別歸客,自然少不了音樂?!昂佟?、“琵琶”與“羌笛”三種樂器并舉,而不談音樂本身,借代手法告訴讀者,入目的全是胡器,入耳的盡是胡音,“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于離別之外另有一番滋味,“越鳥巢南,狐死首丘”,更何況詩人是一個家中還有老母妻兒的活生生的人。描寫音樂堪稱武俠小說中的“重、拙、大”之至高境界。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送客至轅門,時已黃昏,看到的除了矗立在軍營中那面醒目的大紅旗外,就全是飄飄揚揚的大雪和白茫茫的一片雪漠,給人一種清冷死寂的感覺。唯一能給人帶來一絲亮色、一點暖意的,就是那冰天雪地中的一面紅旗,但它卻在吹折白草的勁風中硬硬地垂落著,絲毫也不能翻動??上攵?,旗幟上的冰凌是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氣是何等酷寒。雪中之紅更構成凄美的情調。朋友卻要在這樣的冰雪天地中連夜趕路,“長路關山何時盡”,朋友能平安到家嗎?綿綿情思正如那茫茫白雪一樣,言有盡而意無窮。但詩人畢竟是豪放不羈、意氣勃發的盛唐人的杰出代表,他以盛唐人特有的豪壯氣概,在冰天雪地的離愁別緒中寄激情和熱烈于玉砌世界一點紅中,在凄冷境界中加入了一點暖意,使送別的愁苦中蘊含一絲喜悅,真可謂妙手回春。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盡管依依難舍,但“送君千里,終需一別”,然而大雪封山,朋友旅途會順利嗎?惜別中暗含著對朋友的隱憂和關照之情,不言情而情深義重。
“峰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遼闊的背景中,峰回路轉,朋友已消失在視線之外,而詩人仍然呆呆地凝望著面前留下的一串串馬蹄印,若有所思,若有所失。他在想些什么呢?有可能是為朋友“長路關山何時盡”而擔憂,也有可能是為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漂泊無定、歸期未卜而感慨,也許是為送別友人后“相見時難別亦難”而惆悵,也許是念叨著家中“母老家貧子幼”的艱辛,還有可能是怨恨“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瘠苦。悠悠情思正如那一頭亂發一樣,“剪不斷,理還亂”。這句與李太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總之,此詩詠雪中送別,感懷中詠雪,把塞外的雪景描繪得壯美俊麗,同時抒發了因送友進京而產生的無限愁情,蒼茫邊塞雪野雄渾的背景又使詩作不失曠達和豪邁。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
[2]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