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建設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建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建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建設范文第1篇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學 網絡資源教學 有效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現代信息技術也悄然的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育模式,網絡教育資源也得到了普遍利用。為了能夠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信息化社會對人才標準的需求,我校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融入了網絡資源,意圖探索網絡資源環境下婦產科護理學教學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深度整合。本文從課堂教學效果的角度來看婦產科護理學課程網絡資源教學應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調查研究的對象是婦產科護理專業的在校大學生,這些學生都參與過婦產科護理學課程網絡資源教學的學習。本次調查共分兩次進行,課程開始初期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7份,有效回收率為99%。課程結束前針對上一次調查的群體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59份,有效回收率為86.3%,并利用SPSS13.0統計數據。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借鑒了丁興富教授AAIU模型,以及AAIU三項指標(獲取,應用,影響),并結合相關的課程和教學效果評估的文獻和研究成果,將網絡資源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定義四個維度,即有效地獲取、有效的設計、有效的影響和有效的應用。根據這四個維度,本研究在經過幾經修改和調整后包含題目21個,Cronbachα信度系數為0.902。在效度上,經過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KMO 值是0.863。上述分析表明,本研究中的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較好的效度。

三、研究結果

(一)婦科護理學網絡資源教學應用的有效獲取

婦科護理學網絡資源教學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學生的需求,要重視考慮設計的可獲得性。在這一方面可以從技術壁壘和時間分布兩個維度進行調查。根據調查,在婦科護理學課程的時間分布上來看,有63.3%,一多半的學生(188人)每天有2-4個小時的空閑時間,有77人(占總數的25.9%)每天有5-10小時的空閑時間。然而學習者在空閑時間愿意花在學習上的人不多,有29.4%的人愿意花一半時間在學習上,而愿意花大部分時間在學習上的只占了11.4%,有一半以上(52.5%)的人只愿意花小部分時間花在學習上。而在學習者使用網絡平臺進行學習的頻率方面,每月只登陸2-3次的和一周登陸一次的分別占了14.7%和19.7%,由此可見,學生空閑時間花在網絡學習的時間嚴重缺乏。目前來說,學生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時間和課堂學習的時間在量上明顯不對等,這也能看出,在整個學習體系結構中婦科護理學課程網絡資源處于較輕的位置,見圖1。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足,限制因素有多方面,表現具體見表1,這些方面的限制因素使婦科護理學課程網絡資源建設中的一些教學及技術方面的問題凸顯出來,應引起注意。

(二)婦產科護理學網絡資源教學的有效設計

網絡資源學習的目的是基于資源的學習,所以網絡資源的建設應該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根據調查,學生更喜歡有多媒體和音視頻等直觀性強的資料。并且對網絡資源中應包含的欄目期待欄目豐富,形式多樣,見表2,表3,表4。

(三)婦產科護理學網絡課程在教學中的有效影響

通過婦產科護理學網絡資源教學課程的實踐及調查,我們發現,網絡課程在婦科護理學的教學中產生了有效影響。

1.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根據調查,有75.7%的學生認為通過學習網絡課程能增加與老師及同學間的交流是,并且30.12%的學生和43.24%的學生分別喜歡網絡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和教師在線答疑,這都反映了學生間以及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的提升。

2.有利于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增加學習興趣。構建婦科護理學課程網絡資源的意圖是要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通過一個學期的網絡資源的教學,在“您對網上學習這種方式是否感興趣”一題時,選擇較為感興趣和非常感興趣的共占了75.7%,63.7%的學生認為通過網絡學習使其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有96.9%的學生都認為網絡課程中提供的音視頻、圖片、動畫等媒體對學習有幫助,甚至有很大幫助。

3.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及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學到了很多的課外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判斷、評價的能力,以及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婦產科護理學網絡課程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通過Internet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提升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開拓創新的精神。有82.6%的學生比較喜歡課堂講授和網絡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但是對于網絡課程提供的教學資源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方面明顯不足,認為一般和不確定的將近一半。在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回復方面,也18.1%的學生選擇不確定,也應當加強,具體見圖3。

四、結論

從上面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婦產科護理學課程網絡資源教學模式的應用,對學生學習內容的豐富,學習興趣的提高,學習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有效的影響,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有效應用方面還有所欠缺,這與網絡資源教學在設計上以及實施的有效性及監督性有密切關系,需要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諸葛毅,吳忠勤等.高等護理精品課程建設與網絡資源的利用[C].中華醫學會第12次全國醫學科學研究管理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年8月13日.

[2]陸愛平,肖燦華等.運用網絡資源進行《護理學基礎》課堂教學效果分析[J]. 南方護理學報,2005,(8).

[3]王佑鎂.高校精品課程網絡資源教學有效性的調查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0,(5).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建設范文第2篇

關鍵詞:性健康教育;醫學職業院校;對策和方法

2010 ~ 2011年,作為臨床教學工作者,筆者任教長沙衛生職業學院醫護生性健康教育課程,通過兩期的性健康課程教學,筆者深刻感覺到:第一,無論是哪一個知識層面的學生,提及“性”,開始都是避而不敢談;第二,學生性健康知識缺乏;第三,在短短的12學時教學后,學生從開始時談及“性”的臉紅心跳,到學習后能夠進行理性思考“性”背后深邃知識的青年人。結合自己教學實際,筆者就醫學職業院校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性健康教育提出一些對策和方法。

一、優化課程和教學內容設置,科學構建性健康教育課程

普通院校中,性健康教育一般作為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一部分進行教學,更多的是從“性生理、性心理、性倫理”等方面涉及或切入,解決一般學生性健康知識和性道德知識缺乏的關鍵問題。醫學職業院校性健康教育除了解決上述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擔了以下任務:教育引導學生在有了合理的、科學的性健康知識以后,如何發揮職業優勢,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能勝任“同伴教育員”角色。為此,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兩個層面上構建醫學職業院校性健康課程。

(1)構建層次分明、系統完整的性健康課程。醫學職業院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性知識”掃盲問題。筆者認為主要內容可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針對學生的年齡、生理等青春期特點,入校時由性健康教育老師及時開展“青春期生理知識”講座,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結合熱門話題,講授艾滋病等知識,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不良的嚴重危害性。第二階段:由性健康教育老師系統、完整地講解性知識,筆者主要講授了“性知識的普及”“性傳統及歷史”“性道德”“性法律”“正確戴安全套”“性審美”六個方面內容,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愛情、婚戀等內容,教育引導學生提倡美好的愛情與忠貞的感情的和諧統一。

(2)構建與醫學課程相結合的性健康課程。與其他普通院校相比,醫學職業院校實施性健康教育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充分利用專業課程階段教學內容特點,建立相互融合的性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體系,把性健康教育融入醫學學習的全過程,讓專業課老師也承擔起性健康教育的責任。如在學習生理、解剖、藥理等基礎課時,可以由專業老師針對有關性健康方面的知識,重點闡述男女生殖解剖、生理周期以及避孕藥等方面的知識;婦產科老師重點闡述懷孕生理知識、人工流產的危害、避孕藥的知識、性傳播疾病等方面內容。

二、建設青春活力的性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拓展與學生的交流互動

(1)性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是性健康教育成功的前提。普通院校性健康教育一般由生理老師或思想政治課程老師完成,而醫學職業院校應充分發揮專業老師優勢,建立由生理、婦產科等專業課老師組成的性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筆者認為,在性健康教育的課堂上,作為性健康教育教師的,其年齡不能太大,否則易產生“代溝”。因此,有了一支年齡適合、具有青春活力的專業課老師組成的性健康教育隊伍,有利于充分發揮老師知識結構、年齡優勢等方面的特點,便于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增加親近感,醫學職業院校性健康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2)積極采取案例研討式教學,不斷拓展課內外教學交流與互動。在上課時,筆者積極采用案例式的教學方法,將平時收集整理的大量病案、圖片、錄像等帶入課程。例如,在講授婚前時,筆者將寒暑假后少女墮胎率比平時高30%、少女懷孕呈現出低齡化(最小的才10歲)等數據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對婚前進行討論,所有學生對婚前和人流的危害性都有極為深刻的認識。上課時,筆者注意到性健康教育還要分“性別”對待,男生、女生有不同關心的重點,各種案例、數據盡可能激發大多數學生的求知欲和思考切入點。

本人的體會是:真正打動學生,讓學生有感觸的只是一句話:性,由心而生。如何看待,全在于你的想法。因此,通過性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有此體會,也就達到了性健康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建設范文第3篇

陳桂園:女,碩士在讀,主管護師,講師

陳桂園季蘭芳胡野金慶躍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兩種護理分科的認可度,找出生命周期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為今后教材的編寫提供依據,為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設置疑問,引導思考。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人民衛生出版社相關課程的編者和我院首屆國培班學員對兩種護理分科的認知狀態和傾向性。結果:67.1%的教師傾向于臨床分科,32.9%的教師傾向于生命周期分科。結論:生命周期課程設置存在問題較多,改革阻力較大,但已經漸漸深入人心。

關鍵詞 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生命周期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6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cognition of two kinds division in nursing curriculum setting

CHEN Gui-yuan,JI Lan-fang,HU Ye,et al

(The Medical College of Jinhua Polytechnic,Jinhua321017)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acceptance of two kinds of nursing curriculum recently an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etting the life cycle curriculum.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set questions for nurs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guide thinking.

Methods: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editors related courses from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and the first national training students was sueveyed about the two curriculum of cognitive status and tendency.

Results:67.1% teachers tend to clinical division,32.9% teachers tend to life cycle division.

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setting of curriculum of life cycle,but has gradually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although reform resistance are large.

Key wordsNursing profession;Curriculum setting;Life cycle

課程設置是整個專業教學計劃的核心,科學的、符合專業教學指導思想的并富有專業特色的課程設置是培養優秀專業人才的基礎,因而重新構建護理教育課程體系是護理教育改革的核心[1]。隨著護理學教育的發展,我國目前有許多護理院校已經對課程結構進行了改革,而且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均較大,不僅僅限于在微觀上對某些課程或內容進行修補,而是從宏觀上打破了以生物醫學模式為基礎的學科設置體系[2]。故我國現行護理專業臨床護理課程目前存在兩種分科,第一種按臨床分科,分為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第二種按照生命周期分科,分為母嬰護理、兒童護理、成人護理、老年護理。兩種分科在我國各大院校分別實施,爭議較大。2013年3~9月,我們開展了相關的調查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護理相關課程編者和國培班學員兩部分。人民衛生出版社護理相關課程的編者87名,其中男23名,女64名。具有中級職稱25名,副高以上職稱62名。我院首屆國培班學員46名,其中男1名,女45名。具有初級職稱11名,中級職稱16名,副高以上職稱19名。這些編者和學員分別來自第二軍醫大學護理學院、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包括浙江省內及省外的38所高等學校及相關教學醫院。

1.2方法本研究調查問卷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基礎上自行設計,經有關護理專家審閱并修改而成。調查內容包括學校名稱、教師職稱、任教課程、課程設置傾向性、生命周期課程教學中最大的困惑和建議等。利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編寫會議和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集中學習的機會,現場發放問卷,現場答卷并現場回收。共發放調查問卷133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90.2%。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將回收資料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進行分析,封閉式問題的數據采用描述性統計;開放性問題的數據進行逐條梳理,將其歸類整理。

2結果

67.1%的教師傾向于臨床分科,32.9%的教師傾向于生命周期分科。傾向于臨床分科的教師認為內、外、婦、兒的傳統分科與醫院臨床實際分科接軌;醫護一家,與臨床醫學分科同步;系統性更強,符合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臨床分科,分科清楚,方便教學內容的設置,且與醫學基礎課程能較好銜接,便于學生理解,適合學生見習和實習。傾向于生命周期分科的教師認為生命周期分科體現護理整體特征,因為任何時段人是一個整體的系統,不能用內外婦兒的臨床分科進行割裂;人生每一階段的表現不同,護理方式不同;此種分科更能突出護理這一級學科的系統性,避免知識講授重復,更接近對生命科學的認識,與國際接軌,更符合護理發展方向。生命周期課程設置最大的困惑是師資的培養,承擔每門生命周期課程的教師要求高,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融通,如何勝任。課程安排困難,教師分工以及教研室教學管理難協調。與臨床無法接軌,內容安排上同一疾病應歸哪科講授不明確。與臨床分科不一致,理論課與實習(學生下臨床)不匹配。故有教師建議:生命周期課程為授課知識體系,臨床分科知識體系作為網絡平臺,進行至上而下的改革。

3討論

3.1生命周期課程設置問題重重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教師深切體會了生命周期課程設置出現的問題。教學方面,課程改革后,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老師固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不能很好地滿足現在的教學需要。出現教師教學難,課程安排困難,教師分工以及教研室教學管理難協調等諸多問題。當然,有些學校有名無實,雖然按照生命周期來設置,但實際教學還是內、外、婦、兒各科,仍然抽出來分別由內、外、婦、兒等老師分開任教。也有些院校上了幾屆,又重新走回老路。學生方面,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去向是各級醫院,而絕大多數醫院的臨床科室是按照內、外、婦、兒的形式進行設置。生命周期課程模式與學生將來見習、實習以及就業所面臨的臨床崗位設置存在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有學者們在每一系統的教學過程中增設了綜合模擬訓練,使學生能運用系統所學知識解決崗位所需核心能力[3]。

3.2臨床分科課程設置根深蒂固本調查結果顯示,67.1%的教師傾向于臨床分科,主要觀點為臨床分科課程設置與臨床醫學設置一致,與醫院臨床分科一致。現任的教師都是內、外、婦、兒學科體系下的學習者,對臨床分科課程設置已經非常習慣。另外,生命周期課程設置與臨床崗位矛盾突出,故觀念根深蒂固,很難改變。唐紅梅等[4]則明確指出臨床護理學知識只是按照臨床分科進行劃分,護理學專業特色不突出。

3.3觀念有所轉變,課程改革漸漸深入人心隨著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徐燕等[5]分析中、英、美三國內外科護理和成人護理課程理念中指出,中國護理課程體現的是以疾病為中心、以疾病治療為導向、以醫院為基礎的狹義的護理理念;英國和美國的護理專業課程則更多地體現的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健康維持、促進和恢復為導向,以醫院、社區和家庭為基礎的廣義的護理理念。從傾向于生命周期課程設置的教師來看,這些教師對護理、人、以及護理和人的整體性都有了深刻的認識。護理不同于臨床醫學,護理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課程體系,這個體系需要突出護理的特色,需與國際接軌。諸如此類,突顯了護理教師觀念上的轉變,說明了護理改革漸漸深入人心。劉玉美[6]認為現代護理學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胎兒期、嬰幼兒期、少兒期、成年期以及老年期設立課程,這樣的課程體系更加符合護理行業的發展,更能體現現代的護理理念。徐仁華等[7]報道,成人護理將內外科整合,整合教學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護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教師的全面發展和師生間的互動。

有研究認為護理學與醫學是基于不同理論基礎并相互依賴的兩門科學,護理學是基于人文學理論的應用學科,醫學是基于生物學理論的應用學科,以人為焦點的課程設置模式是護理學專業特色的需要[8]。自護理學成為一級學科以來,一級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是什么,護理專業的特色是什么,護理專業課程如何設置,眾多問題接踵而來。生命周期課程設置將如何繼續實施,真的值得深思并有待我們繼續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閆瑞芹,沈寧,蔣艷.我國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進展及未來趨勢[J].護理學雜志,2005,20(1):75-77.

[2]羅艷華,周英,蘇茜,等.香港兩所護理學院護理本科課程設置的比較和啟示[J].護士進修雜志,2011,36(6):512-513.

[3]高薇,孫靜,盧玉仙.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內外科護理學課程整合的教學改革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09,6(9):393-395.

[4]唐紅梅,岑金.我國護理教育的研究趨勢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3(1):89-93.

[5]徐燕,王志紅,李家順.中、英、美三國內外科護理/成人護理課程理念的比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2):1-3.

[6]劉玉美.淺談成人護理課程建設[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6):80-81.

[7]徐仁華,王興華.護理本科內外科護理學課程整合的調查與思考[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3,36(2):129-132.

[8]趙杰剛,高木廣文,細谷幸子,等.日本護理本科院校課程設置現狀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15):87-89.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建設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高職教育 助產專業 課程改革 能力本為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以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或行業技術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我院自2005年創辦高職助產專業教育以來,為了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方針,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體現高職高專的辦學定位,一直就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助產專業教學質量不斷探索。雖然課程結構模塊化、課程內容綜合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績。但是,迫切需要加大課程改革力度,開發優質課程產品,帶動教師專業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提出了“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工作要求,我們深入研究助產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就業崗位,確定了助產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是助產技術,對應的核心課程是“助產學”,針對目前該課程存在的問題,開展了對“助產學”課程以能力為本位的改革研究與實踐。

一、存在問題

我院高職助產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系統性偏差,這一偏差存在的最直接原因是課程模式陳舊。我們使用的課程由最開始本科教材的壓縮到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再到強調實踐性教學環節;學院任課教師學科本位的烙印深刻,“慣性”很大的按學科本位進行的,忽視能力分析和能力標準,課程不以能力為本位,能力培養大打折扣。導致學生反映存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問題,用人醫院反映助產專業學生職業能力不夠突出,職業特色不明顯。

二、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

1.建立一支校企合作的雙師素質師資隊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管學校的教學內容如何先進,與臨床一線所應用的最新知識、最新技術總有距離;不管學校的實訓設施如何先進,與臨床一線最新生產設備總有距離;不管學校的專業課師資如何“雙師型”,與臨床一線技術專家、操作能手總有距離。由此可見學校本位的職教實施體系,在教學內容、實訓設施、專業師資上有無法克服的缺陷。所以必須校企合作建立一支雙師素質師資隊伍。我們聘請當地各大醫療機構的助產專家加入我院助產專業教學團隊,借助其已有的行業影響力并通過參加助產專業建設進一步深化院校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時提升我院老師在助產專業領域里的影響力,熟悉助產領域行業現狀掌握行業發展趨勢,提高專業教學改革能力和水平。

2.明確“助產學”課程目標。根據聘請的助產行業專家所提出的助產士職業能力要求,通過職業分析,對職業崗位、臨床工作過程,以及助產人才規格的要求進行充分的調查,再考慮學生自身的素質,依據國家地方教育方針和政策、學院的條件等,明確的課程目標。“助產學”課程目標為具有規范地進行產前檢查、正常接生、產后處理、新生兒處理的操作能力;具有對難產及產科危重病人的認識和應急處理能力。突出的就業導向性,滿足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性質和以開發人力資源、為勞動力個體的職業生涯更好的發展的目的,實現培養技術應用性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

3.確定“助產學”課程內容。在以能力為本位課程觀的指導下,“助產學”課程內容的確定依據是課程目標,根據上述助產專業工作分析獲得的職業能力要求和標準來組織該課程內容。“助產學”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圍繞能力要求進行組織,即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這些知識的組合不是簡單的課程內容疊加,而是以能力需要進行有機整合。我院“助產學”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女性正常解剖生理特點、正常分娩、異常分娩,以及常見醫療技術操作等四個模塊。“助產學”課程中實踐技能訓練是緊緊圍繞助產職業能力要求確定核心技能和一般技能,分層次和重點進行不同的訓練。課程內容中的職業態度和素質內容,是貫穿在整個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的全過程中,進行精心的設計,使其能夠確保達到課程目標要求。

4.開發“助產學”教材。我院自創辦高職助產專業以來,使用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如“婦產科護理學”、“產科學”、“高級助產學”等,這些教材的不足之處是學科體系突出、教學內容滯后。遵循助產專業以能力為本的人才培養原則,根據我院高職助產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助產專業發展趨勢,組織本專業教學團隊對使用的教材進行“二度開發”,不斷把助產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術反映在教材中,使教材處在動態開發之中,形成活頁化的教材。

5.制定“助產學”課程實施措施。高職助產專業以能力為本位的“助產學”課程實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來組織進行。教師要轉變給學生灌輸知識的角色,應根據課程內容采用利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聘請的校外助產專家和本院專職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根據“助產學”課程的四個模塊分別由四位教師負責組織教學,再把模塊中理論和實踐知識具體分配給每個教師。該課程的四個模塊分別放在第1、2、3學期進行教學,并且要求學生每學期保證1周臨床教學實習(由合作醫院管理),從了解崗位要求的基本素質和技能開始,到參與孕產婦基本生活護理和孕產婦疾病的觀察與評估,直到獨立完成各項助產專業技能。這樣可充分利用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學生在校內根據助產專業教學的要求參與各種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活動,在校外根據市場的需求以“職業人”身份參加與助產專業相關實際工作,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由于學生入校就接受助產職業教育,并貫穿于整個學校教育之中,反復不斷進行技能強化,彰顯我院助產專業辦學特色。

6.創新“助產學”課程教學模式。以能力為本位職業課程教學,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采用的要求較高,需要改變單一的課堂講授形式,要盡可能與助產士職業崗位、工作情景相聯系。采用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法,如借鑒國外職業教育較成功的項目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 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最新免费av网站 | 日韩一级网站 | 亚洲综合电影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在线97视频 |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 |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www.亚洲色图 | 国产在线小视频 | 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91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美女视频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精品视频 | 99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免费 |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在线a级毛片| 国产精品av在线 | 四季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三级黄色 |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综合 婷婷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传媒在线视频 | 久艹av | 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 少妇视频一区 |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激情5月天 | 日韩视频二区 | 污污的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