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眼睛的保健知識

眼睛的保健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眼睛的保健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眼睛的保健知識

眼睛的保健知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綠色保險制度;環境責任;分析評價

中圖分類號:F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9)03-0066-05

一、引言

綠色保險是環境責任保險的形象稱呼。它是指以被保險人因污染環境而承擔的損害賠償和治理責任為保險標的的責任保險。綠色保險要求投保人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向保險公司繳納保險費,一旦發生污染事故,由保險公司對污染受害人承擔賠償和治理責任。目前,綠色保險已經被發達國家普遍采用,是環境高危企業發生污染事故后維護受害人權益的一種有效理賠制度。

中國是環境事件高發國家。在我國大型重化工業項目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和人口密集地域等環境敏感地帶,其中45%為重大風險源,導致污染事故頻發,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達1200億元。因此實施綠色保險制度迫在眉睫。2008年2月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保監會聯合了《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正式確立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路線圖。這是繼“綠色信貸”后推出的第二項環境經濟政策。

環保部門將會同保監會在“十一五”期間,初步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在重點行業和區域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試點示范工作,初步建立重點行業基于環境風險程度投保企業或設施目錄以及污染損害賠償標準。到2015年,基本完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基本健全風險評估、損失評估、責任認定、事故處理、資金賠付等各項機制。綠色保險制度在我國目前來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尚無明確的法律規范。因此借鑒國外的綠色保險制度建設經驗,健全完善我國綠色保險制度就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國外綠色保險制度現狀

(一)美國的綠色保險制度

在美國,綠色保險又稱為污染法律責任保險(Poilu-tion Legal Lability Insurance),它賠償被保險人因其所在地的污染而對第三者造成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美國的綠色保險制度主要分為兩類,即環境損害責任保險和自有場地治理責任保險。前者以約定的限額承擔被保險人因其污染環境造成鄰近土地上的任何第三者的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失而發生的賠償責任;后者以約定的限額為基礎承擔被保險人因其污染自有或使用的場地而依法支出的治理費用。同時為保障保險人利益,促使被保險人積極保護環境,保險人一般將惡意的污染視為除外責任,并對保單保障范圍做出嚴格規定。另外,環境責任保險保單一般還將被保險人自己所有或者照管的財產因為環境污染而遭受的損失作為除外責任。

1988年美國成立了專業的環境保護保險公司,承保被保險人突發、漸發、意外的污染事故及第三者責任。同時美國是實行強制綠色保險制度的典型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就針對有毒物質和廢棄物處理可能引起的損害責任推行強制責任保險。一般企業因為污染而對第三者造成的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失所承擔的賠償責任以及為清除污染而支出的費用一般相當巨大。因此美國保險公司一般對環境責任保險的賠償限額給予了嚴格限定。

(二)德國的綠色保險制度

德國是歐洲較早開展環境責任保險業務的國家之一。1965年保險人就開始對水面逐漸污染損失進行賠償。從1991年1月1日開始,德國為確保環境侵權受害人的損失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賠償,采取了強制責任保險與財務保證或擔保相結合的制度。德國《環境責任法》第19條特別規定了特定設施的所有人必須采取一定的預先保障義務履行預防措施,包括與保險公司簽訂損害賠償責任保險合同,或由州、聯邦政府、金融機構提供財務保證或擔保。如有違反,主管機關可以全部或部分禁止該設施的運行,設施所有人還可能被處以有期徒刑或罰金。由于法律作出了強制性的規定,所以環境責任保險實質上就成了特定設施的企業法定強制性義務。

德國的環境立法也確立了無過錯環境污染損害的限制賠償原則。德國《環境責任法》規定,在賠償數額上,基于同一環境影響所導致的人或物的損害,最多只能各賠償1.6億馬克。德國的環境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范圍雖然比較寬泛,但如果責任事故發生在保險企業地域之外,可預見的經常排放物引起的損失是被排除于責任之外的。

(三)法國的綠色保險制度

法國以任意責任保險為原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實行強制責任保險。法國環境責任保險采用兩種方法限定承保責任范圍,一種是列舉法,即列舉出屬于保障范圍的風險;另一種是排除法,只保障除了明確列舉出的風險以外的所有民事責任風險。法國在20世紀60年代尚無專業的環境污染損害保險,而是僅在必要時,就企業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或大氣污染事故,以傳統的、一般的責任保險單加以承保。到1977年,由外國保險公司和法國保險公司組成的污染再保險聯盟(GAR-POL),制定了污染特別保險單。將承保的范圍由偶然性、突發性的污染損害事故擴展到因單獨、反復性或繼續性事故所造成的環境損害。保險人可以借鑒英國1974年提出的環境損害責任保險單,對累積、繼續、協同、潛伏性的環境污染事故予以承保。

法國通過建立技術委員會這樣的專門機構作為承保機構。該技術委員會在接受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咨詢和就保險人擬定的保單中關于危險種類和性質、保險費等意見的內容加以審查,對保險人所提出的加強污染防治設施等要求以及被保險人所提出的修改保險合同等要求,均需要作出嚴格的核定。法國采取柔性漸進方式,以自愿保險為主、強制保險為輔。在一般情況下,由企業自主決定是否就環境責任投保,法律規定必須投保的,則應依法投保。

(四)歐盟的綠色保險制度

作為超國家性質的組織,歐盟(EuropeanUnion)自成立后,對歐洲環境保護法律和政策的推動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歐盟對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并一直致力于在成員國推行強制環境責任保險。歐盟的環境責任保險制度被包含在環境民事責任框架中,以環境民事責任制度的建立為前提。1993年歐洲委員會發表了《關于補救環境損害的綠皮書》,提出和闡述對環境責任一般問題的態度。2000年2月9日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歐盟環境民事責任白皮書是歐盟環境責任方面的又一個重要文件,白皮書對環境風險的可保性進行了討論,但沒有對環境責任保險提出詳細的方案。2004年1月,歐盟環境責任指令對歐盟環境民事責任制度進行了正式

立法,成為歐盟正式引入強制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一個伏筆。

歐盟法律主要包括歐盟基礎條約、國際條約或協定、條例(Regulations)指令(Direcfives)和決定(Decisions),絕大多數歐盟環境立法都采取指令的形式。例如,歐盟針對電磁輻射污染,通過頒布“計算機監視器指令”來明確輻射污染責任,在實務中通過保險設計,以風險社會化的形式來保障受害人的人身權益。“污染者付費原則”是歐盟環境政策的基石。根據(歐共體條約)第174(2)條規定:“共同體的環境政策應該建立在防備原則以及采取預防行動、優先在源頭整治環境損害和污染者付費原則的基礎上”。2004年1月通過的歐盟環境責任指令,更是以污染者付費原則為基礎,要求經營者采取綜合性預防和控制措施并對所造成的環境損害負責。

近年來,雖然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在歐盟的確立遭遇到了強大的阻力,引起了激烈的辯論,但環境責任保險制度仍以星火燎原之勢發展成為歐盟環境政策的焦點,并且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制度的雛形。目前,歐盟及其眾多成員國已經開始接受或者正在考慮對新的環境損害責任保險進行立法。

三、國外綠色保險制度的分析評價

設置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已經成為全球趨勢。未來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設置也將是全球化的,制度上的趨同也是很有可能的。但在目前,作為一個新興的制度,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立法及實踐還有一些個性化的發展。它將因各國國情以及政策目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立法方式各俱特色

順應環保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各國大多通過立法和政策支持的方式,為大力發展環境責任保險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但在具體立法方式上差異仍是不可避免的。如美國針對財產所有者的嚴格責任制度制定了《環境應對、賠償和責任綜合法》,體現了環境責任保險的要求;德國把環境責任保險規定在《環境責任法》和《環境損害賠償法草案》中;法國則將通過綜合性的《環境法》明確規定環境責任保險;歐盟也試圖通過環境責任指令對環境責任保險進行立法。

(二)承保范圍逐步擴展

雖然在具體的擴展步驟上存在很大差異,但擴大的趨勢是共同的。一般而言,在開辦初期,各國或地區都對環境責任保險的承保范圍做出限制,只對非故意的、突發性的環境侵權事故(如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害承擔保險責任,而對累積性的污染損害則不予承保。隨著環境責任保險市場的成熟,保險公司逐漸把累積性污染損害納入承保范圍。如法國自1977年成立污染再保險聯營集團,承保范圍由原來的僅限于偶然性、突發性的環境損害事故發展到反復性或繼續性事故所引起的環境損害。在成立專業環境保護保險公司后,美國的承保范圍也擴展為漸發、突發、意外的污染事故及第三者責任。

(三)承保機構個性化

在環境責任保險的承保機構方面,主要存在三種模式:(1)專門保險機構,如美國1988年成立的環境保護保險公司;(2)聯保集團,如意大利1990年成立的由76家保險公司組成的聯合承保集團,法國由外國保險公司和本國保險公司共同組成污染再保險聯營集團;(3)非特殊承保機構,如英國的環境責任保險由現有的財產保險公司自愿承保。第一種模式的保險機構專業性強,又有強制保險作為后盾,且多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資。政府雄厚的經濟實力具有私人資本無法比擬的強大的公信力,能夠使受害人獲得充分的賠償。第二模式是由國內外公司組成的共保集團,可以把環境責任風險在各個保險公司間進行分散,有利于此項業務的開展。第三種模式則對環境責任保險應采取就地承保、風險分散的策略,能夠更好地滿足環保水準不同的各個地區的差異化需求。然而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保險公司,有一點是共同的,即環境保險機構多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資而設立,且要接受來自政府的嚴歷監管。

(四)投保方式的選擇最具有靈活性

綜觀各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鑒于各國經濟水平,環境問題性質、污染產生方式等各不相同,其各自的投保方式也不盡相同。如上文所述,較為典型的環境責任保險的投保方式有三種:(1)強制保險制度,如美國。此種模式實質上是以先制定法律的形式,使環境責任保險成為財政經濟上必須遵守的法律條件。其優點在于強制性、明確性、一致性強,缺點在于立法程序容易曠日持久,生效后的執行效果也不確定。(2)兼用強制責任保險與財務保證或擔保作為環境損害的保障制度,如德國。此模式采強制責任保險與財務保證或擔保相結合的方式。然而,由于財務保證的方式一方面使得“損害仍由發生之處來負責”,無法通過“損害的社會承擔”來分散風險,因而其僅對受害人有利而不能減輕加害人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財務保證在實際操作中常因未能有效吸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參與而流于形式。因此這種模式在實務中仍然是以強制責任保險為主。(3)以任意責任保險為原則,僅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場合才實行強制責任保險,如法國。此模式的優點在于“不會造成有害事業主在經濟措施與意愿上之反彈,危害公權力之行使。同時,由保險界與事業界主導,可以避免立法上之爭擾”;缺點在于,在發展中國家,因企業財力以及保險意識所限,保險界和實業界就環境侵權責任是否有訂立保險合同的積極性不易把握。這種模式以法國最為典型。

事實上,無論是上述美國的強制投保方式,還是德國的兼采強制保險與財務保證或擔保相結合的方式,抑或是法國的以任意責任保險為原則的方式,實質上都帶有一定程度的強制性,即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某些或某類企業必須參加環境責任保險。區別僅在于是以強制保險為主還是為輔或是否將這種強制保險與某些財務擔保等附加條件相結合。此外,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惡化,總體上責任保險有從任意保險走向強制保險之趨勢。

以上這些個性化的因素決定了在進行環境責任保險相關制度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本國的國情,包括本國的經濟水平、環境狀況、保險業的現狀、政府與產業的關系互動以及本國的歷史傳統等等。在進行立法的時候應著重于結果,而非過程和方式,應給予保險企業和投保企業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同時還應謹慎界定承保范圍和責任限額,科學厘定保險費率,以及注重對責任者的激勵。

四、健全和完善我國綠色保險制度的途徑

針對綠色保險制度存在的上述問題,在我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著手健全和完善綠色保險制度。

(一)建立強制性綠色保險為主,任意性責任保險為輔的保險制度

基于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筆者認為可借鑒美國和瑞典的立法模式,實行強制責任保險為主,任意責任保險為輔的制度。在產生環境污染和危害最嚴重的行業實行強制責任保險,如石油、化工、采礦、水泥、造紙、核燃料生產、有毒危險廢棄物的處理等行業。同時根據環保部門確定的投保企業的污染危險等級(指數),分別適用不

同的保險費率。在具體實踐中,鑒于環境問題的種類、性質、污染源(主要是工業企業)營運狀況、污染危險的程度及范圍各不相同,原則上需要辦理綠色保險的企業,均須以個案為基礎,由保險公司與投保的特定企業協商確定保險合同的詳細內容。在城建、公用事業、商業等污染較輕的行業可以實行任意綠色保險,是否投保,取決于企業的自愿。因為這類企業是否投保,對企業和社會的影響都不會很大。

(二)擴大責任保險范圍

從國外經驗看。污染責任保險的范圍都在不斷擴大,這是一個共同趨勢。因此,我國責任保險也不應僅限于突發性污染事故,而應把經常性排污造成的第三人受害的民事賠償責任納入責任保險的范圍。投保范圍不僅應包括違反環境法的經濟社會活動、意外事故以及不可抗力導致環境污染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失,而且還應包括排污企業正常、累積排污行為所致損害以及污染所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損害。

對于保險實施的對象,應以“屬地管轄”為基本原則,在此原則下,不論企業的性質和大小,也不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只要有可能污染環境破壞,就應該是責任保險實施的對象。而且,綠色保險應當對被保險人提供更為有效的保護,其保險責任范圍應當包括:因環境中的有害物質而造成的人身損害、疾病和財產損害,以及因有害物質對自然資源造成的損害;綠色保險還應當承保環境責任的抗辯之費用,以及優先考慮治理環境污染的責任。

(三)實行環境侵權責任保險賠償限額制

在環境侵權責任保險中,在給予受害人賠償時,應實行責任限額制。環境侵權限額賠償原則是環境侵權責任保險限額賠償的基礎。實行環境侵權責任保險賠償限額制有利于促進投保人、受害人采取措施,減少環境侵權的發生及其損害的擴大。環境侵權行為發生后,其損害后果是逐步顯現和擴大的:如果對損害后果沒人負責而由保險人全額賠償,其擴大的可能將難以估量;而如果實行限額賠償,出于減少自己損失的考慮,投保人和受害人將會積極的防止和減少損害的發生及擴大,從而也有利于減少環境侵權的危害性。

實行環境侵權責任保險賠償限額制也有利于維持保險機構的清償能力。由于環境侵權責任保險的保險事故的發生既有突發性的,也有累積性的,還有轉化性的,從而使保險人對被保險人發生在保險單有效期內的污染所造成的損害難以把握其未來的賠償責任。針對環境侵權的這一特征,西方國家的保險人為限制其責任。經常在保險單中使用“日落條款”,即在保險合同中約定自保險單失效之日起最長30年的期間為被保險人向保險人索賠的最長期限。

(四)科學合理地確定保險費率

費率的高低取決于風險大小及最大賠償金額的估算,需要在大量污染侵權事實的基礎上,運用科學方法進行風險評估,而且要準確確定每個企業的污染風險等級異常困難。我國目前實行的環境侵權責任保險的費率是有管理的浮動制,但由于環境侵權的特性。決定了其責任保險應實行自由的費率制。實行自由的保險費率符合市場決定價格原則。從本質上講,保險費率是保險標的風險的買賣價格。在市場經濟中,這一價格應由買賣雙方根據風險的高低通過談判決定。實行自由的保險費率,則可以通過保險費率這一杠桿,促使投保人積極采取環保措施,降低環境侵權的風險。

針對我國目前的情況,對重點污染區域、一般污染區域、輕度污染區域的排污企業還應實行差別費率,并且對每個區域的排污企業的排污程度不同實行可浮動的保險費率。實行差別保險費率也可以抑制綠色保險制度引發的負面作用,對其進行合理的設計并不斷予以完善是現實而明智的選擇。這樣不僅可以照顧到不同污染區域不同污染程度企業的公平,同時還有利于促使企業不斷的提高技術水平,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防范事故風險。

(五)開辦新險種

從目前的現狀看,我國綠色保險所涉及的主要是對船舶、石油鉆井等造成的污染事件所產生的責任保險,不僅內容單一,且限制性條款較多,對于噪音污染、水污染、輻射污染等缺乏規定。環境侵權責任保險的主要險種根據我國環境侵權的現狀,現階段至少可以開辦以下一些責任險:核事故風險責任險、海洋環境責任險、水污染責任險、聲震污染險、輻射責任險、大氣污染責任險及上述風險所產生的施救費用。

(六)加強環境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法律環境

法律制度是綠色保險發展的基礎。監管部門和國家有關部門要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從維護公眾利益的角度研究發展綠色保險的法律環境。因環境問題而生的環境侵權現象及救濟將成為今后我國的一大社會問題,因此,加強環境法制建設,在制定《環境損害賠償法》時把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納入其中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七)注重綠色保險專業人才的培養

綠色保險要求的技術和管理水平較高,在國外,保險風險勘察員都是各行業的專家,如建筑專家、農業專家,企業管理專家等,他們熟悉各行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技術問題。積極培養專業人才,不但可以督促被保險人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而且可以加強保險公司自身風險管理的力度。同時還應重視發揮行業協會的協調作用。

(八)實踐綠色保險須再保險配套立法

眼睛的保健知識范文第2篇

【關鍵詞】水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控制措施

質量控制是目前水環境監測的關鍵技術之一,對水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要從地表水環境監測和地下水環境監測兩個方面入手,對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再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加強水環境監測,希望文中內容可以對相關工作人員有所幫助。

一、監測地表水環境

在實際工作中,對地表水環境的監測需要依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將水質因素合理的分為三種類型,然后對不同類型的水質展開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第一,調查常規水因子,直接體現水環境的質量情況;第二,對污染因子進行調查,包括水體沿岸城市分布、工業布局、污染源分布、排污情況和城市給排水情況,這樣可以反應監測地區所受到的實際污染的情況。此外,在地表水環境監測過程中還會涉及到一些十分特殊的因子,在監測采樣過程中,監測會受當地的特殊環境的影響,而對當地的水環境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例如,監測地表水區域的水文、地質和水生生物、水體沿岸資源現狀,以及項目的實際工作要求等。所以,在對于某區域的水質進行監測時,需要通過對環境和水質進行具體調查后再決定。

對地表水進行監測,應當每年至少分別在豐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個不同階段各采樣兩次;同時在進行采樣時盡量選取在風速穩定、天氣晴朗、水流穩定的情況下進行;通常情況下對河流的調查每期一次,每次調查連續三天。水庫以及湖泊每期也需要進行一次調查,需要了解生物、沉積物特點、間溫層分布,容積、平均深度、等深線和水更新時間等。

二、監測地下水環境

在監測地下水質上,主要通過對典型地區的水井進行比較完成,但在實際監測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特殊環境,造成監測范圍內的水井無法滿足人們對水環境監測的需要,這就要求地下地下水監測人員必須要在制定的區域內,設置具有代表性的水井監測完成監測取樣。對監測項目的選取應當依據實際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監測項目包括:水質的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氰化物、氟化物、總大腸菌群、鐵、錳、汞、砷等項目的測定。同時,在水質監測過程中,要了解水井周圍的水文地質特征,通常包含的信息有:水文、水位、水體中的含水量、含水層等,對地下水文的監測必須要依據行業特點以及現行標準的具體情況而定。針對地下水的監測,采取的測試方式應根據各地水期確定采樣月份;有條件的地方,按地區特點四季采樣;已建立長期監測點的地方,各觀測點按月采樣。每采樣期至少采樣一次,異常情況增加采樣次數。測試過程中,選取好監測點后,監測需要按計劃連續進行。在監測過程中,需要確保監測人員的人身安全和技術水平,把好質量關。現階段,在地下水環境監測過程中主要依據的標準是《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以及現行的《地下水質量標準》。

三、控制水環境監測質量的措施

質量控制是當前水環境監測工作的技術關鍵,也是實驗室分析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得出準確實驗數據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水環境監測過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水環境監測質量,從目前的技術和實際情況來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水環境監測質量。

(一)完善監測質量控制體系

要想建立一套完善的體系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對和水環境質量監測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依據實際情況,提出一個符合實際情況,并且能夠實施的標準,不能盲目的追求理想主義,要從實際出發。

2、建設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從而確保水環境監測中涉及到的每個環節都能夠可以被納入到統一軌道中進行管理,對水監測部門的環境要進行明確,對分工進行詳細劃分,最大限度降低重復監測造成的資源浪費,在監測過程中從布點開始,經過分析監測、處理數據、傳輸數據、綜合評價等多個環節。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將這些環境合理的分配到每個部門中,對每個部門的職責都要進行明確。

3、監測要進行多次,盡量降低監測帶來的數據誤差,最大限度提高監測數據的精密性和準確性。

(二)控制監測的全過程

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技術難度高、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管理難度大,任務重。因此,在工作上必須要科學、嚴謹,對監測的進行全程控制,確保監測不會存在問題。具體要求如下:

1、做好樣品采集,樣品需要反映水環境的整體質量,因此在水環境樣品的采集上必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進行樣品采集時,應當依據測量樣品性質和目的的不同將樣品存放到不同容器中,并妥善保存、裝運、做好詳盡現場記錄。在放置和運輸過程中,操作要謹慎,避免操作上的錯誤,導致樣品被二次污染,從而造成監測結果失真。

2、做好實驗全程監測,實驗室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測定空白實驗、繪制標準曲線、控制精準度等多個方面,需要額外注意的是,空白實驗涉及到的空白值不能產生過大波動,不然將會對對比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曲線校準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待測物質濃度與測量儀器之間形成的函數關系加以表示,控制精準度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實驗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精密性和準確性。

另外,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進行監控,開展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積極參加實驗室間的能力驗證或比對、對待測組分使用不同或相同方法進行重復校準或檢測、對存留樣品進行再校準或再檢測、分析一個樣品不同特性結果的相關性等方式都是實驗室質量控制至關重要的手段。

(三)控制事后監測

水資源事后監測控制也是質量監測控制的一個關鍵環節,同時其也是反映監測質量的水平的一個主要環節,事后監測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好監測數據的分析、審核、評價,并對總結監測結果,從而對獲取的數據是否與水環境的實際情況相符做出最終判斷,如果在事后控制中發現了錯誤,要對錯誤進行及時調整,避免錯誤的結果對其它基礎決策造成影響。總之,獲取的監測數據必須要準確,不能存在失真情況,從而對水環境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為國家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對環境的質量進行充分了解,就需要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質量進行監測,在監測過程中要制定合理的計劃,做好水環境監測工作。同時,環境的惡化帶來的一些不良影響,讓人們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此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因此,在水環境監測過程中要做好質量控制,確保監測結果的精密性、準確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

參考文獻

[1]李林. 如何加強水環境監測實驗室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J]. 環境與生活,2014,06:21-23.

[2]穆肅. 流域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體系框架初探[J]. 科技資訊,2014,28:96-97.

[3]姜軍成,曲琳,寧璇璇,紀靈,夏炳訓. 淺談基層海洋環境監測中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4,03:32-36.

眼睛的保健知識范文第3篇

1 BMSCs體外誘導實驗

BMSCs向某一特定細胞的分化,必須依靠相應微環境所提供的各種營養因子來完成。原始視網膜發育的微環境是最適宜的微環境,這種微環境提供了BMSCs定向誘導分化所具備的各種生長因子以及營養成分。人工誘導分化干細胞的方法,就是對這種微環境的模擬。模擬的準確性越高,分化效率也就越高。

1.1單用誘導介質

1.1.1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誘導方法是誘導BMSCs向神經元方向分化的經典方法,其優點是可以獲得較多的神經元樣細胞,分化的陽性率為78%。劉東寧等[1]用bFGF誘導后結果與Woodbury一致。用bFGF誘導后細胞GFAP表達陰性,認為主要是向成熟神經元方向分化,而不是神經膠質細胞。誘導后從形態學上在細胞間建立了突觸聯系,但誘導后細胞難以長期存活,需聯合其他神經營養因子進行維持培養,才利于長期存活。在培養中,劉東寧等用含10 ng/mL bFGF進行接觸性的誘導,有報道是用20 ng/mL bFGF進行接觸性的誘導。

1.1.2乳鼠視網膜細胞:采用新出生1~3天的乳鼠視網膜細胞作為誘導劑。有學者把將視網膜神經細胞培養換液的上清液收集于干凈玻璃瓶中,真空抽濾后按2∶3比例與DMEM培養液混合后備用。用上述混合液進行BMSC細胞的誘導分化,倒置相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生長及分化情況。徐春玲等[2]是

將新出生1~3天的乳鼠視網膜細胞置于Transwell雙層培養板的上層,這些尚未成熟的視網膜組織內尚存在一些促進原始視網膜干細胞分化和發育的細胞因子及細胞外基質成分,可通過上層的濾膜孔擴散至下層的BMSCs周圍,而上層的乳鼠視網膜細胞卻無法濾過到BMSCs周圍,從而模擬了原始視網膜發育的微環境。BMSCs在此微環境中,分化為具有神經細胞形態特征的神經樣細胞。實驗組誘導3d后,檢測到RGCs標志物Nestin陽性細胞的表達,比率為30.9%±7.7%,但7d后表達減弱(23%±4%)。

1.1.3 activin A、牛磺酸和表皮生長因子(EGF):Anthony等[3]應用activin A、牛磺酸和EGF體外誘導分化后,發現有20%~32%的細胞在體外可表達感光細胞特異標志――視紫紅質、視蛋白和recoverin。將MSC植入RCS大鼠視網膜下腔內,移植入視網膜下腔的MSC未表達細胞增殖的標志,說明MSC在移植入視網膜下腔后經歷的是分化的過程而非增殖。這與Kicic A實驗的結果一致。

還有,Woodbury等利用BME、DOSO、BHA為誘導劑將BMSCs誘導成為神經樣細胞。還有人利用中藥,如人參、丹參、當歸、黃芪等誘導BMSCs為神經樣細胞。

2 借用支架培養

2.1三維支架的選擇

三維支架培養是組織工程中最典型的培養方式,使細胞間形成適宜的空間分布和細胞連接,而且為細胞提供特異性的生長和分化信號,形成與體內相似的細胞生長微環境,引導組織形成。近年來,BMSCs的三維培養已用于骨、軟骨、肌腱和脂肪等組織的工程研究,其主要的支架材料為明膠海綿、水凝膠、β-磷酸三鈣及聚己內酯等。但應用在神經元細胞上未見相關報道。

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基質:王晶等[4]采用人的HAM基質負載BMSCs定向誘導分化為神經元樣細胞。在實驗中,觀察到BMSCs接種到HAM基質上后能很快貼附生長,細胞活力好,折光性強,第3-10天可在HAM基

質面密集生長,這與張妍等報道相同。王晶等則認為,把HAM基質作為細胞培養載體具有以下的優點:HAM基質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網狀纖維,其三維支架結構為神經元樣細胞及其軸突的生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HAM基質免疫原性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炎性;HAM基質內的EGF、bFGF等多種生長因子為細胞的增生和分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成分,HAM內可能產生的某種未知的有很強神經保護作用的因子,為神經元樣細胞及其軸突的生長提供了更多的營養支持。

2.2三維支架的誘導劑

王晶等[4]以HAM基質作為載體,以新出生1~3 d的乳鼠視網膜細胞作為誘導劑進行非接觸培養。以HAM基質為載體,以2-巰基乙醇(DMEM/F12)接觸培養將其誘導定向分化成神經樣細胞。關于二種實驗方法的效果比較未見相關報道。也未見借用HAM基質作為載體和單用乳鼠視網膜細胞作為誘導劑這二種誘導方式效果比較的相關報道。

3 BMSCs體內移植實驗

BMSCs移植入體后,如何從受體辨別供體干細胞,并觀察其在體內的遷移變化情況,一直是讓人困擾的問題。近年來,主要運用的標記物有以下幾種。

3.1 超順磁性鐵納米顆粒(SPIO)。SPIO是研究發現的新型磁共振陰性對比劑,可在活體標記神經干細胞。Frank等研究發現SPIO顆粒與轉染試劑結合后標記干細胞比使用單純SPIO顆粒高100倍。陳舒澤等[5]研究發現,SPIO的濃度對此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濃度過低無法達到較高的標記效率滿足MR的需要。在標記濃度為11.2mg/L左右時,既能達到較高的標記效率,又不影響視網膜前體細胞的體外生長增殖,但這與有些文獻報道不同。轉染劑結合SPIO并無短期或長期毒性作用。

3.2 溴脫氧尿嘧啶(BrdU)。BrdU是胸腺嘧啶類似物,移植的細胞與含有BrdU的培養基一起孵育,讓它取代胸腺嘧啶而摻入處于DNA合成期細胞的DNA中作為標記,用免疫熒光或免疫組織化學顯示移植的細胞。BrdU作為標記應選擇適當的濃度,采用質量濃度為10μg/mL的BrdU標記的了BMSCs與未做標記的細胞生長情況基本相同,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見BrdU標記的MSCs細胞核被染色,未做標記的細胞不著色。

3.3 細胞熒光黃(LY)。顯微鏡下選取誘導后1 d形態和活性良好的細胞,將細胞爬片置于灌流槽中。電極拉制器拉制玻璃毛細管微電極,注入電極液后電阻范圍為8~12mΩ。調節微操縱器,使電極尖端接近細胞,利用特定的測試方波電脈沖形成封接,在電極尖端接觸細胞表面之前,向微電極加正壓。當接近細胞時,給予短暫負壓吸引。當電極尖端與細胞膜表面形成1~5 gΩ封接電阻時,用力吸破電極尖端上的膜片,LY通過記錄電極尖端擴散入所記錄的細胞內,5~10min后,在Leica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并拍片。

3.4 視網膜電圖。視網膜電圖是客觀有效地反映視網膜功能變化的一個敏感指標,b波反映了視網膜內核層區域細胞的電活動,是視網膜缺血的敏感指標。用視網膜電圖、b波觀察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視網膜下移植對大鼠視網膜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

3.5 熒光染料。4,6-二脒222苯基吲哚(DAPI)是一種藍色熒光染料,可被不同時期的細胞攝取并與DNA結合。把(DAP I)儲存液(Sigma)加入第2代BMSCs培養液中,至終濃度為50mg/L,37℃孵育染色1 h,Hanks平衡液沖洗6遍,消化、離心收集細胞,重懸于PBS中(106個/mL),置于冰上待用,然后采用標記細胞直接在熒光顯微鏡下識別,陽性率達100%。神經節細胞密度與內層視網膜厚度是檢測視網膜損傷修復程度的常用指標。用蘇木精-伊紅染色研究內核層細胞結構和排列情況,用尼氏染色是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進行定量研究。還有用綠色熒光染料(PKH-67)標記了BMSCs進行實驗。

4 動物模型與結果

4.1 正常模型

張枝橋等[6]把MSCs移植到同種異體成年大鼠視網膜下腔后14 d,主要分布于RPE層和視錐、視桿細胞層,證明MSCs能夠在視網膜下腔存活并能與原視網膜結構相融合;免疫熒光結果顯示,移植后的MSCs細胞并未表達光感受器細胞的特異性抗原Rhodopsin。對于這一陰性結果,認為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一是由于實驗條件所限,觀察時間太短,移植后的BMSCs可能還來不及發生分化,這一點可在下一步的實驗中通過延長觀察時間來證實。二是本實驗選用的受體為正常的成年大鼠,正常成年大鼠的視網膜與新生大鼠視網膜及非健康的大鼠視網膜相比,后者的微環境更有利于移植細胞的遷移、整合、分化,在這一微環境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一些生長因子,如bFGF、NGF、GDNF、BDNF和CNTF等。而在正常成年大鼠的視網膜中,這些生長因子的水平相對較低,對移植細胞產生的趨化作用較弱,不利于移植細胞的整合、分化。大鼠MSCs移植于正常和Nd:YAG激光損傷后的大鼠視網膜下5周,MSCs可與原視網膜結構相融合分布于RPE層、視細胞層、雙極細胞層及節細胞層,ERG檢測表明損傷移植組的b波水平高于對照組。

4.2 損傷模型

光損傷模型:張鈺等[7]光損傷模型的制作:除N組外的SD大鼠經過24 h暗適應,被放入光損傷儀中(北京大學醫學部儀器廠制作)光照24 h,光照強度為(950±50)lx,波長為480~520 nm,光照后置于黑暗中3 d,此后恢復到正常光環境,并在視網膜下移植BMSCs,研究結果發現,BMSCs可能是通過其分泌的細胞因子bFGF發揮其營養支持作用,從而對光感受器細胞產生保護作用,抑制了光損傷大鼠光感受器細胞的凋亡,但BMSC并沒有整合到大鼠視網膜組織中起替代作用。

注射3%NaIO3損傷RPE模型:在Lewis大鼠腹腔注射3%NaIO3(100mg/kg)建立大鼠RP模型,將體外培養的BMSCs植入視網膜下腔,術后第1周即可見BMSCs主要分布于RPE層和視錐、視桿細胞層,并從第3周開始表達RPE細胞及光感受器細胞的表面標志,但尚未需從功能上進行驗證。龔莉華等[8]用同一方法研究發現,誘導后的細胞表達RPE細胞、光感受器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特異性標志,但沒有整合入神經視網膜層,也沒有證據支持其分化為光感受器細胞。

視網膜缺血再灌注動物模型:用血管結扎法建立視網膜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即是分離、暴露視神經,在其根部用3/0滌綸線打活結,60 min后拆除結扎線,恢復血流。缺血再灌注損傷后28 d后視網膜下移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組與非移植組相比,移植組視網膜電圖b波增高,組織結構破壞不顯著,內層視網膜厚度顯著增厚,研究認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視網膜缺血再灌注損傷有神經保護作用,且該作用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有關,而與磷酸鹽緩沖液無關。王陸飛等[9]眼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實驗模型是在右眼角鞏膜緣穿刺,注入BSS平衡鹽溶液,用間接檢眼鏡觀察,當眼內壓上升到80 mmHg維持約60 min時,間接檢眼鏡下可見視網膜血管阻塞,視網膜變白,也可發現虹膜變白,此時終止眼內灌注。以間接檢眼鏡確定血管再充盈后,用Br2dU標記的BMSCs進行視網膜下移植。然后做了BrdU陽性細胞連續切片的免疫組化染色,發現BMSCs在視網膜下移植后有一部分參與了視網膜的重建,一部分參與了損傷的增生,還有一部分形成了新的節細胞層增生。BMSCs的參與可以緩解缺血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損傷,具有向損傷部位遷移的能力。證明了BMSCs能夠在視網膜下存活并能與原視網膜結構相融合,初步判斷形成的視網膜樣結構具有神經細胞特性,但尚不能確定這種新形成結構是否能夠建立一定的神經傳導。

5 鑒定

鑒定指標有以下幾種:(1)Nestin:為神經巢蛋白,是神經上皮干細胞蛋白,屬于中間絲蛋白,只在多潛能的神經外胚層細胞中表達,是神經干細胞特有的生物學標記。(2)生長相關蛋白(GAP-43):是一種細胞骨架蛋白,特異性地分布于神經元胞體及突起中,是軸突成熟的標志之一,國際上將GAP-43列為研究神經生長發育和損傷修復等神經可塑性的首選分子標志物。(3)神經絲(Neurofilament,NF):屬于中間絲家族的第Ⅳ型,廣泛分布于成熟神經元中。(4)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特異性標志物Thy111檢測。但大部分的學者只用其中一種或幾種:王晶等[4]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測定分化所得細胞的Nestin、NF表達;或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神經上皮干細胞蛋白Nestin、神經元特異性標記物GAP-43的表達;劉東寧等[1]則檢測Thy111表達。

6 討論

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誘導分化出視網膜神經樣細胞為視神經損傷等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然而,由于對MSC來源的分化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盡管近年來對MSC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尚待解決:

(1)不同條件誘導骨骼間充質干細胞定向分化成視網膜細胞所需微環境的是否存在蛋白差異,未被證實。

(2)還未形成相對有統一的、高效的誘導劑與誘導方法,未形成相對統一條件培養劑。

(3)體內實驗中損傷模型的仿真程度還未經進行實驗證實。正常視網膜與病變視網膜以及不同病變視網膜間的微環境對移植細胞的影響有何不同?

(4)雖然檢測到了RGCs標志物的表達,但未能在功能學以及電生理學等方面上證實視網膜神經節樣細胞的功能。所以,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其分化成的視網膜神經細胞是否具有特定的功能,移植后與宿主神經細胞整合發揮修復作用等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5)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光感受器細胞產生保護作用機制未明了。是通過其分泌的細胞因子發揮其營養支持作用,還是整合到大鼠視網膜組織中起替代作用,還在探討中。

雖然MSCs移植目前尚不能應用于眼科臨床,但是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MSCs移植有可能成為治療視網膜變性疾病的新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劉東寧,陰正勤,吳楠,等.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分化為視網膜神經節樣細胞的實驗研究[J].眼科研究,2007,25(12):901.

[2] 徐春玲,蘇冠方,牟大鵬. 視網膜細胞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神經元樣細胞[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07, 11(1):1975.

[3] Anthony K,Shen W Y,Wilson AS,et al.D ifferentiation of marrow strom cells into photorecep tors in the rat eye[J].J Neurosci,2003,23(21)7742-7749.

[4] 王晶,蘇冠方,李海波,等.人羊膜載體培養骨髓基質干細胞向神經元樣細胞分化的研究[J].眼科新進展,2009,29(5):325-329.

[5] 陳舒懌,古宏晨,吳強,等.超順磁性鐵納米顆粒標記對視網膜前體細胞體外培養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08;8(5):913-915.

[6] 張枝橋,于偉泓,董方田,等.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視網膜下移植的短期觀察[J].眼科研究,2007, 25(9): 863.

[7] 張鈺,張弛,王薇等,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視網膜下移植對光損傷SD大鼠光感受器細胞凋亡的影響[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7,29(10):741.

眼睛的保健知識范文第4篇

知識經濟對以信息和技術等非物質要素為特征的核心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產品的技術含量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品牌方面還有差距。只有充分利用好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知識產權保護這把“雙刃劍”,加強自身的科技實力,在更廣泛的領域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才能使我們在國際競爭中始終處于有利位置。

知識產權保護與高等院校的關系

知識產權是以專利技術、著作權、商標權為核心,不具備物質實體而以某種技術、知識或特殊權利等存在并發揮作用的經濟資源。知識產權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馳名商標、知識作品及軟件著作權、特許經營權、新產品專利權、專有技術等,其使用能刺激消費、擴大產品市場;另一類是新生產技術專利權、專有權、計算機及技術版權等。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作為一種資源,知識產權是一種能夠產生收益或價值的經濟資源,可以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或減少資本消耗,降低產品生產成本。由于是一種無形資產,知識產權具有使用隱蔽性、價值潛在性和容易被篡改性等特點,其保護的難度較大。

高等院校是知識生產和人才培養密集型的部門,是我國經濟建設中創造知識產品的核心部門,也是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劃分知識的四個組成部分,即Know-what,Know-why, Know-how and Know-who前兩種被稱為信息知識、后兩種被稱為產權知識。到2005年底,中國的高等學校數為2300余所,在學的大學生總數已超過2300萬人,高等教育的總體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為21%。我國對高等院校職能的定位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高等院校科研力量強,并且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能力。從今后的發展趨勢看,高等院校的自主知識產權多必將成為我國知識和智力產品的主要來源。目前,我國高等院學校參與科研的在職人員大約有24萬,如果把參與科研(自然科學)的研究生包括在內,共有大約65萬人。作為我國科研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重視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正逐步提高,專利申請呈逐年增長的發展態勢。不難設想,在未來的發展中,高等院校將是我們推進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方面軍。

隨著我國工業化規模不斷地發展和壯大,知識產權的保護逐漸成為一項中心工作。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單純依靠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部門無法完成這個歷史性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提高自主產權的研究水平的同時,要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機制建設,特別是注重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院校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的機制。

我國高等院校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的分析

盡管我們有一支數量可觀的高校教學科研隊伍,但是就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而言,我們在許多方面還有不足,以專利情況為例,目前有75%的高校尚無專利申請,有18.1%的高校無專門專利管理機構,也無專人從事管理專利工作,有10%的高校沒有制定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據統計,最近五年,全國高校專利申請量18137項,專利授權量8389項,專利實施量1910項,專利實施量只占授權量22.8%,有77.2%專利被束之高閣。五年間,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6所高校共申請專利4809項占同期全國高校總數26.5%,多數高校專利申請數很少甚至是空白。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從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高校教師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不足。

主要表現為:對個人的研究成果沒有保護意識,片面追求,許多成果沒有申請專利或采取其他保護措施就公開發表,導致成果外流;對他人的知識產權沒有足夠重視,在論文撰寫或從事研究中,借鑒或引用他人觀點時候沒有按照國際通用規則處理,出現了多起“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惡性知識產權糾紛事件,在學術界造成很壞的影響;許多教師對成果的產權界定問題認識模糊,缺乏保護各種成果價值的必要手段和方法,喪失了許多實現轉換價值的機會。

高等院校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制度還不健全

在高等院校的各種評比或評估往往只注重在權威性期刊上發表文章的數量,對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成果缺乏必要的表彰和獎勵措施。有些學校雖然有一些鼓勵申請專利的措施,但是對成果轉化所帶來實際效益重視不夠,對專利申請的質量缺乏系統的評估。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高等院校現有的科研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在科研項目的立項和成果評估過程中,注重項目申請,而輕視成果轉化,缺乏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分析和評價。

知識產權研究的“隊伍”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隨著新技術新知識的不斷出現,傳統的知識產權包含的專利、商標和版權,現已擴展到計算機軟件、集成電路、植物品種、商業秘密、生物技術等在內的多個領域。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從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人員的學科背景主要是法律、國際貿易、管理學和理工科類。目前,前三類研究人員較多,而真正構成知識產權保護主體的理工科的研究人員很少,學科結構的不平衡造成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研究成果的實效性較差,具體地說就是“理論指導多,可以實際操作少”;對于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問題,“喊打的多,會打的少”。而對于企業來說,出現產權糾紛協助打官司的專家多,而對企業發展過程中指導如何應用知識產權進行產品保護專家少。知識產權的研究要重視如何保護他人知識產權,但更要研究如何將現有成果轉化成為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我們不僅要開展理論研究,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從國家的發展戰略上講,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護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高校現行的教學計劃缺乏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

高等學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主要部門,今日的學生很可能是企業未來的技術骨干和管理者,掌握一定的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目前我國高等院校開設有關知識產權知識課程很少,并且開設的課程也都以相關法律為主,對如何進行專利申請等產權保護課程則開設的更少。高等教育系統中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普及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國民教育中對掌握未來的青年人沒有開展相應的知識產權教育,這種現象是造成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的主要原因。

知識產權保護與高等院校結合的途徑

知識產權保護與高等教育相結合是一個有待拓展的領域,二者結合基礎是產學研運行的機制。我們認為,在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與高等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政府要充分發揮其引導和服務的作用,根據目前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知識產權保護與高等院校相互結合:

利用高校科研平臺和資源優勢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合作

高等院校在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有其獨特的方式。我們可以借助這些資源,提高我國整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資和國外成熟的管理經驗。此外,高校還應注重科研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吸收外國的先進經驗和專利技術,提高自主的知識產權水平,并在國內和國外同時申請這些新技術專利,使我國技術專利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

通過政府引導,實現校企結合,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為了提高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政府出臺的措施是幫助中小企業獲取知識產權的關鍵性的機制保障。如,可以針對中小企業開展專門的專利服務,大力開展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普及活動,引導其利用知識產權信息進行技術創新。高等院校在進行專利技術創新的方面,應注意與政府、企業、科研院所、中介機構和投融資機構結合。在政府政策法規的支持下,與其他機構聯合,開發自主的知識產權,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新成果的研究,還有利于高校的專利轉化為產品,提高專利的實施率。

開設相關課程,提高學生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未來的科技研究人員主要來源于大學理工科專業畢業的學生, 在大學期間接受專利知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后的科技研發中,他們不僅要具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還要學會運用知識產權保護的手段。對于歷史、中文、新聞、藝術、廣告、音樂、外語、建筑等其他專業的學生,版權和著作權知識的培訓非常必要, 要提高他們的版權、著作權、外觀設計專利和文化產權的保護意識。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學校有必要開設一些有關知識產權知識和保護手段的課程。如,發明創造學、專利管理、知識產權許可管理、專利情報分析、外國與國際專利法、反壟斷法、技術與標準化、網絡法、區域一體化法學、世貿組織法學等。掌握新工具、熟悉新規則,我們才能應對全球化進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復雜局面。毫無疑問,高等院校開展有關知識產權的教育,對提高全社會的產權保護意識,以及對知識產權保護實踐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提高產權保護的研究水平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的研究主要涉及法律、管理和國際貿易學科。根據我國的國情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要在更深層次上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的研究,特別要在如何進行智慧財產的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等領域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應該在這些領域設立軟科學研究,鼓勵在這一方面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及時收集相關數據,為政府決策和對外宣傳提供依據。其次,要特別鼓勵與企業有密切合作關系研究人員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的研究工作,政府在項目立項上和成果鑒定上要給與支持。

設立獎勵制度,鼓勵師生參與專利申請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高等院校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設立有關獎勵制度,對在讀學生可以設立專項獎學金,獎勵那些在校學習期間有發明創造和申請專利學生。對于在畢業設計指導或者在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教學方面有貢獻的教師予以教學成果獎。可以設立成果推廣和應用獎,以激勵教師將其科研成果通過專利轉化為服務社會的成果實踐活動。可以設立專利推廣獎,以獎勵促進企業申請專利工作的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機制,高等院校可以極大地調動師生參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積極性,進而達到提升高等院校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將專利申請列入高校科研管理的評價體系,調動高等院校服務社會的積極性

眼睛的保健知識范文第5篇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12月采用頭皮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160例,男92例,女68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1.9歲。穿刺部位為頭皮靜脈的額正中靜脈、顳淺靜脈、耳后靜脈。

材料: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3M敷貼、透氣膠布、3M自粘彈性繃帶。

方法:將160例患兒隨機分兩組,實驗組80例,對照組80例。選擇適合的頭皮靜脈,將穿刺部位的頭發剃凈,范圍8cm×8cm;用75%酒精消毒,范圍6cm×6cm。穿刺成功后,用敷貼加透氣膠布繞頭固定;實驗組敷貼固定后再根據頭圍用彈性繃帶在患兒頭部纏繞一周,繃帶兩端重疊5~10cm,壓住留置針針體及針翼,使肝素帽露出約1/3。觀察兩組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的長短。

結 果

敷貼加透氣膠布繞頭一圈固定與敷貼固定后用自粘彈性繃帶加固在小兒頭皮靜脈留置針固定保留時間的比較:實驗組患兒頭皮靜脈留置針保留3天以上61例;對照組留置針保留3天以上48例。兩組比較X2>/sup>4.864,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自粘彈性繃帶加固在小兒頭皮靜脈留置針固定中時間的影響(例)

注:X2>/sup>4.864,P<0.05

討 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爱爱免费视频网站 | av一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 又黄又爽一线毛片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狠狠干天天操 | 日韩欧美自拍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天天草视频 | 欧美一a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特级 | 一级视频片 | 91av视频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亚洲成人黄色 | 91免费版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九 | 在线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av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5599 | 国内在线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免费黄看片 | 精品国产1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99久久精品乱码影视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欧美亚洲日本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午夜视频www| 91视频在线免费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 福利在线影院 | 最近免费中文在线大全高清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