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多媒體通信關鍵技術

多媒體通信關鍵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多媒體通信關鍵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多媒體通信關鍵技術范文第1篇

隨著視頻會議、遠程醫療、遠程教育、電子購物、遠程監控、應急通信等交互式多媒體應用的日趨普及,用戶的多媒體業務需求快速增長,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逐漸成為世界各國衛星通信研究的新熱點。近年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陸續建設了多個衛星寬帶多媒體系統,中國的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技術雖較歐美有一定差距,但已將推進衛星寬帶多媒體系統建設作為未來衛星通信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歐奠:先進技術帶來更多服務

歐美地區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全面開展了衛星多媒體傳輸技術的研究,90年代開始進入規模商用階段。1997年,美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啟動多媒體衛星通信系統牌照申請工作,各公司可以自主申請衛星多媒體專用頻段,包括Ka頻段、Q/V頻段和Ku頻段。

進入21世紀后,全球衛星寬帶多媒體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歐美發達國家陸續建設了多個衛星寬帶多媒體系統.較有代表性的有:麥考通信公司的Teledesic系統、休斯公司的太空之路(Spaceway)系統、歐洲衛星通信組織的Eutelsat系統、歐洲航空局的Artemis衛星系統、EuroSkyway衛星系統、美國Viasat公司的Ka寬帶星系統等。

Teledesic系統是由微軟公司和麥考通信公司籌建的一個著眼于寬帶業務發展的低軌道衛星通信系統。系統原計劃由840顆衛星組成,均勻分布在21個軌道平面上,實際使用后簡化到288顆:Teledesic系統的每顆衛星可提供lo萬個16kb/s的話音信道,整個系統峰值負荷時,可提供超出100萬個同步全雙TEl速率的連接。該系統同時支持視頻會議、交互式多媒體通信以及雙向高速數據業務。Teledesic系統以衛星為通信節點,構建星間交換網絡,具備全球覆蓋能力,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空間互聯網”,但由于其后續投入巨大.投資回報率低,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休斯公司從2000年起開始研制太空之路(spaceway)衛星寬帶多媒體系統,采用分階段部署的方案。2005年,由休斯公司和波音公司共同研制的太空之路1號(SpacewayF1)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美國直播電視公司DirectTy的首顆Ka頻段高清直播衛星,標志著電視直播進入高清時代。2006年,太空之路2號(Spaceway F2)發射升空,為DirectTy的八個新市場提供本地高清電視節目廣播服務。太空之路1號和2號一同工作,使得DirectTV公司具備傳送1500多個本地高清頻道和150多個國家高清頻道的能力。2007年發射的太空之路3號(spaceway-3)是第三代衛星寬帶技術的代表,其星載轉發器全部為Ka頻段,數據傳輸能力可達到同期Ku頻段衛星的五到八倍,支持全網格結構的多媒體IP接入。其核心技術為星上IP交換處理技術和多點波束技術、在星上即可完成對地面用戶數據的接收、處理和路由等功能,實現數據的單跳傳輸,大大降低數據延遲,從而使衛星網格傳輸成為可能,點對點速率高達440Mbps。

2010年,歐洲衛星通信組織和美國衛訊公司合作開發的Eutelsat衛星是歐洲首顆全Ka頻段大容量寬帶多媒體通信衛星,該星采用了最先進的Ka波段點波束設計,用于向歐洲、中東及非洲部分地區提供高速寬帶、視頻和數據應用等服務。Eutelsat系統的地面網絡由10個與互聯網骨干網相接的地面站組成,地面站采用了美國衛訊公司的SurfBeam技術和設備,搭載82個Ka波段237MHz寬帶轉發器,即82個點波束,每個點波束數據吞吐量為457Mb,衛星頻率復用率極高,可達20次,總吞吐量達到70Gb/s,是標準Ku波段通信衛星的38倍,用戶終端數量可達200萬。

2011年,美國衛星通信設備及寬帶服務提供商Viasat的首顆寬帶通信衛星Viasat 1升空,這是全球首顆總數據吞吐量超過100Gbps的全Ka波段的大型寬帶多媒體衛星,其總容量超過140Gbps,超過北美地區其他所有商用衛星容量總和。作為下一代寬帶通信衛星的代表,Viasat 1衛星應用Ka波段多點波束和頻率復用技術,使衛星總帶寬增加到最大限度。該衛星的超大容量可滿足未來十年加速增長的多媒體互聯網接入服務對衛星帶寬的需求,并可以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和更高的數據量,使用戶能以合理的價格獲得更好的寬帶體驗。

Viasat 1衛星共有72個點波束,其中63個點波束為美國本土提供多媒體寬帶互聯網業務,其他9個點波束則為加拿大農村地區用戶提供寬帶服務。該系統由星上系統以及SurBeam2地面系統組成,地面系統包括衛星用戶終端(Ka波段蝶形天線和衛星調制解調器)、網關衛星地面站及網絡操作中心,提供多種形式的多媒體業務。該系統不僅滿足地面用戶的媒體密集型網站流量、視頻通話、流媒體視頻剪輯、新聞采集、動態HD視頻共享等住宅型多媒體應用需求,還可以滿足各種專業多媒體應用的需要,如SNG、HDTV直播等,可為飛機和火車上的乘客提供多媒體接入服務。借助該系統,用戶無論在何處居住或工作,都可以獲得等同DSL的多媒體通信服務。

中國:從衛星電視起步

我國衛星多媒體應用的起步,源于衛星廣播電視。1985年,中央電視臺通過租用國際通信衛星向全國傳輸模擬電視信號,正式拉開我國衛星廣播電視業務的序幕。進入21世紀、我國迎來了數字衛星電視直播的快速發展階段。2001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開始研制新一代大型通信衛星平臺――“東方紅四號”,該平臺可適用于進一步研制大容量通信廣播衛星和大型直播衛星。2003年,該平臺的關鍵技術全部研制完成。2006年,采用該平臺的“鑫諾二號”直播衛星發射,這是我國首顆電視直播衛星,配置22路Ku頻段高功率轉發器。其后陸續成功發射鑫諾三號、中星9號、中星10號、中星6A、中星2A等多顆廣播和直播電視衛星。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已實現幾十套衛星高清電視節目和100多套標清數字電視節目的廣播,“村村通”和“戶戶通”直播衛星用戶超過3000萬戶。

與衛星廣播相比,其他寬帶衛星多媒體應用在我國雖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普及面不大。較有代表性的有雙威通信網絡有限公司經營的高速Turbo 163平臺、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經營的“中星寬帶”平臺和“中星在線”系統、東方家園信息公司使用的電子商務衛星網絡系統、上海建華衛星網絡公司等單位經營的“寬帶之星”系統、中國衛星通信公司的IPSTAR~.星寬帶系統等。Turb0163系統自2001年起開始運營,定位為全國性空中寬帶網絡服務平臺,轉發衛星采用“亞太3號”同步軌道衛星。該系統采用休斯公司的DirectPG信息接入技術,為用戶提供高速上網、多媒體遠程教學、多媒體證券行情傳輸等業務。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研制的“中星寬帶衛星多媒體”平臺集成先進的視頻會議系統,集音視頻和數據協同操作為一體,能提供多種方式的數據共享功能,采用DVB標準進行傳輸。其功能包括衛星多媒體節目實時傳輸和投遞、衛星廣播/組播模式視頻會議、遠程教育等。中國衛通IPSTARTJ星寬帶系統是基于IPSTAR衛星的低成本、高容量衛星寬帶平臺,該系統將衛星通信與基于IP的寬帶業務結合,與地面寬帶網絡互為備份和補充,能同時滿足千萬級用戶的寬帶多媒體傳輸需求。其主要業務包括MPEG4視頻流直播、雙向互動視頻、新聞采集和TV回程服務、視頻點播、應急可視信息采集、視頻監控、移動中繼、鏈路備份等。

總體上看,我國衛星多媒體業務還是以衛星廣播和直播業務為主,其他衛星多媒體應用規模相對較小,大多集中在特定行業內,并未形成大規模普及應用。

未來走向何方?

從國際衛星通信發展來看,Ka頻段衛星通信已成為下一代寬帶多媒體衛星通信發展的主要方向。Ka衛星通信系統將發展成遠程空間寬帶信息傳輸的主要形式,其與地面無線寬帶通信、地面有線寬帶通信共同構成覆蓋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網。預計5年后,Ka新星數量將為現在5倍以上,單顆Ka星的容量可高達幾百Gbps,Ka資源將占固定軌道衛星資源的80%以上。目前,我國衛星多媒體業務基本上還是承載在Ku頻段和c頻段上,由于這些頻段已屬于過度開發,擁擠不堪,嚴重制約我國衛星寬帶多媒體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全面開發Ka頻段多媒體衛星系統迫在眉睫。

完整的衛星寬帶多媒體系統包括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其中空間段由一顆或多顆專用寬帶多媒體衛星轉發器組成,地面段由網絡管理中心以及多個衛星信關站組成.用戶段由多種形態的多媒體業務終端組成。從空間段上看,我國尚缺乏自主研制的Ka頻段多媒體衛星,擁有專用的寬帶多媒體衛星是地面應用規模開展的前提。目前,國外運營的寬帶多媒體衛星系統主要有低軌道、中高軌道和同步軌道三種類型。其中,同步軌道衛星系統具有單顆星覆蓋面廣,技術相對成熟、研制成本和后續運營成本低等優點,更適合我國在發展Ka寬帶多媒體衛星初期采用。同時,我國應開展星上處理和交換技術的研制和應用,逐步轉變衛星透明轉發的角色,實現真正的“空中網絡交換”。

多媒體通信關鍵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 4G 移動通信技術 網絡結構 關鍵技術 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通信業的發展,3G通信技術的發展給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也給用戶帶來了豐富的應用,但3G通信系統的無線傳輸模式的傳輸速率和數據格式的限制制約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不能滿足人們對無線通信的需求,因此人們提出了4G無線通信技術。4G技術是對當前3G技術的一次全新的革新和發展,它融合了3G通信技術的諸多優點,同時提供了更為高速的信息傳輸速度,為用戶的多媒體業務提供了工作平臺,同時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通信業得到廣泛的應用。

一、4G移動通信技術的定義

目前,在通信行業內對4G移動通信技術沒有統一的科學定義,一般依靠功能性描述作為4G移動通信技術的界定。 4G移動通信技術首先具有在任何地點和時間以可能的方式無障礙地接入通信網絡。其次,4G移動通信用戶具有選擇業務、應用和網絡的自由。第三, 4G移動通信技術可以實現移動電子商務的綜合性業務。最后,4G移動通信技術可以適應其它網絡、體系和系統,開展物聯網的業務。

二、4G移動通信技術的特征

目前,4G 通信會使我們可以更加自由自在的溝通信息,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4G通信將具有下面的特征。

2.1 通信速度較快

4G通信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應該是它具有比3G快得多的無線通信速度。3G數據傳輸速率可達到2Mbps,而4G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Mbps至20Mbps,甚至最高可以達到每秒高達100Mbps速度傳輸無線信息。在需要傳送海量數據時,4G通信可以迅速完成,不需要用戶長時間等待。

2.2 更寬的網絡頻譜

為了取得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通信營運商必須在3G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進行大幅度的改進通信網絡的帶寬。未來的每個4G信道將占有100MHz的頻譜,比3G的帶寬增加20 倍。

2.3 具有靈活的通信方式及兼容性

目前,4G 通信將使我們不僅可以隨時隨地通信,雙向下載傳遞資料、圖畫、影像,還可以像信用卡一樣用于購物和提取現金。另外,4G移動通信技術的兼容性更好,不但具備全球漫游、接口開放的功能,還具有向下兼容各網絡實現互聯的特點。

2.4 提供各種增值服務

3G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是以CDMA為核心技術,而4G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則以OFDM技術為基礎和核心,利用OFDM人們可以實現例如無線區域環路(WLL)、數字音訊廣播(DAB)等方面的無線通信增值服務。

2.5 實現高質量的多媒體通信

4G通信能滿足高速數據和高分辨率多媒體服務的需要,它包括語音、數據、影像等大量信息透過寬頻的信道傳送出去,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移動通信”。3D視頻技術也將會應用到4G通信上,可以在 4G手機上看立體的視頻。

三、4G的網絡結構

4G系統針對各種不同業務的接入系統,通過多媒體接入連接到基于IP的核心網中。基于IP技術的網絡結構使用戶可實現在 3G、4G、WLAN及固定網間無縫漫游。4G網絡結構可分為三層:物理網絡層、中間環境層、應用網絡層。其中,物理網絡層提供接入和路由選擇功能;中間環境層的功能有網絡服務質量映射、地址變換和完全性管理等;而應用網絡層是直接為應用進程提供服務的。其作用是在實現多個系統應用進程相互通信的同時,完成一系列業務處理所需的服務。

四、4G移動通信關鍵技術

4.1 正交頻分復用(OFDM)技術

OFDM 技術是將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將高速數據信號轉換成并行的低速子數據流,調制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傳輸。OFDM 技術具有頻譜利用率高的優點,其頻譜效率比串行系統高近一倍;OFDM技術抗衰落能力強,OFDM通過多子載波傳輸提高了對脈沖噪聲的抵抗和降低了通信信道快衰落的可能;OFDM技術適合高速數據傳輸,采用自適應調制機制使變化調制方式、信道和加載算法,提高信息傳送的速率;OFDM 技術抗碼間干擾能力強,用循環前綴的方式對抗碼間的干擾。

4.2 智能天線技術(SA)

SA技術為波束間沒有切換的多波束或自適應陣列天線。智能天線具有抑制信號干擾、自動跟蹤及數字波束調節等功能,被認為是未來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SA技術成形波束可在空間域內抑制交互干擾,增強特殊范圍內想要的信號,既能改善信號質量又能增加傳輸容量。其基本原理是在無線基站端使用天線陣和相干無線收發信機來實現射頻信號的收發,同時,通過基帶數字信號處理器,對各天線鏈路上接收到的信號按一定算法進行合并,實現上行波束賦形。

4.3 軟件無線電技術(SDR)

軟件無線電是4G移動通信技術的微電子技術基礎,以開放性的平臺,方便的升級和重配置構造一個具有開放性、標準化、模塊化的通用硬件平臺,允許多方運營的介入。

4.4 IPv6 技術

IPv6具有巨大的網絡地址的空間方便為通信網絡的所有設備提供一個全球惟一的地址; IPv6 方便實現自動配置, 獲得一個全球惟一的路由地址; IPv6服務質量高于傳統的IPv4, 便于形成基于服務級別的系統; IPv6具有移動性, 移動通信設備應用 IPv6 技術可以實現位置變化時通信質量不變。

4.5 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IMO)

MIMO技術是指在基站和移動終端都有多個天線。MIMO技術為系統提供空間復用增益和空間分集增益。空間復用是在接收端和發射端使用多副天線,充分利用空間傳播中的多徑分量,在同一頻帶上使用多個子信道發射信號,使容量隨天線數量的增加而線性增加。空間分集有發射分集和接收分集兩類。基于分集技術與信道編碼技術的空時碼可獲得高的編碼增益和分集增益,已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MIMO技術可提供很高的頻譜利用率,且其空間分集可顯著改善無線信道的性能,提高無線系統的容量及覆蓋范圍。

五、4G 移動通信技術的展望

據統計,全球的移動通信用戶終端數量高達45億,占地球上總人口的四分之三,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了人與人的互聯,未來的4G 移動通信技術將實現人與互聯網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互聯3G移動通信技術推動了智能手機和掌上電腦的發展,應用手機和PDA等終端設備上網已經成為用戶的基本需求,而未來的4G移動通信技術將改變現狀用計算機上網的習慣,基于4G網絡的高速數據傳輸效率,未來的移動通信中可視化多媒體化將成為趨勢,更豐富的4G移動通信應用將改變未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網絡之間的聯通關系,人類將真正進入無線互聯時代。

六、結語

綜上所述,4G移動通信技術作為不遠的未來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必然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的又一重大變革,將對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我們應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爭取在4G移動通信領域掌握先機,專研和開發4G移動通信技術,為未來4G 移動通信的發展和推廣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多媒體通信關鍵技術范文第3篇

信息時代科技日新月異,移動通信作為新技術之一,近年來不斷深入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人們一直在追求更高性能、更快速的移動通信技術。現在4G網絡已經建網上市,在市場需求和技術推進的雙重驅動下,大批技術人員已經開始啟動了對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研究。由于5G技術過于新穎,目前還未對5G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標準和統一的定義。

2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方向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目前有五大應用的場景,分別是支持大規模人群、超高速數據連接、可靠的實時通信、實時的多媒體通信、高品質的最佳體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想要達到這五個性能目標,必須要努力做到:信息傳輸速率要達到10GB/s左右,信號頻譜利用率要提高到以前的10倍,通信業務時延要做到小于5m/s,通信網絡容量要提升到四代的1000倍左右,信號能量效率要提升到之前的10倍。達到此要求的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將不再是簡單的容量增大和速率提升,而是能夠提供更多的移動終端應用和良好的用戶體驗。

3第五代移動通信關鍵技術探討

上節對5G的發展需求與方向作了總體性的概括,為了滿足這些需求,現在通信領域可行的網絡、物理層關鍵技術主要有超密集小小區網絡部署和大規模天線陣列等。

3.1超密集小小區網絡

在未來的5G通信中,無線通信網絡正朝著網絡多元化、寬帶化、綜合化、智能化的方向演進。隨著各種智能終端的普及,數據流量將出現井噴式的增長。未來數據業務將主要分布在室內和熱點地區,這使得超密集網絡成為實現未來5G的1000倍流量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超密集網絡能夠改善網絡覆蓋,大幅度提升系統容量,并且對業務進行分流,具有更靈活的網絡部署和更高效的頻率復用。未來,面向高頻段大帶寬,將采用更加密集的網絡方案,部署小小區/扇區將高達100個以上。在超密集小小區網絡中,下面幾個應該是主要關注點:①密集小小區網絡下的干擾協調。3GPPRel-12提出密集小小區部署的場景。未來的5G發展,小區將進一步分裂,甚至出現多重覆蓋的場景。在這種情況下,干擾環境將更加復雜,傳統的干擾協調方法及其增強,如頻率、時間的復用,功率控制等,在更密集網絡下的效果將比較有限。因此,密集網絡下的干擾管理,尤其是同部署的干擾協調方案,將是5G網絡發展需要重點考慮的方向。②密集網絡下的資源管理。密集網絡的部署能夠帶來一定程度系統性能的提高,但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系統性能的提升并不能與部署的密集程度成正比。因此密集網絡部署場景下資源的有效利用、進一步實現資源的復用應該是達到5G網絡性能要求的重點發展內容。③基站間通信效率。由于基站之間的非理想反饋回路,不能實現及時的信令交互,因此很多方案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成為制約網絡性能進一步提升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密集網絡部署場景下,需要更多的交互信令、更加有效的無線環境、信道測量與估計,因此基站間通信效率也將是支持未來5G支持密集網絡部署的關鍵技術之一。

3.2大規模MIMO

多天線技術(MIMO)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技術之一,經歷了從無源到有源,從二維到三維,從高階MIMO到大規模陣列的發展,將有望實現將信號頻譜效率提升到之前的數十倍甚至更高,是當前5G技術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LTE-A系統中最大支持8*8的天線陣列,但是仍有很大發展空間。MIMO技術引入有源天線陣列,可使基站側支持的天線協作數有望達到128個。此外,原來的2D天線陣列拓展成為3D天線陣列,形成新穎的3D-MIMO技術,支持多用戶波束智能賦型,減少用戶間干擾,結合高頻段毫米波的技術,將進一步改善無線信號覆蓋性能。大規模MIMO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大規模MIMO的空間分辨率顯著增強,能深度挖掘空間維度資源,使得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多個用戶可以在同一時頻資源上利用大規模MIMO提供的空間自由度與基站同時進行通信,從而在不需要增加帶寬和基站覆蓋率的情況下實現頻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②大規模MIMO可將波束集中在很窄的范圍內,從而大幅度降低無線信道干擾。③大規模MIMO可大幅度降低天線的發射功率,從而提高移動通信系統的功率效率。④當天線數量足夠多時,最簡單的線性預編碼和線性檢測器趨于最優,并且信道噪聲和干擾都可忽略不計。

4結語

多媒體通信關鍵技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信息產業的不斷擴大,通信領域的人才缺口逐年增大。3G時代的技術革命使通信企業對高職通信專業的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學生除了掌握基本通信、電子理論知識和具備基礎實踐動手能力的情況下,通信企業對高職移動通信專業學生的崗位適應性和擴展性,新技術、新科技認知度,綜合能力素質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培養目標與特點

(1)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本位”的指導思想,通過本專業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進行移動通信基站建設與維護、3G移動通信產品生產與檢修、3G移動通信增值業務開發,掌握現代通信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熟悉常用移動通信系統及3G網絡、智能天線等的工作原理,能勝任通信產品生產企業的電子工程師、電子技術員工作,能在通信產品銷售和客服等企業擔任移動通信終端的硬件維修和刷機等軟件維修、通信產品銷售工作,并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2)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主要課程。電路基礎、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Protel、通信基礎理論、C及C++程序設計、光纖通信技術、單片機技術、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移動通信設備、數據通信與網絡技術、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現代交換技術、3G網絡優化、帶接入技術、信息安全等。(3)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特色。立足行業優勢,培育緊缺人才。2012年2月14日,總投資108億元的漳州聯想科技城項目在漳州正式簽約。該項目集科技產業、數字商業、智能生活為一體,包括云計算中心、物聯網中心、移動互聯中心、綜合購物娛樂中心、智能化住宅等項目。凸顯實踐教學,提高綜合素質。通過各種對接崗位的“項目化”實踐教學,有效拓展學生的職業素養、形成綜合能力,順利完成從學校到崗位的對接。校企深度融合,創新培養模式。與漳州漳州八達電子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采用產業驅動,校企融合,崗課一體“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高職移動通信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傳統的課程體系沒有密切關注通信技術和市場的革命性改變。一般地講,3G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未來的3G必將與社區網站進行結合,WAP與WEB的結合是一種趨勢,如時下流行的微博客網站:大圍脖、新浪微博等就已經將此應用加入進來。而傳統的高職移動通信專業課程體系仍沿用傳統的電子產品制作實踐體系,基礎電子、通信理論體系,與信息市場發展和通信市場技術更新沒有密切關注。導致高職學生學習后沒有辦法對最新移動通信系統形成系統的理論認知,對通信新設備、新工藝沒有較好的實踐動手能力,與通信用人單位的要求有較大差距。(2)傳統的課程體系中的教學模式沒有根據學生的興趣出發。“多媒體+板書”的教學模式目前在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的日常教學中已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高職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在信號變化及流向和網絡構造與運行等方面可以得到更加直觀的認知,同時也有利于其加深對移動通信的理解。但移動通信課程所涵蓋的內容范圍很廣,從網絡組建到網絡認識、從網絡維護和管理到網絡測試,其中不乏一些相對難以理解的內容,單靠多媒體課件及一些演示動畫,很難使高職學生理解透徹,提高實踐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高職學生僅僅扮演著知識接收者的被動角色,很難融入專業知識學習過程。因此,學習專業知識積極性不高,并導致專業課堂教學效果下降。(3)傳統的課程體系中的教材嚴重偏離教學實際內容。高職學生除了應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外, 還應具有較強的分析實際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其教學內容不僅包括需要基本的移動理論知識, 還需要有學生開展大量的實踐過程。而現有的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教材大致分兩類: 實踐性教材和理論性教材,比較少有適合當前高職教育特色的專業教材,而且通信技術教材的教學內容一般落后于現在通信技術行業應用技術。這樣在高職專業學生畢業時,自身的專業技能嚴重滯后于行業需求,從而形成學生畢業困難。

三、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

(1)定期組織培訓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隨著科技更新,移動通信技術也跟著更新,那么我們教師也要跟著更新自己傳授的知識。而作為應用電子技術教學中作為傳授者的教師,教學水平高低不一,接受新我們要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對于有較高水平的教師更要定期組織培訓;并且在教學中多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對所學專業因“興趣”而學,不是因為“學”而學。漳州城市職業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現有教職工26人,其中,教授1人,副高職稱7人。博士1人,研究生11人,雙師素質教師占58%,專業教師隊伍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專業知識,學歷、年齡、職稱結構合理。同時充分發揮系內高級職稱教師傳、幫、帶作用,認真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制定了結對幫助的辦法,安排每位高職稱教師指導幫助2-3名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促使青年教師早日成熟。此外,還有校企合作單位一批高級技師作為專業實訓全程指導教師。(2)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緊跟社會發展步伐。由于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采用的是“3+2+1”的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只有前5個學期,且在第5個學期的中旬漳州城市職業學院會召開大型招聘會,招聘會結束后很多同學就會放棄上課而選擇參加企業頂崗實習。為了使這部分學生也能對專業課程的主要相關內容有所了解,并考慮到移動通信技術的現狀及未來幾年的整體發展趨勢,漳州城市職業學院以關鍵技術內容和共同性的基本理論為基礎,以移動技術典型系統內容為支撐,以前沿技術內容為向導,以社會實際應用需求為牽引,對移動通信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并對第二代移動通信CDMA網絡和GSM網絡的專業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整合,加重了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講解,相應增加了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簡介、移動通信關鍵技術應用、課堂設計及專業實踐環節部分,使授課內容可以緊跟時展步伐,從而有利培養高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3)堅持不斷線的系統化崗位能力培養。從崗位技能(移動電話機測試、焊接、組裝、維修等)培養來看,漳州城市職業學院通信學生從入學開始,就開始基于工學結合實現綜合技能、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的不斷線漸進崗位綜合技能培養;從企業管理能力看,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實現通信企業運作、通信企業文化、通信職場文化、通信企業管理的不斷線訓練;從專業外語看,基于現網通信產品實現傳輸系統、數據通信、程控交換、移動通信系統等通信全網核心模塊的系統訓練。(4)采用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綜合運用板書+多媒體+網絡化教學手段。對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證明和推導,仍然采用課堂板書的授課方式;而對于需要形象理解、圖示舉例以及演示操作的知識點,則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并充分利用圖像、聲音、視頻、flash 動畫等多種形式進行互動式教學。建立網絡化教學平臺,將課件、批改作業、課后答疑、補充移動通信前沿知識等環節放在教學網站上進行,為師生之間提供更好的交流平臺。

參考文獻

[1]唐志凌.3G時代的高職通信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28):4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影视 | 91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 |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 久热九九| 黄色三级视频 | 日韩综合久久 | 成人国产|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美女黄色 |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 天堂网亚洲| 精久久| 成人在线黄色 | 玖玖精品在线 | 日韩视频久久 | 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 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国产v日韩v亚洲 | 一级香蕉视频 | 二区国产| 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av在线 | 47pao国产成永久免费视频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 精品成人网|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网 | 日韩av一级片 | 国产黄色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 午夜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 |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中文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