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保護環境小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世界環境日
聽,中華大地吹響了保護環境的號角。“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等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的確,地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保護環境已成為人類迫在眉捷的任務!
大家知道,進入工業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突飛猛進。機器的廣泛使用,既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又排出大量廢棄物嚴重的污染了環境。奇跡的不斷涌出,既迎合了多種探求,又制取了無數有害物,可怕地毒化了環境。加上急功近利的濫砍濫伐,貪得無厭的亂捕亂撈,致使森林破壞,生態失衡,水土流失,田地沙化,水旱風蟲害頻繁,在不少地方已出現滿目瘡潰,一派荒涼的景象。再不加強環境保護,不久將來,人類當無安生立命之所!
保護環境,早在“不涸澤有魚,不焚林而獵”的古訓。在今天,我們更應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我們不僅合理利用資源,更竭心盡力保護環境,讓環境永葆青春,永遠為我們人類的生存發展服務,作為學生,現在主要是創建綠色校園。
怎樣創建綠色校園呢?
首先,應該樹立綠化校園的意識,應該認識到綠化校園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任務、職責。應該認識到我們固然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只要正確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就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與綠化校園作應有的貢獻。而且長此以往,直轄市發展,并能產生相輔相成,相德益彰的效果。
其次,應該履行綠化校園的義務。應該積極投身到學校統一安排的有關活動中去,為植樹造林,栽花種草,清潔
掃除,環境美化做應有的貢獻,也應該嚴格遵守學校有關規定,如不亂扔果皮、紙屑,不浪費用水,還應該隨時隨地發揮有關方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如避免用一次性筷子、飲料杯,不浪費用紙,不隨意毀壞花草樹木,不隨意捕殺鳥獸蟲魚種種。
第三,應該促使全員參加綠化校園的活動。應該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少數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只有促使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人心齊,泰山移”,在創建綠色校園的活動中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當你在舒適的空調房里享受時,當你做飛機到處游玩時,當坐在電視前津津有味地看著動畫片時,當你在游泳池里嬉戲玩耍時……你可曾想到給我們帶來便利的究竟是什么?是能源,它和我們的生活已經密不可分了,你又可曾想到能源短缺已經開始威脅我們的生活了?在我國600多個大中城市中,已有300個缺水,有100個嚴重缺水,2005年以來又有多少城市開始拉閘限電,2008年的雪災,2009年南方50年罕見的干旱……這不正是地球一次一次地給我們敲響的警鐘嗎?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讓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這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已經迫在眉睫,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起節約能源,作保護環境的小主人。
而作為小學生的我們,首先應當從身邊的點滴做起:
1、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的好習慣。
2、合理使用空調,夏季調高一度,冬季定低一度。
3、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節省能源,保護環境。
4、節約用水,重復利用。
5、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發泡餐具,減少不可回收垃圾
摘 要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滲透環境教育有多種方式,通過自制器材,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根據課的內容,學習環境知識,通過體育游戲,滲透環保教育。滲透環境教育要有針對性,根據季節和學生的不同特點,安排適宜的環境教育內容。根據環境的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學習環保知識,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把學生培養成環境保護的綠色使者、成為環境教育的宣傳衛士。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 教學 滲透 環境教育
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要通過不同的途徑和適宜的時機,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內容和室外授課環境,開展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強化學生環保意識,培養良好的環保行為。在校講文明,愛護校園環境;在家講環保,動員全家參與環保行動;在社會講公德,宣傳環保知識,制止破壞環境的行為。使學生了解開展環境保護活動的深遠意義,為保護大自然環境衛生做貢獻。
一、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途徑
(一)在場地器材使用過程中滲透環境保護意識
1.我們利用廢棄物制作教具、體育器材,既方便實用,又能使廢棄物循環利用,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如把空飲料瓶、空易拉罐制作成投擲器材;用密封的塑料袋測量“肺活量”;用色彩鮮艷的塑料瓶做標志物;利用廢紙自制紙飛機等,既節約資源,又保護環境,在借還器材時,教育學生要輕拿輕放,愛護器材不被損壞,培養學生的節約資源的環保意識。
2.在使用場地時滲透環保教育。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多為室外課,活動練習要利用場地,通過對運動場地使用要求的了解,培養學生保護運動場地的良好習慣。如足球場中的草坪要修剪平整,不能有石子、樹枝等易造成傷害的雜物存在。再如單、雙杠、吊環等體操器械的安裝要因地制宜,設置巧妙,既要考慮場地布局的協調性,又要保證環境和諧統一,促進環保教育在場地使用中的滲透。
(二)在不同教學內容中滲透環保教育
1.在各種身體姿勢練習中,通過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走、跑、跳躍、投擲、攀爬、游泳等動作,想象飛禽翱翔的天堂,牛、羊奔跑的牧場,魚蝦嬉戲的江海,以及萬物生長所需的空氣和陽光。讓學生領會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同時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教育學生保護動物、保護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大自然。
2.在技巧課練習中,通過保護與幫助,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愛護和諧環境,養成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共存的良好習慣。
3.在耐久跑教學中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如讓學生蛇形跑、螺旋形跑和直線跑,通過不同環境對比,體會環境變化對跑速的影響,討論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養成環境保護的好習慣。
(三)在游戲中滲透環境保護內容
1.在接力跑游戲中滲透環保教育。在跑道上設置不同數量的障礙物,讓學生體會環境影響著活動:障礙物數量多用時就多,反之則少,讓學生思考環境變化影響活動效果,從而教育學生保護環境的和諧。
2.在“追拍”游戲中滲透環境教育。追趕者跑直線減少路程,逃跑者利用障礙物進行躲避,培養學生適應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保護大自然,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環境,那些是需要保護的,那些是需要治理的,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行為。
二、滲透環保教育要有針對性、靈活性
(一)滲透環保教育要有針對性,要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對象滲透環保教育
1.春天踏青,讓學生感受到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和諧環境令人心醉。夏天遠足海濱,讓學生觀察海水污染情況,撿拾海灘垃圾,親歷環保活動,接觸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秋天讓學生對校外河流的水質進行勘探,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熱情。
2.不同年級的環境教育內容不同。如對高一年級學生進行校園環境文化教育,教育學生要愛護校園環境,愛自然、愛環境,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對高二年級學生的環保教育是讓學生成為環境保護的宣傳衛士。對高三年級學生進行環境保護行為教育,讓環保活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帶到大學、帶到社會,用行動感染身邊的人,讓環境保護行動成為人們自覺自愿的行為。
(二)滲透環境教育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1.我們選擇不同場所進行環保教育,如在越野跑教學中,通過對沿途環境的觀察,讓學生觀察途中道路兩旁的環境衛生狀況,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2.在借還器材、整理場地時,通過讓學生撿拾垃圾、收集廢棄飲料瓶,使同學們進一步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通過倡導學生愛護校園綠化,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保護校園開始,讓學生養成隨時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抓住適宜的時機滲透環境教育
1.學生亂丟廢棄物時滲透環保教育。如在一次籃球賽教學中,圍觀的學生把零食包裝紙等垃圾扔了一地,我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同學們不僅把籃球場上的垃圾清理了,連運動場其他地方的垃圾也清理干凈,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都體會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環境保護從自身做起的重要意義。
2.學在生提出問題時滲透環境教育。如在蛙跳練習時,學生會問怎樣才能跳的遠,教師要通過蛙跳動作的講解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教育學生保護青蛙,保護自然環境不被污染而滲透環保教育。
3.在小結時滲透環境教育。小結是教學反思,從教學場地的要求、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互動形式都能滲透環保教育。通過分析發現,體育教學離不開環境,良好的環境能促進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我們要適應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在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中積極滲透環保教育。
實踐證明,在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十分有效,既能增長學生的環保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環保視野,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環境保護。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將堅持不懈,面向學生、面向家庭、面向社會進行環境教育,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做出新的貢獻。
一、活動案例實錄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
2.引導幼兒懂得誠信,知道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小鳥的圖片一張。
2.沒有小鳥的教學掛圖四幅。
【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傾聽的欲望。
(1)出示小鳥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小鳥的好朋友都有誰?
(2)今天小鳥給小朋友帶來了它和它的好朋友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完整講述故事《去年的樹》。
提問:(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故事里都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請幼兒觀看教學掛圖分段欣賞故事。
(1)出示掛圖一,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2)出示掛圖二,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3)出示掛圖三,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4)出示掛圖四,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4.討論:
(1)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a.請幼兒自由講講為什么喜歡小鳥?
b.教師小結:小鳥很講誠信,答應的事情一定做到。
(2)小鳥找不到大樹的心情怎樣?說明小鳥和大樹的感情怎樣?
小結:小鳥和大樹有著深厚的感情,找不到大樹很傷心很著急。
(3)如何不讓小鳥和大樹分開?我們如何愛護環境。
小結:愛護環境,不亂砍樹木,少用一次性紙巾、一次性筷子等。
5.讓我們一起幫小鳥去找個新大樹朋友吧。
活動結束。
二、案例診斷分析
1.活動目標表述主體不一致,目標把握不到位。
在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目標表述方式有兩種:教師作為行為主體,用教師做的事加以表述,如:“使幼兒……”,“啟發幼兒……”,“引導幼兒……”;幼兒作為行為主體,用幼兒的行為變化加以表述,如:“會……”,“體驗……”,“感受……”。在同一活動中,表述的方式不統一是不恰當的。一般來說,活動目標的表述,以幼兒作為行為主體,表述其行為變化較合適。從以上明顯可以看出,目標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是以幼兒作為行為主體的,而目標2“引導幼兒懂得誠信,知道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和目標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出現“引導幼兒”和“激發幼兒”這兩個行為動詞均是用教師所做的事情表述目標的,可見目標1和目標2、3的行為主體是不統一的,目標2、3的行為主體改為幼兒比較合適。因此,筆者認為活動目標可以改為:目標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目標2“懂得講信用,答應人家的事情要做到”;目標3“萌發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2.活動材料表述不夠清晰,不能不目了然。
一般活動準備包括物質準備(或材料準備)、經驗準備和情境創設三方面內容,但是不是說每次活動都必須考慮三方面,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安排活動準備。此次活動需要的材料比較簡單,沒有過多的材料,但是無論材料是多是少,均應該表述清晰,讓人一目了然。比如本次活動的活動準備就顯得表述模糊,不夠清晰,且活動準備不夠豐富。以上的“小鳥的圖片一張”和“沒有小鳥的教學掛圖四幅”均應歸類為物質準備(或材料準備)。此外,因為開頭是以談話“小鳥的好朋友都有誰?”進行導入的,所以小朋友應該掌握“好朋友”的概念是什么,筆者認為應該添加一個經驗準備“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3.活動設計不合理,內容過于空泛不生動。
活動過程一般分為以下三個部分:活動開始(或導入部分)、活動進行(中心環節)和活動結束。其中活動進行部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核心部分和中心環節,在語言活動中,尤其是故事活動中,更應該循序漸進,各環節層層遞進。在第一環節通過談話教師導入故事之后,第二環節教師通過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認真傾聽故事,知道故事的名字和里面的人物,大概了解講了什么事情,但幼兒仍然不能理解故事的具體內容。接下來第三環節“請幼兒觀看教學掛圖分段欣賞故事”,通過掛圖可以具體直觀地幫助幼兒更深刻地了解故事的每一段內容,教師可一邊操作掛圖一邊講述故事。因此筆者認為可以把原案例的第三環節改為“邊操作掛圖邊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第四環節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集中自由討論交流,可以圍繞小鳥和樹的友誼,也可以圍繞小鳥講信用的品質,還可以圍繞愛護樹木和珍惜環境等方面自由討論,無論從哪個角度,教師都應該充分讓幼兒自由表達想法并大膽說出理由。
此外,從原教案的活動過程內容可以看出,活動過程的內容比較簡單,不夠具體生動,而且教師在原案例中沒有具體呈現師幼互動,而是以肯定陳述的語言表達出來,筆者認為這也是案例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三、活動方案修訂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
2.萌發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小鳥的圖片一張,沒有小鳥的教學掛圖四幅等。
經驗準備: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傾聽的欲望。
(1)出示小鳥的圖片,通過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
師: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想看:小鳥的好朋友都有誰?
(2)教師正式導入主題。
師:(小結)原來小鳥的好朋友有這么多,有天空、白云、森林,對了,還有樹。
2.完整講述故事《去年的樹》。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有關小鳥和好朋友“樹”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去年的樹。下面,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一下。
教師講完故事后提問。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故事里都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邊操作掛圖邊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掛圖一,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小鳥和樹為什么是好朋友?你從哪里聽出來的?分別的時候它們說了什么?
(2)出示掛圖二,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春天來了,小鳥為什么要回來?
師:小鳥回來了之后找到樹了嗎?看到了誰?
師:樹樁告訴小鳥樹到哪里去了?小鳥聽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3)出示掛圖三,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小鳥來到了山谷,看到了誰?找到了大樹嗎?
師:工廠的大門告訴小鳥大樹變成了什么?小鳥聽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4)出示掛圖四,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小鳥來到了村子里,看到了誰?找到火柴了嗎?
師:小女孩告訴了小鳥什么?最后小鳥找到大樹了嗎?大樹變成了什么?
師:看到火光小鳥心情怎么樣?小鳥做了什么事情?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一邊看著掛圖,一邊聽老師再講一遍這個故事。(教師邊操作掛圖邊講述故事)
5.集中自由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并請幼兒自由表達想法,并大膽說出理由。
(1)師:小鳥每次找不到大樹的心情怎么樣?說明小鳥和大樹的感情怎么樣?
師:(小結)小鳥和樹是好朋友,它們感情很好,小鳥找不到大樹時很傷心很著急。
(2)師: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師:(小結)小鳥很講誠信,答應了好朋友“樹”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
(3)師:那么小朋友想想看,怎樣才能不讓小鳥和大樹分開?
師:我們要怎么樣才能保護大樹,愛護環境呢?
我校本學年開展大力宣傳垃圾分類處理活動。我班師生積極響應并開展了以“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垃圾分類,建設整潔校園”為主題,活動,現將該項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有效推進
為貫徹有關文件精神,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我校成立了,由學校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機構成員均為各部門負責人,(總務處、政教處、辦公室)明確牽頭主管部門和協同配合部門,落實任務分工,做到責任到人,有效推進各項工作落實。領導小組的具體情況如下:
組
長:略
副組長:略
組
員:略
領導小組通過商討,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垃圾分類工作,同時領導小組要求各部門把垃圾分類納入工作計劃形成制度,并落實垃圾分類工作經費,為創建工作的有效推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大力宣傳,營造氛圍
為動員師生廣泛參與,通過升旗儀式、班會、校園網、微信平臺、廣播、宣傳欄、懸掛橫幅、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多種有效方式,向師生宣傳垃圾分類的主要做法、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加強管理,完善機制
一是建立長效機制。
成立了垃圾分類管理隊伍,負責公共垃圾分類、班級垃圾回收、送往鎮環衛所處理等工作,學校每年提供必要的維護經費,建立了長效機制。
二是建立網絡式管理機制。
建立了“領導包校園、主任包辦公室、班主任包班級”的垃圾分類工作網絡式管理機制。
(四)立足課堂教學,扎實開展環保教育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是環保教育的好場所,教師在各科教學,尤其是思政、語文、地理、生物等學科的教學中有機地滲透環保教育;定期開展環境教育主題會,利用知識競賽、黑板報評比等多形式進行教育,形成了環保良好的氛圍;班級成立了環保小組,認真收集信息,整理資料,進行環保知識的研究和探索。
(五)利用活動載體,深化環保行為
我們校園內堅持一日兩掃,并做到衛生無死角、無環境污染源,組織學生文明督導隊每日進行檢查,一周小結,表揚鼓勵。學生在“植樹節”組織手抄報活動;在“世界環境日”不失時機地舉行“保護環境、美化校園”專題講座,開展“垃圾分類”主題班會,舉行演講比賽,號召全體同學行動起來,綠化美化家園,保護生態環境;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組織學生們走上街頭打掃衛生、清理垃圾,要求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帶動鄰里、社會,潛移默化地引導大家積極參與垃圾分類,保護生態環境,愛護綠色家園,達到良好效果。
(六)
主要成效
通過有效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主要達到了以下幾個效果:
1、垃圾填埋量大大減少,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
2、師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了。
經過在師生當中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發動學生回收可利用資源,綠色、低碳、環保的綠色新風正在校園內悄然生起。師生維護校園環境的自覺性不斷提高,保持校園整潔的意識明顯增強。在今后的垃圾分類工作中,我們將總結前一階段工作的經驗,改進工作方法,進一步依靠老師、發動學生,堅持不懈地繼續進行垃圾分類,在保持校園整潔的基礎上進一步保護環境。
(七)垃圾分類工作中推行的問題
1、師生垃圾分類的總體參與度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