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哲學基礎知識點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6―0114―01
三校生對口招生考試是指中專、職校、技校的學生可以參加三校生的單考單招考試,考取高職院校。近年來,中職生參加“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考試的比例逐漸加大,但是這些學生在復習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本文針對高考中政治課內容的側重點、深淺程度、教學質量的改進、應用性等方面,現就以哲學與人生教材為例談談“三校生”在對口招生考試中德育課的復習策略。
一、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讓學生學會整理筆記
高考班的思想政治課學習屬于一個復習鞏固的過程,但由于之前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哲學基礎知識掌握得很膚淺。所以在首輪復習中,教師一定要扎扎實實講述課本內容,同時在講課中對哲學原理進行歸納整理,要求學生記好筆記,課后布置背誦任務,并將重點知識以簡答題形式讓學生背會,還要定期對學生的背誦進行檢查,督促他們完成。
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原理,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由于中職生的文化基礎較薄弱,對知識的理解存在欠缺,在學習中往往處于“被動學習”,因此,對知識容易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要扭轉這種局勢,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轉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對于哲學知識,教師要把抽象的哲學原理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一邊講哲學原理,一邊列舉大量的實例進行分析,將枯燥的哲學知識與鮮活的生活事例緊密結合。
例如,在講到“聯系的普遍性”時,可舉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事例;在講到“內外因相結合”時,可舉例“孟母三遷”的故事,等等。在這些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分析所包含的哲學原理,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勤于思考,主動學習。
三、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理清脈絡,讓學生學會就同一事例中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不同的哲學原理
沒有系統,就難有頭緒,各知識間就會彼此孤立,所以在第一輪復習完后,教師應在各知識點梳理的基礎上,找出各知識點間和方法間的有機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在講課過程中,要理清每一單元的主旨思想,知識之間的銜接關系,讓學生學會就同一事例中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不同的哲學原理。例如,在講到“互聯網對學生的影響”時,教師既可以從唯物論角度分析,也可以從辯證法角度分析,還可以從價值觀角度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學會了梳理歸納知識,當學生遇到材料分析題時,在頭腦中就能清晰地呈現整本書的知識框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引導學生以課本的知識點為基礎,針對高考的重點和熱點內容進行專項訓練
許多學生認為在沖刺階段要做大量的偏、難、怪的題目才能應對高考中的“壓軸題”。其實,歷年的“三校生”高考試題中,偏題、怪題、難題不是沒有,但份額很少,少到完全可以忽略的地步。因此,教師可建議學生以課本的知識點為基礎,針對高考的重點和熱點內容進行專項訓練,同時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提高,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證明,只有對基礎知識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題才是有效的;而且要多做基礎題,特別要注意規范的表述。
五、引導學生總結知識和方法,拓展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活學活用
近幾年,高考政治中的大部分命題都是以國內和國際政治、經濟生活題材為情景材料命題,體現了“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命題原則。特別是高考政治的分析說明題、論述題都是結合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及國內外事件命題。因此,必須關注一年來國內和國際社會發生的重大時事政治和“熱會熱點問題”,特別是對年度間黨的會議、中央經濟工作、農村工作等,要全面搜集,系統整理,從中把握住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內容和意義。
其次,要深刻分析總結重點、熱點問題的核心內容。例如,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歷史背景、原因、意義、戰略措施.三鹿奶粉事件與政治、經濟、哲學常識的結合點。例如,三鹿奶粉事件與國家的政治職能、市場調節的特點以及國家的宏觀調控等。在全面準備、深刻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使學生全面準確的掌握重點、熱點問題的有關內容,并在解題過程中加以運用。
二、系統、準確的掌握基礎知識
根據政治學科的特點,必須加強基礎知識訓練。
1.丟掉課本,盲目做題,這樣做最終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要回歸課本,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以考綱和課本為依據,對照考試說明,精雕細刻,把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異同和應用,注重知識的細節末梢。
2.要注意把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對考察的知識點不僅要做到全方位的復習,更要注意角度的變化;不僅要了解每一個知識點,更要了解這一概念原理與其他概念原理的相互聯系。把每一個基本概念、觀點、原理放在知識的整體結構中去準確理解和把握,注意知識的層次性,準確把握主干知識。要引導學生注意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將知識點串成線,以線構成面,層層遞進,構建起立體化、全方位的知識網絡,使學生全面、系統、準確的掌握基礎知識。必要時對知識點進行跨框題、跨章節、跨部分、跨學科的復習,以構建知識的體系與網絡。
3.對基本觀點的記憶和表述要進行準確、熟練、規范地訓練。可采取專題訓練、定時練習等方法,加強和鞏固學生記憶,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再將基礎知識與熱點問題有機結合,選準重大熱點專題,按專題對材料和理論進行重新審視和整理,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基礎知識準確回答問題。
三、向定時練習要能力,要質量
定時練習是高三政治最后階段復習訓練的主要形式,每星期一般進行兩次的定時練習。圍繞定時練習,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創造考場氛圍,提高學生應考能力和心理素質。只有平時像高考一樣緊張,高考才能像平時一樣輕松。定時練習要模擬高考,要求學生在120分鐘內集中精力完成一套練習題,培養學生快速、準確的審題能力;知識的快速聯想和提取能力;熟練、規范的書面表達能力。
高中政治的復習的確需要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甚至是搭建立體化知識架構,但是這些系統化、理論化的整個模塊知識離不開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基本理解和掌握。簡而言之,即任何的知識網絡結構的搭建都需要有著對基礎知識全面、細致的把握作為支撐和保障。高中政治學科中,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哲學等方方面面的學科知識,而且其中更不乏有些艱澀、難懂、少見的知識點或概念,需要學生去透徹地理解,作為高考解題的依據。而在總復習階段,學生要能夠在每個知識點上花足夠的時間用以琢磨、研究,為第二輪總復習階段知識網絡的建構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高中政治《生產、勞動與經營》的單元復習中,有關于股票、債券和保險等多種投資方式的概念理解。作為尚未走進社會、真正和投資理財打交道的高中生而言,對于這些生僻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進行第一輪復習的時候,我就深挖知識點,將其加以對比分析講解,幫助學生掃清知識點、理解障礙,為后續的知識模塊劃分奠定基礎。
二、提綱挈領,整理歸納
在將思想政治高考大綱范圍內的所有知識點進行逐一細化講解之后,一方面要求學生不可松懈,抓緊時間對各知識點進行深入、透徹的理解記憶;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選取一種最為全面、細致的知識網絡架構模式進行知識點的填充和聯系。在高中政治第二輪復習環節,我將課本的各個知識點進行逐一的細致研究,然后提綱挈領地引導學生按照科學、合理的劃分方式制作知識體系完備、知識講解透徹的知識框架圖,并在復習的過程中,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地充實、完善知識網絡,便于學生的記憶和掌握。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嘗試構建自我獨特的知識結構,然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完善,推進高考總復習的進程。如在高中政治中,必修二模塊是對經濟生活知識的講授,我就抓住政治經濟學中最基本的網絡關系鏈條——“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將整本教材的知識點進行重新整合、歸納,然后再尋找其與經濟生活四環節的聯系節點,然后以此構建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進行知識記憶和理解,提高高中政治總復習的效率和質量。
三、精講強化,鞏固練習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顧名思義,考核選拔的目標就是能力。近幾年的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都是以能力立意的,無論是“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還是“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這些考核目標的精神實質都在“能力”二字上,這一點需要大家高度重視。那么,如何夯實基礎,提升能力,以知識網絡體系統領高考政治課復習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在第一輪復習時,在老師指導下,我們應依據課本結合考綱說明構建知識網絡體系,夯實知識能力基礎。
在構建知識網絡體系時我們要依據課本。盡管高考考查的重點是能力,但能力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的。沒有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就談不上能力的提高。任何能力測試都是基于已有的知識,正所謂“花在墻外,根在墻內”。高考所考查的知識基本上就是教材知識。所以我們必須以本為本,根據教材概括、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絡體系。在構建知識網絡體系時我們要重視老師的指導。老師的專業知識、豐富經驗對我們來說是寶貴的財富。一般來說,老師帶領我們進行第一輪復習,都是系統地、完整地、詳細地、準確地講解教材,基本上不遺漏知識點。這時,我們要學會聽,聽出新意來。所謂聽出新意,就是再一次體會、進一步理解已有的知識點,提高理解知識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找出自己遺漏的知識點。這樣復習,可以提高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構建知識網絡體系時我們要以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為重要依據,因為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里有權威的考試內容,列出了當年考查的知識。因此,我們在構建知識網絡體系時一定要對照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保證不漏掉一個考試內容,不留下一個知識死角。
這一階段知識網絡體系構建的好壞,評判標準就是是否詳細、準確、系統,越詳細、越準確、越系統越好。在構建知識網絡體系時,應力爭使課節知識關鍵詞(句)化、要點化。我們可以把每一課或者每一節的知識先概括成一個關鍵詞(句),然后把這個關鍵詞(句)分解成另外幾個關鍵詞(句),最后把關鍵詞(句)變成幾個知識要點。例如我們可以把政治常識第一課概括為一個關鍵詞――國家或國家制度,再將這個關鍵詞分為國體、國家職能、政體、國家結構等四個關鍵詞,之后把這四個關鍵詞和對應的知識要點聯系起來。這個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的過程就是概括、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也是進一步理解知識和提升能力的過程。
2.在第二輪復習時,我們應提煉、濃縮知識網絡體系,迅速提升能力。
在第二輪復習時,我們應注重對知識的整合,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系。在第一輪復習時打下牢固的基礎,有利于輕松地進行第二輪復習。把第一輪復習時構建的知識體系拿出來,放在一塊,我們就容易找到教材的主線、主干知識以及節與節、課與課、書于書之間的聯系。例如對于“經濟效益”這一知識點,首先,要弄清它自身的含義、內容、表示公式,掌握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與途徑;其次,要找到它與價值規律、國企改革、市場經濟的特征、市場交易的原則、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企業經營者的素質和正當競爭手段等經濟學知識點的聯系;再次,要進一步聯系哲學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和可持續發展等知識;最后,還要聯系政治常識中的國家職能、國際競爭的實質等內容,從而全面理解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的真正內涵。
3.在第三輪復習時,我們應以時政熱點背景材料為載體,再次構建知識網絡體系,強化訓練,提高應用能力。
一、全面復習,夯實基礎知識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與前提,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就根本談不上能力可言。因而,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而能力是知識的延伸與拓展,也是知識的升華和融通。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無論是材料新穎的選擇題,還是關注現實生活的富有創意的主觀題,稍加分析其答案絕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就在大家所學過的基礎知識中。這就要求同學們通過讀取教材,對教材章節有一個全面而又具體的認識。如:教材共有幾課。每課有幾節,每節有幾框,課與課、節與節、框與框、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哪些是難點?哪些是重點,哪些是易錯點,都要通過讀取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將各章節零碎的知識形成網絡化、提綱化、系統化,即打破課與課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的界限,使有關的知識綜合歸類,形成一條知識線,這是搞好復習的中心環節。
二、突出重點,聯系實際
第一,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全面復習的重點,因為這些知識是基礎的基礎,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而且反復強調的東西。比如說物質概念就是哲學大廈的基礎,如何正確全面地理解這一概念,對整個哲學的復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熱點與焦點問題是政治高考理論聯系實際的重點。理論聯系實際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和高考政治命題的一大特色。運用所學理論去分析、解決社會重大時政熱點問題和焦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強勁趨勢。
第三,《高考考試說明》中必考點和新增加的考點是政治總復習的又一個重點。對于必考點,應作為重點抓住不放,花大力氣從多層次多角度全面地進行復習;對于選考點特別是當年新增加的考點必須倍加重視,并且要與當年時政熱點緊密聯系起來進行思考,作為政治總復習的重中之重。
三、明確方向,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