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范文第1篇

1、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聯系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環節的紐帶,交通運輸線路建設是溝通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地區之間,以及國家之間進行社會、經濟、文化等聯系的重要橋梁。

2、交通運輸線路建設是實現農業社會勞動地域分工和生產區域化、專業化、商品化的基礎,是現代化工業進行生產布局和發展的制約因素,是工農業生產全過程順利進行和最終實現消費的可靠保證,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

(來源:文章屋網 )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企業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08-0205-01

信息化構成要素主要有: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信息設備、信息產業、信息管理、信息政策、信息標準、信息應用、信息人才等。從內容層次看,信息化內容包括:核心層、支撐層、應用層與邊緣層等幾個方面。從產生的角度看,信息化層次包括:信息產業化與產業信息化、產品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指企業在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管理、經營等多個環節中廣泛利用信息技術,并大力培養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務,加速建設企業信息系統。

隨著網絡系統越來越復雜和專業,企業如何才能把握好企業信息化的命脈,處理好信息化基礎網絡系統和應用系統之間的關系這是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2]。

1.企業信息化的目的

企業間的競爭應當包括產品競爭、價格競爭、品種競爭、服務競爭、市場競爭和信譽競爭等諸多方面。隨著人們一邊完成工業化進程,一邊步入信息時代,這種種競爭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企業要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里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參與企業間的科技競爭,把生產和經營牢牢植根于科學技術的沃土之上,使企業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永遠充滿活力。一般說來,技術進步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企業產生直接的影響:

1. 技術的進步有助于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2. 技術的進步使產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縮短,由于更新換代的加快,企業也不得不重視產品的再開發;

3. 技術的進步可以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產工具應用于生產,從而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企業只有不斷地進行技術開發、技術引進、技術改造,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強勁有力的態勢,使企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2.企業信息化層次

企業信息化是一個發展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層次問題,更據企業信息化的不同的集成度,可將企業的信息化分為:①單元技術②技術部門集成③企業內部集成④動態聯盟集成此外還可分為①數據集成②知識集成③人的集成。

3.企業信息化的意義

企業管理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是當前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伴隨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國信息化正不斷向深度和廣度雙向推進,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深化,但我國關于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仍屬于起步階段。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已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和我國加入WTO,提高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尤顯重要[3]。

4.意義

4.1 宏觀

①增強國家經濟的可持續性快速發展,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②有利于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戰,適應國際化競爭。加入WTO以后,企業將更直接地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在全球知識經濟和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也是企業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特別是跨國經營的重要前提。③有利于實現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目標。在綜合運用好國家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的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有助于改善企業管理,提高競爭力和經濟效益。④有利于抓住新世紀的良好發展機遇。我們正處在知識經濟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對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傳播,不僅成為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成為決定國家生產力水平和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⑤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我們開發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只有實現信息化,企業才有可能抓住機遇,實現健康發展。⑥企業信息化實現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運營自動化、管理網絡化、決策智能化。其中,運營自動化是基礎,決策智能化是頂峰。⑦增加企業間的技術流通,總體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

4.2 中觀

①有利于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適應市場化競爭的要求。②有利于理順和提高企業的管理,實現管理的井井有條;③提高設計效率,縮短設計周期,保證設計質量;④降低企業的庫存,節約占用資金,節約生產材料,降低生產成本;⑤縮短企業的服務時間和提高企業的客戶滿意度,并可及時的獲取客戶需求,實現按訂單生產;⑥加速資金流在企業內部和企業間的流動速率,實現資金的快速重復有效的利用;⑦加速信息流在企業內部和企業間的流動速率,實現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⑧加速知識在企業中的傳播,實現現有知識的及時更新和應用。

4.3 微觀

1.降低技術人才的勞動強度,用計算機實現繁雜、重復的簡單體力勞動,從而提升技術人才的腦力價值;2.可以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

5.結論

21世紀是技術信息化的時代,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到來,企業信息化將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4]。通過對信息化基礎進行評價,可以指導企業改善信息化基礎,為信息系統的順利實施做好準備,為制造企業的信息化進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信息化對企業的影響將日益加大,將在企業中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

參考文獻:

[1] 候炳輝. 芻議企業信息化[J]電子展望與決策 , 2000,(02)

[2] 葉武濱. 把握企業信息化命脈[N]. 人民郵電, 2002

[3] 勇全. 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問題與對策研究[D]清華大學 , 2010

[4] 馮文龍. 企業信息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2,(01)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范文第3篇

武鋼的輝煌,正是我國國有經濟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在改革發展中成就“主導力量”

30年的艱辛探索,30年的光輝燦爛。

體制的不斷變革,經營自的擴大,改革脫困的3年攻堅,加上資產管理體制的日漸完善,使得國有經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國有資產總量大幅增長,運行質量不斷提高,控制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尤其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電力、電信、交通運輸、國防工業、重要資源開發、重大裝備制造等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牢牢占據了主導地位。

國務院國資委統計顯示,目前中央企業82.8%的資產集中在石油石化、電力、國防、通信、運輸、礦業、冶金、機械行業,承擔著我國幾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氣和乙烯生產,提供了全部的基礎電信服務和大部分增值服務。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中央企業戶數占全部中央企業的25%,資產總額占75%,實現利潤占到80%。

從2002年至2007年5年間,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年均增加1.5萬億元,銷售收入年均增加1.3萬億元,實現利潤年均增加1500億元,上繳稅金年均增加1000億元。

一批極富活力的國有企業脫穎而出。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是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大背景下誕生的。30年來,寶鋼走出了一條大規模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建設特大型現代化鋼企之路。自投產以來,寶鋼多項重要技術指標保持了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作為最先走出國門和最早進入《財富》全球500強的國有企業之一,1998年以來,中國中化集團在氟化工、天然橡膠等細分領域始終保持領先,成為國家化工產業升級的有力推動者。

不僅寶鋼、中化,隨著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經營機制加速轉換,國企創新激情空前迸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奧運場館建設等重大項目,以實力承載光榮;“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嫦娥一號繞月探測、“殲十飛機”工程等,以創新放飛夢想……

30年改革更是一次次探索。失敗和成功的錘煉,成就了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國有企業。20世紀全球十大建筑之一的香港新機場、世界最高鋼筋混凝土建筑俄羅斯聯邦大廈等一批高難度、標志性建筑“作品”上,鐫刻著中國企業的名字:中國建筑中交集團、中冶集團、中國中鐵、中國鐵建……

不斷發展壯大的國有經濟對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凸顯。遇到特殊時期,國有企業總是挺身而出。在2003年非典、2008年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國有企業更是胸懷大局,不講條件,全力以赴,為抗擊災害和保障經濟社會穩定貢獻力量。

成為“沖浪”市場的高手

“國有經濟的發展壯大與國企改革、國有經濟結構的優化相伴隨。而國企改革,從本質上講,是要找到一條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30年間,國有企業從政府的‘附屬’,逐步發展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并在激烈競爭中發展壯大,關鍵在于堅持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說,“這個轉變經歷了‘熱身’、‘預賽’、‘真賽’三個階段”。

“熱身”——擴大經營自階段。這個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到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用了15年時間。通過擴大經營自、利潤遞增包干、承包經營責任制的試點,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的利益主體地位,為國企進入市場奠定了基礎。

“預賽”——制度創新和結構調整階段。這個階段從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之前,用了10年時間。在這期間,正式提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把國有企業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抓大放小,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特別是1998年至2000年的3年攻堅,克服了眾多困難,推動了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真賽”——以黨的十六大為開端,以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階段。針對長期制約國企發展的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多頭管理、出資人不到位、責任不落實等問題,十六大明確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熱身”—“預賽”—“真賽”,國有企業成長為“沖浪”市場的高手。

“30年改革發展的實踐雄辯地證明,遵循企業發展規律,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是完全能夠搞好的。”李榮融說。

在多種經濟成分中發展壯大

“30年間,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國有資本逐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這也是做強國有企業、提升國有經濟控制力和影響力的基本條件。”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改革開放以前,國有經濟可謂“遍地開花”。1978年,國有工業企業資產總額占全部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的92%。改革開放以后,個體、私營經濟分布領域不斷拓寬,外資企業逐步進入。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央提出“抓大放小”、“有進有退”、“從整體上搞活國有經濟”的戰略思想,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提速。1997年,國有企業25.4萬戶,到2007年減少到11.5萬戶,年均減少1.4萬戶。企業戶數減少,但國有經濟總量擴大,綜合實力增強。1997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3.9萬億元,到2007年增長到35.5萬億元,年均增長9.8%。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占據主導地位。

在廣東、江蘇、浙江等民營經濟走在全國前列的省份,國有經濟的發展同樣出色。廣東國有企業戶數、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以及實現利潤都排在全國前三位;江蘇國有企業戶數、主營業務收入和實現利潤均居全國第五位,資產總額居全國第四位;浙江國有企業戶數、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都是全國第六位。

“國有經濟能否發揮好主導作用,必須放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慮。擁有了一大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有話語權,這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邵寧說。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范文第4篇

關鍵詞:銅精礦 發展形勢 需求 市場分析

礦產資源是世界上各個國家發展本國經濟的命脈。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對銅資源有著不同的需求。工業化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全球礦產資源需求的主體,增長速度緩慢,發展中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國內外加快工業化實現過程中出現缺乏礦產資源的情況。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的現代,國內外形成局部經濟壟斷形式。近幾年來,我國對銅精礦的供求變化及進口市場做了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

一、國內外銅精礦市場現狀

智利是世界上銅精礦生產第一大國,銅精礦產量較高,其次是秘魯。與之相比,國內的銅精礦產量相對落后。首先,銅精礦生產需要銅原料,銅的價格昂貴,進出口還需要關稅,價格的增高,直接影響到銅精礦的生產量,生產量達不到,銅精礦的供需得不到滿足。

近幾年,銅精礦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市場上,銅精礦的加工費一直飆升,銅精礦的供需出現嚴重的不足,供需量也是衡量銅精礦供需狀況的標準指標。銅精礦迅速增加的原因有,近幾年國外某些國家的銅精礦發生了山體滑坡,恢復生產時間漫長,成本高。銅的價格升高刺激著新礦產區進行大面積的恢復。為了避免銅價格繼續暴漲,市場上一些銅精礦企業與大型的銅精礦簽定長期合同,很多礦區為了榨取更多的利潤,利用國內外銅精礦供應緊缺的狀況,儲備大量的銅礦資源,加緊了供應緊缺的局面。

二、國內銅精礦市場資源緊缺原因及簡要應對方法

銅精礦資源是促進國內外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原料,近幾年關于銅精礦資源供需這個問題頻繁出現,國內外對銅精礦需求量的需求量持續上升,整個市場已經出現嚴重的工序不足狀況。此外,還需考慮銅精礦的經濟安全,避免涉及到國內外的政治領域。從礦產資源的角度上出發,國家資源安全(國家經濟發展所需的礦產資源供應需求相平衡的供應保障)主要是為了避免銅精礦材料進口途中出現價格變動或者中斷狀況,否則會造成銅資源供求量嚴重缺失。再者,精銅的生產離不開銅精礦,銅精礦是生產精銅的直接原料,精銅的價格直接影響銅精礦的生產。另外,銅資源的供求隨著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快慢而變動,經濟發展與銅資源價格成正比。價格提高供需量相應增大,價格上升到極端,綜合成本,時間等條件考慮,供需量就到了可值得開采儲量和冶煉能力的范圍內。供需量長期處于增長階段或者是超過冶煉產能新增長率邊界,加上供需量達到極限,供需的價格彈性無限趨大,國民經濟發展面臨半癱瘓狀態。為了保證市場經濟正常發展的情況下,銅冶煉生產力提高,2009年時,國內外銅精礦生產量相應增加,智利國家銅公司是世界范圍內銅產量增幅最大的公司,產量達170萬噸,比2008年增長了16.1%等。

近年來,我國國內銅精礦價格持續上漲,高價格的銅為企業資金流動和財務方面造成嚴重的負擔等,加上下游消化價格需要一定的時間,直接影響著銅加工企業的利潤。自2005年以來,銅精礦的加工費一直成下降趨勢,而銅價卻持續上升。關于銅精礦冶煉生產的費用,曾對精銅冶煉的所需銅的價格、冶煉的經費做過簡單調查。

經分析,無論銅的價格上升到多高,銅精礦冶煉廠單單只享有TC和RC,由此看來加工費是有限的。由此看出,國內外很多銅精礦冶煉廠并不是用來賺取利潤的。

近年來,國內外針對解決供需短缺及國民經濟發展問題做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發展方法:加強國內外銅精礦礦區的建設,加強對原礦產的開發。經我國詳細調查發現我國礦產資源的很有潛力,并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我國國內的銅精礦勘察成本低,找到新的銅資源不僅在經濟上得到了利益,還保證了我國銅礦資源發展的供需資源。加強銅礦資源的開發力度、銅礦資源的調查及評價工作,促使找到下一個新的銅礦資源基地,為國內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另外還要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冶煉的效率,降低銅冶煉的成本。積極引用國內外可再生資源,促進銅資源循環經濟的發展,保證國內銅精礦資源的供需等。

三、結束語

我國雖然銅資源貧乏,但同時也是世界主要精煉銅生產國之一,我國目前的銅生產地主要集中華東地區。銅加工材生產能力在總量、品種結構上幾乎沒有變化,但由于部分企業設備不配套、設備落后等原因,阻礙多年來應有的生產能力沒有得到最好的開發。國外類似現象并不罕見,因此 世界銅精礦資源供需緊缺,要保證供需未定,必須加強國內銅資源的合理開發也高冶煉產能,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及可利用資源等,保證我國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范文第5篇

所謂國有企業,就是國家擁有、經營或控制的生產經營單位,其所有者是國家,當然要為國家服務,就像私有企業理所當然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的是私人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當國家變成了企業的所有者,企業就要以國家的目標為目標,完成國家利益最大化的任務,所以把國有企業當作一般的企業,把企業的盈利當做唯一的目標就違背了其所有者的意愿。當然,國家也是一個利益主體,盈利自然也是其目標之一,但作為一個國家,還肩負著更多的使命和責任,盈利就不能是其唯一的目標了,有的時候為了大局著想,甚至要放棄盈利這個目標。具體來說,國有企業除了盈利外的社會目標如下:

第一,服務宏觀經濟,彌補市場失靈, 實現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

第二,控制國民經濟命脈,保障國家經濟、政治和軍事安全;

第三,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實現經濟合理布局;

第四,實現政府的其他重要政策目標。

二、企業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治理又名公司管治、企業管治,是一套程序、慣例、政策、法律及機構,影響著如何帶領、管理及控制公司。公司治理方法也包括公司內部利益相關人士及公司治理的眾多目標之間的關系。主要利益相關人士包括股東、管理人員和理事。其它利益相關人士包括僱員、供應商、顧客、銀行和其它貸款人、政府政策管理者、環境和整個社區。其主要內容包括現代企業理論、產權制度和委托理論。公司治理結構的具體內容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權;如何監督和評價董事會、經理人員和職工;如何設計和實施激勵機制。

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問題是委托-問題,或者說是出資人與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國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國家擁有高度集中的股權;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進展緩慢;委托關系失效和失靈;監事會職能相對弱化。

三、國有壟斷企業經營效率

國有企業掌握了國民經濟的命脈,特別是關乎國家安全的領域,實行了嚴格的政策管制。在能源、金融、軍工、鋼鐵、通信、航空等領域,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有經濟總量的絕大部分。與此同時,這些國有壟斷企業卻享受著得天獨厚的經濟資源和經濟優勢。

據統計:按工業用地價格3%的比例計算工業土地租金,2001—2009 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共應繳納地租25787 億元,占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名義凈利潤總額的63.6%。如果再考慮商業服務用地,僅2008 年一年,國有企業就應交納12065 億元地租。

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平均實際利息率為1.6%,其它企業加權平均的實際利率(視為市場利率)則約為4.68%。若按照市場利率水平重新計算國有企業應支付利息,2001到2009年利息支付差額共計約27539億元,占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名義凈利潤總額的68%。

從1994年至2006年,國家財政用于國企虧損的補貼達到了3653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至2009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獲得財政補貼約為1943億元億元。

國有壟斷企業通過,政府實施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免費使用工業用地、低的融資成本、低資源稅以及高額的政府補貼,實現了國有壟斷企業的高利潤。在扣除,上述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國有壟斷企業的真實凈資產收益率僅為-1.47%。

通過上述對于國有企業性質以及公司治理結構現狀的了解和分析,我們不難得出導致國有壟斷企業高利潤、低效率的原因。

四、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

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 不應該是一種對具體的某一點,某一面的改革, 而應該是一種國民經濟體系的整體變革,按照國有經濟,私人經濟的性質,功能和特點對號入座。

第一,國有企業不應把盈利當成目標,要注重其社會職責。國有經濟主要的職責應該放在彌補市場失靈,提供社會公共產品的責任,而不應該把盈利作為國有企業首要目標,贏不贏利則是私企更應該考慮的。

第二,股份制不是國有企業的組織形式,它是國有資本從競爭性行業退出的一種渠道。股份制是一種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形式。從根本上來說,股份制企業的目標與國有企業的目標是相沖突的,國有企業不可能實行股份制的資本結構,而只能實行政府所有的單一所有制。這是因為國有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它是市場經濟失靈的醫療者,以追求社會效用最大化為企業的經營目標,換句話說,國有企業干得更多的是一種賠本的買賣,就算不賠本,也只能獲得微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a一片一级一片 | 久久久久久影院 | 黑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 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日韩av成人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 | 欧美亚洲视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 精品国产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日韩福利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91久久久久久再现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中文视频 | 91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日韩 | 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一 | 欧美1234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白皮肤 |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麻豆 | 黄色av影院 | 久久久亚洲国产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 日韩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网 | 国精品一区 | 午夜影院毛片 |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三级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