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老人護理專業知識

老人護理專業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人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老人護理專業知識

老人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護生 能力培養 就業競爭力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大發展的背景下,護理工作的內容也從過去簡單的護理工作轉向了多元化的健康服務工作,不管是病人還是醫院,都對護理人才有了更高的專業要求,不但要有極其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求嫻熟的工作技能,還要有很高的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這就要求各衛校的護理專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課程設置,從根本上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強化護生的綜合能力,讓他們的就業水平不斷提高,增加就業率。

1、加強護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就業競爭力

今天的護理專業學生就是明天的護理工作者。作為現代社會的護理工作者,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基礎性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科學等知識外,更需要掌握的是各種醫療知識、醫學臨床知識、護理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各種實踐技能,這樣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為患者提供適宜有效地健康服務[1]。護理專業的專業技能素質從根本上決定了護理專業學生畢業以后是否能夠勝任護理工作,這是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中最為重要的,針對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教育思路,護理專業應以“實用、夠用”為原則進行實用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培養,使護生進一步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護理工作的實踐操作技能,更好的為患者解決護理問題:

1.1結合臨床工作整合實訓流程

中職醫學教育中臨床進展與課本內容脫節的情況一直困擾和影響著臨床教學,從而導致護生不能學以致用,這也是影響護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每個臨床學科重新進行課程設置,去除臨床中已淘汰的陳舊內容,補充臨床上已經成熟的經驗和方法,盡可能做到教學與臨床的同步,以“實用、夠用”為原則,從而制定出能適應臨床工作中技能操作的簡易實訓流程。

1.2運用簡易流程,改變護生學習方式

學校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實訓場地情景模擬醫院,護生運用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簡易實訓流程進行技能操作,從而使護生的學習更簡單更實用,改變了衛校護生以往枯燥的死記硬背、機械操作的學習方法,更突出培養護生的創新思想和實踐能力[2]。

2、加強護生培養溝通能力的培養,提升就業競爭力

現在對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在任何場合都少不了人際溝通能力,特別是在護理工作當中,人際溝通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護理專業的學生應當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醫院護理工作者與患者之間的矛盾很多是因為溝通不好造成的。護理工作者的溝通能力也成為各醫療單位對護理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要求[3]。因此,溝通能力的提高對于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護生在專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的同時,一定要加強人際溝通能力和人際溝通技巧的培養和提高。

護理工作者的語言溝通是對患者心理護理作用和心理治療效果提升的一個重要手段。首先是對患者一定要有恰當的稱謂,同時要使用文明禮貌的用語,在患者說話的時候,尊重對方,不要隨意打斷,避免與對方發生爭辯,對患者說話時要真誠,護理工作者說話得體和真誠,就容易贏得患者的信任,從而得到良好的溝通效果。表情是觀看一個人當前狀態的最直觀方法,護理工作者應該盡量將自己良好的個人狀態表現出來,傳達給患者,同時注意對方的表情,發現對方的不良情緒,從而及時的改變自己的溝通策略和方式方法;與人接觸要保持微笑,盡量表達出自己的積極態度。避免呆板沒有表情的機械式接觸,那樣只會讓患者的心情更糟,從而對你產生排斥感,不利于工作的進展。

提高在校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我們實施了校內溝通能力的提升和校外溝通能力的實踐:

2.1溝通能力的校內提升

一般都是采用培養、鍛煉、交流等形式,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表達能力,克服“膽怯心理”,組織演講等形式,鍛煉護理專業學生在多人場合自然發言的膽量、得體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新老學生同堂座談,鍛煉與陌生人的接觸和溝通能力。學校還可以經常組織“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溝通技巧”“3min演講”等競賽活動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磨練機會,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2.2校外溝通能力的實踐

大多都采用組織活動的方式和通過在醫院實習時加強。組織護理專業學生到不同的敬老院義務活動,讓學生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與老人進行交流護理?;蛘呓M織學生到各社區進行各種醫療護理知識普及等,讓學生與陌生人接觸并進行溝通。比較有實效性的是學生到醫院實習期間,讓學生提前熟悉工作環境和內容,對專業知識和各種專業技能的運用有一個提前的了解,更多的是讓學生與真正的患者和患者家屬接觸,在運用專業知識護理患者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況,找到與他們溝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溝通交流能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一舉多得。在活動過后再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并總結心得體驗,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

在新醫改的背景形勢下,在提高護生綜合能力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分析護生的就業取向,對就業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各種矛盾問題指出各種相應的解決辦法,對護生就業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各種心理誤區進行闡述和指導,提高護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樣會才會使護生以正確就業觀面對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

總之,通過護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溝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增強護生的自信心、提高護生的專業素養和心理素質,增強護生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在新醫改環境下的就業能力已經成為中職醫學教育的首要任務。通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使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完善,增強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吳亞君. 護生人際溝通學習需求調查[J]. 護理研究,2009(19)

[2] 劉雪萍,蔣翔,蒙小嚴. 提高護生溝通能力的探討[J]. 全科護理, 2009(01)

老人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2篇

護理學行業現狀

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應是1:4。而目前全國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2015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年凈增加11.5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當前就業遠景

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護理人才,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世界性的護理人才資源的短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業內專家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在澳洲,護士最容易找工作或獲得升遷,同時,只要擁有了澳洲注冊護士的資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聯邦國家工作的“綠卡”。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對護士均有許多優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再者,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潛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城市的醫院都設有涉外門診,而一些合資醫院以及“洋”醫院更是如雨后春筍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護理學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么就業選擇將更為寬廣,可以從事在華的涉外醫護服務、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和資料傳遞等。

主要課程:人體結構與功能、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基礎、藥理學基礎、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精神科護理、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管理學、康復護理、護理基本技術操作、護理見習、社區實習、畢業實習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

可設置的專業方向:老年護理、社區護理、中西醫結合護理、中醫護理、涉外護理、康復護理。

老人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3篇

護生第一學年主要開設《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醫用化學》、《護理學導論》、《護理行為學》、《生理學》等醫學基礎課程,此時學生的學習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學習內容由高中時的少而淺變為現在的多而深,學習方法由監督學習變為自主學習。但在與學生的接觸中發現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缺陷,以致影響了學習效果。通過與班委討論,班級開展了系列活動,如請老師傳授醫學知識的學習方法、請高年級優秀學生介紹學習經驗,同學之間組成學習互助小組,同時作為專業課老師,我有意識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關注學科的發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第二學年《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等護理專業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護理專業有了一定的認識,于此同時開始關注實習醫院情況和就業前景,班主任利用專業課見習和假期見習的機會,讓學生了解醫院護士的工作模式與環境,使其對護理工作有進一步的認識,也使課堂的理論知識能夠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去。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此時,班主任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臨床辨證思維能力。

2、依托校園活動,培養學生專業情操

我校很多社團都和護理專業有關,例如:愛心手語社、紅絲帶社、保健按摩協會等,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定期走進我市特殊教學學校,了解特殊兒童的心理,為他們帶去歡樂;每年12月1日,參加預防艾滋病宣講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艾滋病的認識;走進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通過參加社團活動,學生不僅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專業思想也進一步得到了鞏固。在臨床實習期間,醫院普遍反映工作積極、態度認真,得到了帶教老師的好評。學校每學期也會舉辦多項與護理專業有關的活動,如慶祝“5.12”國際護士節活動、護士禮儀比賽、護理技能操作比賽等,尤其是“5.12”國際護士節活動,學校請來我市德高望重的護理前輩為即將走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舉行授帽儀式,讓學生感受這莊嚴而又圣神的時刻,使其更加明白護理的內涵,增強護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強調醫德醫風,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護理事業要求護士熱愛護理專業,以真摯的感情、崇高的醫德、一絲不茍的責任心、高度的同情心和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所以,班主任工作始終要強調醫德醫風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關愛弱勢群體、在臨床見實習以及三年級頂崗實習時關愛患者,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從點滴中領悟護理事業的特點與神圣,激發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和崇敬之情,在學習和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對患者負責,對生命負責。

4、利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做好就業指導

在學生在校期間,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端正學生的就業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良好的擇業意識和競爭意識,為擇業和就業做好準備。另外,由于護理專業教師除給在校學生授課外,還經常進入臨床進修和學習,與醫院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班主任可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成為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紐帶。一方面,把醫院的用人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更為直接的方法獲得就業信息,不但拓寬了學校的就業渠道,還能減輕學生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根據醫院的用人要求把自己優秀的學生推薦到醫院去,既為醫院輸送了有用的人才,還加深了與醫院之間的感情。

5、體會

老人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人文素質社團活動高職護生

人文素質是指一個人通過人文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或環境的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集中體現為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和愛護人。醫療衛生行業是以護理為基礎服務平臺的行業。護理工作面向的是人,決定了護理教育必須融入人文素質教育。護士的培養是一個前后銜接有始有終的系統工程,啟蒙于醫學院校,貫穿于職業生涯全過程。護士的人文素質,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養成,校園人文氛圍至關重要。學生社團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護理學生在人文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鞏固和強化課堂教學的作用。多一個健康發展的學生社團,就多一塊教育的陣地,多一個展示的舞臺,多一個創新的堡壘,多一批受益的學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護理活動要求護士不但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應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

一、對象與方法

本調查的目的是了解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對人文素質的影響,為培養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提供依據。方法為選取200名由相同教師教授專業知識的護理專業學生,并將學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100人,每人至少參加了1個社團組織;對照組100人,沒有參加任何社團組織。問卷內容涉及心理素質、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人文素質。結論是實驗組人文素質得分為77.15±4.120分,對照組得分為70.78±2.87分,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和社團活動呈正相關(r=0.67,P<0.05)。可見,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可以提升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1.資料與方法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函詢等方法自制問卷,選取2013級200名由相同教師教授專業知識的護理專業學生,并將學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100人,每人至少參加了1個社團組織;對照組100人,沒有參加任何社團組織。問卷內容涉及心理素質、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人文素質,共20個項目,采用Likert5點計分法,分值為1~5分。發放問卷共計200份,收回問卷200份,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100%。采用Excel2007軟件進行數據錄入。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與分析在經過1年的專業學習后,實驗組總分為77.15±4.120分,對照組得分為70.78±2.87分,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兩組學生人文素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社團活動和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進行相關分析,r=0.67,r值大于0.5,說明社團活動與人文素質的提升相關.

二、討論

1.社團活動能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溝通能力

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溝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高職護理學生在校時間短、自身學習任務繁重,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使學生為了共同的目標相互合作,在活動中積極溝通、自由發表意見,團員間相互啟迪。同時團員也把個人興趣融入團體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對人文素質的全面促進作用。如舉辦朗誦比賽和辯論賽,為護士生提供鍛煉語言表達的途徑。在輕松、自由的活動氛圍下,參與者可以放松地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通過活動互相交換信息、互相學習,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彌補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表達機會不多的不足。同時,隨著社區護理的逐步推廣,社團活動不單單局限在學校范圍內,也逐步走出校門,走進社區。服務類社團的活動為護士生創造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良好機會,通過社區義診、開展問卷調查、慰問獨居老人活動和衛生知識健康宣教等方式,與不同的人群進行交流和溝通,進一步提高了護理專業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2.社團活動能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大學生社團活動是有效凝聚學生、培養團隊精神的重要方式。高職學生社團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參與社團的學生負責,并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社團成員在進行社團活動討論時,所有的成員都可以成為活動的管理者,可以各抒己見,平等地交換意見,同時,又要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平衡各種觀點,才能成功地開展各種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組織一次活動不是某個人的事,必須要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才能順利開展,這樣在這個過程中就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力。

3.在社團活動中培養護理專業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近年來,各種原因造成國內醫患關系空前緊張,醫患糾紛時有發生,甚至引發流血暴力事件。護士直接接觸病患者的時間最多,更易成為患者及其家屬的攻擊對象,護士的人身安全隨時有可能受到威脅,心理壓力日益加大。同時,護士工作任務繁重,報酬卻相對較低,其勞動付出與薪酬不成正比。還有社會大眾缺乏醫學知識和對護理的偏見,護理從業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面對威脅時將難以有效應對,更不能有效地調節釋放壓力,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如公益服務類社團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深入社區接觸病人的機會,提供一個護患共同活動及情感交流的平臺。通過逐步接觸,學生了解了病人,克服了對病人的畏懼感;在活動中溝通能力逐步提高,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去幫助病人,通過社團活動增強職業成就感。所以社團活動的開展能強化護理專業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其擁有逐步適應醫院環境的良好心理素質。

三、小結

通過社團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學生心理素質、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和強化。生命所托,健康所系,同其他專業相比,要求護理人員具備更高的人文素質。良好的人文素質是護士有效工作、維持良好職業形象、全面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醫學院校是培養護理人才的最重要的場所,護理專業學生是臨床護士的儲備軍,人文素質的培養是大勢所趨,需要在高校學習期間就開始人文素質的培養。高職醫學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特點,把人文素質教育作為社團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發揮社團活動對高職學生的教育和引領作用,體現素質教育的宗旨。

參考文獻:

[1]鞏瑩,張瑞麗,李慧娟.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1(24).

[2]謝文,張振路,徐朝艷.有關護士全面質量管理知識掌握程度的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3(12).

[3]賈義保.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J].理論月刊,2009(8).

[4]陳榮鳳,吳嫣,邵美紅等.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進展[J].護理雜志,2012(10).

[5]石新明.論先生的“扶持社團”思想[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7).

老人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5篇

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是家庭養老,但隨著社會經濟和工業化的發展,再加上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家庭規模趨于縮小,以及子女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與老年人存在著差異,高齡老人多數伴有失能,子女難以照顧老年人,諸多因素使得家庭養老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社會養老遇到了資金、場地、人才等難題。目前養老護理員護理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缺乏專業訓練,未建立與執行職業準入制,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養老事業的需求,不能讓家庭放心、老人省心、養老機構安心。大學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溝通能力強,形像氣質好,精力充沛,將大學生培養成養老護理員隊伍,一方面為解決養老護理員隊伍短缺提出了方案,同時有助于解決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一)從業人員學歷偏低

制約養老服務開展的主要因素是未經專業培訓,服務質量不高。當前我國養老護理員多來自城市下崗職工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有研究者在2008年對杭州市17家老城區養老機構護理人員情況調查顯示:護理人員學歷:294名護理人員中有22人為護理中專學歷,272人為非護理專業,其中15人為大專學歷,從事管理工作,257人為中學及以下學歷(81.7 %接受過老年護理方面的培訓);街道敬老院及民辦敬老院護理人員中沒有護理學歷。正是由于護理員的文化水平低,使得他們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也增加了培訓的難度。在護理員隊伍中有臨床醫學、護理或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大專院校培訓經歷的護理員寥寥無幾,只經過民政部門組織的崗位技能培訓的也不多,大多數是未經過正規培訓的農民工。2008 年民政部王振耀司長曾講到:養老護理服務人員規模、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已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段覈鞘芯蛹茵B老服務研究》顯示,現階段城市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總體滿足率只有15.9%,其中聊天解悶服務滿足率僅3.16%。全國的數據顯示有32 萬的為老服務人員中具有職業資格證的只有2 萬人,比例為6%左右。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服務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成為影響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長期開展的關鍵。

(二)缺乏專業培訓

一方面,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不少養老機構護理人員認為只要能吃苦就能做好養老護理工作,對培訓不夠重視。另一方面,受當前養老機構護理人員文化水平低等限制,培訓起來難度大,較難達到預期效果。目前,專業培訓機構也較少,大多數培訓都以短期的觀摩或個別幫傳教式的指導,不能解決整個隊伍整體業務水平的提高問題。大多數養老機構沒有配備專業護理、康復保健、老年心理護理、法律咨詢、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業人員,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無法實現養老機構的專業化服務功能?,F有養護人員普遍存在服務技能和專業知識差的問題,只具備一般的服務技能和護理知識,缺乏醫學、心理學知識,無法對老人,特別是半自理、不自理老人進行有效的專業護理。養老護理員的人力來源大多是周圍農村或進城的農民工。

(三)社會需求與現實服務水平矛盾突出

一方面,隨著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漸增高,同時80年代又施行了計劃生育,導致獨生子女家庭比例也不斷增大,由于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原因導致需要社會機構養老的老年人越來越多。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養老護理人員以非專業人員為主,服務水平、態度等方面很難符合高要求,很難提供令人滿意的高質量養老服務。

(四)數量缺口較大

我國有家庭養老的傳統美德。但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和20世紀末人口老齡化的急劇轉變,傳統的集中型大家庭向分散型核心家庭或小家庭轉化,甚至出現老人單身家庭,人口金字塔倒置,嚴重削弱了傳統家庭的家庭養護功能,迫切需要發展機構老年護理。目前養老護理專業人員缺口非常大,出現用工短缺的養老機構越來越多,有些養老機構在無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專業護理人員情況下,不得不臨時招聘農民工頂替。這樣一方面人員流動性大,另一方面也很難保證服務質量。

二、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護理工作責任和壓力重大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醫療水平的顯著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平均壽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養老機構的高齡老人所占比例呈現上升趨勢,高齡老人行動不便,給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養老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已不再僅限于簡單的保障基本生活,還需要能提供一定的醫療、娛樂等服務。

(二)社會地位不高

社會上存在著養老護理員工作不需要什么文化,只需要農村婦女就能從事。養老護理員低待遇已是不爭的事實。就全國而言,養老護理員月工資低的僅有800~1000元,高的也僅有千余元,除少數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外,絕大多數城市沒有為護理員購買社會保險。護理員大多是臨時工,執行城市最低工資標準,工資水平普遍偏低,一旦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就跳槽,變換工作很頻繁。低待遇的主要原因是養老機構收費較低、運營成本較高,在缺少政府補貼的情況下,養老機構只能通過精簡員工、降低待遇來維持。其次,在政府監管不利的情況下,不排除少數經營者有克扣員工工資待遇的行為。

目前收入水平較低,工作也不能得到社會很好的認可。工作隊伍還不夠專業化,另外受傳統觀念、收入水平、社會定位等多方面的影響,養老護理員的工作社會認知程度不高,社會地位偏低。

(三)缺乏相應激勵政策

傳統觀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無價值、貧困的社會邊緣人群,是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這種負面、消極的老年歧視觀念也嚴重影響著醫療護理服務業,表現為:治療護理環境較差、資金投入不足、設備簡陋、醫護人員素質低;老年人受歧視、被忽視,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應有的尊重,更談不上優先權和高質量的醫療護理。

三、機制建立原則

(一)以激勵為導向的原則

養老服務雖說是朝陽產業,但屬于微利行業。不管是公辦還是民營養老機構,都存在成本核算,有報道稱,許多的社區托老所因經費缺乏停止運營。目前一些養老院、托老所能維持運營,主要是勞動力成本低。但是隨著新勞動法的全面實施,勞動力成本必然上升,而養老服務的收費標準是根據當地居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的,要保證一般老年人能住得起養老院,同時要能留得住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為老人服務,建立穩定的專業化養老護理員隊伍,所有的這一切,在養老機構自身努力的情況下,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各個政府扶持的方法方案中,加大對養老事業的財力支持是對養老事業最大的支持。制定大學生加入養老護理隊伍的相應激勵制度,鼓勵受過專業訓練的相關專業學生加入養老護理隊伍。為大學生護理員參加各種社會保險,消除正式工與臨時工的差別,使大學生養老護理員有保障、歸屬感、成就感,以吸引更多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從事養老服務行業。

(二)重培訓

對在校大學生引入專業護理、康復保健、老年心理護理、法律咨詢、社會工作等相關課程教學,并在課程教學基礎上進行專業訓練,實行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制度,分批組織學生學習老年服務知識和技能。鼓勵學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開展經常性的職業培訓,按照《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加強相關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服務技能。

(三)可操作原則

一方面要考慮當前大學生的從業意向培養,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生了解養老護理工作的社會意義,掌握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前景。另一方面,摸清當前已有課程特點,并在此基礎上設置相關培訓課程,精心安排培訓內容,合理組織培訓形式。對相關工作進行預算,從政府、相關機構、高校等多方面努力獲取經濟上的支持,保證培訓工作的正常進行,努力提高培訓質量。

四、機制的建立

(一)深入研究需求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養老服務機構對養老護理人員的年齡、專業、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時,要調研進入養老服務機構或期待進入養老服務機構老人期望的護理人員特點,并認真分析其內在原因。對當前護理相關專業學生進行深入剖析,找出現狀與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內老人需要之間的差異,并尋求解決辦法。

(二)科學設定培訓體系

當前護理員對護理行為規范、心理知識、一般護理知識、營養與飲食、老年病護理、溝通技巧等知識掌握不深,不能全方位應對各種老年人的生活護理,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無從談起?;谛枨蟮幕A上制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護理常識、心理學、溝通技巧、基礎醫學等相關知識為一體的科學培訓知識體系,建立講課、觀摩、實習、總結、交流等多種培訓形式的培訓體系。定期組織養老護理技能比賽,激發大學生提高護理技能、技巧的熱情,促進大學生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和養老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相應制度

為了激勵大學生加入養老護理機構,需要建立就業獎勵、從業人員規范、養老護理員資格認證、養老護理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從制度上清除障礙,使大學生進入養老護理隊伍切實可行。

(四)加強高校與養老院、社區的交流與合作

高校主要負責相關專業大學生的招生及日常教學管理,負責養老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培訓。社區為大學生養老護理員提供見習與實習機會,并積極向學生及高校反饋,建立培訓聯系。養老院為大學生養老護理員提供專職或兼職機會,為高校提出培訓建議,建立日常交流溝通機制。

(五)建立績效監督診斷、反饋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av黄色在线 | 国产在线高潮 | 91久久国产|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 91日韩在线 |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器材 | 777色淫网站女女免费 | 亚洲网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男人天堂国产 |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 看a网站 | 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 午夜亚洲一区 | 日韩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午夜欧美 |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专 | 欧美高清18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台湾av在线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欧美日韩v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韩在线精品强乱中文字幕 | 久久色av| 亚洲成人久久久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天天摸天天干 | 国产在线网| 色婷婷成人影院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闺蜜 | 高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