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倫理學的精髓

醫學倫理學的精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倫理學的精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倫理學的精髓

醫學倫理學的精髓范文第1篇

1 貢獻率的概念

貢獻率是一個來自經濟學的概念,它是指有效或 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 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它是用來分析 經濟總體的各個部分對經濟總體增長作用大小的常用 指標,也用于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 一 308 — 度。2學科貢獻率,我們認為是某一門學科運用全部投 入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提高學科服務于社 會的貢獻率,是衡量和促進學科發展的重要指標。

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社會。醫學 倫理學作為醫學人文學科的主體學科,它強調醫學科 學與人文的結合,注重培養醫者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 醫者融入人文精神價值指向的醫療行為,更重視它在 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基礎性、戰略性地位的作用發揮。 應該說,醫學倫理學學科在3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對 深化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我國衛生事業健康 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提供了較為有力的保障, 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審視, 從當前醫療實踐中踐履醫學人文精神仍然存在的諸多 問題進行剖析。我們應從我國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的視域,立足當前我國醫學倫理學學科發展的現狀,分 析政府的政策、資金投入、學者研究的智力投入、醫學 院校的培養投入等,理性把握醫學實踐中的服務層面、 制度層面、管理層面體現人性化要求的現實狀況和不 足,找準醫學倫理學學科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貢獻率 不高的真正原因,努力打造既有全球視域同時更適合 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倫理學學科,切實提高 該學科對我國衛生事業的貢獻率。

2 什么樣的醫學倫理學對衛生事業有較大貢獻率 

  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滿足人民曰益 增長的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質。醫改的基本 目標是立足于人民的健康利益,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 更好的衛生服務。醫學倫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 學科,要切實對衛生事業發展起到應有的倫理指導作 用,確保衛生事業發展的倫理價值指向,必須深深扎根 于醫學實踐,有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國情的倫理指 導作用,確保衛生事業發展的倫理價值導向符合衛生 事業改革與發展實際的學科體系、正確理論和內容 要求。

2.1 有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論

醫學倫理學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以中國優秀傳 統醫德的豐厚理論和觀點為基礎,借鑒吸收了西方醫 學倫理學的主要觀點和經驗,逐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 學科內容和學科體系。在這里,既有中國本土的適合 中國國情的醫德理論,如第一次全國醫學倫理道德學 術討論會提出確定的社會主義醫德的基本原則,成為 了我們進行醫德教育的最核心內容和基本指導思想; 又有從西方國家借鑒引進源自西方生命倫理學的‘‘四 原則”,即有利、公正、自主、不傷害;還有充分體現對 患者自主權利尊重的知情同意原則等。從事實上看,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建立在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傳 統基礎上的知情同意原則,在具體應用中遇到了中國 傳統家庭主義倫理文化的沖擊,患者很難體現真正意 義上的、完全徹底的自主,醫方也會面臨救與不救的倫 理難題等。因此,該原則在中國并未體現出實踐方面 的現實意義,抑或成為醫方推脫責任的理由?借鑒吸 收的目的是發展完善醫學倫理學理論體系,使理論切 實指導醫療實踐。醫學倫理學的學科發展必須立足于 中國國情,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論和觀念,必須堅持 醫學的仁學性質和服務于人類健康的宗旨,以中國的 文化背景為基礎,以中國的實際國情需要為基點,打造 中國化的、適合中國國情需要的醫學倫理學理論體系 是一種必然的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才是最好的,才 是管用的,才能對衛生事業發展有較大的貢獻率。

2. 1. 1 切合衛生事業的實際。

醫學倫理學學科形成和發展的目的在于調整和處 理醫學領域中各種紛繁的醫療糾紛、道德事件,尤其是 高新醫學技術發展和應用對傳統文化維度下的倫理關 系提出嚴峻挑戰后引發的種種困惑,從而建構新的醫 學倫理關系,穩定我們的醫療秩序和社會生活秩序。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衛生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 步,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顯著提高。3 當前衛生事業進入了以政府為主導、確保公益性、醫療 體制改革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發展階段,應該說“醫院 被推向市場、如何體現公益性”的難題依然存在,由此 所引發的醫患沖突,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日益凸顯,醫 療公正,義與利的沖突等仍然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 點問題。長期的矛盾對峙和眾多問題的存在,既不利 于患者的健康利益,也不利于醫者的正常行醫,更不利 于醫療行業和社會的穩定,更有違醫療行業所擔負的 為人類健康謀利益的基本宗旨。因此,醫學倫理學作 為生命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聯系的紐帶,作為醫學人 文學科的核心學科,要喚起和培養人類發自心底的理 性,彼此關愛的友愛精神,就應該從中國衛生事業發展 的實際出發,著眼于當前存在的群眾最關心、最迫切、 最急需的現實問題,以問題為切入口來針對性地解決 問題。那種強調借鑒引進西方醫學倫理學的理論成果 而發展壯大我國醫學倫理學學科,不顧及現實國情和 文化背景的不同,脫離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的實際,生搬 硬套而不善于消化吸收的觀念和做法,是無益于指導 人們更好地處理醫學倫理關系,無益于醫者做出正確 的醫學道德決策和行為選擇的。當前,中國衛生事業 發展還面臨著許多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服務于中國衛 生事業發展的實際,是當前醫學倫理學學科承擔的基 本任務。

2.1.2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社會成員普遍認同 的價值觀,而其中的主體和靈魂就是核心價值觀。4十 報告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明確提出了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 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觀,5用核心價值觀引領指導行業文化建設、職業道德 建設是貫徹落實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醫學倫理學 作為醫療職業道德,核心價值觀對其主導引領作用十 分明顯,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醫德基本原則是其最基本、 最直接的體現和要求。

當然,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 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醫學科學 的進步,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國社會主義醫學倫理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 緊張的醫患關系、醫療技術的信任危機、重利輕義的價 值選擇、醫療服務人性化的缺失等等,如何將醫務人員的行醫理性與醫學服務于人類健康的終極目的相契合 成為了學者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問題。醫學倫理學在經 歷了一個迅速發展、普遍研究的時代之后,面臨著這樣 的現實問題需要我們思考:中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醫 學倫理學?其核心價值指向是什么?對衛生事業發展 應作出怎樣的貢獻?尤其是,它的核心價值指向是否 應該脫離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而一味秉承所謂的醫 德全人類性?應該說,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我國 醫學倫理學學科處于起步發展的階段,在我們缺少必 要的理論時代,移植借鑒西方醫學倫理學的觀點和經 驗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對完善中國的醫學倫理學 系統發揮了重要的過程性價值。H但是當前中國的醫 學倫理學學科發展已面臨著‘‘公益性與市場化”的現 實問題,我們在不否認醫德全人類性、保持醫學倫理學 基本理論體系的同時,更應該在吸收借鑒西方醫學倫 理學基本觀點并加以融合創新,建立、完善適合解決中 國現實問題的醫學倫理學學科體系。這樣的醫學倫理 學,應該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和主導之下, 重申我們堅定的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基本原則和價值指 向,堅持借鑒吸收和完善創新相結合,為我所用,逐步提 高服務于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貢獻率。

2.1.3有創新性的完整體系。

醫學倫理學既然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就有它特 定的、規范的學科結構與學科體系,這是發揮其學科功 能、服務于衛生事業發展的前提。應該說,改革開放以 來,我國醫學倫理學的學科發展基本上適應了我國衛 生事業發展的需求,對促進和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貢 獻。但是,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醫學高新技術的應用 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倫理問題和倫 理難題也不斷產生:醫院以市場為導向的運作模式沖 擊著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崇尚仁愛的醫學服務宗 旨,醫患矛盾持續加劇,試管嬰兒、器官移植也在沖擊 著人們原有的道德底線等,當原有的醫學倫理理論無 法做出合理解釋、給出科學答案時,創新醫學倫理學學 科體系就成為一種必然。這既是與社會發展進步相趨 同,又是醫學科學技術、醫患沖突、醫療公正以及醫藥 衛生體制改革等問題急于給予理論回應的必須。如在 我國已出版的醫學倫理學教材中,已陸續增加有‘‘人 體器官移植倫理’、“前沿醫學技術倫理’、“醫藥衛生 體制改革倫理”的內容。隨著醫學科技服務范圍的不 斷擴大,醫學服務領域的倫理問題會不斷出現,加之當 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有些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 決,而解決新問題需要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創新是醫 學倫理學學科發展的源動力,適應我國衛生事業改革 與發展的需求,不斷創新醫學倫理學學科體系,是提高 對我國衛生事業貢獻率的基本方法。

2.2 敢于直面重大而現實的問題

中國醫學倫理學作為應用倫理學學科具有很強的 實踐性,在其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其對醫學領域及 生命科學領域現實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在我國 醫學教育的相關文件、醫務人員的醫德規范、器官移植 以及試管嬰兒的具體操作實施等方面,相關限制性倫 理規范和要求愈來愈多地體現了倫理精神,尤其是醫 院倫理委員會的出現。這是對中國醫學倫理學學科發 展和應用的肯定,當然同時也在警示我們理論研究工 作者,中國醫學倫理學必須立足并面向醫療實踐,只有 敢于直面醫療實踐中所涌現出的、與健康息息相關的 重大而現實的問題,才能有學科發展的生長點;只有敢 于提出創新性的理論、相應的概念、解決問題的方法, 并注重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其真理性和實用性,才能不 斷完善學科體系。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學科的實用 性和服務性,才能對衛生事業發展有較大的貢獻率。 在這方面,國內不少學者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下面僅 舉我們近年的兩項研究。雖然這些研究尚顯粗淺,但 都是當前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簡述,希望能起到 拋磚引玉,促進相關重大問題研究之效。

2.2.1由健康倫理學到科學健康觀。

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代,人們對健康的認知不盡 相同。長期以來,受傳統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無病即 健康是人們對健康的基本認知。這種單一維度視野下 的健康模式忽視了疾病的預防,忽視了心理、社會因素 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是一種消極的健康觀。隨著社 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知不斷深入,其 中世界衛生組織于1948年提出了健康的新定義,即健 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 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之后,其把健康的 概念擴展為:健康不僅僅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 會適應良好,而且還包括道德健康。有很多學者對健 康道德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 了健康倫理學的新概念。應該說,這反映了人們對健 康的認知是由單一維度、消極的健康模式向著多維度、 積極的整體健康模式發展的。這個發展過程,包含著 學者對醫學-人-社會三者相互關系的極大關注,反 映了他們對醫學服務于人類健康、健康影響因素的理 性認知過程,敢于直面現實問題的勇氣,這里內含著新 理論和新概念的提出。這些對健康認知的新理論對提 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促進醫者行醫理念的轉變,甚至 對我國衛生政策的調整等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

但當人們詳細考察了新醫學模式轉變25年以來 的人民健康水平狀況發現,中國衛生事業績效未增反 減。出于學者的學術研究責任和道德,我們對改革開 放前、改革開放后以及國家實行的各項衛生政策做了 詳細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執政理念與醫學觀念有 機結合的科學健康觀,[7]在學術界引起了反響。吳孟 超院士,杜治政教授,沈銘賢教授等予以贊揚。這是對 健康觀念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提升,可使國家更好地 認知其在提高人民健康方面所承擔的責任,這種責任 是別的任何一個主體無法做到、無法取代的。國家在 維護人民健康方面應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應把健康 作為反映和評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自然生態發展 優劣的主要綜合指標之一。[7]科學健康觀的提出,是直 面我國20多年來衛生事業發展績效和人民健康指標 變化起落而敏銳地進行理論創新的一個成果。但它目 前僅是一株幼苗,要長成為人民健康發揮棟梁之材的 參天大樹,還需要學術界同仁的共同澆灌和培育。 2.2.2器官捐獻的倫理創新。

經過努力,目前在我們國家,器官移植技術已經十 分成熟,器官移植工作取得了很大進步,器官來源緊缺 仍然是制約我國器官移植發展的瓶頸。器官需求數量 與供給數量的比例(150:1)遠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所 統計的全球平均數(20~30:1),其中美國是5:1,英國 是3:1。[8]究其原因,除了遭遇法律瓶頸外,主要原因 在于能支持器官捐獻的新的倫理道德尚未建立。

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它在改造人類、造 福人類的同時,也總是在改變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從而改變人們的倫理道德觀。 器官移植技術的發展和 應用,必然會伴隨新的倫理觀念的出現,對人們的傳統 倫理觀念形成沖擊。當然,人體器官移植技術的規約 不可缺位,傳統的倫理觀念會在一段時間內阻礙器官 移植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但是卻無法讓科學技術停滯 不前。只要技術的應用有益于人類的健康利益,體現 的是正方向意義,科學技術遲早會打破傳統倫理思想 的禁錮。針對當前器官來源匱乏嚴重制約我國器官移 植發展瓶頸的現狀,我們應打破固有的傳統倫理觀念, 進行器官捐獻的倫理創新。如2007年發生的交叉換 腎‘‘廣州受阻海南放行”的戲劇性變化曾引發了激烈 的爭論,原衛生部最后給出了“兩個患者家庭之間交 叉供腎是合法的”之結論。這種嘗試性實踐讓我們認 識到,當社會出現這種現實性新情況時,不管是法律還 是倫理也應以全新的視野重新審視“可以不可以” “應該不應該”。法律與倫理的精髓本都是尊重生命、 維護生命,當法律與情理發生沖撞時,尊重生命才是真 正的法律要義。對此,我們進行研究,寫出了《多維視 角看中國器官捐獻的價值導向》、《國家倡導是推動器 官捐獻工作的關鍵》兩文。認為:從中國的傳統倫理、 中國當代的主流道德以及國際生命倫理學所倡導的理 念來看,開展器官捐獻有著充足的倫理依據。而打破 其僵局的關鍵在于國家的倡導。一方面,從倫理角度 講,這是國家的必然之義和應有職責;另一方面,從國 際范圍講,國家倡導器官捐獻工作已經積累了豐富的 經驗。因此,為了推進器官捐獻工作,國家應加強立 法、健全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大力倡導支持 器官捐獻的價值導向,給予捐贈者家庭適當補助,并嚴 厲打擊器官買賣;加大財政方面的支持。

2.3 研究人員有相應的較完備的知識體系

醫學倫理學與醫學相伴而生,源于醫學實踐,又服 務于醫學實踐。在不斷正視、解決醫學實踐中的倫理 問題的過程中,促使醫學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的健康。 它解決醫學實踐倫理問題能力的不斷提升,有賴于醫 學倫理研究人員對醫學實踐中倫理問題的洞察和解決 途徑的探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研究領域的擴 展,醫學倫理學在醫療保健、醫學研究、生命科學、技術 應用、衛生政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性日 益凸顯,加之影響健康社會因素的增多和復雜化,如何 科學、準確地把握并解決現實的倫理問題,促進我國衛 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對醫學倫理研究人員的知識體 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目前,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醫學倫理研 究人員對醫學實踐中倫理問題的認知和把握,不是單 純的理論研討,不是單純個人的自我認知的體現,它是 建立在多種學科知識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對醫學技術 應用過程的把握之上,建立在對衛生政策實踐應用的 把握之上,建立在影響健康的多種真實的統計數據之 上,建立在綜合考察和歸納推演的能力之上……而提 出,并進而尋找解決途徑的。因此,醫學倫理研究人員 不僅應具備最基本的醫學知識、倫理學知識,還應具備 社會學知識、數理統計知識、政策管理知識以及外語知 識等,否則,對倫理問題的發現和歸納就會存在一定的 缺陷,就會是不完全的,有可能背離醫學的實踐事實。 研究人員具備較完備的知識體系,具備洞察問題的敏 銳性和正確性,才能對衛生事業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

  3我國醫學倫理學目前的一些不足

對照以上要求可以看出,我國醫學倫理學雖然取 得了巨大的收獲,但還有許多不足,致使其雖然對衛生 事業和人民健康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但尚不能令人滿意。

3.1 創新性概念較少,一些重大問題研究較少

我國醫學倫理學經過30多年的發展,經過醫學倫 理學工作者的努力和探索,學科體系雖逐步完善,但是 在一些方面“拿來”、借鑒的痕跡嚴重,立足解決醫療 實踐中現實問題的理論偏少,創新性概念偏少,缺乏針 對性和實用性,致使學科沒有很好地發揮其社會功能。 醫學倫理學的起點和終點都在于醫學實踐,脫離具體 的醫療實踐來構建醫學倫理學學科體系,缺乏對重大

現實問題的洞察、分析并探尋形成正確的理論,這是醫 學倫理學學科對衛生事業發展貢獻率不高的主要原 因。當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仍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 戰,如政府與市場的角色問題、醫療技術發展與醫療費 用增長的問題、從改善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著手來提 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問題等。這些理論問題、政策問題 和深層次的問題都亟待通過開展深入研究加以解決。 醫學倫理學工作者對衛生改革倫理學、政策倫理學雖 有關注和研究,但是卻缺少深入研究、戰略性思考和長 遠的設計,更缺乏具體的調研、數據、常數、曲線等的實 證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講,還沒有形成適應中國衛生事 業發展實際的完備醫學倫理學學科體系,致使其貢獻 率不高。

3.2 —些研究者知識結構單一

這方面的問題是:①一些研究者只有哲學知識,而 醫學知識較少。目前我國從事醫學倫理學工作的教 師、研究人員,學緣結構基本保持了 20世紀80年代初 學科開設和建設初期的現狀,許多人只有哲學、思想政 治教育的學科背景,缺乏醫學知識。這對解決“倫理 學中的醫學問題’正確認識、分析和把握現代醫學與 技術、醫療過程中的倫理問題,實際參與醫療事件的倫 理審查等,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倫理學者的話語權 不被重視就成為了一種必然。②有些研究者有醫學知 識,但倫理學知識較少。在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時,往 往會偏重技術主義,把握‘‘醫學中的倫理問題”會缺乏 基本的推理研究能力。③一部分研究者缺乏醫學倫理 學基礎知識的儲備。更不懂東西方倫理學的發展史和 其差異性,其就無法把握醫學倫理學理論在當代的發 展與變化,就會缺乏從時代的高度去審視醫學科技發 展給人類未來帶來的倫理困惑與挑戰的能力,就不能 給出醫學高科技背景下的令人信服的倫理選擇,更無 法預示醫學高科技帶來的新的倫理問題等。

這樣的不足,在醫學倫理學發展的30多年時間 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這是未來國家相關部門和 學界應站在學科發展和建設的高度,也從衛生事業發 展的高度,重點解決的問題。

4 加強醫學倫理學研究的措施

醫學倫理學學科的強盛,有賴于醫學倫理學工作 者對衛生事業發展現實問題敏銳的洞察力、研究能力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醫學倫理學研究,是提高醫 學倫理學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貢獻率的基本方法和明 智選擇。

4.1注重學科發展趨勢與規劃的研究

學科發展的規劃對學科發展至關重要。但我國醫 學倫理學發展幾十年來,一直少有學科發展宏觀規劃 方面的研究,對學科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在這方面,學會應發揮重要作用。應在我國已有中華醫學會醫學 倫理學分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生命倫理學專業 委員會等,或在國內已成立的幾家生命倫理學研究中 心成立專門的學科發展趨勢和宏觀發展研究組織,進 行專門的學科發展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與國家社會科 學基金委、自然科學基金委溝通,為其從基金方面支持 重大而短缺的研究提供參考。

4. 2 注重知識創新、注重新概念、新理論的提出

醫學倫理學的研究議題必須立足并來源于醫療、 保健、生命科學研究的實踐,并落腳于生命和健康的基 點,促使醫學更好地實現服務于人類的崇高目的。隨 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倫理與技術的矛盾始終存 在,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醫學倫理學知識的創新過程, 就是新概念、新理論的提出過程。要培養醫學倫理學 研究者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理論與醫療實踐相結合 的能力,把創新作為衡量和評價其科學研究能力的主 要指標,在研究課題立項、職稱晉升、工作業績等方面 予以鼓勵和體現。創新性思維是加強醫學倫理學研究 的首要條件。

4.2 注重數學方法的應用

當前,醫學倫理學研究者把握醫療實踐中倫理問 題的方法主要靠單一的推理研究,人文社會科學思維 起主導作用。這種抽象概括的思維方式帶有相對性, 會導致結論的不完善。因此,我們應轉換思維方式,堅 持人文社會科學思維方式與科學思維方式的結合,用 實證的科學思維來解決醫療實踐中的倫理問題,對倫 理判斷和決策進行佐證和檢驗。數學方法進入該領 域,是對醫學倫理學研究的巨大推動。通過部分學者 的嘗試性應用,對某些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 調研,通過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而得出的結論,對 我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相對科學 的依據,增加了我們研究結論的說服力。當然,現在學 者們在這方面的探索仍然是嘗試性的,由于數學知識 的缺乏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議醫學倫理學研究者 與掌握數學知識的研究者相互團結、協作,以彌補當前 存在的不足。

4.3 注意引進其他學科知識

培養具備多學科交叉知識的研究者尚需時曰,目 前研究者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自學來自主學習 引進其他學科知識。 如有衛生統計學專業的高等醫學 院校,可以有針對性地對醫學倫理學研究者開展專題 培訓;有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管理學專業的高等醫 學院校,醫學倫理學研究者可以深入課堂聽課來學習 管理學、衛生政策、 醫學心理學、 社會醫學等知識。 多 學科交叉知識結構的建立,對醫學倫理學研究會起到 極大的推進作用。

醫學倫理學的精髓范文第2篇

[論文摘要] 在醫藥道德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的指導下,對藥學人才進行育德的途徑主要是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思想道德修養相結合,同時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育德思想。

相當長一個時期以來,醫藥倫理學教育一直是我國高等醫藥院校對大學生進行基本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尤其在藥科大學的大學生中把藥學倫理道德——“藥德”教育作為藥學大學生的必選課已經在學生中開設了10年之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回顧過去的實踐不難看出,高等醫藥院校要培養祖國醫藥學事業發展的合格人才,必須對大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而藥學大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的經驗深刻地啟示我們,育藥學人才,“藥德”先行。

1藥學人才:人類健康的天使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推動,沒有高級的專門化人才,就不會有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昌明。歷史的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了人才在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標準又是什么?在21世紀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等等一系列問題會伴著時展的腳步接踵而至。要回答這些問題,有必要從人才的蘊涵開始探索。

1.1創造性是人才的本質特征

人才學告訴我們,人才是具有一定社會活動能力,以自己的智力和專門知識進行創造性勞動,在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領域,對人類社會進步能夠或者已經做出突出貢獻的人[1]。從一般的意義上講,人才就是德才兼備的人。創造性是人才的本質特征,這是由人才從事的創造性勞動決定的。所謂創造性勞動,即以前不存在的物質或精神成果,經人才的努力實踐得以產生或生成,并且這些物質或精神成果對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意義重大。而要使這些創造性的成果不斷涌現,培養人才及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是高等學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所面臨的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2]。

高等學校是國家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的堅強陣地。然而,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世界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人才不僅要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精湛的技術技能,而且還應該具有改革創新的思維,頑強、銳意進取的意志品格及全面發展的法制道德觀念。既具有做事的本領,又具有做人的修養,只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實現其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合格人才的辦學目標。

1.2藥學人才,“藥德”最重要

如果說醫學處在對人類疾病和健康進行診治的起始階段,那么藥學則是對疾病給予攻擊和治愈的關鍵。藥品在維護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過程中始終被認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藥品的研制與開發、生產與銷售、使用與管理能否在實踐的過程中保證科學、準確、合理、經濟、高效,藥學人員的素質是重中之重。中國晉代的醫藥學家楊泉在《物理論》一書中說:“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達理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醫,必選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愛,其智能宣暢曲解……貫微達幽,不失細小,如此乃謂良醫”[2]。歷史上許多著名醫藥學家在培養和選拔醫藥學人才時堅持將具有“仁愛”之心的要求放在首位,這在客觀上表明了品德在藥學人才素質構成中的重要性。

事實上,由于藥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對藥學人才的培養既要堅持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又要堅持德居首位。從科學的角度講,藥品與可謂一步之遙,藥品質量是保證人類身心健康的關鍵,而要保證藥品質量合格,療效安全,對人類生命和健康有益,就要對生產、研制、開發和經營使用藥品的實踐人員實行道德控制,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其在藥學實踐中選擇正確的道德行為。而藥學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非一日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陶冶過程。在藥學大學生中開展醫藥倫理學教育,是培養藥學人才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內容?,F實的無數事實證明,放松了對藥學人員的道德教育,就會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懈怠了自己的責任,甚至放棄了自己應盡的義務。從學生時代加強“藥德”培養,可以使藥學人員能夠在剛剛進入專業大門的入口處就清楚該如何培養自己成為合格的藥學人才,并且在行為的一點一滴中都能夠按照道德要求嚴格自律。這將對祖國的藥學事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真正實現藥學人才是人類健康的天使的榮譽。

2醫藥倫理學對“藥德”的規定

“藥德”是藥學道德的簡稱,在現代醫藥倫理學中對藥學道德具有明確的概念表述。即指藥學人員在藥學實踐中正確處理藥學人員與患者、服務對象關系,藥學人員與社會的關系及藥學人員同仁關系的根本原則和行為規范。可見,藥學道德是指導藥學人員進行正確的道德行為選擇的綱領和指南。

現代醫藥倫理學繼承了中國古代優秀的傳統道德精華,在處理藥學人員與患者、服務對象關系時強調赤誠濟世,仁愛救人和一視同仁的道德要求,當患者和服務對象有求之時,應該給予極大的同情和關懷,給予盡可能做到的幫助,甚至無償奉藥;在處理藥學人員與社會關系時強調要堅持原則,清廉正直及忘我獻身的道德境界,當社會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瘟疫流行之時,藥學人員應負起肩頭的責任,為解除人類疾病的痛苦做出應有的貢獻。如在2003年春季“非典”爆發之時,藥學人員以極大的熱情和忘我的精神,夜以繼日研究和開發“非典”疫苗,展現了藥學人員在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人類健康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和無私的風采;在處理藥學人員同仁關系時強調謙虛謹慎,尊師重道及團結協作的道德品格。當面對重大疑難課題需要解決之時,藥學人員應團結友愛,淡泊名利,將集體、社會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在建立起良好的同仁關系的基礎上,攜手并肩,共創未來。

醫藥倫理學在藥學人才的素質教育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醫藥道德由于其領域的特殊性和廣泛性而具有普遍意義。藥學科學的發展、藥品療效作用的發揮及國際性的倫理規范在指導藥學人員實踐過程中發揮了普遍性作用和影響。國外的醫藥道德思想也隨著技術的對外開放走進國門,特別是在藥品臨床試驗研究的過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及倫理委員會制度建設的經驗告訴我們,知情同意,有利無傷,自主選擇及公平公正是醫藥道德的基本原則。所有這些要求和思想,都將對藥學人才綜合素質的增強、道德水平的提升、個性人格的完善及奉獻精神的培養具有戰略意義。

3藥學人才育德的基本途徑

藥學是實踐性和科學性融為一體的高、精、尖科學,對藥學人才的素質要求則是高之又高。然而,藥學還是充滿人道的科學實踐,在藥學實踐發展的過程中,藥學人員是否具有“仁愛”精神是檢驗其思想品質的試金石。

高等醫藥院校在對大學生進行“藥德”培養方面具有許多實踐措施和靈活多樣的途徑。

首先,“第一課堂”的理論學習是培養藥學人才品格素質的主要渠道。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重大思想武器,沒有先進的理論就不會有高尚的行為,因為理論的熏陶對一個人培養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等醫藥院校在大學生中開設醫藥倫理學課,對于加強學生深刻了解中華民族醫藥道德思想的精華,弘揚中華民族醫藥道德思想中的精髓內容,使古代的醫藥學家優秀的道德品質得以傳承,對于促進大學生將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有機統一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其次,“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是提高大學生道德覺悟的關鍵環節。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與實踐的結合統一,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和蒼白無力的。大學生在學習書本理論的同時,深入到制藥廠、生產車間、醫院藥房、營銷連鎖店、藥事管理部門等單位,親身體驗醫藥學實踐中各種道德關系的處理方式及其意義,親眼去目睹藥學人員與患者、服務對象關系,藥學人員與社會的關系及藥學人員同仁關系的正確處理對藥學科學事業發展及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具有的促進作用,從而增強在藥學實踐中踐行“藥德”的自覺性,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

第三,“專業課堂”的育德思想是增強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最佳途徑。

醫藥院校的大學生憑借對藥學專業的深深熱愛和造福于人類的崇高理想,在學習專業方面表現出頑強的毅力和嚴謹的治學作風,他們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孜孜以求,具有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勇氣和獻身祖國醫藥事業的忘我精神。然而,藥學人才對自己肩頭責任的理解和認識尚需要一個漸進過程。

醫學倫理學的精髓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國傳統醫德;醫學生;人文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傳統醫德根植于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之中,歷經幾千年的醫學實踐,發展,形成了豐富完整、特點鮮明的思想理論體系,為當下醫學院校的醫德教育提供極有助益的借鑒和啟示。同時,隨著市場經濟和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人文教育出現了新的要求和變化,醫學職業也不可避免地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迎來了從傳統文化觀念向現代思想觀念轉變的挑戰,傳統醫德對美德倫理的強調極具指導意義,醫學生有責任在學習專業科學精神的同時,自覺以中華傳統醫德律己修身,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儒家文化教導醫學生仁者愛人,慎思篤行

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泉之一,醫學根植于儒家豐厚文化土壤之上,其歷史淵源、學科范式與實踐應用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儒重醫,醫尊儒,儒醫相通的傳統。中國傳統醫學倫理思想中所謂“醫乃仁術”就是對儒家“仁愛”思想的吸納和闡揚,兩者所論述的“仁”是相通的,也是相互印證的[1]?!皾馈笔侨寮胰松^的重要思想之一,主張將人的道德修養和能力擔當與社會責任緊密聯系,濟世為懷,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在于“仁”“義”“禮”“智”“信”?!叭省笔侨鍖W的最高道德準則,仁者愛人是其核心,因此醫乃仁術是我國傳統醫學的核心理念,古代醫學家孫思邈認為“人命之重,貴于千金?!贬t護人員應該以救人救病為本,以仁愛精神為準則,關愛救治病人;“義”指醫生秉承救死扶傷的原則對病人的健康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在各種危難情況下都能堅守崗位,不放棄任何治愈病患的希望,這是醫學人道主義的體現;“禮”指人們行為的最高準則和道德規范,強調端正醫生在與病患溝通,進行診斷治療以及處理人際關系時的行為規范;“智”是明辨是非善惡,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統一起來,對于醫學生而言,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刻苦鉆研,在工作時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善于總結,掌握必需的醫學知識和臨床技巧;“信”指誠實不欺,恪守信用,醫生要做到對患者以誠相待,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建立和維護患者的信任,維護患者的隱私權[2]。此外,儒家“中庸之道”強調做事應有恰當的標準,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這在醫患糾紛、醫鬧現象被推向風口浪尖的今天而言,更要求醫學生學會把握好為人處事的“度”,掌握好與病人及家屬溝通的技巧,恰當地處理臨床工作中的種種關系[3],建立彼此包容、和諧關愛的醫患關系。

二、道家文化教導醫學生淡泊名利、崇尚道德

道教是根植于中國文化的民族宗教,以“生道合一,長生久視”為基本信仰,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與中醫藥文化有著更為廣泛的聯系。道教崇尚醫術方藥,在修道成仙的宗教實踐活動中自覺研習醫術,作為自救與救人濟世的必要手段,本著“內修金丹、外修道德”的宗教倫理實踐要求,認為行醫施藥是一種濟世利人的“上功大德”,自古就有“醫道通仙道”“十道九醫”之說,充分反映了道教“尚醫”的歷史傳統。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無為而無不為”作為道家文化價值觀的核心,不妄為就沒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道家把“無為”和“虛無”作為世界的本原和規律,萬物因道而生。孫思邈要求醫生和藥物工作者“無欲無求”,恬淡寧靜,做“蒼生大醫”,這樣才能不為錢財所惑,不為利累,造福病人,為百姓敬重,否則有悖于醫德;另外,同道之間要謙虛謹慎,互相尊重,互相切磋,取長補短,不為名累。這種價值觀的樹立對醫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毋庸諱言,在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出現了諸如醫護人員收受紅包、回扣等見利忘義的行為。一方面是受社會環境、制度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醫護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也是主要原因。在醫學生職業教育中強調以道治身,不以物累、見素抱樸的主張和思想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培養醫學生崇尚道德的價值追求具有重要意義。

三、佛教文化教導醫學生慈悲為懷、心存大愛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2世紀左右傳入我國,并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對傳統醫德產生深遠影響。佛教一貫強調慈悲救度之心和對生命的珍視與尊重,把悲天憐人作為道德的出發點,將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作為個人的行為準則。認為一切疾病都是由貪欲、恚、愚癡是三大患造成的,病癥只是表象,治愈的關鍵在于消除患者的“業力障礙”,也就是心理致病因素,擯棄日益擴增的欲望、保持善良純真的本心、勤于敏銳的思考,才能凈化身心,治愈病患。在佛教觀念中,不論醫者的醫術高明與否,都必須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推崇慈悲觀,提倡“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币源葠鄣男哪c體諒患者,竭盡所能的為患者解除身心痛苦。孫思選將這種倫理觀引入醫學,提出醫生治病應“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對于醫學生而言,不僅需要學習精良純熟的醫術,更應該具有悲天憫人的醫德,明白了這一點,才能對患者懷著一顆同情心、憐憫心,才能在這個物欲橫流利益當前的社會中守住醫護人員最后的底線,為患者搭建起溫暖的港灣,演繹白衣天使的佳話。在以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儒道佛三家倫理觀的影響下,中國傳統醫德規范無不帶有它們的思想烙印,傳統醫德及其倫理思想在培養醫生的品行修養,實行治病救人的社會實踐中,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如“仁者愛人”的道德觀念,重視人、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及學、思、行等道德修養的方法。但在提倡弘揚中國傳統醫德的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傳統醫德所依托的中國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建立在封建社會時期,存在封建倫理糟粕,同時由于受到當時生產力水平、科技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的一面,比如強調個體道德修養,注重個體自律與自覺,而對外部制度的制約與調節關注不夠等。為了繼承和發揚我國的醫德傳統,有必要對其進行理論上的分析和評價??傊?,中華傳統醫德為現代醫學人文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對醫學生本身的行為、素質有著深刻的倫理限定,醫學生有責任更有義務傳承傳統醫德精髓,完成從傳統醫德到醫師職業精神的轉變。

作者:李玉榮 何美 單位:蚌埠醫學院

參考文獻:

[1]段振東,張前德.論醫學人文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承接[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268.

醫學倫理學的精髓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家庭醫生 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16-0016-03

The family doctors need more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LI Yun, GU Yutong, CAI Yingyun

(Zhong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The family doctor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enhancing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whole nation, promoting the orderly visits and improving the medical and health conditions and other aspects.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ir service mode, the family doctors should embody the more medical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ir serv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the humanistic spirit to the family docto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setting up the idea of the humanism education,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family doctor; humanistic spirit

從2007年開始,家庭醫生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陸續出現,在提高全民健康保健水平、促進有序就診和改善醫療條件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2010年出臺的上海深化醫療衛生改革方案中,把建立家庭醫生制度作為實施5項基礎性醫療衛生工作之一,家庭醫生的展開勢在必行。

家庭醫生向服務對象提供全面、連續、有效、及時的個性化醫療保健服務,除具有全面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知識外,還應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工作協調能力,是服務對象的醫療顧問和健康管理者,家庭醫生的服務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所以我們認為家庭醫生的培養更應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人文精神的內涵和表現

什么是醫學人文

人文精神的內涵是指尊重人的價值、人格,實現人性的解放,充分調動人的潛能與積極性,以人為中心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種思想態度[1]。宮福清等 [2]指出,醫學人文精神內涵,從廣義上講,是指固化于人腦中的醫學人文價值觀念;從狹義上講,是指對于人類生命的敬畏與關愛,以及對于人類身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注,醫學的發展始終以人類的最大利益為前提。

醫學人文精神體現在醫學實踐中

醫學不是一門單純的自然科學,因其融入了人類的情感,因此具有了人文精神。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女士說:“醫學除了用生物學知識之外,更多的還要應用許多人文科學知識來為患者服務,使千差萬別的人在很短時間內都能達到治療或者康復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醫生在診療中,不僅要了解患者的疾病,還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工作職業、經濟情況等,選擇合理的方案,同時采用合適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醫學人文精神體現在醫生給患者的診療中。

對家庭醫生加強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

醫學模式的轉換呼喚醫學人文精神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醫生不僅重視患者的生理治療,還要重視其心理治療,醫患關系也從傳統的“主動-被動型”和“指導-合作型”變成“共同參與型”[3]。在治療中,醫務人員不再只關注病情的生物性,而需要從“生物-心理-社會”多方面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生物學”使醫學具有自然科學的特性,而“心理-社會”則讓醫學更具有人文色彩,醫生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還需有人文知識,從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去對待患者,擁有與人溝通的良好能力。

現代醫學的發展淡化了醫生的醫學人文意識

隨著現代化診療設備的不斷研發和應用,醫生的注意力從關注患者轉移到了解讀檢查報告上,患者被漸漸轉化為檢驗單上的數值和影像圖片。同時,醫學??圃椒衷郊殻⒘税醇膊〔煌课换蝾愋头诸惖呐R床??坪蛠唽?疲颊弑粷u漸視為需要修理和更換零件的“生命機器”。

這些變化加強了醫學的自然科學性,而患者作為社會人被逐漸淡化,醫生看到“病”而忽視了“人”,醫學人文的意識也被隨之淡化。因此,隨著醫學的發展,更要加強醫生人文精神的培養[4]。

醫學技術發展的局限性使醫學人文顯得更為重要

目前,對于很多疾病都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醫生更應注重對患者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用同情、關心、安慰給患者以情感慰籍。西方特魯多醫生的墓碑上鐫刻著一句銘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時能治愈,常常去緩解,總是做安慰[5]),概括了醫學的作用,醫學不能治愈一切疾病,給患者以援助,是醫學的經常,富含人文精神。

家庭醫生服務的特點決定了更要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

家庭醫生的服務有以下特點[6]:①服務對象從患者個體向社區居民群體轉變,他們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對他們開展個性化醫療保健服務。②服務項目從醫療服務向“六位一體”綜合服務轉變。家庭醫生提供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指導等全方位服務,應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和協調能力等。③服務過程從不連貫的診療服務向全程健康管理轉變。家庭醫生不僅服務于患者,還服務于亞健康狀態人群和高危人群,他們提供的不僅是診療服務,更是全程的健康管理。④服務方式從被動等待患者上門向主動進社區、進家庭轉變。家庭醫生要建立與居民的聯系制度,不再被動等患者上門就診,而要主動深入居民家庭給予指導。

這些服務模式的轉變,無法僅通過提高醫生專業水平實現,還需加入醫學人文精神。家庭醫生重視人應勝于病,重視倫理應勝于病理,他們應該是最能體現人性化服務的醫務人員,“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家庭醫生服務精神的精髓[7]。

如何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

對家庭醫生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培養階段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在校生的培養、畢業后規范化培養和終生繼續教育,人文精神的培養要貫穿始終。

樹立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深化教育改革

切實認識到對醫學生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教育中樹立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加大人文素質教育的力度。目前,全國很多醫學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進行了并校,要充分發揮綜合型大學的學科優勢和師資優勢,構建合理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如為醫學專業學生開設歷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和美學類課程,增長文化知識和修養。開設醫師的職業規范、組織行為學、組織文化學、社交禮儀、溝通技巧等課程或講座,學習和訓練團隊協作和人際溝通方面的知識和行為,培育和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同時,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學術講座、讀書活動等,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通過學生社團的繪畫、音樂等,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為今后做好家庭醫生打下人文知識基礎[8-9]。

在實踐中加強人文素質培養

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需通過實踐提高。在臨床見習、實習和畢業后的規范化培養階段,把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經驗的同時,還要學習醫護工作者尊重生命、敬業愛崗的精神,樹立尊重患者、關懷患者的職業道德。診療方案的選擇、療效的評判、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交流、實施臨終關懷以及在診療過程中涉及的倫理問題,都體現了醫學人文精神。在臨床實踐中帶教老師更要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同時,應當給醫學生多接觸社會的機會,讓醫學生參與社區醫學知識宣傳,開展社區調研等活動,讓醫學生走進社區,走近居民,多層面、多角度地參與和觀察社會生活,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為今后從事家庭醫生工作打下基礎。

在考核中增加人文精神內容

在對醫學生的考核中往往注重專業知識,而對于素質和能力的關注不多,要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需在考核中適當加入人文方面的考核內容,以引導醫學生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在考核形式上,除書面考核外,可采用形式多樣的方式,如對低年級的醫學生,可采用比較成熟的OSCE(標準化患者)考核方式,模擬患者并關注考生人文方面的表現,增設相關評分內容,如考生的服飾、談吐、姿態、表情、動作等;對于高年級醫學生,可采用床旁考試,選擇合適的病例在床旁進行考試,通過診療過程,觀察醫學生尊重患者、關愛患者的情況及與患者溝通交流的能力。

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的特殊性,使醫學人文精神在家庭醫生的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而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需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日積月累,不斷提升,并通過做好家庭醫生這份工作不斷得到體現。

參考文獻

鐘飛. 步入涅槊還是走向終結?[J]. 醫學與哲學, 2005, 26(10): 10-12.

宮福清, 戴艷軍. 正確認識醫學人文知識與醫學人文精神的關系[J].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2, 28(5): 103-106.

劉利平, 方定志. 對當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 西北醫學教育, 2005, 13(6): 616-617.

張大慶. 論醫學的人文精神[J].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 26(4): 20-24.

馮玉中.幫助是醫生的大理念[N]. 健康報, 2007-10-30.

潘毅慧, 劉登, 曹海濤, 等. 上海市實施家庭醫生制度的SWOT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10): 1146-1148.

楊秉輝. 需關注全科醫學的人文精神[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06, 5(11): 645-646.

金家貴, 夏保京, 孫云, 等. 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7, 20(2): 101-102.

醫學倫理學的精髓范文第5篇

【關鍵詞】 人文精神;感動式服務;動力

人文精神是人類的一種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目前,全國各家醫院響應衛生部的號召開展優質服務。我院自2009年初在優質服務的基礎上開展感動式服務,通過人文精神的培植與感動式服務的實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真正達到了護患和諧和醫院穩步發展,現介紹如下。

1 培訓

首先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人文精神與關懷培訓。如何讓患者感動?嚴格的護理管理、完善的護理程序、夯實的基礎護理、強化護士責任心等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而人文關懷是護理學的核心與精髓,是貫穿這些要素因素的內在紐帶,是感動服務發展的動力與靈魂[1]。

1.1 思想觀念的轉變 醫療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提高醫護人員的人文素質,才能更好地開展護理服務,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需要,才能保證醫院的可持續發展[2]。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3]。1977年美國學者恩格爾提出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4]。2010年元月衛生部要求: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落實基礎護理,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5]。這就要求我們轉變過去的思想觀念,從人的整體利益出發,在呵護與關愛中為患者提供更高一層的護理服務。

1.2 醫療模式的轉變 治病已經不是過去意義的治病,是以人為本,強調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為中心,把患者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各種需要整體的人去治療。

1.3 服務模式的轉變 優質護理服務是衛生部在根據現代“人”的需要提出的,要求護士不只是面對疾病、患者,而是從人文理念上、潛在需求上出發,注重患者心理需求和人格、尊嚴的完善,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真正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人性化、人道化優質服務。

1.4 理論知識操作技術的培訓 加強護理人員對三基三嚴、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同時每月由護理部統一安排,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分期分批理論考試與操作考核,達到理論與操作人人過關。

1.5 人文精神的培訓 通過講課與不同情景演練進行培訓

1.5.1 感動式服務與人文精神的關系 感動式服務是需要護理人員以人文精神做支撐。如果把感動式服務比作是優良樹種,那么,人文精神則是使這棵理想樹種生長、壯大、結果的土壤和養份。人文精神是感動式服務的理論和導向,感動式服務則是人文精神具體的實踐和應用。

1.5.2 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精神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為中心,對人的生存意義、人的價值以及人的自由和發展珍視和關注的思想[6]。在護理實踐中,人文精神集中體現在對患者生命與健康、患者的權利和需求、患者人格和尊嚴的關心與關注,它既可體現為優質服務內外環境所需的人性氛圍,也可顯現為護士個體的素養和品格;也是一種實踐人性化、人道化護理服務的行為和規范。

1.5.3 感動式服務內涵 感動式服務首先是在優質服務的基礎上,創造性的為患者提供患者想且不能夠實現的事情,用細心、精心觀察,從細節上關愛、呵護、幫助患者,為患者提供不僅溫馨安全且體現患者自身價值的服務。

2 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感動式服務推進與持續開展的基礎,也是人文精神在工作中不斷深入的推進劑。

2.1 建立健全臨床護理工作規章制度并落實 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并落實各級各類護士的崗位職責、護理工作流程、彈性排班制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實現病區規范化管理。

2.2 臨床護理服務規范 從護士著裝、禮儀到患者入院接待、實施各項護理服務到出院,都制訂服務規范,特殊患者提供創造性的個性化服務,讓患者時時受到重視,處處得到關愛,享受高標準的、超出患者期望值的護理服務。

2.3 修訂績效考核方案 從德能績勤、患者的滿意度及患者評定感動式護理明星上制訂考核方案,以提高護理人員的主動性,提升個人服務品牌,打造人性化的個案護理服務。

3 人力資源的調配

爭得主管領導的支持,合理調配護理人力資源,達到高、中、初級護理人員相結合,實行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管理,重點是基礎護理與心理護理,落實彈性排班制,在現有護理人員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服務。

4 在護理程序中融入人文精神

護理程序是感動式服務實施的基礎與核心,在應用現代護理知識和技術服務于患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把以人為本的人道和人性化服務具體地貫徹到護理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的各個環節之中。護士在護理程序的各環節中要始終以明確的倫理意識去分析、去評判,使自己的護理行為符合科學的和倫理學的要求,更人性地提供感動式服務。

4.1 不斷強化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 人文與社會科學知識是感動式服務必需的知識,人文精神是在為患者護理服務中得以體現的必備條件和工具。臨床護士應學習《護理社會醫學》、《護理倫理分析與決策》、《心理護理》、《護理美學》等課程,提高護士認識和應用這些知識能力。

4.2 營造人文氛圍 醫院和病房應努力營造一種充滿人性、人情味的,以關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要為中心的人文環境。營造這種氛圍最重要的是每個護士自覺的人文情感和人道倫理意識??山⒉T參與治療護理制,護士作為組織者、服務者和指導者盡可能發揮病員的積極性,讓患者體現自身的價值,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

只有通過人文精神的培植,理論知識與技術的學習,靈活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才可以真正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才能更好的開展地推進感動式護理服務工程。

5 效果評價

通過人文精神的培植,感動式服務得到更深層的推進與發展,也增強了每一個護理人員的愛心、責任心,發揮了各層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提升了護理人員自身與團隊素質,同時也打造了一支團結、學習型、具有高凝聚力護理團隊。創造了患者滿意度大于98%及年度無護理糾紛的好成績同,同時也得到社會與患者家屬的歡迎。

參 考 文 獻

[1] 文紅英,楊靜,孫雪梅,等.人文關懷護理在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6(26):24.

[2] 陳惠榮,馮慧娥.人文關懷在手術室護理中的實施.中國醫藥導報,2006,3(35):147.

[3] 艾鋼陽.醫學論.科學出版社,1986:38.

[4] 鄒成效,何天云.論醫學模式的演進.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 婷婷亚洲五月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 91在线一区二区 | 成年人av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ntr影视 | 中文字幕三区 | 希岛爱理和黑人中文字幕系列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 99久久免费国产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 毛片在线网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自拍偷拍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 婷婷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 黄色大片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一区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 视频在线国产 | 成人免费毛片aaaaaa片 | 国产a级大片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 麻豆成人91精品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动 | 毛片一|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影视精品 | 久久国产视频网站 | 玖玖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黄 | 黄色网zhan |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 免费观看毛片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97 | 亚洲精品黄色 | 成人毛片在线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