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藝美術運動起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工業化 手工藝
[中圖分類號]J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4-0077-03
現代設計萌芽于19世紀中期。如果將現代設計視作一株植物,那么植物的種子必然包含著這株生命日后成長的全部可能性。從萌芽到破土而出,再到成長為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然而,在驚嘆于生命形態的變幻之余,更應去仔細回顧那顆神奇而偉大的種子,因為那里包含著這株植物最為重要的生命密碼。
興起于19世紀中葉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又稱“工藝美術運動”,在設計史中被視為工業設計的萌芽。這粒“種子”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生長,經歷了新藝術、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等階段,業已長成今時今日的面貌。在發展的百年歷程之中,設計一直按照“否定之否定”的客觀規律徐徐演進,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設計風潮。每場設計運動、每種設計風格都在試圖否定和修正著前者。然而,這種類似于生物進化式的推進卻使得他們在否定前者的同時,自己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前者某種程度上的延續。在原始萌芽時期所包含的許多元素、矛盾、屬性都成為了這個生命體的固有特征被保留和遺傳下來。若將設計視作大海,那么在這片看似平靜流淌的水面之下,無時無刻不在涌動著暗流。然而,激蕩起洶涌波濤的始終是那些與生俱來的“不平靜”。如果說“存在即合理”,那么“發展就反證了種種不合理或不夠合理的存在”。正是這些“不合理”及“不夠合理”的矛盾體共同構成了設計的歷史與現狀。當這些矛盾第一次被正視,和被試圖解決時,設計便孕育了嶄新發展的可能。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是世界進入現代工業社會后第一個有廣泛影響的設計運動,也是歐洲藝術設計理論的源頭。它采用自然主義裝飾風格,推崇中世紀哥特樣式,融入東方藝術的特點,散發出質樸清新的意味。它反對機械生產、反對華而不實,推崇藝術與手工藝相結合的誠懇設計。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堪稱現代設計的啟蒙,有著極其重要的、開創性的意義。
從內涵上來說,被制造出來的物品必然會涉及到“功能”的實用性層面和“審美”的藝術性層面,因此,必須找到相應的途徑來完成“美”與“制造”的任務。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第一次正視了這個問題,并明確提出“美與技術結合”的主張,要求打破藝術與手工藝之間的界線,主張藝術家投身設計實踐,使設計免于工業化的粗陋。暫且不論其主張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單其開創意義就不容小視。它以自己的方式勇敢地邁出了現代設計的第一步。從此,關于裝飾、藝術、設計、風格、功能、審美、手工藝、工業化等問題的討論,便貫穿于現代設計的始終,成為現代設計關注的主題。
從現代設計萌芽產生的客觀原因來說,生產力的變革是現代設計產生的根本動因。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在設計發展的過程中,擔當了重要角色,成為推動設計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18世紀末,隨著工業革命在英國率先完成,工業生產便以不可遏制之勢到來,從本質上促使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產生和現代設計發軔。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說實用藝術的發展推動了現代設計的誕生,那么,藝術存在了如此之久,且早前就有應用于手工業生產的傳統,卻未能在更早時間里促成現代設計的產生,究其原因還在于生產力變革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這也成為現代設計萌芽的核心。由此可見,生產力的發展是現代設計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力。
18世紀中葉,英國珍尼紡紗機的誕生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端。緊接著,蒸汽機的轟鳴作響將人類帶入蒸汽時代。這場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給社會、政治、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它促使鋼鐵、塑料等新材料,煤、電、石油等新能源的產生;機器開始代替手工生產方式,諸多改變也同時帶來某些社會情緒上的恐慌……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反作用于設計:第一、工業革命創造出生產力的奇跡,預示著機器將取代人類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手工勞動。然而,技術產生之初的種種缺陷也暴露無疑,工業產品的形態不堪入目,“水晶宮”中的展品在變革者眼中成為“粗制濫造”的佐證。第二,機械化生產對手工業造成殘酷沖擊,使得懷舊復古的情緒日益高漲,機器所帶來的恐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民眾的不滿,引發出大量的社會問題。第三、機器生產分解了原來手工藝時期的生產過程,逐漸將制造環節與設計環節相分離。然而,就當時的客觀情況來說,一方面,由于條件的約束,最初的工業生產水平尚無法承擔制造“精品”的職能。1851年,在倫敦海德公園舉行的世界上第一次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在對博覽會的贊揚聲中,一些人卻對展品的簡陋拙劣進行了尖銳的批評。他們懷念制作精良的手工藝產品,于是把罪責歸于剛剛興起的機器生產,將工業化等同于粗制濫造。另一方面,生產力的發展促使生產與設計分離之后,設計的職能需由誰承擔?這個現實問題也懸而未決。新的生產方式呼喚著與之相應的設計形態處理手段。可此時的藝術正處于極端的自戀之中,難以自拔。現代設計必須正視以上兩方面的內容,并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工藝美術運動恰逢其時地闡明了自己的解決之道,即運動的核心理念――倡導將藝術與手工生產相結合。莫里斯、拉斯金等運動先驅者們之所以會發出這般呼吁,是因為當時藝術存在著嚴重的貴族化傾向,這種傾向一方面來自于藝術的天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商業因素的介入,客觀上促使藝術家不得不為了自身及行業的生存發展,有意迎合少數權貴的品味與喜好。與此同時,除了貴族化的傾向使藝術逐漸脫離民眾顯得盛氣凌人之外,藝術本身的某種勢頭也日漸暴露出來,這種苗頭存在于藝術的體內。“早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便第一次學會了自命不凡而成為有負使命之人。藝術家決不肯屈膝僅僅成為一個手藝人。當有人問米開朗基羅,他在美弟奇祠堂里為一位生前有胡子的美弟奇氏所做的肖像為什么沒有胡子時,他回答說:再過一千年以后,誰還想知道他長什么樣子?”可見,藝術家們鄙視實用和民眾,藝術的地位已越升越高,脫離于時代生活,與普羅大眾產生了隔膜。“為藝術而藝術”、“為藝術家而藝術”成為當時盛行的風潮。這種局面完全異于歷史曾出現過的狀況:在中世紀,藝術家被公認為“手藝人”,他們以把任何“委托”盡力做到最美為豪。那時侯,美術和手工藝之間的區別極為模糊,甚至在早期,各種手工藝之間也鮮有所謂界限的分隔。但這并未妨礙中世紀工藝美術發展的蓬勃態勢,此種繁榮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基督教的影響。眾所周知,基督本身便作為木匠的兒子而被撫養,因此在基督教作為統治意識形態的中世紀,手工勞動獲得了不同于以往的尊重。這也就促使了中世紀手工藝的和諧發展。中世紀的“成功經驗”便順理成章地成為變革者們的參照。
從現代設計萌芽產生的主觀原因來說,資產階級民主思想逐漸產生,資產階級在完成最初原始資本積累的過程中聚斂了大量實力與財富,為了謀求進一步發展,他們需要更多的產品和公共建筑。然而,事實上工藝美術運動并未解決這一問題,反而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依靠工業生產來滿足“量”的需求,從反方向為現代設計提出了“應如何實現為大眾而設計”的課題。如果說工藝美術運動是孕育著現代設計的種子,那么資產階級的壯大則是一種促進成長的基因。另一方面,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明確地表達出為“多數人”而設計的主張,這種觀念與現代設計的諸多思想高度一致,顯示出積極而偉大的意義。
與此同時,不得不承認的是藝術與手工藝運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諸多主張有著自相矛盾之處,需要我們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雖然,這種局限性在客觀上使其沒有可能成為主導設計發展的風格,但正是基于這種種局限,才得以進一步引發現代設計對于相關問題的深入思考。
首先,運動明確反對工業化、否定機械文明,而試圖通過倡導回復手工藝傳統來解決全部的問題,實現社會理想。雖然這種藝術與手工藝的結合實質上是一種企圖用歷史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主張,但工藝美術運動第一次正視了“面對工業化我們應如何去做”,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解決之道,以“美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原則,要求美術家從事產品設計。雖然這種主張有著天生的局限性,為大眾而設計的理想最終也沒能實現。但是,其意義恰恰正在于這種并不成功的探索。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將“往回看”的道路堵死,說服現代設計應該放棄逃避的念頭,惟有順應歷史,才能實現發展。運動中所倡導的實用藝術等主張正是現代設計觀念的雛形,客觀上孕育了現代設計的種子,初露頭角的設計行業正從這里悄悄啟程。
其次,它認為“藝術不是為少數人的,而是為所有人的”,主張為大眾而設計,但卻又明確反對工業化。實際上,二者構成了矛盾。舉例來說,莫里斯工場生產的產品功能優良、造型美觀,但手工藝生產致使成本增加、價格昂貴、數量有限,并沒能為所有人服務。工藝美術運動復活的是藝術的手工藝,而不是工業藝術。雖然它回到中世紀的主張是一種倒退,但它復活手工藝的工作卻具有積極的意義,這種復活中所寄托的民主意愿更是難能可貴,它代表了新興階級的主張,這也成為現代設計所要追逐的核心精神。同時,對于精致合理設計的推崇,以及對手工藝的完好保存,迄今對現代設計仍具有相當積極的作用。
再次,它過分強調裝飾的作用,增加了產品的生產成本,無法為平民百姓所使用。但它明確地反對維多利亞般的矯飾,一掃矯揉造作的繁瑣之風,在現代設計風格上做出了初步的嘗試和探索,將源于自然的簡潔而忠實的裝飾作為其設計基礎。這場運動并未壟斷一切風格,而允許了多種風格并存。它主張“師自然”,倡導設計采用中世紀的純樸風格,吸收東方的裝飾語言,這完全與歷史復古大異其趣,以難能可貴的設計探索,創造出有聲有色的新風格,表現出一種“出世的理想主義情感”。這種種探索都在為日后的現代設計發展鋪路。此后,在英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感召之下,歐洲掀起了一場規模更為宏大、影響更加廣泛,變革程度更深的新藝術運動,促使現代設計更加堅實地邁出了一大步。
誠然,工藝美術運動所提出的解決之道的確存在著諸多先天不足:它只會從歷史中找尋參照,膽怯于除舊布新;它反對工業化的主張從根本上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它過分強調裝飾,增加生產成本,運動的結果與民主的初衷向左;它過于理想化,成為不切實際的烏托邦……然而,正是因為“藝術”和“手工藝”緊密結合的改良方法無法解決根本問題,身處窘境,反而從客觀上激化了矛盾,促進了嶄新意義上的現代設計的發展。“藝術”和“手工藝”注定不能完成所有的重任,而只有當與工業化相結合之時,現代設計才得以自由馳騁。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使最早實現工業化的英國最早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這場運動將設計視為更加廣泛的社會問題:滲透著功能與審美的思考,寄托著民主改革的理想,充滿了“為多數人而設計”的關懷精神,主張設計上的誠實誠懇,反對嘩眾取寵、華而不實,功能主義的某些思想初露端倪。工藝美術運動存在的先天不足和內在矛盾性使其無法成為改革方向的主流。莫里斯和拉斯金的后來者們在實踐中漸漸認識到了工業化是不可扭轉的趨勢,只可順應,不能逃避。莫里斯本人也在晚年時有所察覺,最終不得不承認“藝術和手工藝的廉價幾乎是作不到的”,并倡導“應該試著變成‘機器的主人’,使機器成為改進我們生活條件的一種工具。”但這些探索與經驗均成為現代設計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尼古拉斯•佩夫斯納提出“現代設計的真正先驅者是那些從一開始就主張機器藝術的人。”其實,這樣的說法并不準確。實際上,對于工業化與設計等問題的最初思考,以及這場爆發于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共同構成了現代設計的萌芽,都應被視為現代設計的先驅。現代設計的巨匠和大師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思想的啟發,一次次提出關于這個深刻命題的種種思考,推動著現代設計的蓬勃發展。實踐使他們漸漸意識到“機器造成的許多令人不如意的事情,責任并不在于機器,而在于設計者”。工業革命的爆發標志著西方手工藝設計開始向現代藝術設計轉型,這一轉型過程大約延續了一個半世紀,期間經歷了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新藝術運動以及以包豪斯為代表的現代主義運動等幾個關鍵性的發展階段。產生于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明確倡導工業化生產,雖然其觀點與工藝美術運動的主張看似大相徑庭,但無可否認,他們確是同根同源,一脈相承,有著不可分割的深刻聯系,也同樣寄托著變革社會的理想。設計的發展歷程再次證明:19世紀中后期盛行于英美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奠定了現代設計的基石,是藝術設計走向近代化邁出的第一步。藝術家們將前輩設計改革者的理想付諸現實,當之無愧地成為現代設計的偉大先驅。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喚醒了人們對于設計的重視,初步探索了藝術與生產的結合方式,在藝術設計的倫理道德觀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前瞻性工作。這場運動開啟了現代設計的大門,并對現代設計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堪稱現代設計的啟蒙。
由此,不難相見,眼前的參天大樹原是由那顆19世紀的種子初長成。
【參考文獻】
[1]尼古拉斯•佩夫斯納(英).現代設計的先驅者――從威廉•莫里斯到格羅皮烏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4.
[2]漢斯•維爾納•格茨(德),王亞平(譯).歐洲中世紀生活.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
[3]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