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經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天召開全市農業工作會議,這是開春上班以來,繼全市開放型經濟會議后的又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總結去年我市農業工作的成績和經驗,研究部署新一年農業工作,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全面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步伐。剛才表彰了去年農業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等下呂丙副市長還將作全面的工作報告。下面,我談幾點想法:
一、農業和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必須一心一意抓發展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就是靠發展,進一步凝聚了人心,提高了認識,轉變了干部的工作作風;就是靠發展,全市上下發展經濟的信心指數不斷上升;就是靠發展,*在外界眼中的形象得到了改變。體現在農業上,主要是山區農業、田園農業和園區農業都得到了較快地發展。山區這幾年發展很快,特別是2*1年我們通過赴常山縣、江山市考察后出臺的13條優惠政策,使山區農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特色基地發展迅速,僅香榧一項,去年就新發展了2萬多畝。同時,作為農業主體力量的農民,通過信息化溝通和知識化培訓也轉變了思想,提高了素質,形成了跳出農業抓農業的思路,紛紛在田園上種起了花卉,辦起了工廠,不僅使自己得到了實惠,而且還改善了環境。園區農業發展勢頭很好,農產品加工園區自去年成立以來,已有多家企業入園,今年還將在開發區(*)設立2*0畝的農業加工區,以滿足農業加工企業的需要。因此,下階段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要取得更大發展,必須繼續圍繞發展主線,增強發展觀念,做深發展文章,各級各部門要始終抓住發展這個“牛鼻子”不放,牢固樹立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農村抓農村的思路,通過招商引資進一步開放興農,推進農業的開發和農產品市場的開拓。
二、農業和農村工作千變萬化,必須一門心思抓創新
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解決。我們已經告別計劃經濟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告別短缺經濟進入了剩余經濟時代,這就要求我們在思路、方法等各方面都有所創新。就農村工作來說,主要抓“一個中心、五個化”,即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升農業農村綜合競爭力為中心,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基層民主化、農民知識化。在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同時,要確立“今天的農村,明天的城市”、“工業化才是農業的出路所在”的新理念,積極鼓勵工商業主投資效益農業。今年是實施農業13條優惠政策的最后一年,一定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大力發展農業加工企業,把中心鎮工業園區做大做強。作為村一級所要抓的創新,也是“一個中心、五個化”,即以人為中心,推進硬化、亮化、潔化、綠化、美化。特別是新農村建設,要強化規劃設計,農民住房樣式要向公寓式或聯體別墅式等符合時代要求的方向發展,同時要搞好衛生等配套設施建設。通過抓創新工作,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農村工作事關千家萬戶,必須切切實實抓班子
農村基層組織是振興農村的“火車頭”,是凝聚人心的戰斗堡壘,是當地老百姓真正的父母官。作為鄉鎮一級來說,要切實抓好農村基層班子建設,想方設法解決村干部報酬問題,調動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基層組織的戰斗力,推進農村工作的有序開展。
四、農業和農村工作千難萬難,必須真心真意靠群眾
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困難很多,難就難在存在農業發展信息不靈、農村資金不足和農民思想觀念改變不易等問題,但實踐證明:只要依靠群眾,辦法總比困難多。因此,要深入到基層群眾中去,主動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相信群眾,只要長此以往,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也一定能夠克服,不管有多難的工作也一定能夠做好。
五、農業和農村工作千辛萬苦,必須全心全意講奉獻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三保一弘揚”的要求,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目標,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線,突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推動愛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
年,全鄉完成1000萬以上農業招商項目1個,完成農業項目引進資金2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上一年提高10%。建一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不斷提高我鄉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建成一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以大戶為依托,以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為紐帶,種養加產供銷一條龍的現代農業園區,建立以蛋雞、竹業、吊瓜、水梨、晨鳴紙業原料等主導產業生產基地1萬畝以上。新增農業專業合作社2個,銷售、運輸大戶1個,積極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和流通新模式。
三、工作重點
1、壯大產業。以土塘蛋雞,南山小山竹、生豬養殖,柏樹濕地松工業原料林、水梨,柏樹、土塘吊瓜等產業基地為龍頭,不斷壯大種養規模。新增蛋雞養殖5萬羽,水梨300畝,小山竹500畝,濕地松工業原料林5000畝,吊瓜200畝。以培養大戶為著力點,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建設。
2、培育品牌。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品牌農業,進一步加大農產品的申報認證和宣傳力度。愛民花生在德安縣享有盛名,年擬申報注冊品牌商標,大力宣傳和推廣愛民花生,不斷擴大其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增加農民收入。
3、健全中介。圍繞優勢產業和重點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等,充分發揮其連接農戶與企業,農戶與市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發揮土塘蛋雞、愛民花生專業合作社的作用,調動群眾種養積極性,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新增吊瓜、農機2個專業合作組織。
四、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我鄉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今年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列入鄉黨政議事日程,成立以鄉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成員單位和人員為成員的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具體抓好農業產業化各項工作。
2014年,我部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總體,!發展思路,以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新農村為抓手,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建設一支“團結奮進、求真務實、勤政高效、廉潔自律”的領導班子為保障,團結帶領全體工作人員,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奮力爭先,在增強領導班子戰斗力,提高處理問題的操作力,增強為民服務的親和力,促進全縣“三農”工作全面發展方面,均取得了較突出的成效。現將班子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我部嚴格執行《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中央“八項規定”等要求,抓住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契機,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增強廉潔從政意識,提升服務效率,全面增強政治素質。
今年,面對富裕和諧秀美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農村清潔工程和農村綜合改革等多項重點工作,領導班子團結協作,真抓實干,充分發揮班子的整體效能,攻克了種種困難,為各項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組織保障。
(一)工作思路清晰。面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我部班子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富裕和諧秀美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民生活為中心,以作風建設為保障,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深化農村各項改革,扎實推動工農互動,城鄉統籌,和諧發展,全面推進全縣農村社會事業建設,努力構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長效機制。”的工作思路,堅持把為農村繁榮盡職,為農業發展盡責,為農民富裕盡力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工作善于創新。針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報賬困難,我們取消了原先的縣級報賬制,改由各鄉鎮統一管理、統一報賬。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所有項目,解決了以前項目分散的問題,統一實行招投標,從項目設計、項目監理到項目建設實行全程監管。新農村建設中創新并完善了資金管理辦法,加強資金管理,通過督導工作進度來下發項目資金,有利于資金與項目同步推進。在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中,創新了垃圾終端處理方式,全縣采用“戶分類入桶、保潔員定期收集、村級中轉站集中存放、鄉鎮統一運送焚燒”形式,農村衛生面貌大為改觀。
一、指導思想
農業科技服務年活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促生產、保供給、強服務、增效益”的目標,把“訪農家、解難題、辦實事、促發展”作為這次活動的工作主線,加強基層農業公共服務建設,以服務“三農”為工作重點,準確把握2012年全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和服務要點,切實解決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廣大農戶在農業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推動現代農業科技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活動內容
1.走訪調研,摸清情況。每個綜合服務組聯系3-4個鎮(街道、開發區),采取蹲點、聯系點、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開展經常性下基層、訪農家、走基地、進企社活動,調研農業生產和管理,幫助合理把握農時季節,特別要正確把握好春耕備耕、冬春防疫、夏收夏種、秋收冬種等關鍵季節;通過開展大走訪活動,摸清農民在想什么、基層需要什么、發展中碰到哪些困難,同時及時了解今年農業生產新情況新特點,收集并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2.宣傳政策,取信于民。宣傳、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宣講省、市、縣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編印、發放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宣傳冊、明白卡,宣傳資料要通俗易懂,便于農民群眾及時了解并運用各項政策。
3.疏理重點,落實責任。對大走訪調研中了解掌握的情況進行疏理,將今年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七大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建設任務與重點,以及重點項目、面源污染整治等分解到各專業服務組,由各專業服務組分別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指導各鎮(街道)加快建設。
4.深入基層,科技服務。組織全縣農技人員深入基層指導服務,開展現代農業“良種、良機、良法”等多項咨詢活動,現場解答今年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配方施肥、科學種田、畜禽防疫、水產養殖等各種問題。
5.加強監管,確保安全。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落實情況檢查,組織“綠劍保春耕”活動,開展大宗農資組織供應及農資市場執法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農業生產順利推進。
三、活動時間
農業科技服務年活動從2012年2月中旬開始到11月底結束;活動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主要工作是摸農情、尋問題、問需求。
第二階段,3月中旬至9月下旬,主要工作是找對策、解難題、強措施。
第三階段,10月初至11月底,主要工作是抓提升、強標準、促完善。
四、活動方式
1.組建隊伍。全縣組建5個綜合服務組,9個專業服務組。綜合服務組由局領導帶隊,結合農事季節和階段性工作重點,到19個鎮(街道、開發區)開展大走訪調研和農業科技服務,指導督促農業重點工作的落實和突出問題的查找。專業服務組由局屬事業單位負責人和專家組成,對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科技推廣中的重點、難點、焦點問題開展調研,并形成服務課題,提出解決方案和措施。
2.座談交流。組織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代表召開座談會,及時了解農民需求和投資意向,分析存在的問題,共商發展對策。
3.現場指導。深入田間地頭和生產基地,為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提供面對面的生產技術指導服務,宣傳推介新品種、新技術、新農機和新模式,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4.培訓授課。舉辦基層農技人員、專業大戶、科技示范戶培訓班,有針對性地宣講中央1號文件、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現代農業生產知識,提高農戶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增收致富能力。
五、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一年四季在于春,當前是春耕備耕重要時期,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關系到全年農業的布局和收成。各服務組要高度重視,及早開展服務活動,周密制訂方案,精心設計載體,扎實開展走訪調研,把農業科技服務年活動抓實抓好。
2、突出重點,扎實推進。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兩區”建設和七大特色主導產業發展以及農業轉型升級作為此次活動的重點。各服務組要在解決農民創業增收、支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等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扎實開展各項活動。
下面,我對自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情況進行簡要分析檢查。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情況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全鄉上下振奮精神,攻堅克難,真抓實干,認真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切實加強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全鄉項目建設有新突破,農業工作扎實開展,農村工作穩步推進,學習實踐活動取得一定成效。
(一)項目建設有新突破
1、閆家坡奶牛規模養殖場項目。項目占地40畝,總投資860萬,其中固定資產投資460萬元,建筑面積5220m2,其中圈舍面積3966m2。項目建成后可入住奶牛600頭。目前,該項目投資已經全部完成,10月底投入使用。
4、明喜營水澆地開發項目。項目開發水澆地1000畝,新打中深機井10眼,配套水電路等,總投資150萬元,目前已打井4眼,完成投資50萬元。
(二)農業工作扎實開展
1、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利用扶貧資金,在大恒城村新打機井5眼,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00畝;利用以工代賑資金新打機井5眼,新增節水灌溉面積600畝;新修村村通水泥路4公里,砂石路7.2公里,對65公里鄉村道路進行了養護;利用京津風沙源治理資金,開發建設了80畝育苗基地,培育楊樹、榆樹、柳樹等樹種400萬株。完成通道綠化5.2公里,人工造林900畝,荒山造林1750畝,完成草場圍欄1萬畝。
(三)社會事業穩步推進
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我們牢牢把握這條主線,著力抓好抗旱救災、民心工程和土地流轉三個方面的工作。
3、多措并舉抓好土地流轉。今年,在西水泉、徐大保、大恒城、南號4個村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分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2000畝,實現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集約化農業的發展探索路子、積累經驗。
總體看,今年全鄉上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心思進,已經形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大好局面。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到大西灣鄉任職以來,我認為自己的工作比較認真負責,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務。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理念不新,創新性不強。盡管按照縣委提出工作的總要求,認真謀劃了全鄉的工作,并認真將各項工作抓實抓好,但仍沒有跳出自然條件差,資源不足的影響,劣中生優,無中生有這方面做的不夠好,導致創新性工作不夠多,發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