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護理老年患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人的衰老是一個生理過程,人到中年以后就逐漸開始衰老。到65 歲以后,進入老年期。這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改善,疾病逐漸減少,人類平均壽命只見增長,老年人在社會人口中也逐漸增多,醫學模式的轉變,使人們愈加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因素與疾病的關系,人的心理活動與生理活動是密切相關的。心理因素既可致病也可以治病,心理護理對疾病的治愈具有重要意義。老年患者除了做好基礎護理外,還必須注意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熟悉掌握老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才能做好心理護理。
1 消除老年患者的緊張、恐懼和焦慮
根據觀察,老年患者適應力較差,一旦患病,非常緊張、恐懼和焦慮,擔心自己的疾病能否治好,愈后如何?我們以實際行動打消患者的緊張、恐懼和焦慮感。新入院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即希望醫生、護士同情和幫助自己,把自己的康復和生命寄托在醫護人員身上,希望迅速把病治好。因此要給予患者較多的心理支持,協助他們增加對疾病的認識。患者由于環境的改變和疾病的煎熬,往往首先產生的心理活動是孤獨、焦慮、不安和恐懼。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入院后要由不相識的醫護人員來護理,會感到拘謹,有些生活上的事情難于開口而增加他(她)們心理與生理上的不適與痛苦,針對此情況,護理人員必須以熱情的態度和親切的言語來接待患者,做到服務熱情、護理耐心,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進行安慰解釋,以及時解除心理負擔,加速對醫院環境的適應,使他們感到入院如到家,從心理上樹立能治好疾病的信心。通過解釋和安慰,消除老年患者焦慮不安的心理。
2 認識與尊重的需要
老年人自尊心很強,就醫后都希望被認識,愿意讓醫護人員知道他們是誰,希望得到重視與尊重,常認為被尊重就會得到較好的治療和關照。在平日交談和護理操作時不能以床號代名,更不能以“老卓瑪”的叫患者,使他們覺得處處受別人尊敬,而不是老了無用誰都不愿見。老年人思維及應遲鈍,記憶力衰退,對治療,用藥以及留取化驗標本,盡管反復交待,也未畢記得住,有的反復詢問,直到問明白了為止。這樣很容易使醫護人員反感,不愿接近他們。遇到這樣的患者,需要耐心解釋,態度和藹,仔細觀察患者的心理改變,發現異常應及時,主動接近、鼓勵他們,給予新的希望,盡量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在治療、服藥、留取化驗標本時,親自指導,才能取得老年患者的信任,從而積極配合治療。
3 密切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活動,消除影響疾病的不良因素
老年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通過交談,盡快了解患者的住址、家庭、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情況,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做針對性護理。當患者得知自己的疾病不會好轉時,在心理上必然受到很大的打擊,因此常常有憂郁的心理特點。甚至產生自殺心理。此時護士必須仔細觀察患者的微小的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問題,盡快給予幫助,如一女患者,72歲,住院后不愛言語,性格倔強、孤僻,通過交談,我們了解到,她來自牧區,既無子女,又無配偶,住院期間很少有人陪伴及探視,她又患了嚴重風濕病及肺結核等病,她感動孤獨、絕望,內心十分痛苦,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此時我們及時發現后,耐心開導,把她當做自己的親人看待,為她打水、打飯,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心她,她總是感激地說:“謝謝你們,使你們給予我生活的勇氣”。在我們耐心的護理下,她的精神一天天好起來,病情也大有好轉,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護理,就不能及時洞察患者的異常心理改變,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老年患者的子女大都成家并且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能始終陪伴在身邊,這時特別需要我們給予熱情的關懷,認真的照顧,生活上的關心和藹友善熱情的服務態度,會給老年患者的康復增加信心。
4 為患者創造舒適優美的環境
【關鍵詞】 老年患者;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護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眼晶狀體逐漸由透明變渾濁,使視力下降,視物模糊,這種渾濁的晶狀體稱白內障。白內障發病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且發病比例隨年齡增長而增長。白內障唯一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即把渾濁的晶狀體摘除。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已經成為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白內障的一種方式,具有手術時間短、切口小、組織損傷輕、炎癥反應輕、術后散光小、切口愈合快、視力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1],極大地提高了白內障手術成功率。我院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患者近3000例,現將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中100例老年患者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00例(105只眼)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其中男39例(41只眼),女61例(65只眼)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2.5歲,術前視力光感-0.2。術后視力恢復為0.2~1.0。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入院宣教
老年患者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對居住環境適應性較差,應熱情接待患者,詳細介紹病區環境[2]、探陪制度、發放護患連心卡、告知管床醫生及責任護士,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對于耳聾、健忘的患者,責任護士在宣教時應適當提高自己的音量并要不怕麻煩多次宣教。
2.1.2 做好入院評估
掌握患者的病史、全身情況,因大多數老年患者都伴有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對合并高血壓患者按醫囑使用降壓藥,把血壓控制在22/12Kpa;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3]。
2.1.3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年齡大,視力障礙,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對醫院環境不適應以及對手術知識缺乏,往往存在焦慮、緊張、恐懼、自責等心理。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年齡、性格、文化程度、家庭情況等,掌握不同患者的情緒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差[4]。護理人員應向其詳細介紹該項手術的具體過程以及手術方式的先進性、可靠性、可預測性及術后視力恢復迅速等優點,術前完善各項準備的必要性,術中積極配合醫生的重要性、術后遵循各項注意事項必須性。講解主刀醫生的業務能力,列舉以往老年患者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的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對手術的焦慮、恐懼心理,增強信心,情緒穩定,身心達到最佳狀態。
2.1.4 健康教育
由責任護士向患者講解疾病的基本知識,術前、術中、術后注意事項;預防感冒,不能吸煙,教會患者預防咳嗽、打噴嚏的方法(用舌尖頂壓在上顎或手指壓人中穴);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增加腹壓,影響手術效果;術中妥善固定頭部,勿搖晃;訓練患者眼球向各個方向運動,以配合醫生順利完成手術。
2.1.5 飲食指導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多食含硒、鋅食物,有利于患眼恢復。忌煙、酒、濃茶及辛辣、油膩、煎炸之品。
2.1.6 術前準備
術前3天術眼常規按醫囑應用抗生素眼液,術前1 h應用復方阿托吡卡胺點術眼2~3次,使瞳孔散大到6~8 mm[5]。滴眼藥水前首先要清洗雙手,以防交叉感染,動作要輕柔,注意勿讓手指或眼藥瓶觸及角膜。其次要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防止滴錯眼藥水,如同時需要滴多種眼藥水時,每次至少需間隔2~3 min,并根據藥物刺激性強弱程度選擇滴眼藥水先后順序,先滴刺激性弱的藥物,后滴刺激性強的藥物;如果是易沉淀的眼藥水,滴藥前要充分搖勻。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患者術畢返回病室時,協助其取平臥位以不壓迫術眼為宜,頭部放松,不宜大聲說笑,避免一切可能引起眼球受壓或感染的因素,如患側臥位、自行打開術眼敷料、用力擠眼或揉擦術眼等;數小時后,可輕微活動,同時觀察敷料有無移位、松脫及滲血情況;避免頭部過多的活動、擠壓術眼,忌突然抬頭、低頭、彎腰,提取重物;避風寒,防止感冒而咳嗽、打噴嚏,引起繼發性出血。
2.2.2 心理護理
術后及時告訴患者手術已順利完成,使其緊張情緒徹底放松;對仍有思想負擔的患者,鼓勵其說出自己的顧慮,有針對性地進行解釋和疏導,鼓勵家屬予以親情關懷和情感支持。
2.2.3 生活護理
術后即可進食,宜吃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粗纖維的食物,以促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因便秘引起眼壓增高、出血、晶體脫位等;避免進食帶骨、刺及難咀嚼、硬固、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濃茶等,禁止吸煙,以免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打噴嚏等,造成晶體脫位,影響傷口愈合;不可做劇烈運動,避免眼外傷;護士要勤巡視,及時了解患者所需,囑家屬協助患者滿足生活所需。
2.2.4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術后眼疼情況、包眼敷料是否干燥、固定。如術眼疼痛、頭痛等突然發作或加重,應及時報告醫生,及時處理,以免發生眼內感染,傷口裂開等嚴重并發癥[6]。注意觀察結膜有無出血,角膜是否透明,角膜有無水腫,有無繼發性青光眼等。隨時聽取患者的主訴,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正確處理。
2.2.5 中醫護理
遵醫囑給予中藥荊防四物湯口服以除風益損,宜飯后溫服,注意觀察用藥的效果和反應。術眼疼痛者可以取耳穴交感、神門、眼等進行耳穴埋籽,用拇指和食指按揉3~5 min,2次/d。由于手術創傷,患者緊張不適,可引起失眠,但此時不宜使用安定類催眠藥物,可以給予耳穴心、腎、腦干、皮質下等進行耳穴埋籽按揉或按摩腳心5~10 min,以寧心安神,促進睡眠。對于術后便秘患者可給予耳穴埋籽大腸、小腸、直腸、便秘點等按揉,或進行天樞、中脘等穴位按摩以促進腸蠕動。
2.3 出院指導
出院后要按時正確滴眼藥水,動作要輕柔,勿觸及角膜。減少眼球轉動,避免用手揉擦、擠壓術眼,防止外傷。避免彎腰、低頭、提重物等活動。勿用不潔物品或臟水接觸術眼。少用眼睛,忌看書報、電視及電腦。避免在強光或弱光下閱讀,若有強光直射患眼或煙塵刺激可戴有色眼鏡。按時復查,如出現眼痛、畏光、結膜充血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及時處理。
3 體會
老年白內障患者在行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在手術期間進行全面細致的護理,可以減少和避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并發癥和不良反應,在很短的時間內康復出院。所以,全面細致的護理對老年性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先榮.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的護理.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43(3):381.
[2] 帶慰萍,張紅霞,范建群.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影響安全的因素與評估.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900.
[3] 李錦萍.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圍術期護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18):329.
[4] 陳紅玲.淺析眼科老年患者心里狀態及護理對策.現代護理,2010,1:157.
【關鍵詞】 循證護理;老年;腦卒中;壓瘡預防
循證護理是以有價值、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依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用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護理的一種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運用現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學證據為患者服務[1]。是神經內科老年腦卒中病人如何避免壓瘡發生的一個護理難點,我科在2008 年1 月~2011 年1 月對21 例腦卒中病人實施了以實證為基礎的循證護理,采取相應的預防壓瘡的措施,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腦卒中患者21 例,男13 例,女8 例,年齡61~87 歲,平均年齡72 歲,其中缺血性腦卒中16 例,出血性腦卒中5 例。住院臥床時間10~40 天。
1.2 方法
運用循證思維方法對21 例患者在并發癥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提出問題,針對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和文獻,制定護理措施。
2 循證護理
2.1 循證護理問題
2.1.1 護士缺乏壓瘡預防知識
對壓瘡防治的新進展了解不夠,知識觀念陳舊落后,表現為預防壓瘡的知識老化,評估不到位,收集不到有效資料,醫護人員缺乏壓瘡有關知識是壓瘡防治的主要障礙之一。對重癥患者的壓瘡預防缺乏經驗和信心;對患者引起壓瘡局部皮膚的情況交接班不到位。
2.1.2 病人家屬缺乏壓瘡知識
壓瘡的發生、發展與病人及家屬掌握的醫療知識和護理知識的多少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2.1.3 病人自身狀況
有無易患因素存在。腦卒中臥床病人反應力、活動能力、感覺功能等都較差,皮膚軟組織新陳代謝率低,因此存在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問題,需要循證。
2.1.4 根據臨床經驗及病人的實際情況,結合家屬的需求,提出:①壓瘡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②如何對壓瘡高危病人進行評估?③如何有效地防止局部皮膚受壓?④如何變換?⑤如何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⑥如何做好易引起壓瘡局部皮膚的情況交接班?
2.2 循證支持
根據存在的護理問題,檢索相關文獻,查詢近10 年的文獻。按照檢索關鍵詞壓瘡、護理,在數據庫中檢索國內相關資料10 余種,共200 多篇文獻。根據檢索的文獻提供的證據,我們對其中老年腦卒中患者致壓瘡相關資料進行了收集,查詢發現: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是壓瘡發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營養不良是發生壓瘡的主要危險因素[2]。應用循證醫學的科學的評價方法,對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實用性等做出了具體的評價,最后選定7篇文獻,用以指導我們的臨床護理決策。
2.3 根據循證依據結合臨床制訂護理措施
2.3.1 加強護理人員對壓瘡知識的學習
護士長利用床頭交接班或晨會時評鑒在班護士對患者壓瘡的評價和預防措施實施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或在護理質量檢查時抽查壓瘡預防干預的質量。并組織護士學習壓瘡的相關文獻,介紹《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不斷更新觀念,學習引用新的護理方法,讓護士掌握壓瘡的危險因素評估和防治方法。
通過對護士進行教育培訓,提高護士對壓瘡的認識、重視程度和防范意識是預防壓瘡的關鍵,是有效護理干預的一部分。
2.3.2 健康教育
患者及家屬常有患了腦出血不是死、就是殘的錯誤想法。病程長、生活不能自理者,認為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因而悲觀失望,喪失生活信心。要細心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利用一切機會與患者交談,用自己的言語、行為和表情去影響并改變患者的錯誤認識,給患者鼓勵和支持,減少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懼。并且因勢利導,有效地為患者排憂解難,使其始終保持穩定的情緒,愉快地接受治療和護理。給病人及家屬介紹有關壓瘡防護知識,提供相關信息,如:如何促進病人的自主運動,局部減壓、翻身的技巧等。對病人及家屬解釋壓瘡危害和必要的個體化的預防程序,供病人及家屬了解壓瘡產生的基本原因,對預防程序給予合作。 2.3.3 積極評估易患因素
以我院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作為危險因素預測工具,并對每個入院病人進行評估并建檔,對得分低于16 分的病人每天評估,低于12 分的每班評估并建立皮膚護理單。根據不同壓瘡發生的風險系數為病人安置床位。對壓瘡發生風險高的病人直接采用壓瘡防護氣墊床,減少人為搬動的次數。對有壓瘡發生風險的病人確定一個最基本的、個體化的運動計劃,通過有規律的改變病人的,進行局部減壓。
2.3.4 有規律的變換
有報導當組織承受70.3 mmHg壓力下持續2 h以上,即可發生不可逆轉損傷[4]。因此我們提供自制能降低局部壓力的“U”型墊置于患者的尾骶部,幫助和指導患者使用,并每30~60分鐘移動1 次“U”型墊放置的位置,改善受壓部位的壓力。坐位時床頭抬高取5°~30°[5]以減少剪切力,仰臥位時左或右斜30°[6],經常更換,必要時使用充氣式床墊,定時減壓。
2.3.5 基礎護理
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大小便護理,保持全身皮膚,特別是會清潔干燥,使用便器時輕拿、輕放,衣服、被子盡可能使用透氣性好的柔軟棉制品。進行皮膚護理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皮膚情況,做好及時的評估,給予護理干預。
2.3.6 增加營養
營養不良是發生壓瘡的內在因素[7]。良好的營養狀況對壓瘡的預防和促進創面愈合有重要作用。因此對可進食的患者,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 膳食,對不能進食者可靜脈滴注白蛋白、復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以達到營養治療的目的,增強患者體質,達到預防壓瘡的目的。
3 小結
21 例老年腦卒中患者運用循證護理方法護理后,壓瘡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下降,除1例老年患者因原有基礎疾病多,此病人高齡全身營養狀況差,加之腦疝出現,不宜翻身所致。我們采用循證護理理論指導臨床護理實踐,結合臨床經驗,考慮患者需求,尋找了最適合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護理方案。結論:使患者壓瘡發生率明顯降低,不僅提高了腦卒中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真正提高了基礎護理的質量。保障了醫療安全,減少了住院時間及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護理人員也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喻姣花,任小英,王桂蘭,等.臨床循證護理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3,18(4):254-256.
[2] 李偉.壓瘡護理新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20-21.
[3] 葛兆霞.壓瘡護理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6,2(2):80-82.(1):15-18.
[4] 白姣姣,馮秀卿.老年人褥瘡護理及治療進展[J].現代護理,2002,8(10):780-781.
[5] 謝小燕,劉雪琴.對護士壓瘡防治相關知識現狀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67
關鍵詞:普外科;老年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我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學科學的發展,來醫院就診采取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老年患者各臟器的生理儲備能力和代償能力逐漸減退,對疾病的反應和敏感性下降,病情復雜,變化快,并發癥多,手術的危險性高,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是護理人員的職責[1]。2010年1月~2010年12月,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新會人民醫院普外科共收住550例老年患者,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2010年12月普外科老年患者550例,其中男302例,女248例,年齡60~96歲,平均78歲,均行手術治療。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由主管護士通過交談,收集一般資料,了解患者心理及其社會狀況。通過評估,制定個體化綜合護理方案。依據護理方案,對老年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全方位的護理,采用床邊講解及示范的方法進行護理指導,1~2次/d,10~20 min/次。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聾和眼花。護士要勤快、細心、耐心、愛心、周到、不怕麻煩,幫助老年患者熟悉周圍的環境,介紹疾病相關的知識,闡述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列舉手術成功的病例,介紹病友相識,盡量照顧他們的習慣,滿足其合理要求。鼓勵家屬多看患者,讓患者消除緊張、焦慮不安、悲觀、恐懼等不良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1.2 呼吸系統護理:老年患者一般心肺功能低下,反應性和應激能力降低,囑患者注意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戒煙,防止肺部并發癥的發生。術前常規做肺功能測定,指導患者進行肺功能鍛煉,如讓患者吹氣球,作縮唇呼吸鍛煉等。
2.1.3 營養支持:宜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除治療飲食的需要外,盡量照顧患者的飲食習慣,不吃油膩、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如貧血、低蛋白血癥患者必要時輸血及白蛋白,以提高患者手術的耐受性。
2.2 術后護理
2.2.2.1 病情觀察: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癥的變化,必要時心電監護,血養飽和度監測,嚴密監測血糖、中心靜脈壓、尿量的變化,嚴格控制輸液速度。老年患者病情變化快,并發癥多,護士必須勤觀察,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及早處理。
2.2.2.2 護理:麻醉未清醒,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麻醉清醒,血壓穩定后,根據病情可取半臥位。無論何種,都要使患者感到舒適。
2.2.2.3 皮膚護理:臥床患者每隔2 h翻身,按摩受壓部位,避免拖、拉、拽等動作。受壓部位可墊水墊,以減輕局部壓力,及時給患者擦干汗液。每天行床上浴一次,受壓部位給予爽身粉,保持皮膚清潔干爽,床單位平整無碎屑。
2.2.4 管道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和脫出。
2.2.5 飲食護理:病情允許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富維生素的清淡飲食。由少到多,由流質逐漸過渡普食,少量多餐,如有腹脹,可采用按揉腹部,必要時使用肛管排氣或清潔灌腸。
2.2.6 呼吸道護理:術后常規吸氧,氧氣霧化吸入。鼓勵患者定時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只要患者有排痰需要,護士就應及時進行排痰護理,包括協助叩背排痰,刺激氣管排痰,如患者咳痰無力,應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2.2.7 安全性護理:老年患者易發生意外,術前術后注意患者的安全,預防跌倒、墜床。創造有利于患者安全舒適的環境,室內光線充足,床的兩邊設有床欄,必要時使用約束帶。廁所使用坐式馬桶。馬桶旁,沖涼房設有扶手架。地面要防滑,保持平坦干燥無積水。常用物品要放在隨手可及之處,衣褲鞋要合適,走動時穿合腳的布鞋。囑患者動作要緩慢,不要突然站立。行動不便,步態不穩的患者下床時有陪人攙扶。
2.2.8 康復護理:臥床患者鼓勵并協助患者早期進行床上活動,如翻身,活動四肢。早期指導患者進行足踝的主動及被動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足下垂及深靜脈血栓形成。床尾綁拉手帶,讓患者慢慢坐起,扶患者坐在床沿,逐步過渡下床活動,每天增加患者的活動量,讓患者盡快康復。
3 討論
隨著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不斷增多,如何使老年患者安全地渡過手術期,減少和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盡快康復,痊愈出院,是衡量護理質量的標準之一[2]。文章通過550例老年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體會到對老年患者的護理要結合其生理和心理的特點,進行全方位的整體護理,才能保證手術的成功,保證患者康復出院。
4 參考文獻
方法:選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2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針對性健康教育+心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結果:經護理觀察發現,對照組患者40.0%對自身所患疾病了解,55.0%對自身所患疾病不完全了解,5.0%對自身所患疾病完全不了講解,25.0%的患者遵醫囑用藥,75.0%的患者不遵醫囑用藥;觀察組患者65.0%對自身疾病了解,35.0%對自身疾病不完全了解,無1例完全不了解,此外,觀察組70.0%的患者遵醫囑用藥,僅有30.0%未遵醫囑用藥,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針對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對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值得護理過程中借鑒使用[1]。
關鍵詞:健康教育心理干預老年慢性病服藥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2-0085-01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服藥依從性是指病人按醫生規定進行治療、與醫囑一致的行為。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生理、記憶力衰退等方面的因素,易發生藥物漏服、誤服、多服的現象,進而導致服藥依從性低的狀況[2]。現就在我院就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針對性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在62~78歲之間,平均年齡68.5歲;觀察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齡在60~82歲之間,平均年齡70.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病程、年齡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針對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針對性健康教育包括:①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有關老年慢性病方面的知識,例如高血壓的危害、糖尿病的如何控制等,要告知患者老年慢性病需堅持終身服藥的重要性。②教會患者如何檢測自身病情,比如測量血壓、檢測血糖等。③指導患者安全用藥,防止出現不良反應。護理工作人員應該向患者講明正確的服藥方法,如用藥量、用藥時間等。④對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的藥物,在患者用藥前,護理工作人員應提前告知患者,以防患者服藥后出現不良反應癥狀導致患者恐懼,影響用藥情況。⑤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明服藥依從性的重要性,并告訴患者若出現問題,應及時和醫生聯系[3]。心理干預包括:①患者中心療法:在心理干預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耐心傾聽,從語言、行動上關心患者,通過具有鼓勵性的言語,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②行為干預:收集相關資料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找出并幫助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制定適量的運動方案,改善病房環境,提高睡眠質量。③音樂療法:播放平緩輕柔的音樂,讓患者處于放松的狀態,在音樂中宣泄自己的情感,放松身心[4]。
1.3統計學分析。通過統計軟件SPSS10.0進行統計分析,P
2結果
經護理觀察發現,對照組患者40.0%對自身所患疾病了解,55.0%對自身所患疾病不完全了解,5.0%對自身所患疾病完全不了講解,25.0%的患者遵醫囑用藥,75.0%的患者不遵醫囑用藥;觀察組患者65.0%對自身疾病了解,35.0%對自身疾病不完全了解,無1例完全不了解,此外,觀察組70.0%的患者遵醫囑用藥,僅有30.0%未遵醫囑用藥,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目前,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差是一個日趨嚴重的問題。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生理、記憶力衰退等方面的因素,易發生藥物漏服、誤服、多服的現象,進而導致服藥依從性低的狀況。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的服藥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針對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對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值得護理過程中借鑒使用[5]。因此,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是護理人員和患者本身的責任,只有抓好這兩點,才能有效避免老年患者誤服、漏服等情況,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
參考文獻
[1]朱聰,張春梅,余容容.健康教育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及家屬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09,16(8):64-65
[2]劉紅玲.老年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護理干預[J].臨床醫藥實踐雜志,2008,17(11):937-938
[3]孫青.病人用藥依從性淺析[J].西北藥學雜志,1999,14:272-273